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拍--同命天涯思乡切 [09/10/2003]
作者: 于俊海
以下评论摘自http://newvision.tsee.net/texts/txt_10.htm
======================================
于俊海的作品以其含蓄、凝重、格调清新而著称,这与一个摄影家丰富的社会知识、个性的思维创意和切身的生活感受密不可分。以这副《乡音乡情》为例,通过细心的研读我们会感触到于俊海那独特的视点。
  在瑟瑟的寒风中,一位老艺人,冒着纷飞的雪花,弹起了已经患难与共大半生的那把老三弦。画面中的老艺人,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这条毛巾说明了老者家乡在陕西,身旁的背包和鞭子说明老艺人是远道而来,而手中那把老三弦说明老者是一位资力很深的艺人。也许是老艺人被风雪所阻,也许是老艺人走累了小憩一下。而老艺人面对纷飞的瑞雪、空旷的街道,从心中对即将奔赴的路程,对经历了大半辈子的坎坷人生,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时语言已经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作用,只有把那把相依相伴、爱不释手的老三弦是最能代替语言的工具,它比任何语言都能表达老艺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所勃发的感情。在风里,在雪中,在世间,没有一位听众,没有一名知音,只有自己用以代步的毛驴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聚精会神地倾听着那早已熟知却又永不明了的琴声。
  画面中古老的房屋,应和着老者和那头毛驴,衬托出作者那寄托于画面中的情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是艺术追求者,同在雪中觅知音,诸多的相同激发了摄影家于俊海的创作灵感,这种灵感如果没有切身感受,是永远不会迸发出来的。于俊海正是在这种灵感的支配下,将这既古朴而又寓意深刻的瞬间凝固。作者用低角度、广角镜头拍摄,有意将老艺人那忠实"听众"--毛驴儿摄入画面。
  同时,由于低角度,极好地表现出老艺人那高雅的琴声产生的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突出了老艺人那不惧人生坎坷、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博大胸怀。整个画面,飞舞的雪花和淡淡的绿色基调,以及台阶上正融化的白雪,衬托出作者对瑞雪迎春春将至、寒冬将止春又归的美好憧憬。
  作者将此作品命名为《乡音乡情》,是作者被老艺人那悠扬的琴声、豪迈朴实的情怀所感染,因为自己同样"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寻求艺术的真谛,有感于此才产生了"共鸣":世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故乡,世间最动人的乐曲是家乡的歌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情,无时无刻不在游子的脑海中闪现。故乡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却萦绕心头,特别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更加热切、更加眷恋。所以《乡音乡情》这个命题,正确地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起到了烘托主题的作用。孙的骄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