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曾许诺-读后和观后感
《长相思》和前传《曾许诺》都是以炎黄之战为背景。书里一部分主要情节大概是这样的。
电视剧里的辰荣是神农的谐音,对应炎帝神农氏。西炎是轩辕的谐音,对应黄帝轩辕氏。
祝融是神农氏子孙,在前传里是个反派,但是一次战斗失败后誓死不降。还设计了乍降仪式引火山喷发,害死了玱炫(书中是未来的黑帝颛顼)的父亲,黄帝嫡出四子,小夭母亲同母哥哥轩辕昌意。小夭的母亲轩辕妭又化名西陵珩提前识破了这个阴谋,分别去轩辕和高辛(电视中叫皓翎)处求援。轩辕的求援被同父异母的弟弟九王截住延误,高辛王少昊是名义小夭的父亲,与小夭母亲约定的政治夫妻。他在小夭母亲切指为誓的情况下拒绝让自己的军队涉险。山火喷发,昌意不肯离开自己的军队,与祝融同归于尽。自此黄帝嫡系子全亡,只剩嫡孙颛顼。
后来昌意妻子为夫报仇,刺杀九王被九王亲娘阻挡,因为误杀黄帝妃子,昌意妻自尽。九王誓除昌意子颛顼,小夭母亲为兄报仇,也为了保护颛顼,暗杀九王。
后来黄帝装病,利用小夭母亲上战场扰乱炎帝这边的蚩尤,因为蚩尤在和小夭妈谈恋爱。本来战场局面对神农一边有利。然而因为战争中引发的大水使生灵涂炭,小夭母亲用自己的太阳之力蒸发水分,却无法控制力量走火入魔,蚩尤以心换心,牺牲自己救回来小夭母亲的神智。黄帝趁机举兵,彻底打败神农炎帝一派。
轩辕入主中原。神农氏一支祝融家族投降,赤水丰隆与神农馨悦就是这家后人。双胞胎男姓赤水,女姓神农这个事情很有趣,那就是让神农氏王族没有了继承人,神农只能联姻当王后。神农手下大将也是神农氏一支,共工不降继续打游击,这就是《曾许诺》的结束和《长相思》的开始了。
赤水在内的四大家族和涂山狐狸家,在这个时候是中原地区的无冕之王。虽然黄帝在军事上打败了炎帝,神农氏称臣,但神农氏因为炎帝神农还有他的儿子都曾是很得人心的,并非暴虐统治,所以中原地区轩辕氏黄帝的影响并不太强。有这个地区作为缓冲,高辛、也就是小夭的父亲偏安一隅,受到的压力也就并不太大。所以在这个时候,无论是五大家族还是高辛,都应该是名义上臣服轩辕,但是有在暗中支持神农的义军。
是要不断削弱轩辕氏,从而保持世家、高辛、轩辕三足鼎立的旧局面,还是结束分裂,让一个力量一统天下,这里有新旧势力的变化。璟和赤水长隆代表了五大家族的新势力,少昊-小夭的父亲作为另一方,还是炎黄之争的旁观和幸存者,他们有了和旧世界不一样的想法。
小夭是高辛王姬,按旧世界的操作,她最好的归宿就是和世家之一或者涂山氏联姻,或者在轩辕继位之争尘埃落定以后嫁入轩辕家作为王后之一,这就是阿念和神农馨悦写好的命运。以小夭不受拘束的性格,如果下嫁入涂山和赤水,更好;一方面适合她的个性,一方面保持最平衡的状态,当前的和平状态不会打破,而且有利于高辛。
相柳和她除非放弃各自身份,否则绝对不能联合起来,否则就是高辛与神农叛军联手,轩辕讨伐高辛就可以名正言顺。
在轩辕的继位之争上,小夭作为嫡系遗孤,她和谁联手,就是另外一个遗孤-表哥的助力,反之亦然。如果小夭不放弃身份,和相柳-神农义军走到一起,表哥也再无继位的可能。
前期,小夭拒绝相柳/防风邶,不是因为璟,是因为玱炫和父亲。
相柳为何不能放弃立场,这就是中国传统上的舍生取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士为知己者死。如当年蹈海的宋朝官民,如当年被灭十族的方孝儒。但是他在不放弃立场的前提下,为小夭谋划了最好的归宿-璟。
璟为何原本放弃涂山家,后来又坚持要做族长。先是因为他意识到为世家的谋划并无益处,所以不想做任何事情。后来是发现他的兄长在暗自与轩辕家另外几个黄帝的庶出儿子联合。以他的判断,他认为这几个人不配入主轩辕和中原,如果在争夺中失败,会是涂山氏长久的祸患,所以他要以族长之力来阻止。璟支持表哥登位以后,如果不是因为表哥的私心对小夭,他的筹划可以说是完美,保存了涂山氏,并且抱得美人归。可惜璟的弱点就是,不会以最坏的心思提防其他人。
表哥的婚姻全是政治婚姻,身在帝王家,他无比清醒。黄帝原来不看好他这个嫡孙,是因为他的父亲昌意是个对政治不关心的性子,母亲更是一生一人的若水族人,即使给他这个位置;也守不住。只有当表哥显示出了帝王心术和对应的品质和能力以后,位子才能给他。
环环相扣,每个人在宿命的轨道上运行,也都在努力的打破宿命。孤独却勇敢,向死而生者如相柳、痴心一片以柔克刚者如璟、并未被权力完全侵蚀者如玱炫,才成就了小夭最后的岁月静好。
人生原本不只是谈恋爱啊。小说里的幸福,在真正的人世间有多少机会实现?
小说里小夭的归宿只能是璟。长相思前传-《曾许诺》里,小夭的祖母选了表哥一样的人设-黄帝,最后在黄帝后宫的倾轧中悲剧了。小夭的母亲选了相柳一样的人设-蚩尤,在家国大义的争斗中,也悲剧了。所以《长相思》里,作者造了一个室外桃源里的璟,有能力却选择不入世。只有远遁于世外桃源,远离这世间的纷争,才是小夭这样出生于王室会被男人争夺的女子的岁月静好。可惜,世间有力的男子多要称王称霸,建功立业,或者追寻心中的大义,所以效颦莫笑东施女,头白溪边尚浣纱。《长相思》,其实是自古红颜多薄命,至情至性者难容于尘世的一首挽歌。
———
顺便说一下我最近看了会儿史记,把三皇五帝给理顺了辈分关系。长相思的书粉应该认出来一些人了。图里缺一个,最后夏禹娶涂山氏,生夏启。所以最后是表哥的孙子娶了小夭的孙女,开启华夏。^_^
史记里主要记载轩辕家的故事,神农氏相关的记载很少,祝融、共工、后土、相柳、帝女桑就要看山海经。
解释一下下面这个图(来源:史记.五帝本纪)
我的理解是,表哥黑帝颛顼生了一大窝不成器的仔仔。然后他去了以后帝位给了大哥的孙子,自己的侄儿白帝帝喾(这个长相思给改成长辈了)然后帝喾俩儿子,哥哥死的早,弟弟就是尧。
尧生了儿子丹朱,有名的不好,其实就是爱唱歌跳舞(注意,丹朱是香蜜里的谁?),当不了大任。尧发现自己叔祖那一支里有个很小辈的有为青年叫舜(舜的辈分好低,但是史记就这么写的),就招来当女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他,又是女婿又是本家。一个女儿和舜生了个不太中用的儿子叫商均。
当时水患严重,舜让自己的叔祖祖祖辈的鲧(滚)去治水,治水不灵杀了他。但是又让他的儿子禹去干,(窃以为是想也干掉这个儿子,虽然据说舜是个厚道人),没想到禹干成了,而且还联合了涂山氏,最后成功当上了下一任大首领。最后舜把位置“让”给禹,自己去南巡,死于苍梧(广西)之地,尧的俩闺女二妃哭出血泪成潇湘竹,然后也死了。
结论就是所谓的尧舜禹禅让,让来让去其实都是本家亲戚。还有,貌似过程也不是太和平。
禅让的时候是有个形式,就是尧的儿子丹朱在一个地方,舜在一个地方。然后部落首领们去拜谁多,谁就上位。同样的商均和禹也这样来了一遭。有点儿那个原始的选举的感觉。但是到了禹的继承人的时候,大家选的是伯益,但是夏启靠武力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