发帖回复
查看:1917|回复:13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不是指一个人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2-04-10 16:05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不感兴趣
本来具有佛性,但是并未成就佛果,也没有正等正觉。

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后就不会再迷了。
以下是引用NOCONFUSE在4/9/2012 8:32:00 PM的发言:

 

 

佛的意思真是这样吗 ? 如果本来已是佛, 本来一个个也都是正等正觉, 之后又会迷. 那么 迦叶佛与过去诸佛会不会那天又会迷了之后又变成贪瞋痴俱足和我们一样的众生呢 ?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2-04-10 16:0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圆觉经上就有大菩萨问过佛祖这个问题,楼上的师兄可以查阅。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2-04-10 16:4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经上大致的比喻是金矿石冶炼成纯金。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2-04-10 16:4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不用客气, 欢迎您来到菩提园。

你可以看看版主置顶的在线的净空法师讲“认识佛教”。

或者可以在本站置顶的帖子里面请一本结缘的书籍,回去仔细研读。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2-04-13 10:25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有一位比丘来拜见佛陀¨¨¨
他顶礼佛陀之后,坐在一旁,请问佛陀说:“世尊,一劫的时间有多长?”“比丘,一劫的时间很长,不是借着说几年、几百年、几十万年就能够衡量的。”
“世尊,是否能以譬喻来说明一劫的长度?”
佛陀说:“可以的,比丘,譬如有一座岩石高山,长一由旬、宽一由旬、高一由旬(一由旬相当于十一公里左右),这座岩石山非常坚实,没有丝毫裂缝或空隙,有一个人每隔一百年就用一块丝绸做成的布在这座岩石山上轻轻擦拭一下。
如此,历经极端漫长的时间,一直到这座岩石山被擦拭成平地,一劫的时间还没有过完。比丘,这就是一劫的时间漫长的情况。如此漫长的劫已经过去了不止一劫、不止一百劫、一千劫、十万劫。
你认为如何?比丘,如此久远生死轮回的起点是不可得知的;众生被无明所蒙蔽、被贪爱所束缚的起点是无法得知的。因此,比丘,你已经受够了生死之苦,现在是你应当厌离世间众苦,舍弃一切贪爱,寻求解脱的时候了。”
以下是引用urthur在4/12/2012 5:45:00 PM的发言:

请问佛经里总写某某佛寿命有多少多少劫,是什么意思?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2-04-13 10:2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宣化上人的开示:


何谓小劫?从人寿十岁开始,每隔一百年,增加一岁,身高增一寸。这样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为止(一增)。然后再向下减,也是每隔一百年,减去一岁,身高减一寸。减到人寿十岁为止(一减),所谓‘一增一减为一劫’。
                 
  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
                                   
  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在这五十小劫之中,默然而坐,未曾说什么法。这时会中有人怀疑:‘释迦牟尼佛在世八十年,说法才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最后说妙 法莲华经,从开始到终了,只说了八年。为什么在经文中说:释迦牟尼佛演说妙法莲华经,经过五十小劫?没有根据吧!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在维摩经上有这样的记载:维摩居士所住的小室,面积不过是长一丈宽一丈的一间小屋而已。可是能容纳三万二千师子座。每个师子座,高达八万由旬(一由旬 等于四十里)。一个方丈室,怎能容纳这样高大三万二千师子座呢?这就是小中现大,大中现小,圆融无碍的境界。不过凡夫不明白这种道理。若是明白,五十小 劫,不过一念之间而已。若是不明白,就是五十小劫。所谓‘五十小劫即是一念,一念即是五十小劫。’五十小劫也不算是长时间,一念也不算是短时间。总而言 之,不要执著,不要有分别心。

发帖回复
查看:1917|回复:13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