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他们喜欢角姐还是阿娩。角姐是不是总共只有一套衣服穿?
芊芊芊妤 发表于 2023-09-25 18:55
他们看预告片时还说过这剧是悲伤基调不重要,有武打戏动作戏就行。我想看他们到后面边看边抹眼泪,看完沉默良久的样子😎
好奇他们喜欢角姐还是阿娩。角姐是不是总共只有一套衣服穿?
芊芊芊妤 发表于 2023-09-25 18:55
他们看预告片时还说过这剧是悲伤基调不重要,有武打戏动作戏就行。我想看他们到后面边看边抹眼泪,看完沉默良久的样子😎
重刷觉得一品坟非常好看,小花看着小笛飞声大显神威时候的各种小表情,还有怕被小笛认出来的样子,太有意思了
重刷觉得一品坟非常好看,小花看着小笛飞声大显神威时候的各种小表情,还有怕被小笛认出来的样子,太有意思了
芊芊芊妤 发表于 2023-09-25 19:05
对,还有小花各种话里有话
嗯,锤他一下,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看小花这个笑容,他看到老熟人霸气侧漏还挺开心的😄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非常棒的关于“弃剑如遗”的解读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5321391/?_i=95692018f3d723b&dt_dapp=1
剑客与剑
剧中有一段老百姓的对白,出现在李相夷中毒受伤回四顾门的路上,也不起眼,是一段背景音。
“这乌泱泱一群人上山,又打下来,这不是神仙打架,咱们百姓遭殃吗?”“神仙打架?什么神仙啊?!那这个江湖人,什么门,什么盟啊,整天争来抢去,除了祸害人,还会什么呀?”
这一段就很妙。
在我整个中二时期,武侠小说起到了最大的陪伴和抚平作用,那时候觉得,江湖广阔,五湖四海比四海八荒大多了,人心难测,风云诡谲。后来见了真实的世界,武侠世界成了玻璃罩子下面的微观玩具,精巧脆弱。
没有法律,没人种地,这些欲望深重、爱恨极端的一堆人,费了牛劲,死了这么些好汉,立了这么些为了打破而存在的联盟和规矩,又一次次没有负担地用人命轻松打破,这江湖是怎么持续运转的?这不是有病吗?
有点儿想法的武侠剧,就得一边儿沉溺,一边儿置疑。这些武林高手,知道他们自己所谓的“正邪之争”、“锄强扶弱”,到底是喊一喊为打架找个借口?还是真这么想的?这些话,能糊弄十八岁以上的少侠吗?就很让人疑惑。
不过,剧里李相夷十几岁的时候,应该是相信的。方多病幼年,年小力弱,身有残疾,拿不住手上的剑,被父亲单孤刀训斥,李相夷送给他一把木剑。在收你为徒的承诺之后,还有一句叮嘱,“别再把自己的剑弄丢了,一个剑客,一定要握紧自己手中那把剑,才能平天下所有不平之事”。
这几乎是一句下意识的嘱咐,在十年后所有有关李相夷的回忆里,他始终紧握手中之剑。就连与乔婉娩在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中畅游的回忆,也还是在舞剑(难怪想过日子的乔姑娘要分手)。
从上云隐山习武,到东海大战,他一直剑不离身。直到中毒负伤,长剑入海,李相夷失去了他最常持有的少师剑。
在所有的江湖故事里,剑都是地位超然的武器,意气风发的少侠们初入江湖,十之八九都持剑,还有一两分,玉笛折扇瑶琴各占擅场,若是不嫌麻烦,还可以叮呤咣啷一并带上。
武侠小说里,侠客们为了紫青双剑倚天屠龙魂牵梦萦,不惜杀人越货,以身殒命,灭门破家也再所不惜。后来,又有了“剑在人在,剑亡人亡,非死不弃”这样极端的口号,天天喊这样的话,简直是在邀请别人断他的剑,架这不就约起来了?
“剑”似乎超越了金钱、超越了情感(尤其是爱情)、超越了生死,成为了江湖先于一切、又高于一切的概念。
那么,“剑”到底是什么?在《莲花楼》之前的故事里,是李相夷与剑魔一争武道第一的执念,是天下无敌群雄束手的荣耀,是四顾门高举的锄强扶弱的旗帜,是武林盟主掌握正道的煊赫权柄,是白衣少年红绸舞剑的风流倜傥,是第一美人相约过招的柔情蜜意,是同门师兄赠与刎颈的兄弟之义。最重要的是,他以为,天下不平之事,必须要用剑来平,其他东西平不了。
所谓剑客,十年磨一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日日挥剑万遍,满手血泡变成老茧,是苦练不休,是艺近乎道的孜孜以求。怎能不让剑客们辗转反侧,寤寐求之,生死以之?
但李相夷失去了他的剑。
当他从东海身负重伤,踉踉跄跄,九死一生,他看到了一路百姓无辜受难,房屋倒塌,哀鸿遍野。听到了开头那两句对话,是他作为武林娇子不曾听过的抱怨。这些话,如一把利剑插入心口,比门下离心、爱人离去,更能毁灭一个剑客对剑的执念。
这一刻,“剑”无限逼近于它的本质——一把武器,一柄杀害正派、也杀害邪派,同时伤害无辜百姓的凶顽之器。它在某种建设与养育的语境下,毫无用处。
剑客执剑,曾经坚信锄强扶弱、铲平邪魔外道、平天下不平之事,还有在这之上生发出的一切,排名、权柄、荣耀、正邪、恩义、骄傲,刹那间成了一场笑话。
他就站在一手创立的四顾门口,门内伤亡惨重,人心离散,四散溃败。曾经没人能忽视他,现在却没人看到他。过去的一切,那些附丽于“剑”的一切,陡然如空花泡影,如露亦如电,全都消失不见。
作为剑客的李相夷,没有死在东海,死在了这一刻。
后来,故友无了大师救了他,醒来的,是不再握剑的李莲花。
李莲花什么都不会,曾经十年十几年年专心于剑,放下剑,他似乎一无是处。他把“赐生则生,赐死则死”的令牌,当了五十两银子,钱总是花得很快,为了不饿肚子,他开始学着种萝卜、修房子,做饭、养鸡养狗养花种菜……为了谋生,他还学习了医术,医治街坊邻居。生活如此忙碌,之后漫长又平静的岁月里,他很久都没有想起过他的剑。
直到方多病带着过去的诺言,带着木剑来到他面前,非要和他行侠仗义,一起闯荡江湖。于是,他半是主动半是被动,再次卷入江湖,往事故人随之呼啸而来。
剑客失去了他的剑,之后呢?这个故事还得有下半场。
《莲花楼》开始,便是一个走向结局故事。所有的缘分,都只有后半程,没有前半场。前缘都藏在故事背后,李莲花捡起一根前缘,再剪断一根前缘,捡起一个故友,再告别一个故友。拿起的时候重若泰山,放下的时候也用尽全力,只是过去几年他已承受太多,看起来就好像淡若微风。
一桩桩,一件件,最后告别的,是他的剑,少师寄予的一切已经幻灭过一次。刎颈剑却是在再次捡起时,现出了它的原型——是贺家的满门皆灭、是师兄的嫉妒贪婪、是恩师的被害离世。亲恩负尽、死生师友。
若不是这一年方多病、笛飞声始终陪伴,相交莫逆,大概李莲花弃剑之余,也会把所有的曾经他以为附着在剑上的情义也一并弃绝。正因为有了方、笛二人的不离不弃,“弃剑如遗”,就不会真的绝情绝义、冷彻心扉。毕竟江湖没了情义,就如同大海没了水。
佛家常说“爱欲于人,如逆风执炬,致有烧手之患”,便总有人信。方多病、笛飞声就是李莲花手中的火炬,纵然他们总是牵扯出过往的旧事,那些往事也偶尔会烧伤手背,但若没有他们,暗夜里龋龋独行,勇如李相夷,慧如李莲花,也难免坠入魔障。
刎颈剑虽不在,刎颈之交仍存,只是换了更值得的人。
东海之战,少师剑就已被弃。但李相夷南胤后人、皇室正统的身份注定会带来血雨腥风(武侠不狗血,总是欠点味道)。为了皇帝安心,朝堂稳定,百姓安宁,少师就必须再弃一次,既然你们都说“剑在人在,非死不弃”,那何妨再弃一次,表演给江湖和帝王看,肖紫衿活该成了这场弃剑的鉴证人——“你看我剑都不要了,人肯定是不活了,你们就别搞什么争霸天下风云再起了!”他如一尾鱼投入江海,激起一朵水花,转身消失不见。
他终于顿悟,少年时护佑天下之心,只知道护佑抽象的人。若干年后,这志向在他心中激起了遥远回响,这一次,剑客终于做到了护佑天下,护佑了具体的人。“弃剑如遗”,还不是为了“终身不负”?
后半程,一次次弃绝,一次次告别,纵使多年以后,李莲花已在红尘里打滚,什么事都想得清清楚楚,心态修炼得稳如磐石坚如铁石,但剑客弃剑,毕竟也同时弃去了年少时的飞雪流光、彩云琉璃,那些美丽的、脆弱的、难以挽留的一切,如将军卸甲、霸王别姬般艰难。
于是有了李莲花竹林舞刎颈、篝火舞少师。这一场盛大的剑舞,无关人,无关事,无关信念,无关江湖。唯他,唯剑,唯天地,独与天地相往来,万象为宾客。
剑客之心,众生不懂的,这天地总会懂。
于是,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剑不在手,剑也从来没有放下过。
只可惜,观众看破“剑”的那一日,过去坚信的那个“江湖”,也如过去岁月,随之烟消云散了。
藿香正气水 发表于 2023-09-25 18:57
对哦那块排骨是已经切好的用绳子串起来的,应该不是顺走的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非常棒的关于“弃剑如遗”的解读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5321391/?_i=95692018f3d723b&dt_dapp=1
剑客与剑
剧中有一段老百姓的对白,出现在李相夷中毒受伤回四顾门的路上,也不起眼,是一段背景音。
“这乌泱泱一群人上山,又打下来,这不是神仙打架,咱们百姓遭殃吗?”“神仙打架?什么神仙啊?!那这个江湖人,什么门,什么盟啊,整天争来抢去,除了祸害人,还会什么呀?”
这一段就很妙。
在我整个中二时期,武侠小说起到了最大的陪伴和抚平作用,那时候觉得,江湖广阔,五湖四海比四海八荒大多了,人心难测,风云诡谲。后来见了真实的世界,武侠世界成了玻璃罩子下面的微观玩具,精巧脆弱。
没有法律,没人种地,这些欲望深重、爱恨极端的一堆人,费了牛劲,死了这么些好汉,立了这么些为了打破而存在的联盟和规矩,又一次次没有负担地用人命轻松打破,这江湖是怎么持续运转的?这不是有病吗?
有点儿想法的武侠剧,就得一边儿沉溺,一边儿置疑。这些武林高手,知道他们自己所谓的“正邪之争”、“锄强扶弱”,到底是喊一喊为打架找个借口?还是真这么想的?这些话,能糊弄十八岁以上的少侠吗?就很让人疑惑。
不过,剧里李相夷十几岁的时候,应该是相信的。方多病幼年,年小力弱,身有残疾,拿不住手上的剑,被父亲单孤刀训斥,李相夷送给他一把木剑。在收你为徒的承诺之后,还有一句叮嘱,“别再把自己的剑弄丢了,一个剑客,一定要握紧自己手中那把剑,才能平天下所有不平之事”。
这几乎是一句下意识的嘱咐,在十年后所有有关李相夷的回忆里,他始终紧握手中之剑。就连与乔婉娩在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中畅游的回忆,也还是在舞剑(难怪想过日子的乔姑娘要分手)。
从上云隐山习武,到东海大战,他一直剑不离身。直到中毒负伤,长剑入海,李相夷失去了他最常持有的少师剑。
在所有的江湖故事里,剑都是地位超然的武器,意气风发的少侠们初入江湖,十之八九都持剑,还有一两分,玉笛折扇瑶琴各占擅场,若是不嫌麻烦,还可以叮呤咣啷一并带上。
武侠小说里,侠客们为了紫青双剑倚天屠龙魂牵梦萦,不惜杀人越货,以身殒命,灭门破家也再所不惜。后来,又有了“剑在人在,剑亡人亡,非死不弃”这样极端的口号,天天喊这样的话,简直是在邀请别人断他的剑,架这不就约起来了?
“剑”似乎超越了金钱、超越了情感(尤其是爱情)、超越了生死,成为了江湖先于一切、又高于一切的概念。
那么,“剑”到底是什么?在《莲花楼》之前的故事里,是李相夷与剑魔一争武道第一的执念,是天下无敌群雄束手的荣耀,是四顾门高举的锄强扶弱的旗帜,是武林盟主掌握正道的煊赫权柄,是白衣少年红绸舞剑的风流倜傥,是第一美人相约过招的柔情蜜意,是同门师兄赠与刎颈的兄弟之义。最重要的是,他以为,天下不平之事,必须要用剑来平,其他东西平不了。
所谓剑客,十年磨一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日日挥剑万遍,满手血泡变成老茧,是苦练不休,是艺近乎道的孜孜以求。怎能不让剑客们辗转反侧,寤寐求之,生死以之?
但李相夷失去了他的剑。
当他从东海身负重伤,踉踉跄跄,九死一生,他看到了一路百姓无辜受难,房屋倒塌,哀鸿遍野。听到了开头那两句对话,是他作为武林娇子不曾听过的抱怨。这些话,如一把利剑插入心口,比门下离心、爱人离去,更能毁灭一个剑客对剑的执念。
这一刻,“剑”无限逼近于它的本质——一把武器,一柄杀害正派、也杀害邪派,同时伤害无辜百姓的凶顽之器。它在某种建设与养育的语境下,毫无用处。
剑客执剑,曾经坚信锄强扶弱、铲平邪魔外道、平天下不平之事,还有在这之上生发出的一切,排名、权柄、荣耀、正邪、恩义、骄傲,刹那间成了一场笑话。
他就站在一手创立的四顾门口,门内伤亡惨重,人心离散,四散溃败。曾经没人能忽视他,现在却没人看到他。过去的一切,那些附丽于“剑”的一切,陡然如空花泡影,如露亦如电,全都消失不见。
作为剑客的李相夷,没有死在东海,死在了这一刻。
后来,故友无了大师救了他,醒来的,是不再握剑的李莲花。
李莲花什么都不会,曾经十年十几年年专心于剑,放下剑,他似乎一无是处。他把“赐生则生,赐死则死”的令牌,当了五十两银子,钱总是花得很快,为了不饿肚子,他开始学着种萝卜、修房子,做饭、养鸡养狗养花种菜……为了谋生,他还学习了医术,医治街坊邻居。生活如此忙碌,之后漫长又平静的岁月里,他很久都没有想起过他的剑。
直到方多病带着过去的诺言,带着木剑来到他面前,非要和他行侠仗义,一起闯荡江湖。于是,他半是主动半是被动,再次卷入江湖,往事故人随之呼啸而来。
剑客失去了他的剑,之后呢?这个故事还得有下半场。
《莲花楼》开始,便是一个走向结局故事。所有的缘分,都只有后半程,没有前半场。前缘都藏在故事背后,李莲花捡起一根前缘,再剪断一根前缘,捡起一个故友,再告别一个故友。拿起的时候重若泰山,放下的时候也用尽全力,只是过去几年他已承受太多,看起来就好像淡若微风。
一桩桩,一件件,最后告别的,是他的剑,少师寄予的一切已经幻灭过一次。刎颈剑却是在再次捡起时,现出了它的原型——是贺家的满门皆灭、是师兄的嫉妒贪婪、是恩师的被害离世。亲恩负尽、死生师友。
若不是这一年方多病、笛飞声始终陪伴,相交莫逆,大概李莲花弃剑之余,也会把所有的曾经他以为附着在剑上的情义也一并弃绝。正因为有了方、笛二人的不离不弃,“弃剑如遗”,就不会真的绝情绝义、冷彻心扉。毕竟江湖没了情义,就如同大海没了水。
佛家常说“爱欲于人,如逆风执炬,致有烧手之患”,便总有人信。方多病、笛飞声就是李莲花手中的火炬,纵然他们总是牵扯出过往的旧事,那些往事也偶尔会烧伤手背,但若没有他们,暗夜里龋龋独行,勇如李相夷,慧如李莲花,也难免坠入魔障。
刎颈剑虽不在,刎颈之交仍存,只是换了更值得的人。
东海之战,少师剑就已被弃。但李相夷南胤后人、皇室正统的身份注定会带来血雨腥风(武侠不狗血,总是欠点味道)。为了皇帝安心,朝堂稳定,百姓安宁,少师就必须再弃一次,既然你们都说“剑在人在,非死不弃”,那何妨再弃一次,表演给江湖和帝王看,肖紫衿活该成了这场弃剑的鉴证人——“你看我剑都不要了,人肯定是不活了,你们就别搞什么争霸天下风云再起了!”他如一尾鱼投入江海,激起一朵水花,转身消失不见。
他终于顿悟,少年时护佑天下之心,只知道护佑抽象的人。若干年后,这志向在他心中激起了遥远回响,这一次,剑客终于做到了护佑天下,护佑了具体的人。“弃剑如遗”,还不是为了“终身不负”?
后半程,一次次弃绝,一次次告别,纵使多年以后,李莲花已在红尘里打滚,什么事都想得清清楚楚,心态修炼得稳如磐石坚如铁石,但剑客弃剑,毕竟也同时弃去了年少时的飞雪流光、彩云琉璃,那些美丽的、脆弱的、难以挽留的一切,如将军卸甲、霸王别姬般艰难。
于是有了李莲花竹林舞刎颈、篝火舞少师。这一场盛大的剑舞,无关人,无关事,无关信念,无关江湖。唯他,唯剑,唯天地,独与天地相往来,万象为宾客。
剑客之心,众生不懂的,这天地总会懂。
于是,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剑不在手,剑也从来没有放下过。
只可惜,观众看破“剑”的那一日,过去坚信的那个“江湖”,也如过去岁月,随之烟消云散了。
葭月 发表于 2023-09-25 22:23
写得真好,幽默又有才。尤其前面几段真是人间真实。下面这句笑死人😆
“又有了“剑在人在,剑亡人亡,非死不弃”这样极端的口号,天天喊这样的话,简直是在邀请别人断他的剑,架这不就约起来了?”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非常棒的关于“弃剑如遗”的解读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5321391/?_i=95692018f3d723b&dt_dapp=1
剑客与剑
剧中有一段老百姓的对白,出现在李相夷中毒受伤回四顾门的路上,也不起眼,是一段背景音。
“这乌泱泱一群人上山,又打下来,这不是神仙打架,咱们百姓遭殃吗?”“神仙打架?什么神仙啊?!那这个江湖人,什么门,什么盟啊,整天争来抢去,除了祸害人,还会什么呀?”
这一段就很妙。
在我整个中二时期,武侠小说起到了最大的陪伴和抚平作用,那时候觉得,江湖广阔,五湖四海比四海八荒大多了,人心难测,风云诡谲。后来见了真实的世界,武侠世界成了玻璃罩子下面的微观玩具,精巧脆弱。
没有法律,没人种地,这些欲望深重、爱恨极端的一堆人,费了牛劲,死了这么些好汉,立了这么些为了打破而存在的联盟和规矩,又一次次没有负担地用人命轻松打破,这江湖是怎么持续运转的?这不是有病吗?
有点儿想法的武侠剧,就得一边儿沉溺,一边儿置疑。这些武林高手,知道他们自己所谓的“正邪之争”、“锄强扶弱”,到底是喊一喊为打架找个借口?还是真这么想的?这些话,能糊弄十八岁以上的少侠吗?就很让人疑惑。
不过,剧里李相夷十几岁的时候,应该是相信的。方多病幼年,年小力弱,身有残疾,拿不住手上的剑,被父亲单孤刀训斥,李相夷送给他一把木剑。在收你为徒的承诺之后,还有一句叮嘱,“别再把自己的剑弄丢了,一个剑客,一定要握紧自己手中那把剑,才能平天下所有不平之事”。
这几乎是一句下意识的嘱咐,在十年后所有有关李相夷的回忆里,他始终紧握手中之剑。就连与乔婉娩在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中畅游的回忆,也还是在舞剑(难怪想过日子的乔姑娘要分手)。
从上云隐山习武,到东海大战,他一直剑不离身。直到中毒负伤,长剑入海,李相夷失去了他最常持有的少师剑。
在所有的江湖故事里,剑都是地位超然的武器,意气风发的少侠们初入江湖,十之八九都持剑,还有一两分,玉笛折扇瑶琴各占擅场,若是不嫌麻烦,还可以叮呤咣啷一并带上。
武侠小说里,侠客们为了紫青双剑倚天屠龙魂牵梦萦,不惜杀人越货,以身殒命,灭门破家也再所不惜。后来,又有了“剑在人在,剑亡人亡,非死不弃”这样极端的口号,天天喊这样的话,简直是在邀请别人断他的剑,架这不就约起来了?
“剑”似乎超越了金钱、超越了情感(尤其是爱情)、超越了生死,成为了江湖先于一切、又高于一切的概念。
那么,“剑”到底是什么?在《莲花楼》之前的故事里,是李相夷与剑魔一争武道第一的执念,是天下无敌群雄束手的荣耀,是四顾门高举的锄强扶弱的旗帜,是武林盟主掌握正道的煊赫权柄,是白衣少年红绸舞剑的风流倜傥,是第一美人相约过招的柔情蜜意,是同门师兄赠与刎颈的兄弟之义。最重要的是,他以为,天下不平之事,必须要用剑来平,其他东西平不了。
所谓剑客,十年磨一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日日挥剑万遍,满手血泡变成老茧,是苦练不休,是艺近乎道的孜孜以求。怎能不让剑客们辗转反侧,寤寐求之,生死以之?
但李相夷失去了他的剑。
当他从东海身负重伤,踉踉跄跄,九死一生,他看到了一路百姓无辜受难,房屋倒塌,哀鸿遍野。听到了开头那两句对话,是他作为武林娇子不曾听过的抱怨。这些话,如一把利剑插入心口,比门下离心、爱人离去,更能毁灭一个剑客对剑的执念。
这一刻,“剑”无限逼近于它的本质——一把武器,一柄杀害正派、也杀害邪派,同时伤害无辜百姓的凶顽之器。它在某种建设与养育的语境下,毫无用处。
剑客执剑,曾经坚信锄强扶弱、铲平邪魔外道、平天下不平之事,还有在这之上生发出的一切,排名、权柄、荣耀、正邪、恩义、骄傲,刹那间成了一场笑话。
他就站在一手创立的四顾门口,门内伤亡惨重,人心离散,四散溃败。曾经没人能忽视他,现在却没人看到他。过去的一切,那些附丽于“剑”的一切,陡然如空花泡影,如露亦如电,全都消失不见。
作为剑客的李相夷,没有死在东海,死在了这一刻。
后来,故友无了大师救了他,醒来的,是不再握剑的李莲花。
李莲花什么都不会,曾经十年十几年年专心于剑,放下剑,他似乎一无是处。他把“赐生则生,赐死则死”的令牌,当了五十两银子,钱总是花得很快,为了不饿肚子,他开始学着种萝卜、修房子,做饭、养鸡养狗养花种菜……为了谋生,他还学习了医术,医治街坊邻居。生活如此忙碌,之后漫长又平静的岁月里,他很久都没有想起过他的剑。
直到方多病带着过去的诺言,带着木剑来到他面前,非要和他行侠仗义,一起闯荡江湖。于是,他半是主动半是被动,再次卷入江湖,往事故人随之呼啸而来。
剑客失去了他的剑,之后呢?这个故事还得有下半场。
《莲花楼》开始,便是一个走向结局故事。所有的缘分,都只有后半程,没有前半场。前缘都藏在故事背后,李莲花捡起一根前缘,再剪断一根前缘,捡起一个故友,再告别一个故友。拿起的时候重若泰山,放下的时候也用尽全力,只是过去几年他已承受太多,看起来就好像淡若微风。
一桩桩,一件件,最后告别的,是他的剑,少师寄予的一切已经幻灭过一次。刎颈剑却是在再次捡起时,现出了它的原型——是贺家的满门皆灭、是师兄的嫉妒贪婪、是恩师的被害离世。亲恩负尽、死生师友。
若不是这一年方多病、笛飞声始终陪伴,相交莫逆,大概李莲花弃剑之余,也会把所有的曾经他以为附着在剑上的情义也一并弃绝。正因为有了方、笛二人的不离不弃,“弃剑如遗”,就不会真的绝情绝义、冷彻心扉。毕竟江湖没了情义,就如同大海没了水。
佛家常说“爱欲于人,如逆风执炬,致有烧手之患”,便总有人信。方多病、笛飞声就是李莲花手中的火炬,纵然他们总是牵扯出过往的旧事,那些往事也偶尔会烧伤手背,但若没有他们,暗夜里龋龋独行,勇如李相夷,慧如李莲花,也难免坠入魔障。
刎颈剑虽不在,刎颈之交仍存,只是换了更值得的人。
东海之战,少师剑就已被弃。但李相夷南胤后人、皇室正统的身份注定会带来血雨腥风(武侠不狗血,总是欠点味道)。为了皇帝安心,朝堂稳定,百姓安宁,少师就必须再弃一次,既然你们都说“剑在人在,非死不弃”,那何妨再弃一次,表演给江湖和帝王看,肖紫衿活该成了这场弃剑的鉴证人——“你看我剑都不要了,人肯定是不活了,你们就别搞什么争霸天下风云再起了!”他如一尾鱼投入江海,激起一朵水花,转身消失不见。
他终于顿悟,少年时护佑天下之心,只知道护佑抽象的人。若干年后,这志向在他心中激起了遥远回响,这一次,剑客终于做到了护佑天下,护佑了具体的人。“弃剑如遗”,还不是为了“终身不负”?
后半程,一次次弃绝,一次次告别,纵使多年以后,李莲花已在红尘里打滚,什么事都想得清清楚楚,心态修炼得稳如磐石坚如铁石,但剑客弃剑,毕竟也同时弃去了年少时的飞雪流光、彩云琉璃,那些美丽的、脆弱的、难以挽留的一切,如将军卸甲、霸王别姬般艰难。
于是有了李莲花竹林舞刎颈、篝火舞少师。这一场盛大的剑舞,无关人,无关事,无关信念,无关江湖。唯他,唯剑,唯天地,独与天地相往来,万象为宾客。
剑客之心,众生不懂的,这天地总会懂。
于是,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剑不在手,剑也从来没有放下过。
只可惜,观众看破“剑”的那一日,过去坚信的那个“江湖”,也如过去岁月,随之烟消云散了。
葭月 发表于 2023-09-25 22:23
这一篇写剑的很有深意。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非常棒的关于“弃剑如遗”的解读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5321391/?_i=95692018f3d723b&dt_dapp=1
剑客与剑
剧中有一段老百姓的对白,出现在李相夷中毒受伤回四顾门的路上,也不起眼,是一段背景音。
“这乌泱泱一群人上山,又打下来,这不是神仙打架,咱们百姓遭殃吗?”“神仙打架?什么神仙啊?!那这个江湖人,什么门,什么盟啊,整天争来抢去,除了祸害人,还会什么呀?”
这一段就很妙。
在我整个中二时期,武侠小说起到了最大的陪伴和抚平作用,那时候觉得,江湖广阔,五湖四海比四海八荒大多了,人心难测,风云诡谲。后来见了真实的世界,武侠世界成了玻璃罩子下面的微观玩具,精巧脆弱。
没有法律,没人种地,这些欲望深重、爱恨极端的一堆人,费了牛劲,死了这么些好汉,立了这么些为了打破而存在的联盟和规矩,又一次次没有负担地用人命轻松打破,这江湖是怎么持续运转的?这不是有病吗?
有点儿想法的武侠剧,就得一边儿沉溺,一边儿置疑。这些武林高手,知道他们自己所谓的“正邪之争”、“锄强扶弱”,到底是喊一喊为打架找个借口?还是真这么想的?这些话,能糊弄十八岁以上的少侠吗?就很让人疑惑。
不过,剧里李相夷十几岁的时候,应该是相信的。方多病幼年,年小力弱,身有残疾,拿不住手上的剑,被父亲单孤刀训斥,李相夷送给他一把木剑。在收你为徒的承诺之后,还有一句叮嘱,“别再把自己的剑弄丢了,一个剑客,一定要握紧自己手中那把剑,才能平天下所有不平之事”。
这几乎是一句下意识的嘱咐,在十年后所有有关李相夷的回忆里,他始终紧握手中之剑。就连与乔婉娩在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中畅游的回忆,也还是在舞剑(难怪想过日子的乔姑娘要分手)。
从上云隐山习武,到东海大战,他一直剑不离身。直到中毒负伤,长剑入海,李相夷失去了他最常持有的少师剑。
在所有的江湖故事里,剑都是地位超然的武器,意气风发的少侠们初入江湖,十之八九都持剑,还有一两分,玉笛折扇瑶琴各占擅场,若是不嫌麻烦,还可以叮呤咣啷一并带上。
武侠小说里,侠客们为了紫青双剑倚天屠龙魂牵梦萦,不惜杀人越货,以身殒命,灭门破家也再所不惜。后来,又有了“剑在人在,剑亡人亡,非死不弃”这样极端的口号,天天喊这样的话,简直是在邀请别人断他的剑,架这不就约起来了?
“剑”似乎超越了金钱、超越了情感(尤其是爱情)、超越了生死,成为了江湖先于一切、又高于一切的概念。
那么,“剑”到底是什么?在《莲花楼》之前的故事里,是李相夷与剑魔一争武道第一的执念,是天下无敌群雄束手的荣耀,是四顾门高举的锄强扶弱的旗帜,是武林盟主掌握正道的煊赫权柄,是白衣少年红绸舞剑的风流倜傥,是第一美人相约过招的柔情蜜意,是同门师兄赠与刎颈的兄弟之义。最重要的是,他以为,天下不平之事,必须要用剑来平,其他东西平不了。
所谓剑客,十年磨一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日日挥剑万遍,满手血泡变成老茧,是苦练不休,是艺近乎道的孜孜以求。怎能不让剑客们辗转反侧,寤寐求之,生死以之?
但李相夷失去了他的剑。
当他从东海身负重伤,踉踉跄跄,九死一生,他看到了一路百姓无辜受难,房屋倒塌,哀鸿遍野。听到了开头那两句对话,是他作为武林娇子不曾听过的抱怨。这些话,如一把利剑插入心口,比门下离心、爱人离去,更能毁灭一个剑客对剑的执念。
这一刻,“剑”无限逼近于它的本质——一把武器,一柄杀害正派、也杀害邪派,同时伤害无辜百姓的凶顽之器。它在某种建设与养育的语境下,毫无用处。
剑客执剑,曾经坚信锄强扶弱、铲平邪魔外道、平天下不平之事,还有在这之上生发出的一切,排名、权柄、荣耀、正邪、恩义、骄傲,刹那间成了一场笑话。
他就站在一手创立的四顾门口,门内伤亡惨重,人心离散,四散溃败。曾经没人能忽视他,现在却没人看到他。过去的一切,那些附丽于“剑”的一切,陡然如空花泡影,如露亦如电,全都消失不见。
作为剑客的李相夷,没有死在东海,死在了这一刻。
后来,故友无了大师救了他,醒来的,是不再握剑的李莲花。
李莲花什么都不会,曾经十年十几年年专心于剑,放下剑,他似乎一无是处。他把“赐生则生,赐死则死”的令牌,当了五十两银子,钱总是花得很快,为了不饿肚子,他开始学着种萝卜、修房子,做饭、养鸡养狗养花种菜……为了谋生,他还学习了医术,医治街坊邻居。生活如此忙碌,之后漫长又平静的岁月里,他很久都没有想起过他的剑。
直到方多病带着过去的诺言,带着木剑来到他面前,非要和他行侠仗义,一起闯荡江湖。于是,他半是主动半是被动,再次卷入江湖,往事故人随之呼啸而来。
剑客失去了他的剑,之后呢?这个故事还得有下半场。
《莲花楼》开始,便是一个走向结局故事。所有的缘分,都只有后半程,没有前半场。前缘都藏在故事背后,李莲花捡起一根前缘,再剪断一根前缘,捡起一个故友,再告别一个故友。拿起的时候重若泰山,放下的时候也用尽全力,只是过去几年他已承受太多,看起来就好像淡若微风。
一桩桩,一件件,最后告别的,是他的剑,少师寄予的一切已经幻灭过一次。刎颈剑却是在再次捡起时,现出了它的原型——是贺家的满门皆灭、是师兄的嫉妒贪婪、是恩师的被害离世。亲恩负尽、死生师友。
若不是这一年方多病、笛飞声始终陪伴,相交莫逆,大概李莲花弃剑之余,也会把所有的曾经他以为附着在剑上的情义也一并弃绝。正因为有了方、笛二人的不离不弃,“弃剑如遗”,就不会真的绝情绝义、冷彻心扉。毕竟江湖没了情义,就如同大海没了水。
佛家常说“爱欲于人,如逆风执炬,致有烧手之患”,便总有人信。方多病、笛飞声就是李莲花手中的火炬,纵然他们总是牵扯出过往的旧事,那些往事也偶尔会烧伤手背,但若没有他们,暗夜里龋龋独行,勇如李相夷,慧如李莲花,也难免坠入魔障。
刎颈剑虽不在,刎颈之交仍存,只是换了更值得的人。
东海之战,少师剑就已被弃。但李相夷南胤后人、皇室正统的身份注定会带来血雨腥风(武侠不狗血,总是欠点味道)。为了皇帝安心,朝堂稳定,百姓安宁,少师就必须再弃一次,既然你们都说“剑在人在,非死不弃”,那何妨再弃一次,表演给江湖和帝王看,肖紫衿活该成了这场弃剑的鉴证人——“你看我剑都不要了,人肯定是不活了,你们就别搞什么争霸天下风云再起了!”他如一尾鱼投入江海,激起一朵水花,转身消失不见。
他终于顿悟,少年时护佑天下之心,只知道护佑抽象的人。若干年后,这志向在他心中激起了遥远回响,这一次,剑客终于做到了护佑天下,护佑了具体的人。“弃剑如遗”,还不是为了“终身不负”?
后半程,一次次弃绝,一次次告别,纵使多年以后,李莲花已在红尘里打滚,什么事都想得清清楚楚,心态修炼得稳如磐石坚如铁石,但剑客弃剑,毕竟也同时弃去了年少时的飞雪流光、彩云琉璃,那些美丽的、脆弱的、难以挽留的一切,如将军卸甲、霸王别姬般艰难。
于是有了李莲花竹林舞刎颈、篝火舞少师。这一场盛大的剑舞,无关人,无关事,无关信念,无关江湖。唯他,唯剑,唯天地,独与天地相往来,万象为宾客。
剑客之心,众生不懂的,这天地总会懂。
于是,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剑不在手,剑也从来没有放下过。
只可惜,观众看破“剑”的那一日,过去坚信的那个“江湖”,也如过去岁月,随之烟消云散了。
葭月 发表于 2023-09-25 22:23
写的太好了,这个总结也很贴切“李莲花捡起一根前缘,再剪断一根前缘,捡起一个故友,再告别一个故友”
歌词里也有“重新认识的故人”,这么多年,该面对的要面对,该了结的终归要了结
写的太好了,这个总结也很贴切“李莲花捡起一根前缘,再剪断一根前缘,捡起一个故友,再告别一个故友”
歌词里也有“重新认识的故人”,这么多年,该面对的要面对,该了结的终归要了结
吃瓜群众而已 发表于 2023-09-25 23:02
见 重新认识的故人 同来时路 不必同归途
写的太好了,这个总结也很贴切“李莲花捡起一根前缘,再剪断一根前缘,捡起一个故友,再告别一个故友”
歌词里也有“重新认识的故人”,这么多年,该面对的要面对,该了结的终归要了结
吃瓜群众而已 发表于 2023-09-25 23:02
嗯,我特别喜欢这篇,重新认识故人又告别故人;重新拿起剑又放下剑,但拿起放下又都是为了护佑。李莲花是不需要剑的剑客。
这个评论太好笑了,一定要highlight 一下
这个评论太好笑了,一定要highlight 一下
芊芊芊妤 发表于 2023-09-25 23:18
哈哈哈哈哈哈
会夸就多夸一点
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看这种打脸贴
他们看预告片时还说过这剧是悲伤基调不重要,有武打戏动作戏就行。我想看他们到后面边看边抹眼泪,看完沉默良久的样子😎
fritillaria 发表于 2023-09-25 19:04
我也等着更新。。更新速度很慢。。
这个评论太好笑了,一定要highlight 一下
芊芊芊妤 发表于 2023-09-25 23:18
喜欢看这种评论。。
见 重新认识的故人 同来时路 不必同归途
芊芊芊妤 发表于 2023-09-25 23:16
歌词写的太好了
25集好吓人啊,我后面完全关成静音拖完了
难道真有僵尸?
你们先别散了啊等我,我看到26集了~~~
25集好吓人啊,我后面完全关成静音拖完了
难道真有僵尸?
你们先别散了啊等我,我看到26集了~~~
karenkn 发表于 2023-09-26 00:09
我们都还出不去呢,放心
僵尸是全剧最可怕的案子,然后李莲花就要掉马甲了
25集好吓人啊,我后面完全关成静音拖完了
难道真有僵尸?
你们先别散了啊等我,我看到26集了~~~
karenkn 发表于 2023-09-26 00:09
恭喜你,马上可以看到开大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