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的一周。
好死不死,录制投票和第三期开播在同一天,一投就是一整天,屁股都坐碎了。再一睁眼朋友圈已经被转发《囍》的人的眼泪搞到发大水。
还好,上次抽到的两位朋友和现场的几百号人都收获了一个狂躁的周六,弥补了没法第一时间看节目的遗憾。
这个《这街》的第三期,一说起来就有点儿故事。
根据前两年的经验,第三期就是海选结束后的新阶段,如果没记错第一年是100进49,第二年算上复活回来的几个,进了50来个。
第一季时候这个阶段的无聊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就是让舞者一个个上来跳自己准备的作品,纯Solo,没全票过的话再Call out。
第二季时候改成了先通过100人按舞种区分后,每个舞种分AB组打齐舞比赛,然后输掉的组里所有人不能跳自己作品,只能Call out,而且被Call的人有权利选择让他跳自己作品的音乐或者直接Battle。
这样的好处是比以前刺激一些,而且被Call的人如果是Urban舞者,可以选择让对方跳自己作品的音乐,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不太擅长Battle的编舞师。
但不好的地方就是,去年好多狠人精心准备的作品,因为前一轮分组赛输了就没跳成,好在后来补拍单独放出来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本质上很容易无聊的阶段,一直是这街里一个玄而又玄的环节。
比如第一季在所有人都快看睡过去的时候,王子奇&石头的《失恋者阵线联盟》Battle名场面出现了,然后第二季又来了一出高博冯正史诗级Battle(这段其实被剪到了第四期)。
你永远不知道这100个人会在什么时候就突然炸出个名场面。
所以这个赛制阶段后来就慢慢变成了一个X因素,也被称为【Surprise~Mother F*ck】赛制。
继续
今年这个赛制又改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105个人完全放羊,看谁顺眼就自由组队,人数1~5人都可以,然后各自跳作品,Call out也是作品和作品之间比,如果平票再单人Battle。
好处很明显,就是不会再出现大量舞者没法跳自己作品的遗憾,但弊端也有,就是因为有4票直通和作品PK分胜负两层规则过滤,几乎很难触发真正的1on1 Battle。
在这个新赛制背后,其实没有交代的是【自由分组】的暗流。这105人里,江湖关系、人情关系,谁和谁原本是同一个Crew,谁和谁同舞种,都有可能立刻组队。
但另一方面,有一些舞者有自己的坚持或是想借这个机会完成平时很难完成的作品和合作,那他又很可能不会选择别人以为他会选择的组合。
这种充满随机和混乱的场面,最容易产生玄学场面。
虽然“街舞是门玄学”已经成为了普遍认知,但是在这一次的105进60里,NeedAYeah清晰地看到了在这坨玄学里,闪耀着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光辉。
具体怎么个闪耀法,咱们就拿这次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当栗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一套【街舞玄学辩证法】。
上次NeedAYeah提到过关于队长的选择和判断都是基于【审美能力】和对街舞的【认知】基础上。
有很多成色不错的作品,差一口气没拿到4票,大部分时候就是因为有一个队长提出了基于自己标准的质疑。
插一个知识点,节目里看独立作品的时候,队长双手交叉的定义是“弃权”。
但其实这个动作是街舞裁判判决时候的【One more】手势,代表“还想再看一轮”,这种情况通常是裁判认为两边跳的旗鼓相当,需要换个不同风格的音乐再看一次不同的发挥。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比如有一方跳的时候正好赶上一首曲子平缓的部分,可能连Beat都没有,导致没有完全发挥,所以裁判会选再来一轮等等特殊情况。
知识点插完,说回来。
因为这是个综艺,所以才会有队长一定要现场讲两句自己的判决理由啥的。
正常的街舞比赛里,裁判举手,出结果,下一轮,人狠话不多。具体为什么输或者赢,要么自己悟去,要么问朋友,要么私下问裁判,裁判还不一定记得住你那场跳啥了。
这次节目里就能很明显的看出,在场上裁判人数大于1的时候,很容易就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
这在街舞比赛里是一种日常,假如一场比赛有五个裁判,一场比赛结束,倒数321后有人伸左手,有人伸右手,还有人One more。
于是,队长 以身试法 现身说法,现场表演了一套街舞玄学辩证法——【Judge的对立统一规律】
这种针对一个事情,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如果放在日常生活里,可能结果就是一群人争论、吵架,直到有一个统一的结果为止。
但在街舞的文化里是“放任”和鼓励这种矛盾和不统一的。
每个裁判都有自己的判断,但又都是基于自己具备一定街舞水平的前提下的判断,而且共同服务于最终5人投票得出的结果。
这就是街舞里的对立统一,用中国话讲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继续
然裁判已经对立统一了,咱们就看看选手的作品里都有什么值得唠的。
街舞玄学辩证法——【要一分为二看作品的问题】
在这次的自由分组有几个队选择了“纯粹”。
比如宝姐、梦迪、高高、三金、兔子组成的Waacking队,林梦、电门、大饼、BiBi、腾仔组成的Popping队,无名、佩奇的弟弟乔治、小白、黑仔、小明组成的Breaking队,大毛、大个、阿丽组成的Krump队,Xcrew组成的Hiphop队。
还有洪杨、何曲文、李莹、罗永胜组成的Locking队,他们是全场唯一一个四票通过但没在正片里播完的作品。
这些分组都属于典型的同舞种凑一起排舞,客观来说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保险的组队逻辑。
但这种组队逻辑背后有一个隐藏原因就是,大部分舞者都很清楚一旦后面组成战队,基本上就要开始乘风破浪了,几乎每一轮都是跳出舒适圈的尝试和自我突破,很难再百分之百跳自己原本擅长的舞种。
所以在开始分组之前有这么一个自由组队的机会,就一定会有人想在舞台上留下纯粹代表一个舞种的作品。
纯粹的舞种作品有这个舞种特有的魅力。比如Popping那种集体大Pop和连接的质感,Locking的Funky和复制粘贴级的舒爽同步率,Hiphop的Chill Grooving和Free等等。
这类作品,如果只是做一个Show的话,创作空间很大,不一定非要考虑那种比较舞台表演化的“炸”。但一旦关系到竞赛,那不论如何都要权衡一些能炸到观众的小设计和小表演,尤其是节目里这种舞台。
这一点上Krump组就进了坑。
虽然上次说过了,但还是再次强调一遍,Krump绝对不是表达愤怒昂,是表达情绪,愤怒只是其中一部分。
Krump这组,如果单纯从一个Krump Show的角度来说或许是OK的,但如果你说这是一个齐舞作品,那的确是不合格的。
其实大毛、大个、阿丽每个人单独拿出来都是国内很好的Krumper,而且NeedAYeah能理解他们为了想展示纯粹Krump氛围的考虑,做了这种编排。
因为Krump就是在一个人跳的时候旁边的人跟着一起Hype,一起呼喊和回应。
但齐舞的基本就是齐。
这段作品整个看下来,大面儿上基本是一个合伙单干的状态,【齐】的持续时间都在2个八拍以内,大部分时间是跳一个八拍一样的动作,下一个八拍就又远近高低各不同。
王一博说的就比较直接,就是得先炸起来,先有了氛围,再继续拔高氛围。
而这个氛围,总归要有一些整齐的、能感染观众的Routine当干货喂出去,毕竟碳水才使人快乐,从头到尾一直喝高汤肯定开心不起来啊。
继续
估计但凡这段作品能再有连续四个八拍以上高质量的Routine,张艺兴都不会给弃权票。
但没办法,这个环节除了单人Solo,多人作品在整齐度这一块的审美标准就是依照齐舞比赛来的。
再过多少年以后咱不敢说,起码就过去的十几年到现在来看,齐舞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齐。
这种齐未必是绝对的,也有可能是相对的,比如有的舞种技术上确实很难做齐,但并不妨碍去追求整齐。
Locking的动作速率快是肉眼可见的,但Hilty&Bosch这哥儿俩就是靠影分身级的【齐】在世界出名的。
每个动作的角度、发力力度、Timing,甚至连小动作都完全一样,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就是“恐怖”。
如果还有人告诉你,哪个舞种参加齐舞比赛不用齐,建议当场大嘴巴甩脸上。
所以,就算张艺兴自己再希望留住Krump舞者,但如果保持专业一视同仁,这段作品都很难保得住。
那,Krump保留纯粹氛围的表达就等于放弃舞蹈整齐度和设计么?你看,这就不辩证了。
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纯粹和注重表演质量,各自都有好和不好的地方,而且并不冲突。
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如果一味只追求绝对纯粹,可能会是一面,但如果抛弃文化本质,又是另一个极端的面,找到相对平衡才是最好的效果。
这一点上林梦他们的Popping齐舞和小宝的Waacking齐舞就平衡的比较好。既保留了舞种最Original的样子,又在整齐度、队形、炸点上做了很多设计。
林梦他们的作品是三票但没有人Call out,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舞好像没有那么那么厉害。
这里就要提一个老知识点了:视频吞质感。
街舞玄学辩证法——【透过现象看街舞技术本质】
这件事儿其实很简单,和球赛、话剧、音乐会等等一样,视频里呈现的球员、演员身体的质感和冲击力远比现场要差得多。
舞蹈因为是纯粹的肢体表达,这种差距就更明显。视频的分辨率和帧数都是对舞蹈呈现的制约,尤其是帧数,30帧和60帧的舞蹈完全是两个世界。
所以基本上所有舞种在视频里都会被吞掉原本的质感,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样。在街舞的舞种里,Popping算是被吞比例比较大的一个。
下面这位是杨文昊Viho的老师,日本的Seen桑的一段Solo。
以及他去美国找Pop'N Taco学习时候录的视频。
如果说Popping是街舞舞种里最容易被吞质感的,那这二位的Style,就是全球Popping舞者里被吞质感吞的最狠的了。
你看完可能会懵逼,到底这俩老哥在干嘛。
用有限的语言能告诉你的就是,Seen那张图里,他用身体和手做了一套水一样质感的Wave,而Taco那张图里做的是一个全身都是细碎停顿的Animation Style(看旁边人的反应),只能描述到这儿了。
NeedAYeah最开始看到这二位视频的时候以为是个青铜,啥也不是。当初也有人说了类似上面那段话,描述他们做出来的质感,根本不信。
直到有一年NeedAYeah在现场近距离看到Seen跳舞,踏马的人,间,王,者。那些别人曾经的描述和吹的牛逼原来都是真的,那个视觉效果就感觉不是人体能做出来的。
视频吞质感,为什么Popping尤其严重?
透过现象看本质,主要是Popping最核心的基础——Pop。
这是一种控制肌肉快速绷紧→放松让身体某部分【震动】的技术,Pop的位置从颈、胸、手臂、腹部、腿,全身各个部位都有不同的做法。
Pop可以让身体像鼓一样,非常清晰明确地表达音乐里的Beat和音效,而且不同部位,不同发力方式能表现的质感完全不一样。有很多Hiphop舞者和编舞师也会在动作里加上Pop提升动作质感,效果拔群。
但因为Pop是肌肉的快速紧绷和放松过程,追求的就是干净和脆,Popper打一个Pop基本就是0点几秒的事儿。
尽管过去了这么多年,以现在的视频网站帧数,还是没法呈现出Pop那一瞬间肌肉和身体的震动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视频里看着一般,其实Pop很大,如果视频里你都觉得这人Pop很大,那现场估计已经大成野狗了。
很明显,虽然林梦这一组不是全场最好的作品,但整体编排、完成质量、细节处理上都是高水准。
而且队里每个人都是Battle出身,最次也都在全国拿过一堆冠军,还有大饼这种来Popping队里客串的顶级Hiphop Battle型选手,万一作品PK平票,最后Battle也没人有绝对把握赢。
所以在三票待定的作品里绝对不算是一个理想的Call out对象。
继续
齐舞的基本就是齐对吧,来,咱们原地跳反方举反例。
天空一声巨响,鸡哥闪亮登场。
街舞玄学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鸡哥是一个三季街舞里唯一的存在,Bboy(没啥招儿),肯定不是Power move那一挂的,但算Style Move里,又太特么有Style了。
齐舞的基本就是齐,但鸡哥用作品告诉你,鸡哥不在基本规则内,鸡哥的齐舞不需要齐。
不说可能没人看得出来,鸡哥已经34了,整整大了和他搭档的小龙一轮,也是个经历了一些人间沧桑的人了。
这俩人往那一戳,画风立刻垮掉,NeedAYeah怎么看怎么眼熟,后来找到了原型。
鸡哥和小龙,一个胡建人,一个蓝劲人,在那天晚上彻底感受到了被瓶子支配的恐惧,活活被转到最后一组出场。
鸡哥和小龙的作品,就是街舞圈的唢呐,就是典型的流氓Routine。
首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鸡哥作品所谓的不齐,不是真正意义上【无编排】的不齐,而是【有设计】的包袱。因为除了Hilty&Bosch那种纯正的Old school齐舞,双人舞的另一种普遍形式是两人的配合和表演。
又比如黄潇那组三个人,三人不同的动作是为了构建画面和讲故事,该齐的地方还是齐的。
但鸡哥就是把“配合和表演”玩儿到了头儿。所以他自己说,要么0票,要么3票以上。
要么尴尬,要么玩儿命炸。
鸡哥是后者,一叟《我的地盘》送给大家。
鸡哥和小龙的作品虽然流氓,但鸡哥对队友更流氓。
你仔细看看整个舞真正跳的最多的就是小龙,小龙前面一顿忙活,鸡哥除了贡献了一个大鸡展翅,其余时间就是在起哄看热闹。
也是从大鸡展翅开始,鸡哥和小龙开始疯狂输出,基本一两个八拍就抖一个包袱,满地的骚招儿。
这段猝不及防Slowmotion,除了在编排上把之前规律性的表演突然变速拉慢,这港偶剧眼神说句影帝不过分吧?
完事儿哇哥可以带着这俩接戏去了。
后来小龙给了鸡哥一嘴巴,表演时候倒没觉得有啥。
但你换个思路想想,这段舞排的时候跳了多少遍,鸡哥就被抽了多少个逼斗。
最后的名场面:走地鸡。
直接把王一博笑跪了。
认真的,看了这么多年街舞,NeedAYeah见过无数种卡钢琴旋律的招儿和动作,但用脚指头边走边卡的,这辈子第一次见。
只能说这种沙雕作品在街舞圈里百里挑一,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排出来的玩意儿。
这做品要能搁豆瓣上打分绝对9分以上。
最牛批的是黄渤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出来,鸡哥直接给黄渤来了一句“你思考一下”。
不是一般人,太要命了。
看到鸡哥这段,可能有人会觉得,卧槽导演组这个100进60的规则,说加人就加人的么?
NeedAYeah也有这种感觉,但一想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都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重点分析具体矛盾的特殊性】后,就想开了。
于理,严格遵守规则,确实挑不出毛病。但还有几组选手没跳完,连舞都没跳就淘汰,干坐一晚上,背后是舞者费尽心思排的作品。
于情,说不过去。
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一组晋级的名额,给选手一个突围的机会,不过度破坏赛制,也对舞者表示最大尊重,算是这个局面下的最优解。
鸡哥就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活体案例。
要是鸡哥和小龙这个作品真因为赛制被埋没了,NeedAYeah单独更新一次骂一波导演组。
继续
街舞玄学辩证法——【用发展的眼光看街舞】
好多人问,像黄潇、盖盖、王涛的《鸟语花香》、沈凯翔的《长子》、李悦莎莎的《青蛇白蛇》还有杨文韬、Cici的《囍》,这种作品到底是现代舞还是街舞里的编舞?
这个话题每年都会出现,而且有一个特别通俗的共同点就是,只要舞者一跳那种看起来比较“走心”的作品,就会有这种疑问。
先说明一点,最近国外都说Urban这个词涉及种族歧视,所以很多舞者都用回了编舞原来的名字“Choreography”。
这件事儿NeedAYeah个人觉着,因为背后的政Z色彩和背景太重,是一个特殊时期下过度追求政Z正确的应激的产物,这个改名的动机和原因实在不太具备普世性和说服力。
最起码在国内,既没有这样的背景,也没有类似的歧视,大家说“Urabn”,一是因为已经太习惯了,二是对英语渣来说,Urban比起拗口的Choreography不论从发音还是拼写都更容易传播。
所以在这个事儿全球都盖棺定论之前,咱们还是用比较简单的Urban来作为代称。
到底这些Urban作品算不算现代舞?那先得知道啥是Urban。
Urban是街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其中一条发展方向,不算舞种,不是风格。
Urban需要用所有学习过的各种舞种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编排,确切的表达舞者本身想要表达的情绪和内容,是一种Remix的舞蹈行为和过程。
所以你不能用类似“你跳的是Popping这个舞种”这样的概念理解Urban。
你看队长大秀那四个作品,其实都是编舞作品,只是每个人选择融合的舞种元素不一样。
那有人可能会问,张艺兴大秀时候那种特别鲜明和一贯到底的Krump算什么?
传统意义上,如果是一群Krumper编了一个齐舞,那他们会说这是“一段Krump齐舞”。但张艺兴那段大秀,显然不是百分百、绝对的在使用Krump,他的编排逻辑和呈现形式还是编舞。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和概念上的较真儿。
现在这个界限已经很模糊,就好比你问黄潇,你是跳Urban的吧?他也不会跟你掰扯什么Urban其实不是一个具体舞种Blabla的。
这只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代称,大家心里明白这个概念就行。
黄潇、盖盖、王涛他们的《鸟语花香》和沈凯翔的《长子》,都是能让人记住的作品,而且黄潇和沈凯翔这两个人的舞蹈出身都比较有意思。
黄潇是中国舞的底子,然后开始研究街舞的编舞,并没有像很多Old School舞种出身的舞者那样,先练了某个街舞舞种很久,再转型编舞师。
沈凯翔是民族、古典舞出身,后来开始接触街舞。那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沈凯翔原本跳的街舞舞种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他是个Bboy。但其实他早年间学的是Jazz和Locking,然后也学习了Breaking、Popping之类的舞种。
你脑补一下儿马云跳Jazz。。。
所以这样的舞者,就很难去定义他是一个“XX舞种”的舞者,包括他的作品也一样,他就是一个舞者而已,跳什么都可以。
既然现在知道了什么是Urban,就来唠唠节目里的作品。
现代舞和街舞,抛开技术动作来说,其实有一个最浅显的区别就是:他们听音乐的方式和逻辑不一样。
现代舞通常是以一个点展开,向外延伸发散,逐渐表达出舞者创作的主题、故事、概念。
街舞就不一样了,街舞是很直观地表达音乐,Beat、Flow、旋律、歌词、音效,通过各种组合表达音乐。
所以现代舞不会像街舞那样,去表达大量节奏和音效。而最原始的街舞也不会像现代舞一样去慢慢展开讲一个故事。
看过这街前两季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后期赛制叫【跨舞种融合】,前两年一直是一个高质量作品产出率非常高的赛制环节。
这个就是舞蹈玄学的地方之一。
当你把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体系用合理的方式融合的时候,是能产生1+1大于2的结果的。
街舞舞者已经掌握一定技术,玩儿音乐玩儿多了以后,自然就会想到在齐舞里加入一些主题、剧情、表演,让自己的舞蹈更有观赏性。
主流舞蹈的舞者的艺术表达和身体开发已经到了很高水平,也会尝试一些更刺激更高频的输出。
黄潇在《鸟语花香》里有用到Urban编排里常用的街舞元素,包括发力方式。沈凯翔也是一直在穿插Breaking的Footwork和风车等技术,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听音乐的逻辑都是街舞逻辑。
啧啧啧。。这个Air walk太凶了。。
从观众立场出发,肯定会迷惑这到底算现代还是街舞。虽然有可能不清楚具体的理论,但观众有一种直观的感觉“哎,他好像和前面那些人跳的不一样?”、“他这个街舞怎么那么慢,有点儿现代舞的意思?”
这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完全地用某一种舞蹈的逻辑去编排,这也是Urban舞者最擅长的Remix操作。
从舞者的立场出发,他们编排时候脑子里想的,肯定不会是我要把我的作品定性成啥,而是纯粹考虑这段音乐用什么肢体动作表达更合适而已。
继续
马克思老爷子说了,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街舞是一个还在玩儿命发展的文化,如果真的用最较真儿的文化概念框定的话,那其实街舞原本是从Party文化诞生出来的舞蹈形式,这个文化的附加条件就是Freestyle,每个人都能跟着音乐自由跳舞。
如果以这个标杆来衡量,那专心于编排的编舞师就连【街舞舞者】都算不上了。
但实际情况是,Urban现在就是属于街舞的一种表现形式,毫无争议。现在去争谁是现代舞谁是街舞,有理论讨论价值,但实际价值不大。
所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别问,问就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对观众是体验的过程,对舞者是进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硬邦邦的结论。
街舞玄学辩证法——量变质变规律
那既然已经说到了艺术,那就该把他俩请出来了。
还记得上次NeedAYeah更新时候一个微小的预警么?
可能预警的太不明显了,自我反省一下儿,下次还敢。
杨文韬和Cici,在两年前的热血街舞团上曾经露过面,可能有人还有印象。
杨文韬原本跳Locking出身,是个Locking老师。Cici是上戏古典舞的毕业生,后来跟着杨文韬学街舞,是杨文韬的学生。
在那个还没有什么Urban编舞的年代,杨文韬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舞蹈突破在哪儿,于是就开始尝试有意设计和编排一些东西。
后来杨文韬开始有了找搭档做双人舞的想法,就找了Cici一起尝试排练。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排练和磨合之后,他们
终于成了两口子。成为了默契的搭档。
因为国内的街舞双人舞搭档形式很少,基本就是从0开始摸索,所以迷茫和沉寂是从做出这个决定开始就安排好的。
他俩在双人舞上的突破是在参加舞林争霸之后,见识过了真正的双人舞比赛和跨舞种的合作,杨文韬和Cici好像看到了街舞双人组合真正的突破点、思路和灵感。
因为Cici是古典舞出身,又在学街舞,所以两个人开始互相弥补舞种上先天不足的地方。同时他们也在接触各个舞种,一边填充Original的东西,一边尝试。
后来在热血时候认识了陈伟霆,两个人开始给陈伟霆的演唱会等等编舞伴舞。但商业的工作占满了时间和精力后,他们偶尔也会遗憾自己想做的东西没有机会做了。
直到疫情暂停了所有事情。
在家宅的时候,和全国大多数人一样,他们看到了很多悲欢离合的事。
那天,杨文韬在朋友圈看到一张截图。
虽然只是别人转发,无从考证真伪,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杨文韬和Cici在看到这张图的瞬间被打动了。
这件事,成了《囍》诞生的契机和灵感。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虽然两个人平时家长里短也有吵架的时候,但如果有一天突然再也不能见到,该是多么痛心疾首的事情。
后来,他们决定要以此创作一个作品。
虽然作品的构思和框架在之后慢慢成形,但因为疫情期间授课和演出全部停止,没有合适的机会,加上太想把这个灵感表达到完美,所以一直就处在一个不敢下手的状态。
几个月后,在这街3的海选街道,当王一博兑现承诺,用Battle抢来的毛巾把Cici救回来的那一刻开始,时候到了。
在排练的时候,杨文韬和Cici回顾一路相识相伴,作品慢慢成形。
因为有之前构思好的框架,所以大体动作的编排很快就出来了,最后的细节打磨才是最困难的。
那天晚上,杨文韬在开始前凑到Cici耳边说了一句【我爱你】,现场所有人都看着这碗战术狗粮,以为他们又要拿出一个技术流秀恩爱的双人舞了。
但包括坐在队长座位上的五个人在内,没人知道从这三个字说出来的时候,这个作品就已经开始了。
狗粮也不是狗粮,而是催眠药。
铃声响起,我遇见你。
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那个点三下的动作,一共出现了三次,前两次都在开头,最后一个在结尾。
但比较少有人会发现,在音乐加快前,出现的一阵雷雨声和这个撑伞的动作。
随着音乐加快,两个人所有相识相知的画面开始快速展开。
有人说,唢呐一响,不是升天就是拜堂,但这句话在这儿已经不适用了。
一拜天地,舞台方寸天地间所有大喜背后尽是大悲。
二拜高堂,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夫妻对拜,礼成。看得张艺兴站起来差点儿把份子钱扔出去。
但这个时候,新娘的表情和全场任何一个人都不一样。
那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才会有的表情。
之后所有的一切开始急转直下。
NeedAYeah认为,全场最神级的地方不是最后那一声铃铛的反转,而是这里。
在这不到5秒的时间里,雷雨声又出现了,接着新娘看着新郎,往后退了一步。
这一步,退过去,从此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新郎已经明白了,这礼,没成,也成不了了。
但他还是继续对着眼前的空气做着那个永远完不成【夫妻对拜】。
最后新娘又再次抱住新郎,新郎如梦方醒。
这时候的新郎,只能隐约听到左耳传来铃铛的声音,循声而望,四下无人。
音乐结束后,现场有那么几秒一片死寂。
直到钟汉良好像也醒过来了,喊了一句【假的】,才慢慢有稀稀拉拉的掌声。
剩下的人,都还在那场高朋满座的婚礼上。
这个作品本身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杨文韬和Cici终于在多年的磨合、摸索、尝试后,完成了他们自己双人舞的量变到质变。
NeedAYeah想说的只有一个小细节,就是杨文韬和Cici在最后通宵磨作品的时候,身边朋友给出了关键的细节建议。
比如那个贯穿始终的三个点的动作,就是王润(润吹上线)和方俊老师提出来的。
NeedAYeah后来和杨文韬聊起过对这三个点的感受,一开始看的时候没有非常在意这三个点,但看完整个作品以后,脑子里突然想起的就是《大话西游》里紫霞给至尊宝的三颗痣,还有紫霞手上的铃铛。
虽然作品本身并没有表达这个主题,但这可能也是某种巧合吧。
这三个点,就是那三颗痣。三颗痣印上了,下辈子还认得你。
“风铃响,故人归,我在等风,也在等你。”
终于把这个作品说完了。
NeedAYeah前面扯了一堆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东西,忽略那些现编的玄学辩证法,其实举例的事情都是街舞里很常见的现象。
看比赛看多了,就能用更平和的心态接受胜负。
每次对裁判不同判决的疑问、学习和自省,都能越来越体会世界上不同观点和声音存在的价值,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
一场精彩Battle后的握手撞肩,教会舞者敬畏对手,为对手喝彩,收获新的朋友。
失败的时候,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成功的时候,知道适时收敛喜悦继续朝前走。
有人喜欢Battle,有人只想编排,有人喜欢独特的风格,有人喜欢极致的技术。不同的舞蹈理念,不同的舞蹈风格,让人的心态更包容,才能够接纳更多生而不同和新生事物,为《囍》的大悲流泪,为《我的地盘》的大喜笑跪。
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把街舞当做一辈子的事业,或是成家立业后仍然十几年二十几年坚持热爱?
因为街舞教会我们的不止是一门舞蹈,可能这就是街舞最原本的魅力吧。
贴完了。不好意思,发现没有图片看着很奇怪。可已经费劲贴上来了, 也懒得删了。大家自己去Needayeah的公众号看原文吧
继续
马克思老爷子说了,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街舞是一个还在玩儿命发展的文化,如果真的用最较真儿的文化概念框定的话,那其实街舞原本是从Party文化诞生出来的舞蹈形式,这个文化的附加条件就是Freestyle,每个人都能跟着音乐自由跳舞。
如果以这个标杆来衡量,那专心于编排的编舞师就连【街舞舞者】都算不上了。
但实际情况是,Urban现在就是属于街舞的一种表现形式,毫无争议。现在去争谁是现代舞谁是街舞,有理论讨论价值,但实际价值不大。
所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别问,问就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对观众是体验的过程,对舞者是进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硬邦邦的结论。
街舞玄学辩证法——量变质变规律
那既然已经说到了艺术,那就该把他俩请出来了。
还记得上次NeedAYeah更新时候一个微小的预警么?
可能预警的太不明显了,自我反省一下儿,下次还敢。
杨文韬和Cici,在两年前的热血街舞团上曾经露过面,可能有人还有印象。
杨文韬原本跳Locking出身,是个Locking老师。Cici是上戏古典舞的毕业生,后来跟着杨文韬学街舞,是杨文韬的学生。
在那个还没有什么Urban编舞的年代,杨文韬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舞蹈突破在哪儿,于是就开始尝试有意设计和编排一些东西。
后来杨文韬开始有了找搭档做双人舞的想法,就找了Cici一起尝试排练。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排练和磨合之后,他们
终于成了两口子。成为了默契的搭档。
因为国内的街舞双人舞搭档形式很少,基本就是从0开始摸索,所以迷茫和沉寂是从做出这个决定开始就安排好的。
他俩在双人舞上的突破是在参加舞林争霸之后,见识过了真正的双人舞比赛和跨舞种的合作,杨文韬和Cici好像看到了街舞双人组合真正的突破点、思路和灵感。
因为Cici是古典舞出身,又在学街舞,所以两个人开始互相弥补舞种上先天不足的地方。同时他们也在接触各个舞种,一边填充Original的东西,一边尝试。
后来在热血时候认识了陈伟霆,两个人开始给陈伟霆的演唱会等等编舞伴舞。但商业的工作占满了时间和精力后,他们偶尔也会遗憾自己想做的东西没有机会做了。
直到疫情暂停了所有事情。
在家宅的时候,和全国大多数人一样,他们看到了很多悲欢离合的事。
那天,杨文韬在朋友圈看到一张截图。
虽然只是别人转发,无从考证真伪,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杨文韬和Cici在看到这张图的瞬间被打动了。
这件事,成了《囍》诞生的契机和灵感。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虽然两个人平时家长里短也有吵架的时候,但如果有一天突然再也不能见到,该是多么痛心疾首的事情。
后来,他们决定要以此创作一个作品。
虽然作品的构思和框架在之后慢慢成形,但因为疫情期间授课和演出全部停止,没有合适的机会,加上太想把这个灵感表达到完美,所以一直就处在一个不敢下手的状态。
几个月后,在这街3的海选街道,当王一博兑现承诺,用Battle抢来的毛巾把Cici救回来的那一刻开始,时候到了。
在排练的时候,杨文韬和Cici回顾一路相识相伴,作品慢慢成形。
因为有之前构思好的框架,所以大体动作的编排很快就出来了,最后的细节打磨才是最困难的。
那天晚上,杨文韬在开始前凑到Cici耳边说了一句【我爱你】,现场所有人都看着这碗战术狗粮,以为他们又要拿出一个技术流秀恩爱的双人舞了。
但包括坐在队长座位上的五个人在内,没人知道从这三个字说出来的时候,这个作品就已经开始了。
狗粮也不是狗粮,而是催眠药。
铃声响起,我遇见你。
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那个点三下的动作,一共出现了三次,前两次都在开头,最后一个在结尾。
但比较少有人会发现,在音乐加快前,出现的一阵雷雨声和这个撑伞的动作。
随着音乐加快,两个人所有相识相知的画面开始快速展开。
有人说,唢呐一响,不是升天就是拜堂,但这句话在这儿已经不适用了。
一拜天地,舞台方寸天地间所有大喜背后尽是大悲。
二拜高堂,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夫妻对拜,礼成。看得张艺兴站起来差点儿把份子钱扔出去。
但这个时候,新娘的表情和全场任何一个人都不一样。
那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才会有的表情。
之后所有的一切开始急转直下。
NeedAYeah认为,全场最神级的地方不是最后那一声铃铛的反转,而是这里。
在这不到5秒的时间里,雷雨声又出现了,接着新娘看着新郎,往后退了一步。
这一步,退过去,从此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新郎已经明白了,这礼,没成,也成不了了。
但他还是继续对着眼前的空气做着那个永远完不成【夫妻对拜】。
最后新娘又再次抱住新郎,新郎如梦方醒。
这时候的新郎,只能隐约听到左耳传来铃铛的声音,循声而望,四下无人。
音乐结束后,现场有那么几秒一片死寂。
直到钟汉良好像也醒过来了,喊了一句【假的】,才慢慢有稀稀拉拉的掌声。
剩下的人,都还在那场高朋满座的婚礼上。
这个作品本身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杨文韬和Cici终于在多年的磨合、摸索、尝试后,完成了他们自己双人舞的量变到质变。
NeedAYeah想说的只有一个小细节,就是杨文韬和Cici在最后通宵磨作品的时候,身边朋友给出了关键的细节建议。
比如那个贯穿始终的三个点的动作,就是王润(润吹上线)和方俊老师提出来的。
NeedAYeah后来和杨文韬聊起过对这三个点的感受,一开始看的时候没有非常在意这三个点,但看完整个作品以后,脑子里突然想起的就是《大话西游》里紫霞给至尊宝的三颗痣,还有紫霞手上的铃铛。
虽然作品本身并没有表达这个主题,但这可能也是某种巧合吧。
这三个点,就是那三颗痣。三颗痣印上了,下辈子还认得你。
“风铃响,故人归,我在等风,也在等你。”
终于把这个作品说完了。
NeedAYeah前面扯了一堆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东西,忽略那些现编的玄学辩证法,其实举例的事情都是街舞里很常见的现象。
看比赛看多了,就能用更平和的心态接受胜负。
每次对裁判不同判决的疑问、学习和自省,都能越来越体会世界上不同观点和声音存在的价值,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
一场精彩Battle后的握手撞肩,教会舞者敬畏对手,为对手喝彩,收获新的朋友。
失败的时候,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成功的时候,知道适时收敛喜悦继续朝前走。
有人喜欢Battle,有人只想编排,有人喜欢独特的风格,有人喜欢极致的技术。不同的舞蹈理念,不同的舞蹈风格,让人的心态更包容,才能够接纳更多生而不同和新生事物,为《囍》的大悲流泪,为《我的地盘》的大喜笑跪。
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把街舞当做一辈子的事业,或是成家立业后仍然十几年二十几年坚持热爱?
因为街舞教会我们的不止是一门舞蹈,可能这就是街舞最原本的魅力吧。
zzxxddss 发表于 2020-08-04 02:12
三点联想到三颗痣,我又泪奔了!想起当年我看大话西游哭成狗的时光!
hahahahaha
天空一声巨响,鸡哥闪亮登场。
这街3我的快乐源泉鸡哥一定不要太早淘汰呀
你这个描述倒是很有意思。
不过krump作为一个舞种确实是和tight eyes本人的大力推广和宣传分不开的。直到现在,说krump比他跳得好的还真没有几个。
街舞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定义,真的是由跳街舞的人慢慢塑造成型,然后推动发展的。
auroraya 发表于 2020-08-03 21:31
Tight eyes, 的确跳得很好很好。但是吧,我就是闲聊啊,我也不是街舞骨灰级粉丝,就是每年看这个节目看个热闹。他是有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但是他的街舞明显区别于现存的街舞种类,到了开山立派了吗?没啊。他还是locking, popping hip pop, 这些吧?每种街舞都有牛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底下也有各自追捧的人。牛人互相不服气,是不是都要给自己的舞蹈立个门派?
话说回来,街舞有没有世界官方组织什么的?门派这东西说立就立的吗?
周末太忙,刚好好看了第三期,发现我对几个现代舞没什么感觉,大家热议的双人夫妻舞和鸟语花香我觉得也就那样。印象最深的是黑客五人组和霹雳五人,布布那组和popping组也不错,布布个人特色太强,不适合组舞啊。
周末太忙,刚好好看了第三期,发现我对几个现代舞没什么感觉,大家热议的双人夫妻舞和鸟语花香我觉得也就那样。印象最深的是黑客五人组和霹雳五人,布布那组和popping组也不错,布布个人特色太强,不适合组舞啊。
粉红豹 发表于 2020-08-04 14:07
我和你一个感觉,最喜欢黑客5人组,布布组也可以,对青蛇白蛇和夫妻舞没啥感觉,我个人认为街舞和现代舞风格不一样,混在一起并不增色。
这个是舞蹈博主Needayeah的公众号上的文章。他应该可以算是这街节目设计的参与者之一,他的文章可以看作是为节目组宣传和解释。贴照片太麻烦,感兴趣可以去看他的公众号。
《这街3》第三期:街舞这门玄学里闪耀着的唯物辩证法光辉
渡劫的一周。
好死不死,录制投票和第三期开播在同一天,一投就是一整天,屁股都坐碎了。再一睁眼朋友圈已经被转发《囍》的人的眼泪搞到发大水。
还好,上次抽到的两位朋友和现场的几百号人都收获了一个狂躁的周六,弥补了没法第一时间看节目的遗憾。
这个《这街》的第三期,一说起来就有点儿故事。
根据前两年的经验,第三期就是海选结束后的新阶段,如果没记错第一年是100进49,第二年算上复活回来的几个,进了50来个。
第一季时候这个阶段的无聊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就是让舞者一个个上来跳自己准备的作品,纯Solo,没全票过的话再Call out。
第二季时候改成了先通过100人按舞种区分后,每个舞种分AB组打齐舞比赛,然后输掉的组里所有人不能跳自己作品,只能Call out,而且被Call的人有权利选择让他跳自己作品的音乐或者直接Battle。
这样的好处是比以前刺激一些,而且被Call的人如果是Urban舞者,可以选择让对方跳自己作品的音乐,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不太擅长Battle的编舞师。
但不好的地方就是,去年好多狠人精心准备的作品,因为前一轮分组赛输了就没跳成,好在后来补拍单独放出来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本质上很容易无聊的阶段,一直是这街里一个玄而又玄的环节。
比如第一季在所有人都快看睡过去的时候,王子奇&石头的《失恋者阵线联盟》Battle名场面出现了,然后第二季又来了一出高博冯正史诗级Battle(这段其实被剪到了第四期)。
你永远不知道这100个人会在什么时候就突然炸出个名场面。
所以这个赛制阶段后来就慢慢变成了一个X因素,也被称为【Surprise~Mother F*ck】赛制。
zzxxddss 发表于 2020-08-04 01:56
我也看到了这篇,可我经常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位“你大爷的” 立场性太严重:
可以看出他完全是街舞官方,因为有很多内幕这种别人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但是为节目组说话简直到了偏颇的程度,一切都是那么的“节目组正确”。
比如他对鸟语花香的评价,恕我不能苟同。街舞,和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的源头和流派完全不同,除了都是舞蹈。如果这个节目叫“这就是舞蹈”,我对他的说法没意见。但是叫“这就是街舞”,然后弄了一堆现代舞表演上来,就不符合推广宣传街舞的节目宗旨。而且这个节目还是比赛形式,对用正儿八经街舞比赛的选手也不公平。
继续
街舞玄学辩证法——【用发展的眼光看街舞】
好多人问,像黄潇、盖盖、王涛的《鸟语花香》、沈凯翔的《长子》、李悦莎莎的《青蛇白蛇》还有杨文韬、Cici的《囍》,这种作品到底是现代舞还是街舞里的编舞?
这个话题每年都会出现,而且有一个特别通俗的共同点就是,只要舞者一跳那种看起来比较“走心”的作品,就会有这种疑问。
先说明一点,最近国外都说Urban这个词涉及种族歧视,所以很多舞者都用回了编舞原来的名字“Choreography”。
这件事儿NeedAYeah个人觉着,因为背后的政Z色彩和背景太重,是一个特殊时期下过度追求政Z正确的应激的产物,这个改名的动机和原因实在不太具备普世性和说服力。
最起码在国内,既没有这样的背景,也没有类似的歧视,大家说“Urabn”,一是因为已经太习惯了,二是对英语渣来说,Urban比起拗口的Choreography不论从发音还是拼写都更容易传播。
所以在这个事儿全球都盖棺定论之前,咱们还是用比较简单的Urban来作为代称。
到底这些Urban作品算不算现代舞?那先得知道啥是Urban。
Urban是街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其中一条发展方向,不算舞种,不是风格。
Urban需要用所有学习过的各种舞种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编排,确切的表达舞者本身想要表达的情绪和内容,是一种Remix的舞蹈行为和过程。
所以你不能用类似“你跳的是Popping这个舞种”这样的概念理解Urban。
你看队长大秀那四个作品,其实都是编舞作品,只是每个人选择融合的舞种元素不一样。
那有人可能会问,张艺兴大秀时候那种特别鲜明和一贯到底的Krump算什么?
传统意义上,如果是一群Krumper编了一个齐舞,那他们会说这是“一段Krump齐舞”。但张艺兴那段大秀,显然不是百分百、绝对的在使用Krump,他的编排逻辑和呈现形式还是编舞。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和概念上的较真儿。
现在这个界限已经很模糊,就好比你问黄潇,你是跳Urban的吧?他也不会跟你掰扯什么Urban其实不是一个具体舞种Blabla的。
这只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代称,大家心里明白这个概念就行。
黄潇、盖盖、王涛他们的《鸟语花香》和沈凯翔的《长子》,都是能让人记住的作品,而且黄潇和沈凯翔这两个人的舞蹈出身都比较有意思。
黄潇是中国舞的底子,然后开始研究街舞的编舞,并没有像很多Old School舞种出身的舞者那样,先练了某个街舞舞种很久,再转型编舞师。
沈凯翔是民族、古典舞出身,后来开始接触街舞。那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沈凯翔原本跳的街舞舞种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他是个Bboy。但其实他早年间学的是Jazz和Locking,然后也学习了Breaking、Popping之类的舞种。
你脑补一下儿马云跳Jazz。。。
所以这样的舞者,就很难去定义他是一个“XX舞种”的舞者,包括他的作品也一样,他就是一个舞者而已,跳什么都可以。
既然现在知道了什么是Urban,就来唠唠节目里的作品。
现代舞和街舞,抛开技术动作来说,其实有一个最浅显的区别就是:他们听音乐的方式和逻辑不一样。
现代舞通常是以一个点展开,向外延伸发散,逐渐表达出舞者创作的主题、故事、概念。
街舞就不一样了,街舞是很直观地表达音乐,Beat、Flow、旋律、歌词、音效,通过各种组合表达音乐。
所以现代舞不会像街舞那样,去表达大量节奏和音效。而最原始的街舞也不会像现代舞一样去慢慢展开讲一个故事。
看过这街前两季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后期赛制叫【跨舞种融合】,前两年一直是一个高质量作品产出率非常高的赛制环节。
这个就是舞蹈玄学的地方之一。
当你把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体系用合理的方式融合的时候,是能产生1+1大于2的结果的。
街舞舞者已经掌握一定技术,玩儿音乐玩儿多了以后,自然就会想到在齐舞里加入一些主题、剧情、表演,让自己的舞蹈更有观赏性。
主流舞蹈的舞者的艺术表达和身体开发已经到了很高水平,也会尝试一些更刺激更高频的输出。
黄潇在《鸟语花香》里有用到Urban编排里常用的街舞元素,包括发力方式。沈凯翔也是一直在穿插Breaking的Footwork和风车等技术,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听音乐的逻辑都是街舞逻辑。
啧啧啧。。这个Air walk太凶了。。
从观众立场出发,肯定会迷惑这到底算现代还是街舞。虽然有可能不清楚具体的理论,但观众有一种直观的感觉“哎,他好像和前面那些人跳的不一样?”、“他这个街舞怎么那么慢,有点儿现代舞的意思?”
这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完全地用某一种舞蹈的逻辑去编排,这也是Urban舞者最擅长的Remix操作。
从舞者的立场出发,他们编排时候脑子里想的,肯定不会是我要把我的作品定性成啥,而是纯粹考虑这段音乐用什么肢体动作表达更合适而已。
zzxxddss 发表于 2020-08-04 02:07
嗯嗯,其实就是这一段。我不同意。
hahahahaha
天空一声巨响,鸡哥闪亮登场。
这街3我的快乐源泉鸡哥一定不要太早淘汰呀
pinkpuppy 发表于 2020-08-04 09:45
大爱小鸡,哈哈。
Tight eyes, 的确跳得很好很好。但是吧,我就是闲聊啊,我也不是街舞骨灰级粉丝,就是每年看这个节目看个热闹。他是有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但是他的街舞明显区别于现存的街舞种类,到了开山立派了吗?没啊。他还是locking, popping hip pop, 这些吧?每种街舞都有牛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底下也有各自追捧的人。牛人互相不服气,是不是都要给自己的舞蹈立个门派?
话说回来,街舞有没有世界官方组织什么的?门派这东西说立就立的吗?
laolezaiwai 发表于 2020-08-04 13:25
街舞本来就是underground的文化,所谓官方组织也就是各种比赛大会吧?(说错请纠正)
Krump还算是有自己独特的情绪表达和一些比较独特的动作,但是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它确实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多动作元素来自传统街舞。
我也看到了这篇,可我经常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位“你大爷的” 立场性太严重:
可以看出他完全是街舞官方,因为有很多内幕这种别人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但是为节目组说话简直到了偏颇的程度,一切都是那么的“节目组正确”。
比如他对鸟语花香的评价,恕我不能苟同。街舞,和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的源头和流派完全不同,除了都是舞蹈。如果这个节目叫“这就是舞蹈”,我对他的说法没意见。但是叫“这就是街舞”,然后弄了一堆现代舞表演上来,就不符合推广宣传街舞的节目宗旨。而且这个节目还是比赛形式,对用正儿八经街舞比赛的选手也不公平。
auroraya 发表于 2020-08-04 16:34
我也是觉得他太官方,贴上来只是让大家看看官方的想法和设定
周末太忙,刚好好看了第三期,发现我对几个现代舞没什么感觉,大家热议的双人夫妻舞和鸟语花香我觉得也就那样。印象最深的是黑客五人组和霹雳五人,布布那组和popping组也不错,布布个人特色太强,不适合组舞啊。
粉红豹 发表于 2020-08-04 14:07
我喜欢boris和布布那一组。 真的纯粹从街舞艺术上来看,那一组很厉害。
这一届古典舞现代舞占太大篇幅我也很迷惑。但是想澄清一下,杨文韬那个,真的不能算现代舞哈。那个基本动作元素是街舞的。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