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瓷亦称瓷雕,它与瓷塑有一定的区别。始与清初,兴盛于乾隆。乾隆时在雕瓷上不断创新,继承发扬了前景德镇瓷业的锥拱、玲珑、雕镂等技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某些特征,更受到了明清竹刻艺术的直接影响,作品显得生动活泼,精细饶有画意。器型以文房用具居多,有笔筒、水盂、印盆、鼻烟瓶等等。所刻的山水、人物、草虫,花鸟,刀法洗练含蓄,赋形细致入微。
雕瓷作品可分上釉和不上釉的两种,不上釉的称“生瓷”或“反瓷”。上釉的除白、黄、绿、蓝等色釉外,多施竹黄釉、牙白釉诸釉色,以仿竹雕、牙雕、玉雕、木雕、漆雕的物具,唯求酷似。图中:仿松耳绿石雕瓷龙凤纹鼻烟瓶高7.5厘米,宽4.5厘米,厚2.5厘米。其造型修长亭亭玉立,雕刻细腻,深雕、浅雕灵活应用,得心应手,可谓玲珑剔透。鼻烟瓶平口,口涂金,金色厚重灿然生光。其下一排瓷雕珠饰,顺势而下是回纹,倒置如意头纹,而主题是云间龙凤纹。但见蛟龙吞云吐雾,云层重重叠叠深不可测,鼻烟瓶之另一侧作凤鸣九霄,鸾凤展翅拖长尾,娇美之态不可言状。正、背龙凤相配,一派祥和喜庆的景象,其布局精微,具大家风范。
瓷雕鼻烟瓶用料讲究(瓷土和釉),刀工细腻,铲地平整,刻、剔、铲、镂、雕等多种艺术手法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应用。尽管鼻烟瓶无款,但从其胎、釉、色、造型、雕工等方面推断应是清代乾隆时的民窑瓷雕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