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inued ... ...)
(3)还是职业
做老师的儿子有许多乐趣,认名字就是其中一项。
打小就特喜欢看老娘的学生成绩单,我从来都是偏爱好学生,每次拿过来迅速把最高分挑出,大声念他们的名字,如果念的不对老娘就会提醒并加以改正,于是很多可能连康熙字典上都找不到的字我就是这么认识的。
印象中有个叫什么笮的学生怒能考试,大考小考都over 90。害得老娘一遍一遍的教我——这字念泽,俺嫩没记性,扎,扎的扎了他一学期。
还有些人名不难念,可是巨有意思:洪中国,其实满爱国的一个名字,可惜再我眼里离一条龙也差不多远。邱晓慧,名字是不难听,就是总感觉是冬小麦的妹妹。杨世烈,后后,好苦大仇深,世代英烈,一定是杨家将的后代,还有什么贾爱国,张宗昌以及n多国庆们。记得一次看到张宗昌居然哲学94分,李叔华(这名字第一反应是叔本华。李)才60,顿觉世事无长,更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今连狗肉将军都金榜题名高奏凯歌了,说不定哪天薛蟠也可以去Princeton做交流学着呢。
上了大学,乐趣又多一个,看前同学作业和试卷。高中同窗不乏成为老娘手底下学生的人,可惜学好的没有一个,每次在名单上兴奋的找出熟悉的姓名,从来没看见他们像张宗昌那样品学兼优,大多数混得像叔本华,少数还受到老妈的特殊优待——别人名字后面的分数是蓝的,他们是红的。于是及时指出这是我同学,请老娘下次多多关照成了我当仁不让的任务,不过就这样仍然百密一疏,一次老娘愤愤:
“那个黄zh是不是你同学?”
“老妈圣明。”
“学习太不认真了,居然在我的课堂上睡觉,一点也不给你面子。”
我是没看出来为什么同学在老妈的课堂上睡觉居然是不给我面子而不是不给老妈面子,况且同学素来不知道那是我老妈,不过老娘的话有时候就是圣旨,俺年纪幼小,不可以顶嘴,so只好对曰:
“老妈说得对,是不给我面子。”
“下次见到他替我说说,再这样考试怎么过得去。”
“扎。”
实际上不用我去说,同学自己就撞到枪口上了,后一个礼拜同学找我来玩,居然是老娘接的电话,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反正以后再也没听老娘抱怨过我这位同学的课堂表现。
... ...
老娘教课除了专业必修课以外,大多数具有讨论性质,类似seminar,so学生们也乐得畅所欲言。每次老娘遇到一些有意思的观点都回来讲给我听,我或赞之,或驳之,或贬之,老娘认真听讲完毕记下主要论点,下节课把我的思想告诉学生,学生对我的理论再进行批判或赞扬,然后老娘再转给我,我再批判,于是老娘的课堂有时候成了我跟她手底下聪明学生单挑的地方。
“一屋不扫,是不是就不能扫天下呢?”
“gosh,扫屋子的是清洁工,扫天下的是将军,根本就不是一个职业,难道指望霍去病用扫把打匈奴?”
“可是一个人连基本的素质都没有,怎么指望他成功呢。”
“基本素质也不是做清洁工,事实上说这段话的两个家伙不扫地的那个死后受万里吊,扫的那个so so而已,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反驳。”
老娘记下我本来是为早上起床不叠被子制造的歪论在课堂上宣讲,结果被痛骂一顿,我当然不能福输——输给她学生事小,每天叠被子事大,于是又发表歪论,这么找来来回回折腾了半学期,学生们为此每人多做论文一篇,个别学生上台慷慨激昂演讲n次,我的被子再床上放假N个礼拜,各有收获。
“你说天才是不是可以不必上大学,或者说不必上好大学呢?”
“No,Bill Gates那样的人只在美国有,中国国情决定了我们这里不可能有Bill Gates跟Michael Dell。”
“真的么?”
“Defenitely,给您讲一个例子。”于是我讲我的中学同学,一个极其聪明的编程天才的故事,“如果他在美国也许是Steve Jobs II,可惜他在中关村,偏科太严重所以没办法去PKU,THU深造,现在最好也只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缺乏理论深度和必要的优秀人文环境使他最终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老娘这次表情很严肃,因为我说的同学名字她非常熟悉。
一个礼拜以后,同学成了老妈跟她学生讲故事的主角,中心思想就是劝这帮天之饺子们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下了课,一个学生主动找到我妈,“老师,您说的那个故事是不是who who who。”
“对呀?你怎么知道?”
“那是我的中学同学。”
“真的呀,这故事是我儿子告诉我的,是他中学同学。”
“噢,那您公子是,,,一定是我同学。”
“我儿子是川儿呀。”老娘一激动把我招出去了,于是期末我又多了一个向老妈求情的任务。
... ...
老师跟学生总像猫和老鼠,学期中老师是猫,到处抓逃课的学生,期末考完以后老师会变成老鼠,到处躲藏怕被学生抓到。哲学是必修课,可伟大老娘的儿子都带头逃课,其出勤率可想而知。
每次考完试聪明的学生们总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家里的电话跟老娘嘘寒问暖顺便求请,这种电话老娘接到一般都是客气的挂掉,然后严肃的教育我:“这怎么可以,早干吗去了,其实教的内容也不是太难,一学期哪怕有一半时间认真听讲绝对不会这样子了。”我心中颇有惭愧,因此不便与老娘做斗争,不过要是我接到这类电话,一般都会礼貌的请对方留下姓名班级,然后拿着名单请老妈高抬贵手。老娘的脸色肯定不好看,于是我就耍耍赖皮,陈述一下利害:
“老妈呀,这可是我接的电话,要是您亲自接的据了也就完了,现在怎么着也地赏您儿子一个面子吧,再说能混到您手底下听课的也是百里挑一的精英,多不容易呀,何必因为这种课难为他们呢,差不多就过了算了,其实他们就是重修也不听课的,还不如让他们念您的好。而且,能找到咱们家电话的小子们别的不说,至少公关能力一流,这就是素质呀,冲这点您也就开恩吧。”
一般经我这么一通打哈哈老娘都会心慈手软刀下留人,so,如果现在还有不幸在我老娘手底下混的学生的话,记得期末make sure打电话是我接,一般情况下都能过关:)
... ...
做faculty当然不是仅仅每天教些seminar课那么轻松,写文章看论文是老娘的必修课。每到期末答辩老娘屋里经常通宵灯火通明,这次回来赶上她的学生毕业,我又一次领教了什么叫crazy deadweek。家里电话成了热线,学生们一批一批的跟老娘讨论论文应该如何修改——老娘是个极其认真的人,即便是很多学生水平很低的论文她也几乎是逐字逐句的批改,指出其中的错误——这一点老爹显然是粗疏许多,世界杯的球赛我看了几场老爹就看了几场。他看论文的风格素来是大而化之谓之圣——曾经有过1小时毙掉2个硕士的丰功伟绩。不过内心我比较崇拜老爹一点——因为我大部分时候也马马虎虎,特盼着自己写论文能像老爹看论文那么轻松,而且虽然爹看得马虎,主要矛盾层次概念还抓得挺清楚,用他的话说:“这种学生的论文整个抄的,写的时候不动脑子,那我读的时候也不用动脑子。”
不过这种给自己马虎找的托词在老妈那里肯定行不通,不管学生写得认不认真,她是一定认真看的,前天最后答辩,她一宿没睡,把每篇论文都最后梳理一遍,列出主要优点主要不足,给每个学生都至少准备了一个大问题和两三个小问题,据说答辩的时候老娘还算和善,只是指出了一些非常基本的概念错误而没有难为任何一个学生——我相信老妈素来属于关键时刻手比较软的人,这回她的学生们该庆祝了,毕竟努力2年有了结果——据说另一个答辩委员就没那么好,咔咔干掉了一个特意从外地跑过来的学生——这位老兄只好推迟毕业了。看来还是跟老娘做学生比较好一点,虽然平时苦点,但关键时候还是很通融的:)
(3)还是职业
做老师的儿子有许多乐趣,认名字就是其中一项。
打小就特喜欢看老娘的学生成绩单,我从来都是偏爱好学生,每次拿过来迅速把最高分挑出,大声念他们的名字,如果念的不对老娘就会提醒并加以改正,于是很多可能连康熙字典上都找不到的字我就是这么认识的。
印象中有个叫什么笮的学生怒能考试,大考小考都over 90。害得老娘一遍一遍的教我——这字念泽,俺嫩没记性,扎,扎的扎了他一学期。
还有些人名不难念,可是巨有意思:洪中国,其实满爱国的一个名字,可惜再我眼里离一条龙也差不多远。邱晓慧,名字是不难听,就是总感觉是冬小麦的妹妹。杨世烈,后后,好苦大仇深,世代英烈,一定是杨家将的后代,还有什么贾爱国,张宗昌以及n多国庆们。记得一次看到张宗昌居然哲学94分,李叔华(这名字第一反应是叔本华。李)才60,顿觉世事无长,更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今连狗肉将军都金榜题名高奏凯歌了,说不定哪天薛蟠也可以去Princeton做交流学着呢。
上了大学,乐趣又多一个,看前同学作业和试卷。高中同窗不乏成为老娘手底下学生的人,可惜学好的没有一个,每次在名单上兴奋的找出熟悉的姓名,从来没看见他们像张宗昌那样品学兼优,大多数混得像叔本华,少数还受到老妈的特殊优待——别人名字后面的分数是蓝的,他们是红的。于是及时指出这是我同学,请老娘下次多多关照成了我当仁不让的任务,不过就这样仍然百密一疏,一次老娘愤愤:
“那个黄zh是不是你同学?”
“老妈圣明。”
“学习太不认真了,居然在我的课堂上睡觉,一点也不给你面子。”
我是没看出来为什么同学在老妈的课堂上睡觉居然是不给我面子而不是不给老妈面子,况且同学素来不知道那是我老妈,不过老娘的话有时候就是圣旨,俺年纪幼小,不可以顶嘴,so只好对曰:
“老妈说得对,是不给我面子。”
“下次见到他替我说说,再这样考试怎么过得去。”
“扎。”
实际上不用我去说,同学自己就撞到枪口上了,后一个礼拜同学找我来玩,居然是老娘接的电话,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反正以后再也没听老娘抱怨过我这位同学的课堂表现。
... ...
老娘教课除了专业必修课以外,大多数具有讨论性质,类似seminar,so学生们也乐得畅所欲言。每次老娘遇到一些有意思的观点都回来讲给我听,我或赞之,或驳之,或贬之,老娘认真听讲完毕记下主要论点,下节课把我的思想告诉学生,学生对我的理论再进行批判或赞扬,然后老娘再转给我,我再批判,于是老娘的课堂有时候成了我跟她手底下聪明学生单挑的地方。
“一屋不扫,是不是就不能扫天下呢?”
“gosh,扫屋子的是清洁工,扫天下的是将军,根本就不是一个职业,难道指望霍去病用扫把打匈奴?”
“可是一个人连基本的素质都没有,怎么指望他成功呢。”
“基本素质也不是做清洁工,事实上说这段话的两个家伙不扫地的那个死后受万里吊,扫的那个so so而已,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反驳。”
老娘记下我本来是为早上起床不叠被子制造的歪论在课堂上宣讲,结果被痛骂一顿,我当然不能福输——输给她学生事小,每天叠被子事大,于是又发表歪论,这么找来来回回折腾了半学期,学生们为此每人多做论文一篇,个别学生上台慷慨激昂演讲n次,我的被子再床上放假N个礼拜,各有收获。
“你说天才是不是可以不必上大学,或者说不必上好大学呢?”
“No,Bill Gates那样的人只在美国有,中国国情决定了我们这里不可能有Bill Gates跟Michael Dell。”
“真的么?”
“Defenitely,给您讲一个例子。”于是我讲我的中学同学,一个极其聪明的编程天才的故事,“如果他在美国也许是Steve Jobs II,可惜他在中关村,偏科太严重所以没办法去PKU,THU深造,现在最好也只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缺乏理论深度和必要的优秀人文环境使他最终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老娘这次表情很严肃,因为我说的同学名字她非常熟悉。
一个礼拜以后,同学成了老妈跟她学生讲故事的主角,中心思想就是劝这帮天之饺子们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下了课,一个学生主动找到我妈,“老师,您说的那个故事是不是who who who。”
“对呀?你怎么知道?”
“那是我的中学同学。”
“真的呀,这故事是我儿子告诉我的,是他中学同学。”
“噢,那您公子是,,,一定是我同学。”
“我儿子是川儿呀。”老娘一激动把我招出去了,于是期末我又多了一个向老妈求情的任务。
... ...
老师跟学生总像猫和老鼠,学期中老师是猫,到处抓逃课的学生,期末考完以后老师会变成老鼠,到处躲藏怕被学生抓到。哲学是必修课,可伟大老娘的儿子都带头逃课,其出勤率可想而知。
每次考完试聪明的学生们总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家里的电话跟老娘嘘寒问暖顺便求请,这种电话老娘接到一般都是客气的挂掉,然后严肃的教育我:“这怎么可以,早干吗去了,其实教的内容也不是太难,一学期哪怕有一半时间认真听讲绝对不会这样子了。”我心中颇有惭愧,因此不便与老娘做斗争,不过要是我接到这类电话,一般都会礼貌的请对方留下姓名班级,然后拿着名单请老妈高抬贵手。老娘的脸色肯定不好看,于是我就耍耍赖皮,陈述一下利害:
“老妈呀,这可是我接的电话,要是您亲自接的据了也就完了,现在怎么着也地赏您儿子一个面子吧,再说能混到您手底下听课的也是百里挑一的精英,多不容易呀,何必因为这种课难为他们呢,差不多就过了算了,其实他们就是重修也不听课的,还不如让他们念您的好。而且,能找到咱们家电话的小子们别的不说,至少公关能力一流,这就是素质呀,冲这点您也就开恩吧。”
一般经我这么一通打哈哈老娘都会心慈手软刀下留人,so,如果现在还有不幸在我老娘手底下混的学生的话,记得期末make sure打电话是我接,一般情况下都能过关:)
... ...
做faculty当然不是仅仅每天教些seminar课那么轻松,写文章看论文是老娘的必修课。每到期末答辩老娘屋里经常通宵灯火通明,这次回来赶上她的学生毕业,我又一次领教了什么叫crazy deadweek。家里电话成了热线,学生们一批一批的跟老娘讨论论文应该如何修改——老娘是个极其认真的人,即便是很多学生水平很低的论文她也几乎是逐字逐句的批改,指出其中的错误——这一点老爹显然是粗疏许多,世界杯的球赛我看了几场老爹就看了几场。他看论文的风格素来是大而化之谓之圣——曾经有过1小时毙掉2个硕士的丰功伟绩。不过内心我比较崇拜老爹一点——因为我大部分时候也马马虎虎,特盼着自己写论文能像老爹看论文那么轻松,而且虽然爹看得马虎,主要矛盾层次概念还抓得挺清楚,用他的话说:“这种学生的论文整个抄的,写的时候不动脑子,那我读的时候也不用动脑子。”
不过这种给自己马虎找的托词在老妈那里肯定行不通,不管学生写得认不认真,她是一定认真看的,前天最后答辩,她一宿没睡,把每篇论文都最后梳理一遍,列出主要优点主要不足,给每个学生都至少准备了一个大问题和两三个小问题,据说答辩的时候老娘还算和善,只是指出了一些非常基本的概念错误而没有难为任何一个学生——我相信老妈素来属于关键时刻手比较软的人,这回她的学生们该庆祝了,毕竟努力2年有了结果——据说另一个答辩委员就没那么好,咔咔干掉了一个特意从外地跑过来的学生——这位老兄只好推迟毕业了。看来还是跟老娘做学生比较好一点,虽然平时苦点,但关键时候还是很通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