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541|回复:12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九品位次 节自选佛谱—净土横超门 灵峰蕅益大师著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3-03-04 16:35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不感兴趣
原来除了凡圣同居土,上三土也分九品啊,而且还有净秽之别哦,看不懂哇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3-03-08 11:19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3/4/2013 10:38:00 PM的发言:
 我如果能生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也是万亿年轮回以来最高兴的事了。

我一直想知道,等十二亿大劫才能见观音和势至菩萨,那么,这十二亿大劫期间我是什么状态?有同修知道吗?

师兄的这个问题,末学也很想知道。百度后的答案,贴上来。若有不周不对之处,还请师兄们指正。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3-03-08 11:2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恭敬节录:

佛告弥勒。汝见极乐世界人住胎不。弥勒白言。世尊。譬如三十三天夜摩天等。入百由旬若五百由旬宫殿之内游戏欢乐。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加趺坐自然化生。

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彼国众生有胎生者化生者。

佛告弥勒。若有众生。堕于疑悔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议智。无等智。威德智。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以此因缘。于五百岁住宫殿中。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若有众生。断除疑悔积集善根。希求佛智乃至广大智信已善根。此人于莲华内结加趺坐忽然化生。瞬息而出。譬如他国有人来至。而此菩萨亦复如是。余国发心来生极乐。见无量寿佛奉事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阿逸多。汝观殊胜智者。彼因广慧力故受彼化生。于莲花中结加趺坐。

汝观下劣之辈。于五百岁中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不知菩萨威仪法则。不能修习诸功德故。无因奉事无量寿佛。是诸人等皆为昔缘疑悔所致。譬如刹帝利王其子犯法。幽之内宫处以花观。层楼绮殿妙饰奇珍。宝帐金床重敷茵褥。名花布地烧大宝香。服御所资悉皆丰备。而以阎浮金锁系其两足。佛告弥勒。于意云何。彼王子心宁乐此不。答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常思解脱。求诸亲识居士宰官长者近臣。王之太子虽希出离终不从心。乃至刹帝利王。心生欢喜方得解脱。

佛告弥勒。如是如是。若有堕于疑悔。种诸善根希求佛智乃至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花中不得出现。彼等众生处花胎中。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一切无有不可乐者。然彼众生于五百岁。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不得供养奉事诸佛。不得问于菩萨法藏。远离一切殊胜善根。彼等于中不生欣乐。不能出现修习善法。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彼于出时。心迷上下四方之所。若五百岁无疑惑者。即当供养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并种无量无边善根。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与诸菩萨为大损害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3-03-08 11:24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李炳南居士答疑:

问:下品下生之人,五百劫不能闻佛说法,不能开悟与凡夫何异?佛是慈悲,能否得到佛和亲师来开示使其开悟?

答:下品下生,亦是大幸,莲胎清净,已离娑婆,居士言与凡夫何异,殊不知异之甚矣,娑婆凡夫,六道生死,莲邦下品,等是出离,虽属下下之品,亦胜无色界天,再言五百劫者,乃是记错之语,经云:‘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按莲开迟速,关于自己业障深浅,非佛垂慈,而不平等,自心障重,不能交感故也。此等生品乃五逆十恶之辈,临终苦逼,不能观想,仅持至心称名,十念往生者,居士行不如是,毋庸多虑,不生则已,生则决不下下也。

问:阿弥陀经云:‘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见注解里十劫为大劫。凡五逆十恶者,临终十念往生者为下品下生,须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但在阿弥陀佛所发愿后,彼时下品下生者,至今尚未满十二大劫,莲花未开吧。是否须待莲花开后,方能闻佛说法。在莲花未开里可自修道吗?在莲花里是什么样子呢?

答:花开见佛闻法,经有明训。在娑婆尚能修道,进入莲胎,岂能不知修道。莲花里面,光明香洁,胜于天宫。

问:观无量寿经言:下品下生者‘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臆者以为殆亦如娑婆之冬虫蛰居欤,不然其将是何情状?因为‘十二大劫’毕竟不是个小数位啊!幸乞指教。 答:虫蛰之喻中非。何不方之以禅定,缘蛰境昏昧,而定境寂照也,然实不如是,花虽不开,内有七宝宫殿,游嬉自在,惟不见佛闻法耳。劫数假名,取某事而记之则有劫,不记则无劫,大本云:‘并无劫数之名’,华严云‘娑婆一劫,为极乐世界一昼夜’,各有其契机之意也。今惧十二劫之数,不但受拘于有无,且更过泥于长短,经云,菩萨度众,应其所欲,尚能演七日为一劫,促一劫为七日,岂弥陀度众,而能限于劫乎?实则众生有利钝,悟有迟早,悟则花开,未悟则为花苞,是心能转变时间,而时间则不能控制于心也。

发帖回复
查看:1541|回复:12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