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于右任先生卸去靖国军总司令之职,自陕西奉调至上海任职。临沪伊始,便去登门拜访了寓居闸北吉庆里的吴昌硕先生,并送上了昌硕先生喜欢的陕西“特产”——石刻拓片。这是一帧昭陵六骏中什伐赤的全形未损拓本。拓片上端,有于先生在数年前题的自作近四百字长句。整篇长诗叙典述故,气势恢宏,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英年于右任的雄心大志:
“秦王百战壹华夏,诏起山陵九下。陪陵诸将尽元功,侍立名王均降者(共酋长像十四人)。从征六骏惠养难,飞矢被体存者寡。图形勒石戟门前,想见英雄爱名马……”
“长驱铁骑数百万,蹴踏大陆除群雄。呜呼安得长驱铁骑数百万,蹴踏大陆除群雄。”
“民国六年五月作于西安此六骏中之什伐赤也持赠昌硕先生惠存于右任”
《昭陵六骏》为唐代浮雕,成于贞观十一(公元六三七)年。原列置于陕西礼泉县东北九山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合葬墓——昭陵前祭殿两旁的庑廊中。此石刻为驰名海内外之艺术瑰宝,相传为据唐
绘画大师阎立本之作雕刻而成。六骏,即是李世民在征战破敌时常骑的六匹战马,一为飒露紫,为李世民于东都作战所骑;二为拳毛,为与刘黑闼作战所乘;三为青骓,与窦建德作战时所用;四为什伐赤,波斯马,征王世充时所骑;五为特勒骠,突厥种马,征宋金刚时所乘;六为白蹄乌,为征薛仁果时所骑。这六匹马也象征着李世民一生征战中主要的六大战役。为表彰此六马为创建唐王朝所立赫赫战功,唐太宗特命勒石。六骏石刻,三匹为站立态,三匹作奔驰状,长陪于自己的寝陵之前。据载,唐太宗曾命欧阳询为六骏写赞语于石之上端,唐高宗时又令殷仲容再书,但现均无存。
“昭陵六骏”因其雕刻风格既保持了传统刀法,又吸收了中亚艺术之技法,采用高浮雕近似于圆雕手法,造型饱满,刀法简练,线条流畅,强劲有力,生动地刻画了六骏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于栩栩如生之雄姿中又隐隐透露出其内在的英气。又正因为昭陵六骏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故长期受到国内外文物偷盗者的觊觎。一九一四年,偷盗者为便于盗运,竟将六骏石刻各一分为四。在盗运出境时四骏被追回,而飒露紫和拳毛却被贩至美国,现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的被追回之四骏,虽经修复,但每骏石刻上无法抚平之断纹裂迹则已遗恨永铭。
前述右任先生赠昌硕先生的什伐赤拓片,揭于六骏被损之前,故还较完整地保留了原石之神韵。拓片墨框长二米有余,高约一米又三。图中体态壮硕的什伐赤,虽身已中数箭,仍在低首扬尾地奋蹄疾驰。而拓制高手的墨分数色,层次鲜明的技巧更烘托了什伐赤的不屈不挠,英气逼人,长使观者深感此千余年前战功赫赫之烈马,英灵犹在,欲啸欲出,再踏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