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怎么没大火啊 好好看
看了快一半了,里面几个角色,怎么说呢,其实想法都有可取的地方。只是立场不同,而且正好历史上革命民主成功了。
我其实觉得那个祺王爷成功,说不定是最好的结局。他有理想有谋略也有牺牲精神。他看到西方的先进在学习,他也看到光绪维新太激进的问题,他是王爷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利。如果他成功了,可能就会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中国早50年进入和平发展的社会,也会少流很多血。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立场,还是很多爱“国”人士的,只是对国定义不同。如果清朝真的有个有能力有远见的统治者,君主立宪也未尝不可。
都说特别好看,看了两集有点看不下去,是后面好看吗?要坚持到第几集?
新的明天 发表于 2024-08-15 18:14看了快一半了,里面几个角色,怎么说呢,其实想法都有可取的地方。只是立场不同,而且正好历史上革命民主成功了。
我其实觉得那个祺王爷成功,说不定是最好的结局。他有理想有谋略也有牺牲精神。他看到西方的先进在学习,他也看到光绪维新太激进的问题,他是王爷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利。如果他成功了,可能就会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中国早50年进入和平发展的社会,也会少流很多血。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立场,还是很多爱“国”人士的,只是对国定义不同。如果清朝真的有个有能力有远见的统治者,君主立宪也未尝不可。
祺王打着为国为民的招牌为自己登基夺权吧,记得他和女儿对话可以看出根本不支持民主。
Seekingbeauty 发表于 2024-08-18 17:39都说特别好看,看了两集有点看不下去,是后面好看吗?要坚持到第几集?
我觉得第一集就好看,看不下去可能就真是不合适吧
Seekingbeauty 发表于 2024-08-18 17:39都说特别好看,看了两集有点看不下去,是后面好看吗?要坚持到第几集?
我觉得5-6集开始就很好看了。
坨坨的多多 发表于 2024-08-18 20:45我觉得第一集就好看,看不下去可能就真是不合适吧
我也觉得从第一集就好看 故事悬念 人物特色 摄影布景 都看的很舒适
祺王打着为国为民的招牌为自己登基夺权吧,记得他和女儿对话可以看出根本不支持民主。
reflect 发表于 2024-08-18 19:43
他号称立宪派,其实就是想通过立宪的方式保住爱新觉罗家的统治 对普通民众自然是鄙视的
就像宣统末年搞的皇族内阁 结果引来舆论哗然……
有时候激进的革命不是选择吧 是必然 满清当时已经撑不下去了
fengeer 发表于 2024-08-10 02:42看到评分这么高,也终于看了这个剧。怎么感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是一个不错的电视剧,情节精巧,中规中矩。但说值得8.5分,我觉得太过了。我开始看这剧,感觉在看高级版的故事会,故事线设计的很好,有悬念,有张力。但是只是故事讲得好,不足以是8分以上的电视剧。太实在了,充满了情节。后面使劲整合,拔高,升华。但是很不自然。其实剧的思想本身就很奇怪,第一,这么一个大内侍卫历史上就看不到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光绪实在是太弱了,而戊戌变法有点不伦不类,对朝廷的人来说,可能很难有那种崇高殉道的感觉。第二,在清末的年代,还争什么门派的武功第一,感觉这种杂拌主题的基础很不牢靠。
也来装一下:好的剧不光是看到精巧的故事,还有诗和人物。这个剧我看不出诗意,对人物的设计有一种奇怪的味道。林浩瀚的人设我觉得很立得住,表演也很好。伊尔根觉罗·穆青这种形象虚构让我觉得古怪。王地保不真实,好像在抄悲惨世界里的警官。卓不凡本来应该有一种真正的悲剧意义的,因为他的故事线最虚幻,反而最单纯。但是混杂的主题太多,搞得卓不凡面目模糊:既不是大侠,也不甘为鹰犬。循规蹈矩,却也并不见有威望。死的也不出彩。之前他和师妹的感情就不是重点。死的时候却强调情感,不协调。
如果和别的剧比的话,看看《人间正道是沧桑》和《繁城之下》。这个剧明显不如《人间正道是沧桑》。《繁城之下》也以情节取胜,但胜在主题紧凑,气氛很到位。这个剧就是主题太杂,太故事会了。
8.5 还是值得的 各方面没有短板 编剧导演演员音乐….
这个故事好像从编剧的创作角度来说就是从写一个传奇故事开始的,最开始的框架据说是南少林的四个传人与宝藏的故事。从这个完全江湖/武侠的框架上,填补上故事细节与人物,又很妥帖的嵌入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些方面来说我觉得天行健称的上优秀了。满清到共和历史的转折点,各色人等的芸芸众生相,编剧导演演员给立起来了。还有事实上不存在的大沽县衙,感觉是这部剧很温暖的亮点。编剧导演设计的这些小细节都很不错。
顺便贴一下 上线100天官博还又放了主题曲MV
#网剧天行健# 播出100天,江湖纵横,霞光长虹[打call]荡气回肠的一段故事,有幸一起同行。同名主题曲《天行健》,浮世苍茫,再次漫步其中[微风] http://t.cn/A68F5XAQ
楼上自信点 给9分没问题。 武侠传奇故事,琅琊榜都9.4分呢。天行健的质量不会逊于琅琊榜。 个人认为更好。
同意。我也觉得值9分以上。我觉得艺术水准很高,是真正能称得上是文艺作品,而不是娱乐快销品剧。
编剧这个历史背景选的真是高明,古老中国命运的转折期,还正好是冷热兵器的交界点,时代选的再往后一点就没法拍武侠剧了,也正好突出了中国被殖民的主要原因,,,比金庸选的宋朝背景更复杂。
.Cheers. 发表于 2024-08-21 14:05
回复 910楼 Shimuzhijian 的帖子编剧这个历史背景选的真是高明,古老中国命运的转折期,还正好是冷热兵器的交界点,时代选的再往后一点就没法拍武侠剧了,也正好突出了中国被殖民的主要原因,,,比金庸选的宋朝背景更复杂。
嗯非常特殊的时代。白一骢的故事历史跟人物不可分割,虽然他说构思这个故事始于为天龙八部编剧的时候,金庸小说的历史背景并不是强烈融入故事的,本质是还是武侠。
这个剧编故事也编得太扯了,那几拨人永远纠缠在一起,什么线索都通过不同途径同时得知,可能吗?
一开始看觉得很有新意,到后来有点审美疲劳了,而且整天革命革命也过分强调了。虽然门三刀和柳林互怼还是挺好玩的。
其实那个钟海潮也是有想法的,虽然有点见利忘义。格格如果不认识门三刀,其实和钟还算是门当户对,而且留过洋能接受新事物,应该能处得不错呢。
你们说王爷就是为了维护爱新觉罗,那不是一定的吗?那个时代的统治阶级肯定看不起下层百姓,和他们讲什么民主。对他们来说,先是走资本主义把国家发展强大才是目的,他要是能续上光绪没能成功的维新,慢慢改变成君主立宪,然后再随着世界各国一起变成民主国家,会少很多流血和阵痛,至少我们50年前就能和日本一样是发达国家了。
君主立宪谈何容易,中国跟日本不同,日本天皇没实权,明治维新也是始于地方藩主起兵倒幕,也是打过内战,何况中国是几千年中央集权,皇权至上,加上满汉之分,一方不肯放权,一方已经离心,靠满清皇族已经没有信用力,崩溃是必然的。当时海外也是有康的保皇立宪派,跟同盟会的革命共和派吵架来的。其中有两位比较有代表性吧,梁启超本来跟着老师康有为搞君主立宪,但是倒向革命派,被老师骂,杨度是君主立宪派,然后投靠了袁世凯,后来还支持袁称帝,搞得灰头土脸—如果袁世凯不称帝又会怎样?….扯远了,淇王就算拿到宝藏,估计最后还是落到北洋手里吧
Shimuzhijian 发表于 2024-08-23 11:50君主立宪谈何容易,中国跟日本不同,日本天皇没实权,明治维新也是始于地方藩主起兵倒幕,也是打过内战,何况中国是几千年中央集权,皇权至上,加上满汉之分,一方不肯放权,一方已经离心,靠满清皇族已经没有信用力,崩溃是必然的。当时海外也是有康的保皇立宪派,跟同盟会的革命共和派吵架来的。其中有两位比较有代表性吧,梁启超本来跟着老师康有为搞君主立宪,但是倒向革命派,被老师骂,杨度是君主立宪派,然后投靠了袁世凯,后来还支持袁称帝,搞得灰头土脸—如果袁世凯不称帝又会怎样?….扯远了,淇王就算拿到宝藏,估计最后还是落到北洋手里吧
+1
而且清政府是外族,少数民族,做吉祥物的意义不大。满族内部的保皇党没有意识到清政府实际上是军政府,不掌握有战斗力的军队不可能统治汉族的。他们做统治者久了,自己都忘了这一点了。
另一个方向,汉人自己君主立宪,如果中国只有泰国那么大,民智程度那么低,当时袁世凯的立宪还是有可能成功的,,,最近看边水,无政府状态太可怕了。中国民智还是相对高的,最乱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过无政府状态,总能比较快的组织起来。当然可以更好,慢慢来吧。
.Cheers. 发表于 2024-08-23 12:20+1
而且清政府是外族,少数民族,做吉祥物的意义不大。满族内部的保皇党没有意识到清政府实际上是军政府,不掌握有战斗力的军队不可能统治汉族的。他们做统治者久了,自己都忘了这一点了。
另一个方向,汉人自己君主立宪,如果中国只有泰国那么大,民智程度那么低,当时袁世凯的立宪还是有可能成功的,,,最近看边水,无政府状态太可怕了。中国民智还是相对高的,最乱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过无政府状态,总能比较快的组织起来。当然可以更好,慢慢来吧。
嗯,其实和平变法,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是蛮理想的,但是往往实现不了。从辛亥到民国的确是很了不起的变革,跳出两千年治乱循环的这个圈,而且推翻帝制这个转变相当迅速了。当然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这个就慢慢来了。后来那些发展是另外的变数。
Shimuzhijian 发表于 2024-08-23 13:48嗯,其实和平变法,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是蛮理想的,但是往往实现不了。从辛亥到民国的确是很了不起的变革,跳出两千年治乱循环的这个圈,而且推翻帝制这个转变相当迅速了。当然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这个就慢慢来了。后来那些发展是另外的变数。
感觉很多人好像觉得把一个江湖题材拔高一下,加上维新变法,革命党,立马档次就不一样了?
其实这正是我不太喜欢这剧的原因:你老老实实讲一个夺宝的武侠故事,把人物做的有血有肉,可能艺术上会更吸引人。现在这种不伦不类的。刻意拔高主题的努力在我看来,各种漏洞。为啥就喜欢搞这种大杂烩呢?格格是革命党,侍卫变成革命党,基本就是没啥逻辑。
对了,光绪在京师大学堂的讲话,也是小说家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7%BB%AA%E6%BC%94%E8%AE%B2)。想表现光绪的个性,不如直接用《明定国是诏》: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亳无裨益。...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就首先举办。
为啥英国是渐进的变革进入君主立宪,而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历史有偶然也有必然,中国以前过于极权了,和法国更像吧。以前还挺喜欢历史的,现在也记不太清楚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