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2443|回复:27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净空法师: 什么是真修行?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2-03-01 21:5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不感兴趣
以下是引用lanhua在3/1/2012 9:31:00 AM的发言:
 

这功夫在哪里练?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在这里头去练。真正修行他才知道,众生对我的恩德多大!没有他们,我到哪里修。我每天面对的境界,修什么?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我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头,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不行!完全失败了。前面讲了,顺境(环境好)、善缘(人缘好),不能有一点贪恋的心,这最容易生贪恋;环境不好,人都是坏人,没一个是好人,练什么?不生怨恨。换句话说,顺境善缘帮助我们放下贪痴,这是三毒烦恼;逆境恶缘帮助我们放下瞋痴,贪瞋痴,从哪里断?从这里断。贪瞋痴断了,所有一切烦恼都断了,因为它这是三个根。慢是属于瞋恚里的一分,疑是属于痴里的一分,统统归起来就是贪瞋痴这三毒,一点都不错。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工作里面都是要来断贪瞋痴的,那你就真会用功,你真会修行。提不起,干起来是真不容易,净宗法门里面就教你提起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个念头才动,贪瞋的念头才动,这叫念头初起,不怕念起,为什么?习气,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凡夫,怎么会不起心动念?念头才一起,阿弥陀佛,转到阿弥陀佛上去,转得快!第一念起来,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放下了。只有这句佛号,能够坚持下去,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肯定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超越十法界。所以「如理」这个字非常重要。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研究经教?离开经教,我们依据的理就不见了,行戒定慧也很难成就,戒定慧与经教的道理一定要相应,这叫修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 11:40:09编辑过]

 


这个末学是要好好学习。觉得自己不贪钱财就是不贪了,结果这两天一谈到paper还是想一作应该是谁,不是第二念转到阿弥陀佛上,过了好一会才想过来。


 


在生活中实修看破放下会促进一心念佛,一心念佛也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容易看破放下,请问是这样吗?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2-03-01 22:3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娃娃脸雪糕在3/1/2012 9:55:00 PM的发言:
是 赞叹


 


多谢师兄指教!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2-03-02 22:1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3/2/2012 8:42:00 PM的发言:
不是alphabetical的?

不是。看idea和contribution。反正都是因缘果报,该谁谁吧。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2-03-02 22:1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3/2/2012 10:00:00 PM的发言:
规则都是人订的,若是心里有贪念,才不管啥规则呢
alphabetical
可以解释为按字母顺序正排
按字母顺序倒排
按照first name排
按照last name排

因为贪,所以都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要动心念去想法多占点儿,还要争论,还要动手脚。
这样就身口意都作业了,做了恶业,早晚要结下恶果。

众生都怕恶果,所以都喜欢算命,占卜。
殊不知,我们要不做恶因,哪里来的恶果?

所以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真是这样,心里有一小点不满,回头看,觉得就那么一个心理反应,贪嗔痴慢全了,所以地藏经里说的“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讲得真是对啊。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2-03-07 21:53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进来mark师兄一句话,提醒自己。


 


经书是帮我们开智慧的, 但是这个智慧不是读经书,然后去用你所知道的知识来理解的, 读经要一本经反复读, 读的过程中, 佛菩萨给你加持的力量才是我们得到的真的智慧。 不是自己去想出来的。

Advertisement
发帖回复
查看:2443|回复:27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