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4519|回复:36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数学竞赛低龄化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22-02-07 13:43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不感兴趣
数学竞赛低龄化

微信平台让信息跑得飞快。我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微信平台, 很多消息都是身边的朋友相互交流才知道。根本不知道小学就可以参加AMC这样的数学竞赛。 现在的信息交流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到8岁就可以参加AMC 8, 这个数竟的王者比赛,也懂得了数竟的价值。

相对于写作,画画, 音乐的比赛, 数学,物理,编程等这类stem竞赛来的更客观公正。各个阶段的数竟我曾经在这个帖子里谈过。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610892

而真正对升学找工作有用的就是AMC及相关的AIME/USA(J)MO比赛。 这一个系列比赛是唯一贯穿小学, 中学,大学,甚至找工作的一个数竟。中学的Mathcounts对速度的培训是不可抹杀的。反推每一个级别的比赛以及年级的关系, 8岁参加AMC8真的不为过。去年11月我们有五年级的学生参加AMC10的考试,A/B两次考试都以同样的分数进级AIME, 从而拿到achievement奖。要知道去年的AMC10是历史难度最大的一次。这个孩子进来的时候是前年11月,四年级,父母都没有发现孩子对数竟有兴趣。跟着老师上了整整一年的课,从AMC8到AMC10,父母发现每次上课都很兴奋, 上完课也意犹未尽。一般的孩子都要在初中后期或高中才能够进入AIME。通过考AMC10而AIME qualify的只有2.5%, 5年级或以下是0.1%。 像这样的孩子真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当别的孩子还在拼AMC8/10的时候, 他已经早早在准备更难的USA(J)MO了。那么父母做什么了? 陪伴。 让孩子觉得他们不孤单,如果有条件的家长陪着一起做做题, 一起讨论讨论, 更可以帮着解决一些基础的知识, 孩子会更开心更愿意去接受挑战。我其实非常佩服这一对父母。 从进来到现在, 在选课这件事情上面没有太多犹豫担心的。 跟我们的交流很简洁,“这个课合不合适孩子?”“会不会有重叠?” “以后是什么思路?” “我们现在这个时间有安排但是我们去调整。” 他们始终把这个数竟放在很高的priority上。相比较那些今天有游泳,明天小提琴,数学没有时间的家庭来说,  

有很多家长会说, 这么小就压竞赛, 孩子会被弄坏的。 这都是家长懒惰美丽的借口。我们看到的却是热情。 不管学什么,钢琴,画画,篮球, 游泳, 滑冰,都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能够把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 学生们的 学习劲头是不可阻挡的。 老师的作用是指导引导和鼓励,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和陪伴。 试想想, 如果你一直在挑孩子的毛病, 练琴手指头不够硬, 游泳速度不够快,有几个可以可以承受这样的挑剔而坚持下去的。普娃就是在老师家长配合中不断的哄骗推拉之中,开始喜欢, 做出点成绩, 提高自信心, 然后不肯放弃, 最后把爱好当成了真爱。

但愿有更多有识的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胆, 能够帮助孩子对生活信心满满,接受一个又一个挑战。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22-02-08 13:29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回复 2楼Duove的帖子

看你是把战场设定在学校还是学校之外的世界。 一个数竟的孩子, 学校数学都是不花力气也是跳了级还是顶尖的。 尤其到了高年级, 能够轻松搞定一门功课是谢天谢地的事情。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22-02-08 13:3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回复 4楼sthfishy的帖子

目前疫情, 完全网课, 标准的英文。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22-02-09 08:3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给需要的家长。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23-02-16 16:4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时隔一年, 再写这个帖子, 来谈谈这一年我们经历过和观察到的事情,与家长们分享。


今年跟着大学申请团队一起做了不少工作, 帮助孩子们讨论essay的ideas,最后由我们的Harvard/Yale毕业十多年的领队把关。 每一个学校的申请,少则1/2篇essay, 多则8/9篇essay。 不仅保证每一篇essay内容不重复, 还要横向想一想我的idea别的申请者会怎么写。 我不得不感叹,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就是完美。 我们已经在早申拿到了MIT,Yale, Columbia, Princeton,Chicago, northwestern,JHU等的offer。 在这个过程中, 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学生整体规划和竞赛低龄化的必要性。 整体规划犹如种花,让一个学生能够扬长避短,砍掉不必要的枝枝杈杈,让主杆挺拔高大,这样在最后的包装阶段有东西可包,而不至于包空壳的现象;这个”东西“就是要在自己喜欢的邻域里服务与人,让更多的人跟自己一样喜欢这个邻域, 等等。

在这个前提下, 倒算时间, 竞赛低龄实在是必要的。 每一种竞赛, 最常见的就是体育, 乐器, 下棋;再延申一下就是数学, 编程, 物理等, 哪一个不需要童子功。


数学低龄化一直有很多争议。 其实也没啥好争的。 每个孩子生来就是无知的纯白的。 每个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负责, 怎么选择怎么做是家长的决定。

今年我们再有5年级年龄的孩子AIME qualify, 另外我们的老师还把自己三年级的孩子在AMC10考试中推成了DHR(120+以上)。我们的观察发现, 家长和孩子共进退, 共同享受教学过程, 培养专注力是首要的事情。这个周末这位老师会以家长的身份跟其他家长分享自己的一点体会。


虽说进藤校不能保证将来事业有成, 事业有成的也未必是藤校毕业的。但是普通人进好学校多一点机会是事实。大学申请,除了有hook的申请者, 正常W2家庭的大学申请难度越来越大。 我们不得不去做我们能做到的。不留遗憾。


我们一起努力。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23-03-05 19:0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回复 12楼mystmist的帖子

女生能够有哥6-8次AIME也是不错的, 外加在这个邻域里做点成熟的事情, 就和有竞争力了。

男生当然能够有JMO/AMOxN次更好, 没有的话就只能靠其他的东西来补了。

初中的成绩一概不算。

真正的天才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这些成绩只能在10年级之前算成绩。 10/11年级需要做更多的东西。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23-03-05 19:0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回复 13楼ilovepurple的帖子

也未必, 我们今年就是男生AIME的进MIT, UC的也几个呢。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23-08-19 20:5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回复 13楼ilovepurple的帖子

也未必, 我们今年就是男生AIME的进MIT, UC的也几个呢。


Dabendan 发表于 2023-03-05 19:00

同意。 这个大学录取只能纵向比较, 没法横向比较。 而且跟政策有相当大的关系。

男生AIME多次qualify也是有实力的。 如果这个学校历史上没有什么进JMO/AMO的话, 这个多次AIME就很有希望了。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23-08-19 21:1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8月中旬了。 眨眼间, 11月的AMC10/12, 1月的AMC8就到眼前了。今年的暑期很特殊。 COVID之后几乎是第一年不再担心COVID,大量的家庭外出旅行。家长们一边带着孩子们出游, 一边在担心孩子们今年的比赛。

怎么样才能够有效读书成为这个暑期的特色话题。

我们一再跟家长们说, 刷题是需要的, 但是怎么刷题是需要策略和技巧的。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攻破薄弱环节。

做一套题目之后, 查看答案固然重要,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错的题目有没有共性? 是哪一种类型的?是不是曾经错过? 在过去的三/五个月里是不是多次错过?能不能找到同样类型的题目再做做? 在这个类型的题目里面有没有不熟悉的概念/定律,等等。 要做到做题的时候迅速想到自己做过的看上去相似的题目。

根据我们的经验,每一个能够做好错题管理分析的做数学竞赛的孩子一定能够走得长远。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23-08-20 21:13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回复 22楼PearlDio的帖子

哈哈哈, 就看你的目标是什么了。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24-11-30 21:17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感谢大家的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和目标不同,AIME的意义并不仅在于进入AMO或JMO,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数学能力的平台,同时锻炼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如果孩子能够在高中阶段考出6-8次AIME,并在相关领域完成一些有深度的项目,这些成果已经足够有竞争力。

中国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有数学和ELA是从小就开始学起的。家长们其实更容易判断出,自己的孩子在数理化还是ELA方面更有潜力。

孩子学数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AMO或JMO,而是通过AIME、AMO、JMO这样的平台,了解自己的位置,看到更长远的未来,例如大学学习和求职发展。

我们曾有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因早早参与数学竞赛,数学基础扎实,从未感到压力。后来进入MIT学习,第一年直接数学跳级。尽管如此,他们仍发现大学的数学内容非常难,需要花很多时间,而同时发现一半的同学学得轻松,因为这些同学早早就学过了大学内容。这说明提前学习的学生并非没有,只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接触到而已。

此外,有些孩子一进入大学,就凭借突出的数学能力在比赛中获奖,甚至早早拿到了大二三的实习机会。可见,数学竞赛的意义远超成绩本身,而在于为孩子提供能力积累和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我理解部分家长的焦虑,但盲目否定AIME的价值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用单一的“进AMO/拿奖”来衡量成功。至于补习班,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贩卖焦虑”,而是为家长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提升方式。我们培养孩子,不是为了让他们焦虑,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焦虑从来不是目的,而是希望家长们能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支持他们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路径。

我们每周一次的免费数学队已经成为家长们依赖的社区。 刚刚考完AMC10, 家长们询问能够组织AMC8的准备课。 我们的队长, 也是我们的学生, 5年级就AIME qualify的, 让大家做题考试分班。 一部分孩子会设定目标能够考到20题以上, 一部分孩子目标低一些。 分开两个班, 每个班都要训练准确率和pace。 一个社区, 是靠老师, 家长, 学生, 和义工,花力气共同打造的。说说和想想, 都不如行动。

发帖回复
查看:14519|回复:36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