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是爱看书的人,而且是无书不看,过了30,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有个人指点就好了,还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读了不该读的书,或者没有再恰当的年龄读恰当的书,首先,很多名著,那个时候是完全没有必要看得,没有生活阅历和很多名著背后的社会背景了解,看了也毫无意义,比如十几岁去看包法利夫人和复活是毫无意义的,30几岁看还能窥见到一些生活和社会背后亘古不变的东西。
楼上有人谈到红楼,很小就自己翻家里的红楼看,后来长大离开家乡,红楼一直是我手边的下饭书,下饭书就是一边吃饭,随手翻到一页就可以开始看。很多含而不露的东西也是30岁以后才懂。
克里斯多夫是很好的,非常理想主义色彩,也是我少年时期的最爱。我记得我看得是罗大岗翻译的版本,在20岁之前,看第一,第二本是很好的,后面的两本,只能做故事看了。
所以,少年时期,遗憾是没有人好好指导背诵完国学的一些经典。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很多人生需要解惑的东西,里面咱们的国学里都有。
至于西方文学,则应该先有历史学和宗教学功底做底子,有选择的读上几十本书,也就足够了
最近在读的一些书 ,有一些很不错的推荐给大家
我在这里给父母推荐一本书《从黎明到衰落》,至少看了明白西方文化从宗教改革以来一些大的框架变化。可以帮你在孩
子选择书的时候有些感悟,知道那些书是不需要读的。
住在美国的可以看看《光荣与梦想》 ,浅显易懂,了解从大萧条时期以来到美国70年代的整个变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4 0:16:5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