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集拍的节奏不错,即有聚众闹事群情激愤的大手笔,又有几段情情爱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小场面。但是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也是用了现代人思维代入了。
第一,在古代,首都都是戒备最严格的地方,因为要保护皇上和大臣的安危。历来造反都是从外面围住首都,再打进来的,很少有在首都闹事向外扩张的。所以粮仓那么多的粮食只是主事一人就可以掉包,而且还运到了城外,本身就不可信。把门的会看出货物的通文,应该是往城里运粮食的官粮,就会有调运官粮的文件,而城里收不到粮食,难道不会上报吗?如果是陈主事频繁出手续,那么户部早就会察觉并检查了。剧里面武三斯被派去监察,居然没有任何细节检查出库清单,简直就是不合逻辑,或者他也是知道这件事的。
第二,洛阳,长安划分居住区都是泾渭分明(参见今日北京的城区划分),皇城区,权贵区,富人区,平民区,商业区等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相互之间也很少互相走动,尤其是平民和贱民平日里就不可能去皇城,富人区瞎走,更根本不可能跑到皇城门前面区闹事儿,恐怕还没有到跟前就被守皇城的禁卫军乱箭射死。就是现在的北京人,那个平民可能会靠近中南海?离得远远地瞧一眼,都会有守卫瞪着你。无论任何朝代,皇城重地戒备就更加森严,并且大臣们上下班的路途都不会让老百姓轻易靠近的,哪里像剧中演的,老百姓想再哪里游行就可以随心所欲?就是现代,你去白宫前面游行也得先请示,如果没有申请,一帮人突然振臂高呼,当场按倒你都是没商量的。更何况古代?
第三,古代得百姓哪有什么胆量和官老爷嚷嚷,尤其是没有领头的?见了官都不下跪得吗?编剧这也太不尊重历史了,老百姓一个个得和官老爷直接叫板,看着就像现代人一样,脸上一点儿害怕得样子都没有,和古代得阶级等级十分森严得情况不符。古代如果县官出行,两边百姓还得跪着。更别说看见大理石卿和内卫得头了,都是3,4品的大官了
第四,武大郎站在皇城跟儿下的一通慷慨,我看着就像是网络大咖出来拨乱反正 ,放一个大瓜,把不明事理跟着起哄的百姓(网络键盘手)怼的没了声音。。。。
第五,青叶是孤儿,只认神道,因为是养育自己的恩人。外加从小洗脑,和古代人那种谁养活我谁就是“上帝”,是不会轻易背叛神道的,这个人物的处理有些草率了,也是以现代人的角度演绎她了。她一个再神道中长大的孩子,就像从小就入武当少林的出家人一样,只会执行自己被洗脑后认可的道义,怎么会被糕饼三言两语就感化了,立地成佛?就是神道让她去死,也会像伊斯兰教徒的人肉砸蛋一样义无反顾的。
以上也许是我看戏太注重历史,而没有带入娱乐性,以下就是我越看越疑惑的地方了。
百里大浪说,我经营了五年,在加上朝廷中的内线,才咋样扎样。。。。。这个内线是谁??目前看他和武大郎最好,而且武大郎也夺了联防的权。武大郎是不是内线尼?那我真不明白武大郎的政治立场了。
还有联防为什么不知道粮仓的事儿?还有内奸?是谁?太子好可怜,次次背黑锅,可是我怎么觉得让太子背黑锅是圣人暗中策划的尼?
百里大浪从容就擒,后招又是什么?现在看太子没有机会了。,那个武三斯急于拿到百官的把柄,这是基于上台想抓大权。武大郎这里说以大局为重,我怎么听着不是我们认为的大局尼?
东川王为什么会遇刺?他下位了,谁得利最多?陪娘怎么知道路线的?是联防的内奸还是东川王布的局?东川王自己布局的目的何在?
圣人说,早就知道大郎没有死,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当初放大郎出去,放虎归山,然后再引蛇出洞,把自己的政敌一网打尽?那么她对于自己的粮仓没有了,都没有动肝火,而是对自己的儿子所谓的囤粮却龙颜大怒,连手串都扔出去了,看起来是恨极了太子,那么她是不是认为这一切都真的和太子有关?虽然我们看太子就是弱鸡一个。还有就是都没有怎么责罚武三斯管理粮仓的不利,就一句话没用的东西,就完了。。。
丑叔化解了糕饼的难题,是放什么大招吗?还有什么大招?百姓现在被安抚了,接下来用谁来逼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