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好棒!相柳是一个很有层次感的人物,他看似桀骜不驯,但是他却是在关键时刻最能“放下”自我,最能牺牲自我私欲的存在。对义父 ,对爱人,对兵士,对天下,对自己,皆是如此。
整部书读下来,相柳圆满了义父的心愿(宁死不降),圆满了小夭的心愿(找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全能老公), 圆满了兵士的心愿(葬入神农山), 圆满了天下人的心愿(有一个和平安居乐业的环境), 圆满了自己的心愿(马革裹尸战死沙场)。虽然他一直在牺牲私欲,但其内心之道更显光明。
吾道一以贯之,这样内心的圆满才值得“长相思”啊!
这个贴好棒!相柳是一个很有层次感的人物,他看似桀骜不驯,但是他却是在关键时刻最能“放下”自我,最能牺牲自我私欲的存在。对义父 ,对爱人,对兵士,对天下,对自己,皆是如此。
整部书读下来,相柳圆满了义父的心愿(宁死不降),圆满了小夭的心愿(找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全能老公), 圆满了兵士的心愿(葬入神农山), 圆满了天下人的心愿(有一个和平安居乐业的环境), 圆满了自己的心愿(马革裹尸战死沙场)。虽然他一直在牺牲私欲,但其内心之道更显光明。
吾道一以贯之,这样内心的圆满才值得“长相思”啊!
回复 9楼foreverf的帖子说得好啊
为什么小夭没有走上大女主道理呢?她才是三国都能搭上关系的,还有四位男配的协助
chinadrachen 发表于 2023-08-09 16:58
小夭这个人物设置是从孩童时期就有painbody,因此,此生都是以【安全感】为首选的。
其实,当我读书的时候,感受到这些来来往往的男人只是小夭内心需求的外在呈现:
1)哥哥代表她内心对亲情的需求
2)狐狸代表她内心对安全感的需求
3)相柳代表她内心对信仰和道的渴望
这些需求中完全没有任何对权力的需求,这说明小夭已经放弃认同“权力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这个价值观了,她已经很明白权力=利益血腥争斗,而她对此毫无兴趣。她以学医为生存之道,也是呈现了她对利益争斗的厌离心。
小夭这个人物设置与她母亲阿珩是非常不同的。阿珩是以对于信仰和道的渴求为首选的那一类人,因此,当她遇到一个与她非常相似同以信仰为生命之首的蚩尤,她会不顾一切地投入去爱。
作者的文字中体现了这股相吸力量的浩然。摘了一小段,与姐妹们分享:
------------------------------------------
“那是一个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傍晚,你站在荒凉的旷野中……”
与蚩尤初次相逢时,是一个晚霞满天的傍晚。
他一身破旧的红衣,黑发未束未系,犹如野人一般披散着,站立在荒芜的大地,仰头望着远处,看不清楚面容,只一头黑发随着野风激扬,有一种目空一切的狂傲。
那身影,好似将整个天地都踩在脚下,吸引得阿珩身不由己地朝着他走过去。
在他回头的一瞬间,那双眼眸中夕阳潋流光、晚霞熙溢彩,流露的东西,太过复杂激烈,她没有看懂,却让她的心为他漏跳了一拍。
她明明知道博父国就在他刚才仰头而望的方向,可是她竟然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莫名其妙地问他:“公子,请问博父国怎么走?”
也不全是被婢女认出,该来的一天总要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所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八个字不是白说的。
happyTruth 发表于 2023-08-09 08:36
是啊,清水镇一时的岁月静好只是一个易粹的梦罢了。小夭童年阴影那么深刻,对于生命本质的无常太过清醒了,嬉笑怒骂背后都是对于贪恋一时静好的悲悯。
说到宿命,虽然小夭是蚩尤和阿珩的孩子,命格基因自带对于信仰和道的渴求,但是,恰恰又是因为她父母的因缘令她内心非常缺失安全感,意识表层对于安全感的需求远远超过了意识深层对于信仰和道的渴求,因此,相柳对于小夭而言,只能是以朋友状态存在,哪怕相柳活着,哪怕两人再如何心心相印,小夭也不可能选择相柳为夫君。
除非小夭的意识境界能够突破其内心的恐惧,不过这是作者自己力所不能及之处,作者对于道的理解还停留在悲情壮烈的牺牲,离开家人的痛苦,还无法理解道的轻盈,喜悦,合一圆满的那一层面。
相柳这个人物塑造比小夭的内心境界更高了一层,只是这是作者臆想出来的更高境界,其实更高意识境界的呈现并不完全如此,所以,相柳这个人物有时候会呈现一种矛盾和割裂。不如小夭这个人物真实鲜活。
相比之下,他们四个人共同点是都历经苦难,然而相柳和表哥的成长线描述得更为饱满,小夭的线相对单薄,涂山璟作者本意是想安排他历经苦难,但暗夜不染,清辉常在,是从最初的苦难中顿悟,之后没有再继续安排个体成长线,所以读者会觉得这条线相对平,不够抓人。
--------------------------------------------------
这四个人物确实各有各的内心成长线。一些个人主观浅见,供姐妹们一笑:
1)表哥是帝王式的人格成长。帝王为权力之顶,各种利益血腥厮杀之所在,能驾驭这样人格的心性需要很多因缘,比如,权谋,意志力,使命感,等。估计作者自己就是一个有强大坚韧意志力的人,所以,虽然朝堂权谋细节平淡空洞,但是,她的意志力透过文字,通过表哥这个人物体现出来了,赋予了这个人物活力,令我们读者感受到一种饱满感。
2)小夭是学习面对内心的恐惧,圆满人性的成长。这个人物虽然看上去美酒佳男左拥右抱,但是,在下读书的时候,常常在这个人物用笔之处感受到一种内心的迷茫。而且这种迷茫感一直延续到了书的结尾。估计这是来自作者自己内心的迷茫和失落。就好像目前的地球,物质世界超级丰富,无论穷富,每个人意识表层的那些欲望都蛮容易被满足,喜欢什么,上上网刷刷屏就都有了,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是这样意识的状态在深层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迷茫感和匮乏感的。作者自己暂时无法超越这一层意识的迷障,因此,小夭这个人物从内心成长来说,就显得单薄了。
3)相柳是从人性契入道的成长之路。只是这个道是儒家的道。作者自己本人内心是有一种对于道的渴望和激情,因此,她的这份心力透过文字注入了相柳这个人物,令这个人物光芒万丈。只是作者自己修道的经历不太够,对于什么是道的理解尚浅,所以,相柳这个人物如烟花般一闪而过,无法如太阳一般长久光明。即便如此,这份对于道的真情真意实属难得,为作者点赞。
4)狐狸人如其名,璟,玉的光彩;用做人名:寓指神采奕奕,吉祥如意,德才兼备之义。台词中说:暗夜不染,清辉常在。作者寓意很清楚这个人物会在一次一次经历绝境的过程中,呈现儒家的道。其实作者是给了狐狸很多笔墨的,只是作者本人对于什么是道的理解尚浅,所以,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真正体现呈现儒家之道的层次感。有些事情,如果不是靠自己亲自去经历过体会过,内心不明,心力不够,无论文字层面再怎样精雕细琢,终究是一种使不上力的状态。
总之,对于此文中人物,作者已经尽心尽力了,而且她并没有厚此薄彼,都是这些人物的亲妈,只是人物受限于作者本人意识状态,呈现不一罢了。
我也只是自己感觉。相柳是天生地养,从“无有”中来,接近原始的本源,又到“无有”中去,是一丝痕迹都没有连记忆都抹杀的消失,他的骨血都化成毒水流回天地。这一无一有之间,唯有神性的爱。而“神性的爱” 在佛教哲学里是慈悲,在道教哲学里是“一生万物,万物归一"。在心学哲学里是“本心俱足”,这里的“本心”,和道教的 “一”, 和佛教的“空”,在西方哲学里的“上帝/光/purity/eternity love”,都是类似的意思,都是指最最最最最初的那个东西,就是至纯至善至美的。而人类构建的所为礼义廉耻善恶美丑都不是真正的善恶本丑。
lanoiry 发表于 2023-08-08 22:09
既然有缘说到人性比较深层了,那就来说说道。
佛和道在哲学层面永远无法被理解。哲学还是二元头脑的产物,在二元结构中,有和无是相对立而存在的。
道是超越二元的存在,非有,非无,非善,非恶,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国学儒释道,儒家之道还是以家国大义的二元善恶框架为主。作者本人的道是儒家的道,所以,相柳只能以悲情牺牲为结尾。
真正的道不是这样的,比如,budda本人是印度王子,三十来岁出家修道,修炼十来年大彻大悟,之后,回去把养母,老婆,娃,各种堂兄弟,等家人都救度了,带着很多亲人们一起究竟解脱一切苦。多棒,多圆满。
现在人读个书啥的也需要花十来年吧,budda等于是出门读书去了,毕业之后,一家人都受益。
当然,悲情牺牲有一种自我感动的效果,能够令心为之激动一把,作者是一个善于自我感动的人,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如何感动读者呢?
谢谢mm的精彩解读。受教。一点想法跟mm交流,纯属个人浅见。
我同意狐狸这个人物在困境中呈现儒家的道,儒家的善,真。但是我个人并不觉得相柳也是儒家的道。我知道很多人觉得他最后为了家国情怀舍弃了个人情爱,但是我解读出来不像一个二元对立的选择题。文中他借和小夭的谈话点出辰荣残军“是一群傻子。”再借小夭的口,说其他人才不觉得傻,他们心中都有家国,这是他们的追求,傻的只有相柳,一边不屑一边做自己不屑做的事情。我认为这段对话揭示作者对相柳这个人物的设定,他不是真的辰荣军,他只是一只妖,一只原本只是简单想报恩,却不想承了情的动物。恩易偿,情难还。他坚持的出发点仅仅来自于还“情”。因为他没有家,也没有国,儒家文化下的忠,孝,义,如果有也是他习得得,不是他的本心。所以他这里的“家国大义”和“个人情爱”是同等分量,没有为了一个,牺牲另一个,因为他追求这两条路的方式,都是信仰一般“还情”的方式,倾尽一切达成对方想要的。这是动物的直接纯粹极致的心性。所以他成全了辰荣军的,马革裹尸,青山忠骨。所以小夭有力可保有人可依有处可去。他所追求的这两个维度皆是圆满的,而不是非此即彼。所以他追求的道是儒家的道吗?我一点愚见认为,彷佛更接近“道法自然”的道。
lanoiry 发表于 2023-08-10 20:39
这个讨论很棒。其实这就是作者自己没有搞明白契入道的力量来源于哪里。因为作者自己内心不明,而且作者很明显对于人性是失望的,所以,作者会臆想出一股原始神秘能量来帮助契入道。书中的蚩尤和相柳都是呈现这股原始能量的代表人物。
蚩尤是上古时期非常特别的存在,相柳更是无父无母的异类。这种原始能量以“战神”的形式体现力量感,“战”是二元法的呈现。道的境界不是原始能量的呈现,而是超越原始能量的意识维度的呈现,道的境界是完全没有“战”的。因此,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在塑造相柳这个人物过程中的混乱和割裂。
----------------------------------------
但是我解读出来不像一个二元对立的选择题。他所追求的这两个维度皆是圆满的,而不是非此即彼。所以他追求的道是儒家的道吗?我一点愚见认为,彷佛更接近“道法自然”的道。
二元法有不同的深度,非此即彼只是一个浅层的角度,更深层来说,认同有“我”就是duality。纯然动物心性还是在这个范围之内。
佛法的道和老子的道都是超越了这个意识层面的意识状态。真正的“道法自然”是无所求,无得的圆满。我们本自清净圆满具足,如果回归本位,自觉自证圆满,何须再求什么圆满?
你看红楼梦里的宝玉,最后就是出了家的,对奶奶,对黛玉如何?感觉桐华塑造这个形象是有点儿参考宝玉的。是富贵乡中成长的纯善之人,却经历世态炎凉,对亲情、爱情,有爱之深痛之切的破灭。
看小说到最后我竟然想起红楼梦里这一句:
谁与吾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归彼大荒。
夭璟携手归隐的结局,是小说中虚幻的美好。现实中,在璟无力捍卫自己的爱情或是小夭的生命的时候,这个故事就已经结束了。
happyTruth 发表于 2023-08-10 21:41
很能共鸣姐妹内心对于世间爱的悲凉之感。
其实作者自己内心对于这一点是很清醒明白的,因此,她笔下的爱情都好似刀尖上的蜜,为了那一点点高光甜蜜时刻,无时无刻都提着心随时恭候无常的透心凉。
相柳肯定不遵从儒家仁义礼智信,他的理想的确是道家的遨游天地间,喜爱自由,自然,但是他是入世的。 只能说相柳是多情的人, 最早加入共工报的是恩情,后来是敬佩之情,敬佩神农义军虽然被灭国为了气节生死不足道的精神,以及和士兵并肩作战同生共死之情。
他和小夭最开始是知己之情, 同样被世界遗弃,共同的经历,相知相惜,同样的孤独寂寞。相处中,加上吸血的肌肤相亲,动了心,产生了男女之情
老天给了他九条命一颗心,他全部献出成全了别人,没有留给自己任何😢
walkingtree 发表于 2023-08-12 15:38
作者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她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喜欢用各种各样外在的东东来包装,比如,所谓道家的自由,所谓佛家的出世。其实因为作者本人的意识状态还在儒家的框框里面,所以,无论怎样包装,所有这些被塑造的人物骨子里还在世间情海中沉浮,该受的痛苦没有少半分,哪里得真正的自在啦?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哈哈,本来言情小说的本质就是”流散无穷“,因此,十分感谢作者给予我们这些茶余饭后的趣谈。
说到璟, 我倒不觉得他是佛性的看透一切四大皆空,选择梅林殉情,是因为他对爱的理解是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所以他会选择死在一起。
以前的璟是块完美的美玉, 经历过劫难的17,虽然外表破碎,但是却顿悟了人生,大部分的人只能看到人的外在条件, 他之前被追捧,不过是涂山氏的财富,青丘公子的身份,和美好的容颜,只有小夭有一视同仁的悲悯的心。
历劫后他不再看重自己的外表,财富,甚至以前引以为傲的琴棋书画,不是虚无,而是更懂得人性,更有智慧。
但这个人物总体不如另两个那么清晰,璟在书里面也有些单薄模糊,在剧里加了一些情节来丰满这个形象,也许桐华10年前写这个人物的时候也没想太清楚
walkingtree 发表于 2023-08-12 17:03
每一个被塑造的人物是不可能超越塑造人物者的意识状态。
因此,作者想要塑造一个超越作者本人意识状态的人物,必然会呈现一些单薄模糊,甚至割裂矛盾的细节。
而且,桐华的起点很高,她个人的意志力,使命感,对于生命真善美的热情,对于道的渴望和激情,已经通过这些人物完全呈现出来了。相柳所追求那种终极的自由和爱,璟所呈现那种恒常温暖的内心力量,都已经超越了头脑所能达到的边界了。如果没有一些出世间法的实修实证,靠心意识去真正超越头脑,仅仅凭头脑想出来的都是摆摆样子的花架子罢了。
第一季就这样结束了,非常感谢桐华,感谢导演,感谢所有制作人员,所有演员们,非常非常精心制作的一部剧,清水河边,柳色青青,波光粼粼,如诗如画。
---------------------------------------------
最打动我的竟然是一首OST的前几句,后来一查发现是桐华自己作词,毛不易唱的,这两位文青的联手合作确实把意境呈现出来了。
作詞:桐華
作曲:董冬冬
演唱:毛不易
走过山,走过水,走不过生死
走过聚,走过散,走不尽悲喜
走过春,走过夏,走不出回忆
走不出回忆
----------------------------------------------
这部书十多年前看的,现在重温,只能感叹:走不过生死,走不尽悲喜,走不出回忆,这样的人生实在是苦啊!还是需要超越出生死,回归终极的自由和圆满。
也谢谢楼主,开个楼给文青们有一席之地,以文会友,畅所欲言。祝福楼主吉祥如意。
如果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大概不会这么做,她在别的楼里真是有些很招人反感的举动。我只是提个建议,如果她愿意来我也不会拉黑她,但是我很欢迎她拉黑我,像拉黑其他人一样,我也是有些脾气没错。
happyTruth 发表于 2023-08-17 23:12
抱抱楼主。
每个人看剧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是赏故事,有的人是赏情感,有的人是赏人生的意义,都是平等的。如果赏着赏着情绪上头,一定是有了某种自我代入感,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经历来看剧的,很多时候自己生活中的悲喜会被某个细节放大,引起很多情绪,这些情绪都是多少内心纠结挣扎的呈现啊,这个世界上谁活得容易了?
因此,有容乃大。
感谢理解,非常欢迎言之有物的分析。
长相思的歌确实都挺不错的。这首《有你无你》听得不多,我最喜欢的是《万物不如你》。这首歌词一般,但是感觉张杰的声音和这首歌非常搭,声音的表现力很好。其实我以前真心不喜欢他的歌,这次在努力在学着唱。
璟的那首《愈》也很好听,搭着十七的出场镜头真的是醉人心脾。我追快乐再出发也喜欢王铮亮。稍微就是觉得他的声线有一点点点油,说不好,就是觉得和这首歌还有气质有一点点不搭,然后这首歌的曲子写的平了一些。
檀健次的那首歌《等不到的等待》也中规中矩的好听。檀作为老Mic初代男团,唱跳是非常Top的,我看了第一期的追光吧哥哥,那里面他就相当亮眼,特别是整体实力。我个人感觉他唱歌不火最大的问题是声音缺辨识度,至少我听了很多他的歌还是记不住他的声音。
杨紫那首对唱真的是一听就知道她不是专业唱歌的。只能说,还行,作为演员这样子不容易了。
happyTruth 发表于 2023-08-17 23:22
嗯,这次张杰的“万物不如你”唱的很有感觉,有一种向内收的沉淀感。
知道张杰很久了,经过岁月的洗涤,歌声中有了品韵,随喜赞叹他的内心成长。
毛不易的歌太棒了,一首消愁,一首借,简直算得上这几年歌词里面的极品
happyTruth 发表于 2023-08-17 23:27
如果相信有宿世,毛不易过去生一定是个经历了很多的才子。否则很难这么年轻就能写出这样的词。
最喜欢毛不易的“无问”,说实话,这首歌好适合相柳大人和小六啊!送给在下心中的相柳
-----------------------------------------------------
你问风为什么托着候鸟飞翔
却又吹的让他慌张
你问雨为什么滋养万物生长
却也湿透他的衣裳
你问他为什么亲吻他的伤疤
却又不能带他回家
你问我为什么还是不敢放下
明知听不到回答
如果光已忘了要将前方照亮
你会握着我的手吗
如果路会通往不知名的地方
你会跟我一起走吗
一生太短 一瞬好长
我们哭着醒来 又哭着遗忘
幸好啊 你的手曾落在我肩膀
就像空中漂浮的
渺小的 某颗尘土
它到底 为什么 为什么
不肯停驻
直到乌云散去 风雨落幕
他会带你找到 光的来处
就像手边落满了
灰尘的 某一本书
它可曾 单薄地
承载了 谁的酸楚
尽管岁月无声 流向迟暮
他会让你想起 你的归途
如果光已忘了要将前方照亮
你会握着我的手吗
如果路会通往不知名的地方
你会跟我一起走吗
谢谢楼主分享《借》,配合璟的故事听太有感觉了,清澈的钢琴配乐好听得头皮发麻。
借一盏午夜街头昏黄灯光
照亮那坎坷路上人影一双
借一寸三九天里冽冽暖阳
融这茫茫人间刺骨凉
-------------------------------------
毛不易创作手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不被认可的梦想,不被祝福的感情,不被眷顾的孩子,他们不曾犯错,却只能颤颤巍巍,单薄地行走在路上。这首歌送给他们,借天地万物,不求终将到达某处,只求路上少些阻碍,让他们同样平凡。”
-------------------------------------
璟确实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的梦想他的感情都没有被奶奶认可,家人少得可怜,唯一做了几百年的好兄弟说翻脸就翻脸,直接对他虐杀,最后所谓 HAPPILY EVER AFTER 也是从作者亲妈金手指《借》来的,因此,只能 ”一道彩虹两个人“。
一声叹息
祥林嫂这个人物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她的悲剧是因为她遇到某个人生卡点会在她内心过不去,一直一直反复地被卡在内心持续内耗,最后这些内耗把生命力都耗尽了。
在《长相思》这部作品里,因为,桐华是一个很有意志力的人,所以,她笔下人物必然都是命运多舛。如果比惨,一个比一个更惨。而且这些人物在经历人生一盆一盆狗血的过程中,内心还不会被这些狗血卡住,以此来呈现这些人物的内心力量。
因此,讨论的关键点是:内心需要如何才能遇到卡点不被卡住?
哥哥是国家大义,这个内心的支点是完全可以立住的,而且这个支点是桐华本人很熟悉的,因此,哥哥每次靠意志力忍过去的时候,人物内心的刻画是很丰满精彩的。
而狐狸的内心支点并不清晰,估计桐华本人也没有非常清晰意识到这样人物内心支点是什么,仅仅是善的信念吗?或者对某一个女人的执念吗?好像不够说服力。因此,这方面的力量感出不来,给读者一种模模糊糊的无力感。
我如果和女儿一起看剧,会把相柳和璟的缺点都作为反面教材。不太想卷入cp之争。
-----------------------------------------
如果我与孩子一起看剧,我会问孩子:如果你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自己如何减少内耗,内心不被这些卡住,继续活出生命的精彩?
生命的精彩可以多种多样,小六妈妈对于生命精彩的定义与小六就完全不同,每一种精彩都是平等,关键是自己的内心不被卡住,对吗?
人性都是贪好的,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被定义为优秀,自然有各种诱惑,被各种旁人觊觎,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是一般人,没那么优秀,那一定是有弱点的,长期相处,自然也需要面对这些弱点,接纳这些弱点。因此,无论外在怎样,如果内心无力,总有某些点会卡住内心,内心纠结挣扎各种内耗。
每个人只有搞定自己内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潇潇洒洒走过人生。
是呀,忍不住会带入人生经历。
这几种男人都见过,结果最差的是大男子主义的一款,能力很强,他愿意的时候一定罩着你,小事情让着你,大事情你的观点完全不重要。碰到这种情况伤的太深,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倒是有时候还会入梦,但是只有做噩梦的时候才会有,其他几种分手了还可以做朋友。
我倒是可以理解小姑娘的时候被这种人迷的五迷三道,也并不是这样的就不好。只是如果女子个性太强觉得自己的观点很重要,非常不适合。
对于强势女子,男人温柔和尊重伴侣真的很重要。璟是那种真的会听进去你的观点并且很看重,不怎么在乎结果。炫是他会听你的观点,并且很有技巧的平衡利益和你的想法的,但是炫会有大局,他不会把你放在前面,他要结果最优。这两种其实过日子大多数情况差别不太大,因为如果女子够明智,她可以也可以做对方差不多的决定。表哥就说过一句:“你永远不会让我为难。”这样相敬如宾也没啥不好,就是缺了那么一点点被宠爱的肆无忌惮的感觉。
happyTruth 发表于 2023-08-18 09:59
哈哈,桐华可是把这几种男人都写进了《长相思》
哥哥是标准的大男子主义的一款(他愿意的时候一定罩着你,小事情让着你,大事情你的观点完全不重要),记得当哥哥瞒着小六起兵进攻高辛,后来被小六知道的时候,小六发飙用酒杯砸了他的脸。这段在小说中写得真好,两人的内心戏活灵活现。估计桐华自己就有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过切身之痛。
狐狸的温柔和尊重又是另外一种,只是狐狸不仅尊重小六,也尊重奶奶,大哥,意应,就会出现各种黏黏乎乎,当断不断的局面,但是,那份温柔的力量真是令人沉醉。
相柳的个性和奉献精神也是很令人神往。只是一不留神,某段情感也就被奉献了。
因此,桐华通过人物塑造说的很明白了,每一种男人都是可能的人生大坑,就看每个人内心的需求了,每一种需求的背后都有各自内心必须面对的卡点。
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面对卡点而不敢在现实生活中去投入追求自己内心的需要,所以,才会在看剧的时候通过某个角色来投射自己内心的需要。这都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活得不易。
很有启发。
桑甜儿在人生中也是遇到一些卡点的。比如她怎么就流落风尘了。比如她和串子生了两个儿子之后也差点过不下去。但是她没被卡住。她用勇气和智慧度过了这些卡点,走了自己的幸福人生,没什么大义没什么牺牲,也是一种精彩人生。
她虽然着墨不多,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
bytegudu 发表于 2023-08-18 20:48
桑甜儿是本书中帮助小六内心支点立住的一个重要人物。
《长相思》这部书里,人物设置---小六是一个内心茫然的孩子。小六的内心支点是家人,亲情。可是,小六妈为大义殉身,哥哥妈为爱情殉情,这些亲人的生死令小六内心十分矛盾和茫然。
因此,清水镇的桑甜儿这个人物是帮助重建小六内心支点的重要因缘。请问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因缘是怎么来的呢?是小六收留了麻子串子两个孤儿,用心养育长大之后,然后,桑甜儿这个人物才出现了。桐华对于这段情节的安排是很有力量的,小六从桑甜儿那里收获来的人生智慧不是平白得到的,而是靠小六无私对两个孤儿付出之后,才得到的善果。
我们一般人,都是在自己家人上面花时间精力,如果遇到内心卡点,就不容易过去。小六也遇到了内心卡点,她解决卡点的方式是通过对陌生人无私付出,才收获了解决内心卡点的智慧。这就是桐华的智慧了,大智若愚,因此,清水镇的那些故事是整部书的高光,是通过小六几十年如一日对陌生人无私付出所得到的人生智慧而建立起来的内心支点,非常有说服力,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感。
mm你说的最后这个部分,也是我的感受。我其实一直在想,为什么我总觉得小六才是华彩,她身上的鲜沛的生命力还有那种内心的力量感,到后期真的有点找不到。第三部里面,相柳甚至有非常直白的骂/激将法她,但是她都没有被激将法给弄支棱起来,我其实看到后面是有些迷茫的。网上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倒过来看,更合理。我其实都没有清晰地捋出来,小夭最后的成长到底是什么?除了她从和璟的关系里总结出,要先相信,自己也要学会付出,这个固然是一个成长,但其实小夭一直在付出呀,对哥哥就是。找回哥哥以后也一直都相信彼此生死相依,所以这是一个限于爱情的领悟?其实也想听听你们对小夭这个成长线的理解。
lanoiry 发表于 2023-08-18 22:22
请问mm觉得生命力来源于哪里呢?
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自然就会明白为什么清水镇之后小六越来越黯然失色的原因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