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我跟老公讨论要不要回国的时候就说,即使回去做科研也只会选择去中科院系统,国内高校实在没有勇气去。哎……
crystalhuang 发表于 2021-06-07 09:39
他认为中科院系统比高校更好待?那幸好没回去
若干年前我跟老公讨论要不要回国的时候就说,即使回去做科研也只会选择去中科院系统,国内高校实在没有勇气去。哎……
crystalhuang 发表于 2021-06-07 09:39
他认为中科院系统比高校更好待?那幸好没回去
你身边有学术界的朋友么?博后,尤其是老板是中国人的博后,简直是粉红重灾区好吧,你和他们说国内这些事情,他们觉得你美分。一说起国内必须两眼放光,认识某某大牛,和院士的组合作过,谁都不觉得自己是韭菜OK。去年疫情爆发后,很多认识的名校PHD,有些拿到美国AP offer,有些拿到工业界offer的,都放弃了海归,说美国这样未来肯定没希望了。你到现在还觉得这些人海归全是因为美国找不到position???
甜甜圈123 发表于 2021-06-07 11:44
这个回复真是看的人一愣一愣的
真是一声叹息啊。很多做基础科学不肯转工业界的学者,不管是大家看不起的千老,还是在国内苦苦煎熬的特聘们,都还是对科学有一腔热爱的。美国统计系待过好几年的人,他能不知道自己有去花街去药厂去各种data science公司的选项么。会选择回国内高校肯定有很多原因,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肯定其中之一。可惜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允许人一心扑在业务上,有党委书记这种奇葩职位的存在,评定一个科研人员水平的标杆就一定不纯粹。
国内这个非升即走的政策每次出现都喜欢打个括号说这等于美国的tenure track, 这两者其实相距甚远。首先美国高校开一个tenure track position是非常麻烦的,从系里到学校各层都同意需要新人来填补这个空缺,认定这个方向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可以从NIH, DOE, NSF等等是拿到资金。学校和院系在对从五年规划,startup的支持,到对未来整个科研方向的规划发展,等等方面的考量下才会放出位置让人申请。国内高校这几年的爆发性引进海外人才,大多时候只看履历不看具体方向,招人的时候考虑的不是我们能为他提供什么,而是他能拿个什么计划,大概能发多少文章,能对我们评学校综合排名科研排名有多少帮助。至于新人五六年后的发展,学校的编制资源能否负担同时来的这么多人,这些根本不是招人时期的关注范围内。其次,在美国高校,除去臭名昭著的少数学校和专业,正常情况是可以tenure的。一个系历史的tenure情况也会被拿来给后面的cases做参照。而国内高校这几年才开始非升即走,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特聘位置到期了怎么评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这时候才开始讨论编制讨论资源思考开源节流,再加上各种书记各种派系各种内卷,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前有浙大跳楼,今有复旦捅人,十年了高校海归的矛盾并没有变小。后面想回的人真的要考虑清楚,不愿低头求人只想简单做科研的人真的并不适合回国。
其实他应聘美国这边排名100名左右的三流大学就可以了,拼个几年,拿个副教授之类的位置应该不太难。可惜被忽悠回去了。
jack54321 发表于 2021-06-07 18:43
是的,统计类的相对其他基础科学方向还是很好找位置的,弄到现在这个地步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我五个同学/朋友回清北,都是因为年纪大了,找不到美国的教职。其中一个,特别努力做研究,家里还是中央的副部级干部,关系很硬。
CBOE 发表于 2021-06-07 19:34
那我也提供一个数据点,认识4个回清北港大的,9个回南大科大上交的,归之前都在美国或欧洲找过教职不成功。
听视频里口音这像是上海本地人啊。唉,真是可惜了
国内论坛爆的top2某一所内网看到的去年的qnqr统计,180多个外国学校AP报了qnqr,里面130左右北美top学校ap。最后要了40多个。你觉得那些ap是不是都是拿不到tenure美国没工作被迫回的?我也不说我朋友的情况了,避免朋友被人肉。直接看小红书一个叫马伊布的,lg放弃美国很好大学的offer回top2的,几个月前说lg回国实现学术抱负,美国没前途也没什么优越感,怼人怼的飞起,现在已经哭哭啼啼top2给分配的临时房子破的不是人住的,在想办法要把lg骗回美国。论坛里大概很难相信90后回国还真有不少因为粉红度高而不是因为在美国找不到position。扶额出…
甜甜圈123 发表于 2021-06-07 22:14
“130北美top学校的ap”,这得是北美top学校所有华人AP全申请了才够吧。如果是postdoc这个数字还差不多。另外这位层主可能不清楚,美国的ap们现在这种环境是不敢申请青千的,这基本等于粗体特大号字告诉nih, nsf等等金主爸爸们:我有新爸爸了,以后请不要再给我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