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 《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 《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 《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 《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 《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 《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 《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1. 《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马说》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 《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