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对知青的印象有两个 --
第一是我小姑妈来的信,每次信一来我奶奶就开始哭,家里气氛特别紧张。 有一次来信说是“刷下来了”,家里一片唉声叹气。 我能记得这个词是因为不懂,不懂什么样的刷子能刷人,而且刷一下有什么关系。☹️ 现在知道是从回城名单里被刷下来了。后来是我爸每个周末全城到处贴电线杆小广告寻求帮助。 后来终于给她找到一个和别人“对调”的机会回来了。就是找到的这个男的想去小姑妈下放的地方夫妻团聚,然后小姑妈就顶替他在工厂里的位置回城。因为回城是需要回城指标的。没有名额就是回不来。
第二次是幼儿园放学回家,到了家门口就不认识家了。 大门口原来空旷的街道上,一下子从天而降地多出来好多简易房子,住了好多人。 绝不夸张,就是一天的功夫盖起来的! 原来宽敞的街道就变成了很窄很窄的小巷子。家里大人们就说是下放户回城了。 记得那些人穿得好破,就是“乡下人”的打扮。 现在知道那是回城知青怕政策再变,齐心合力以最快的速度给自己在城里安了家,打死也不会回去的架势。 后来他们的小孩和我们院子里的也基本没什么往来,大人们好像也不大理会这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