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文革结束以后才对中国做贡献,也比杨老了以后回国接受上帝最后的礼物强。
xiaoxuer 发表于 2021-06-25 19:11
老李没得说,是世外高人,但格局限于小隐于野,
老杨是大隐隐于市,能从厚颜无耻的土共那里虎口夺食,还是老杨强些
是入世人的典范
再说一句,咱们这次引述下孔子他老人家吧。
《子贡赎人》,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
=============================
鲁国之法1,鲁人为人臣妾2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1]
=============================
如果看不懂的话,下面是白话翻译:
春秋时期,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沦为奴隶。鲁国的法令规定,如果有人能够将被奴役的鲁国人赎回,那么这个人可以从官方的库府拿回赎金。
孔子的弟子子贡,是当时天下巨富,他在诸侯国遇到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将这些人赎回,却不肯接受鲁国支付的赎金。
孔子知道这事后,批评了子贡。
孔子说:“子贡啊,你以为你不拿回赎金是高尚之举吗?错!你是有钱人,但更多的人没有多少钱,你开创了赎回奴隶却不拿回赎金的规则,那些没多少钱的人就无法效法。如果只赎奴隶却不拿回赎金的风气流行开来,就没多少人肯赎回那些奴隶了。行善之人必须要得到回报,否则就没人肯学做善事了。”
没过多久,孔子的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个人感谢子路,就把自己的牛送给了子路,子路收下了。
孔子听到这件事,大加欣赏,说:“子路啊,这件事做得好,做了善事而获得回报,以后必定会有很多人勇于拯救那些落水的人。”
孔子鼓励学生做的,乃是真正的大善事,孔子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要把事情做对更重要的是要把事情做好。行好事而独善其身,这只是小善,可以说是做对了事情;而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则很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冷漠,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把事情做好的境界。
有人也许会批评孔子,认为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伪善:做好事只是为了报酬,算什么做好事?我们很多人都还是小人物,无法做到圣人那样不带一点私心杂念地去做事。那么,带着一种功利心态去帮助,而被帮助的人又愿意付出报酬,这样的善事何乐而不为,这样的善事又何尝不是大善呢?
无论如何,为善总比为恶好。当社会上一股做好事的风气被鼓动起来,人心才能走上正轨,走向真正的善。
================================
现在请你再回头看看老李和老杨的行为,你就知道谁的层次更高!
最简单的,有多少青年学子受到翁杨之恋的鼓舞,会因此继续投身科学研究 😅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凡是诋毁老杨的都是智慧层次低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