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了,元帅和柳细莺孩子叫原子弹。。。这个编剧真行,把自己名字都编进去让观众高兴了。
宿舍劝分这一段笑死人。
笑死了,元帅和柳细莺孩子叫原子弹。。。这个编剧真行,把自己名字都编进去让观众高兴了。
宿舍劝分这一段笑死人。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4-10-04 23:29笑死了,元帅和柳细莺孩子叫原子弹。。。这个编剧真行,把自己名字都编进去让观众高兴了。
宿舍劝分这一段笑死人。
柳细莺的原型是女孩子里面最漂亮的,难怪一出场就特别爱美的样子,也最先搞恋爱。
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
这个语文老师长相声音都像周迅。也有点像李倩。还有点想卜冠今。
她跟物理老师表白那一段太浪漫了。
是。。。对。。。
那一刻所有的偶像剧都逊爆了
魏老师真沉得住气,姚小山被吃定了 ,不过他心甘情愿求之不得。
我开始看大山的女儿了
。。。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4-10-04 22:32回复 92楼 izz.ling 的帖子
张老师让孩子们感谢政府感谢党,既是张老师的信仰,也是张老师走得最对最重要的一步路。说一千道一万,女高只有依靠政府财政支出才能长期稳定的办下去。
而且这些孩子和大山外面见过花花世界的孩子不一样,她们也许就需要一个简单直白的精神信仰,简单说就是打鸡血加洗脑,这个信仰就是个符号具体是什么不重要,才能捱过那么多个辛苦的甚至枯燥乏味的刷题生活。套一句脱口秀小鱼的段子,那些题明明不会做,但就是知道答案。
我的确有点担心这些孩子上了大学以后的落差。因为好像据说女高请过一些名师,孩子们完全听不懂。不过也许只要不是纯理工科都不要紧。至少走出了第一步,走到了外面,摆脱了嫁人不停生娃的死循环,在这个基础上,外面的磨难完全不是同一个层面的,我们虽然开玩笑说什么社畜,但是我们遇到的这些苦,都是人的苦,她们原来大山里的那些苦,是非人的苦。更重要的,她们的后代摆脱了这个循环,真正的走向了正常社会。纪录片有一个学生毕业以后只生了一个女娃,不再生了,而且宠得如珠如宝,这就是走出去的意义,完全不需要她们成为什么业务骨干行业领军人。
+1
确实,如果普通人的起点是baseline,那这些姑娘的起点就是十八层地狱,高考也只是帮她们向上传送个几层而已。对她们来说,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一定的自由就已经不易了。至于谁做自己意识的掌控人,真的是要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才会有余力去思考的。
虚其心,实其腹,难怪是圣人之治。
好看,推荐
这剧我看得又哭又笑的。停不下来啊。
我通常泪点很高的。。。
bytegudu 发表于 2024-10-05 15:09这剧我看得又哭又笑的。停不下来啊。
我通常泪点很高的。。。
看来不是我泪点低。。。。
飞袖 发表于 2024-10-05 19:29看来不是我泪点低。。。。
看来也不是我泪点低
豆瓣涨到9.3啦
dang17 发表于 2024-10-06 00:45豆瓣涨到9.3啦
我的天,我看剧的时候还是9.1
谁懂我的泪点,就是各科老师在讲解高考冲刺前那些奇奇怪怪的解题“技巧”投机取巧的时候。
我还是那句话,凡是反对小镇做题家的,都某种程度是阶级固化的拥趸者。
我们这些人应该都经历过高考吧,到今天只要有人说到重回十八岁我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绝对不想再经历一次高考,可是谁经历过她们这种苦。她们为了做个普通人,在如花似玉的年纪,拼尽了全力。
我们嗤之以鼻的应试教育,我们不屑一顾的填鸭教学,就是这些孩子的唯一出路。
很多人说东亚的高考制度不符合人性,说实在的我是没有想出或者看到另一种更有利于贫苦孩子的模式。我还是认为只有简单的,统一的筛选制度,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最省钱的教学手段,才是最有利于真心想要从贫困中走出来的孩子。越多样化越复杂化越是给上层人群有可乘之机。
美国这种多种族的我想说的话也很多,但是算了,跟本剧无关。
你们在这个地方有没有落泪?
就是张老师看一一的画册,翻到她的那张画像那里。完全不是因为宋佳的表演,就是一看到画像就被击中了,鼻子就开始酸。
穷苦人家的孩子,只能靠高考来改变命运。
谷雨是三个孩子的故事,酗酒爸爸,辍学又回来,还有回来当老师。
我来挑个刺给这一段融合的故事吧。谷雨有个这样的爸爸和家庭,应该躲得越远越好,不该再回来。不然他的爸爸会不停的来找她要钱,让她没办法正常工作,别人也不会帮她赶走爸爸,只能袖手旁观,她甚至连正常的恋爱婚姻生活都不可能。
我错了,她对象是不是赵晓雷,当警察了。那估计还行。
新一批孩子不再苦大仇深,而是有点嬉皮笑脸的。是不是算是好事?
云南过年也吃饺子啊?
这个罗一一是真的么?她画画明显是学过的。看她背景是孤儿吧。有没有原型?怎么学的素描?她应该没有电脑,感觉也没有图书馆资源,学校甚至连个美术老师都没有。这个背景有必要说清楚吧。
回复 119楼 doublemint 的帖子
第一届女高人只求有学上能走出大山,第八届已经瞄着清北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新时期经济相对变好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剧里提到了留守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还有子女不听妈妈的,不愿选择实用的专业。这些最后都基本上解决了。辛欣妈遭家暴反杀施暴者判无期过度量刑,希望剧里和现实里二次上诉都会更合理的结果。
谷雨大年三十都去孤儿院过了,这其实就暗示了和家庭断绝关系了。这剧我是挑不出槽点来,无论立意情节还是表演,我看9.3分都打不住。
吃饺子是因为张老师是东北人吧。
罗一一自称再世毕加索,孤儿院也是可以出天才的,哈哈,而且后来她也有去报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