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已尽一个月。借着这篇文字,给自己过去这段生活做一个总结。如果这篇文字也能给其他人一些启发和提醒,当然更好。
《一》 回国的想法
《二》 为什么回国
《三》 找工作
《四》 漫长的面试和等待,之上
《五》 漫长的面试和等待,之下
《六》 还有一些找工作的感想
《七》 回国的准备
《八》 辞去美国的工作,结束语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8 5:32:28编辑过]
回国已尽一个月。借着这篇文字,给自己过去这段生活做一个总结。如果这篇文字也能给其他人一些启发和提醒,当然更好。
《一》 回国的想法
《二》 为什么回国
《三》 找工作
《四》 漫长的面试和等待,之上
《五》 漫长的面试和等待,之下
《六》 还有一些找工作的感想
《七》 回国的准备
《八》 辞去美国的工作,结束语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8 5:32:28编辑过]
《一》 回国的想法
回国的想法很早就有。15年前在自己刚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就对家人和朋友说我读完书就回国。那时候没有什么人当真,后来我也没有把回国的想法当回事儿。读了两个硕士,一毕业就找到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公司同意给办绿卡,但自己并没有递材料。一是自己犯懒,当然也可能潜意识还是存着回国的想法。
后来结婚。太太是从小移民到美国,早已是美国籍。而以婚姻家庭的关系办绿卡是件极其简单的事。所以我也没有找律师,自己在网上找齐了资料,自己就办了绿卡。
夫妻关系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关系。我和我太太在谈恋爱的时候我就表明了可能回国的立场,她也挺愿意和我回国的。这样结婚几年后,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开始准备回国的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2 10:29:07编辑过]
《二》 为什么回国
为什么回国?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回国无所谓好坏,只是个人的选择。
在美国这么多年,特别是结了婚,有了小孩,从自我观察中,我知道自己喜欢并欣赏美国的生活。且不要说美国的生活环境,自己个性是好静不喜欢热闹,喜欢简单而明确的游戏规则,不喜欢太多的去琢磨人。而且我们在美国的生活,工作,身份都没问题,又有很多朋友。那么为什么要回国?
简而言之,是因为离开父母多年了。在现在父母年老的时候,希望回去能够陪他们。
自己也一直持守那样的想法:在自己已是中年,各方面相对都比较成熟的时候,希望自己可以在国内做些有益的事。但具体什么事,我也不知道。
但如此的想法,是否是真的现实?在国内依然忙碌的父母是否愿意他们的生活也因我们的回来而改变?我们回去是否会有机会如我们所想做些有益的事情?
这一切只有回去以后再说。而且现在小孩还小,如果再大一些,就很难做这个回国的决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3 8:50:56编辑过]
《三》 找工作
回国最重要的事情是愿景和随之而来的决心。然后就是国内的工作寻找。
原来以为,以自己在美国的学历和十年的工作经验,在国内找一个像样的工作应当不难。但事实并非如此。最初的很多想法后来看来是一厢情愿。
我是提前一年就开始留意国内的工作,即请亲戚朋友帮忙看看,自己也更新简历,投到国内的招聘网站上,还有看见像样的猎头公司,就打电话过去自我介绍。。。
就工作本身而言,无非是下面几种:
最初我是想去民营和国营企业。因为自己既然回国,再去外企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外企是排在末位的。但民营和国营企业是最早放弃的。看到和了解到国内这些企业的人和人之间和管理的关系,还有很多地方会挑战自己的原则的地方,我想我不可能去适应的。而且有些很好的国企则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得去的。国家单位倒是有机会,但最终因为相对较低的工资,就放弃了。
剩下的就是外企和自己办公司。
我个人的经验,在网上找国内的工作,即便是通过猎头,基本上没什么戏。基本上没有任何回应。想一想看,从公司和人力资源的角度看,找海外的所谓人才,实际上是效率最低的,最后可能谈的好好的,也许一个电话说不能来了,就前功尽弃,更不要说因为双方对工作和期待不一样所带来的彼此的误解,还有彼此都有可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有一个国内的总经理是朋友介绍的,他说,他们觉得比较有可能达成聘用协议的,基本上在国外读书刚毕业的,失业的,没有身份的。。。更何况在中国,有什么人才是最国内找不到的呢?
我在网上和通过猎头基本上没有回应,有个原因可能是我只想找北京的工作,因为我父母在北京,他们是我回国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不可能在地点上有所妥协,后来也就放弃了两三个机会。
最终,一个做软件外包的欧洲公司和一个做IT和咨询的全球性大公司给了我offers。而这两个机会都是通过关系很好的朋友介绍的。给第一个offer的公司就是朋友自己(她是个美国人)和一个欧洲人合伙开的。那份工作并不很适合我,但朋友因为非常想帮我,就给了我这份工作和不错的头衔。但我不得不拒绝,因为我不想因此承受太重的人情。
而第二份工作从第一次面试到最终给正式的offer一共有经历了8个月之久。
(不好意思,全家刚刚搬回国,一大堆事情要做,从上户口、找房子、买家具,还带着不到两岁的小孩,我又开始上班了。。。所以更新慢。)
《四》 漫长的面试和等待,之上
最初在去年秋天回国的时候,一个朋友引荐我去见他们中国公司的部门总经理。这位总经理是从美国派回来的一位华裔高管。和这位高管见了面,中英文都各来了一遍,看来这位高管还比较满意。走的时候他说,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会通知我。在国内休假一个月,回美国之前再次询问,得到的回答是,现在没有任何经验。
之后差不多半年过去了。我也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一天,这位高管的秘书忽然给我来一个电话,要跟我约与这位高管电话交谈的时间。之后的谈话很简单,就是我对这个他们公司是不是有兴趣,因为他们现在有一个机会,他们要在北京成立一个新的部门,这个新部门跟美国方面有很多的联系,并且提供全球性的咨询和服务。看起来这个工作还比较适合我的背景。我当然说有兴趣。然后我们就谈了谈工资。他说公司里的工资都有等级,到那个级别就有相应的工资标准,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浮动。
他先问我是不是已经入籍成为美国公民了。如果是美国公民,就按照美国的工资待遇;如果不是美国公民,就按照当地的工资待遇。
我说,虽然按年头我已经可以入籍了,但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不想现在做这个决定。我不介意按当地的工资待遇付我薪水。
后来七算八算,大概这家公司在中国地区的工资水平大约是美国工资水平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之间。我觉得也还过得去。
后来我回到中国在这家公司上班后,我才发现作为非美国公民所失去的不仅仅是基本工资,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和补贴。但说实话,我们并不后悔。甚至在最后和这家公司谈工资细节的时候,我都没有再对工资的数额提出异议。因为我们觉得,即便我们争取而多得几万甚至十万,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我们回国所带来的金钱方面的损失,要远多于我们在中国所能挣得的,而我们所失去的,还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我们在美国已经有的很好的职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等等。但我们回到中国所带给我们的,我们与家人的团聚,我们有机会去服务去影响当地的社区,去尽我们的一份心力,我们以为是远多于我们所失去的金钱和收入。
人生都是在得和失的衡量中取舍。我们要明白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我们的价值的核心是什么。所以在我们回国之后,虽然我们的生活有很不小的反差,但我们不以为意。因为我们所失去的,不是我们所看重的。
但我不想说我不看重工资收入。因为所付给我们的工资也是代表着对我们的专业背景和能力的尊重和肯定。我觉得国内的很多工资水平是对一个人的专业背景和能力的藐视和羞辱。这样的工作,不去也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8 17:54:37编辑过]
题外话:
前两天北京下大雨,下班后走到住家附近时浑身都湿了。这时候有一个保安看见我,就跑过来给我撑伞挡雨。我随口问了他几句,知道他白天和晚上都是八点到两点的班,因此之间他最多只能睡五个多小时的时间。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我想要用钱来表达我的感想,但他拒绝,回头就走了。
看着他质朴的表情,我有些尴尬,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的感谢。我忽然觉得,我和他没有什么两样,我们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这里,虽然我们对生活的内容因为我们的背景和需要有所不同,但我们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第二天我和我太太在小区里看见这些穿保安制服的年轻人,我就跟我太太谈到昨天晚上的事。她说她曾经看到一个保安帮一个老人家提东西。。。
我心里想,我可以为他做什么吗?
《五》 漫长的面试和等待,之下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我陆陆续续的和美国的部门经理和工程师、国内的经理和工程师面试和电话面试,下面是一个日程表:
2009年10月份:回国与公司亚太部门总经理见面,一般性的面试,之后无下文
2010年02月底:公司亚太部门总经理秘书打电话,之后与总经理谈工作内容要求和薪水条件
这时候已经是3月底了。接下来3个星期谈工作细节和工资各种各样的条款和解释,期间多次的电话和Email沟通。因为最初答应的工资部分条款是基于我是外籍员工的前提,后来他们在与人事部门打交道后发现没法答应对我的承诺,又修改 offer letter 以弥补我的损失。
4月底开始正式与与公司人事部门打交道,走人事程序。
5月中旬寄offer letter到美国,但寄丢了。期间数次要求用 Email 寄 offer letter,因为我就要离开美国,在美国的地址将要无效,这样寄到美国没有任何意义。2个星期后,在5月底,我离开美国的时候,offer letter 寄到我的Email 帐号上。
在反复的沟通中,心情不断的起伏。最后在看到 offer letter 后,心情已经平静。
期间觉得自己可能没有什么指望了。其实从去年秋从国内回来之后,除了朋友介绍,自己就再没有主动找工作了,因为看到国内就业市场的残酷。所以也考虑回国之后也许可以找一个volunteer 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维持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因为是个没有收入或收入很低的工作,所以我可以有很多时间在家里,我们也许就像休假一样,虽然某种程度是被迫的。我所感恩的是,看起来工作机会很渺茫的时候,我太太依然无怨的支持我,努力维持一个放松的心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1 4:54:0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3 9:55:55编辑过]
《七》 回国的准备
在我们还没有拿到offer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收拾准备回国了。因为存着回国的念头,我们一直都没有买房子,现在就省了一件大事。列一个单子,里面是我为回国都做了什么准备。
1)更新护照。一方面护照马上就要到期了,另一方面担心回国的琐碎事儿太多,
也怕搞不清国内办护照需要什么手续证件,所以就在美国把护照更新了。
2)给太太和小孩办去中国的探亲旅游签证。当然,回国后还要继续给她们办理长
期居留手续。
3)办理留学回国证明。不论是回国后的学历公证,上户口(如果是想在北京等大
城市生活),还有创业优惠等等,都有用。
4)向美国的大学要正式的成绩单,为的是在国内办学历公证(这个非常重要!)
5)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或领事馆办理婚姻、小孩的出生纸和无犯罪记录的认证。
因为美国签发的文件,必须经过中国大使馆/领事馆的认证才能在中国有效。
而婚姻、小孩的出生纸和无犯罪记录对于回国后在单位的报到、医疗保险、去
派出所办临时居住等等都会有要求。
6)在美国移民局的网站上填写地址更改的表格。
7)联系家庭医生,把所有的病历都带上一份,以便在国内看病时候用。
8)注销订的杂志、报纸、网络和电视。
9)注销手机计划。通常这需要我们在新地址的账单以证明我们的确搬到新地方,
并且这新地方是手机公司信号无法覆盖的地方。但我们的手机公司的客服非常
好,知道我们是搬离美国,就也没有要我们的任何证明,就按我们要求的日期
取消了我们的手机计划。
10)保持绿卡的手续。但我最终什么都没办。一是时间紧,二是觉得车到山前必有
路。。。
11)卖车,把大部分家具和不用的物品送人或在craigslist上卖掉。
12)当然最重要的是海运。我们选的是 Zen Continental 托运我们的行李。我们
的行李大约是1.2立方米,经船运公司包装后是1.7立方米。以$100/立方米算
,再加上各种费用,最后是近300美元运到天津港。
最后就是各种各样的 farewell parties。才发现我们真的是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且在我们回国一个月内就有两三个朋友借出差机会来看我们,并给我们带东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4 5:22:38编辑过]
6)在美国移民局的网站上填写地址更改的表格。
请问这个地址怎么填呢?就填你国内的地址吗?估计不能收到信吧?
Yes as an alien we should fill out an on-line form to tell USICS about our address change. I think it is just a record, if you need other departments of USICS or somebody else to know your address change, you would have to tell them of the change one by one.
But if you would not come back to USA to live any more, I guess you would not need to do this.
《八》 辞去美国的工作,结束语
其实在今年年初,国内的工作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辞职了,但是出于一个意想不到的场合。
年初的一天上午,老板走到我办公室说下午要找个时间开会跟我做去年的绩效评估。虽然老板已经提前一两个星期告诉我此事,但那天上午我忽然意识到这样的评估也包括对今年的工作和项目安排。中午的时候我给太太打了一个电话,跟她说我打算跟老板提及我们回国的打算,因为我不想给他一个虚假的承诺。
下午开会的时候,老板对我去年的工作非常满意,开始提及今年的工作和安排的时候,还有些兴奋。这时候我有些尴尬,不得不打断他的话,说,“…do you know, I got something else in my mind...”我就把我打算回国的事情跟他讲了,说明这是家庭的原因。老板出人意料的没有很吃惊,他大概从我一直没有买房子买新车的事情上(我们当时住的地方对小孩空间太小了,同时我的车也到了一定的年头,应当换一辆新车了,我们平时聊天的时候常常提及这些事)。他先感谢我告诉他这个决定,又恭喜一番,说相信这对我和我家庭而言是一个最好的决定,又问我现在有没有公司给你offer。我说还没有。我预计我们回国的时间大约是今年中期左右,如果公司近期考虑要到中国开办事处,我会很乐意效劳,否则的话,是否可以安排我离开美国的前一个月?
老板回应说,他没办法保证这一点,从公司的角度,应当是赶紧招人来替代我。不过,如果我改变主意的话,他非常愿意留住我。
提前辞职的事情在朋友当中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没必要,只要提前两个星期即可;有的人说太冒险。我说我都知道,但是在老板兴致勃勃的跟我说新一年度的我的工作和安排的时候,我没办法虚情假意的承诺一番。
公司的主要业务在美洲、欧洲和日本。对我提出的在中国设办事处的提议,公司没有采纳,因为这要牵扯太多的事情,董事会的决定,财务预算,法律问题。。。
在我临离开公司的前两个星期,在一次部门会议开始的时候,老板忽然端出一个大蛋糕,说这是感谢我在公司里的贡献。那一瞬间我非常感动,就站起来说“… working with XXX company is my best professional life ever ...”--不是客气话,是真的。
老板后来给我写了非常好的推荐信。
我是在离开美国的前两个星期离开这家公司的。最后一天的中午之后,跟大家一一告别。个人物品早已清理干净,就提着自己的电脑包,离开公司大楼,来到附近的轻轨铁路车站,准备坐Commuter train回家。这时候还有很多时间,就想给自己照张像。见一个女孩子已经在车站里里等着,就问她是否可以给我照张像,又解释说今天是我在这里上班的最后一天,也是我最后一次坐这里的commuter train,所以想照张像留念。结果她说今天也是她上班的最后一天。彼此惊叹一番,就聊了起来。她告诉我她从奥地利来,到美国来是给人带小孩。她中学毕业就到美国这里,拿的是J-1签证,每一年都要续签(听到这个J-1签证有点耳熟)。她说喜欢这儿,不想回奥地利,因为那里太枯燥无聊了。我说我已经在美国待了15年来,她又吃惊一番,说她可能会待更久的时间,如果可能的话,因为美国更让人兴奋,人更友好。而以前在奥地利的时候常常听人说美国怎么不好,而现在她已经适应这儿,喜欢这儿了,这儿跟奥地利差别太大了,她都不知道回奥地利之后怎样适应。我就说,会有跟中国的差别大吗?
。。。
这篇文字的题目应当是“我们的海归记”,因为,没有我太太的完全的支持,这一切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彼此扶持,彼此担当,共同承受生命之恩。
《全文结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8 5:38:15编辑过]
你说对了。
对于回国后的婚姻和家庭,无论如何都是要努力经营和保护的。我和我太太对我们的婚姻是很有信心的。但去年我们回国探路的时候,认识一对在国内已经定居十年的香港人海归夫妇。他们很慎重的提醒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的婚姻。因为不可低估自己内心的软弱,也不可低估外在的诱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22 10:50:36编辑过]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