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feipopo 发表于 2024-05-29 11:56他居然是福建人!台词很好。
(对不起我stereotype了)
另外赞一下秦俊杰的打戏,动作好看且不虚浮,杀气也够,让人信服前朝御前行走的身份。其实这戏多数人打戏都挺实在。
据说他演黄金甲的时候还带胡建口音,靠配音的。后来上了中戏台词突飞猛进,如果不说根本想不到他是福建人。语言很有天分。
打戏最差的是刘宇宁,很多时候根本不打,对手直接躺地,把自己当古龙男主角,哈哈哈。后面终于有一些打戏了,姿势一般,不过还是该表扬至少打了。
sufeipopo 发表于 2024-05-29 11:56他居然是福建人!台词很好。
(对不起我stereotype了)
另外赞一下秦俊杰的打戏,动作好看且不虚浮,杀气也够,让人信服前朝御前行走的身份。其实这戏多数人打戏都挺实在。
据说他演黄金甲的时候还带胡建口音,靠配音的。后来上了中戏台词突飞猛进,如果不说根本想不到他是福建人。语言很有天分。
打戏最差的是刘宇宁,很多时候根本不打,对手直接躺地,把自己当古龙男主角,哈哈哈。后面终于有一些打戏了,姿势一般,不过还是该表扬至少打了。
sufeipopo 发表于 2024-05-29 12:00我还喜欢各地演员说话都带有当地口音。那个上海巡抚的口音和神情那叫一个灵。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后面,在江苏苏州的那个小捕快,口音特别奇怪,是苏州话吗?怎么和上海话差那么多
sufeipopo 发表于 2024-05-29 12:18还只看了前几集,真有质感,瞬间联想到走向共和那部剧。
说说一个我很有触动的情节 -- 唐雨在山上放声高喊秋瑾的诗,带着几个不明就里的融天小兄弟也跟着一起喊。那时候他对未来革命有多少憧憬,当夜在雨里被杀就有多令人唏嘘。“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他们的经历简直就是秋瑾那句诗的具象化,十万头颅里多是这些死在不明处的无名小辈。
是啊,太戏剧化了。这估计是最早夭折的革命了,下午才产生革命的热情晚上就死了。
我昨天打开这部了,还真不错。一部戏的灵魂还是导演和编剧。
一生有个好开始 发表于 2024-05-14 22:35我看的慢,感觉老跟着王地保的女孩子不简单,地保无论上哪儿她都找的到,就是换到现在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有来头。
绝对的。
piupiu2017 发表于 2024-05-29 12:51我昨天打开这部了,还真不错。一部戏的灵魂还是导演和编剧。
必须的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5-29 12:33是啊,太戏剧化了。这估计是最早夭折的革命了,下午才产生革命的热情晚上就死了。
真是太令人感慨了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5-29 12:31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后面,在江苏苏州的那个小捕快,口音特别奇怪,是苏州话吗?怎么和上海话差那么多
等我看到这里再来回复😂
话说日本人那个头头,为什么台词和嘴形完全对不上?后期配音且她不背台词的吗?她演得也很装b。
sufeipopo 发表于 2024-05-29 14:29等我看到这里再来回复😂
话说日本人那个头头,为什么台词和嘴形完全对不上?后期配音且她不背台词的吗?她演得也很装b。
日本女特务只要她俩在一起聊天都是用的日语,后期改成中文配音了,挺可惜的。现在国产剧好像都不用外语了,很畸形的审美。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5-29 12:31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后面,在江苏苏州的那个小捕快,口音特别奇怪,是苏州话吗?怎么和上海话差那么多
苏州话比上海话还软糯,那个捕快的口音是江北或者苏北某地的。
个人觉得那段有点画蛇添足。
sufeipopo 发表于 2024-05-29 11:56他居然是福建人!台词很好。
(对不起我stereotype了)
另外赞一下秦俊杰的打戏,动作好看且不虚浮,杀气也够,让人信服前朝御前行走的身份。其实这戏多数人打戏都挺实在。
我心目中中戏的水准高于北影,上戏。一个科班生受过专业训练,台词还口音浓厚才是不正常的。
zhangwenqin 发表于 2024-05-29 15:03苏州话比上海话还软糯,那个捕快的口音是江北或者苏北某地的。
个人觉得那段有点画蛇添足。
会不会导演把苏州官话和苏北话搞混了,好像都是去声多。
.Cheers. 发表于 2024-05-29 16:15会不会导演把苏州官话和苏北话搞混了,好像都是去声多。
自古苏南比苏北富裕,苏北人去苏南要么是逃荒要饭,要么是打比较底层的工。
捕快的口音比南京话软,比上海话硬,我只能猜出两地之间偏北的什么地方。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5-29 00:43
这剧拍摄时加入了很多人文知识,比如下马凳那儿,这种镜头语言应该都是导演自己加的。还有每到一处地方点的都是当地名菜,而不是像其他剧无论去哪儿永远都是那几样菜。
下马凳的细节我也注意到了,以前一直以为下马登没有台阶,人是蹦上去的。受启发去翻老北京的视频,一些街市的场景,这部剧还原的很地道了。各地名菜小吃和走到哪吃到哪儿的细节,除了可以表现人物身份,我个人还不由得感慨大好河山,祖宗留下多少好的人文可以细细品味。和各种小搞笑结合,这剧不至于太沉重。
你说到漫长的季节,编导演水准都是一样的高,其它让我感觉不太好比较。我个人是觉得叙述上不如漫长的季节来的细,有的地方有点点靠台词来推动,比如秦俊杰封神的河边独白,还有不是所有小情节都合理。但是这部剧剧情复杂人物众多,主题宏大,探讨深入而锐利,显然难度更大。我作为观众,感觉这部剧让我收获更多一些。
.Cheers. 发表于 2024-05-29 16:45下马凳的细节我也注意到了,以前一直以为下马登没有台阶,人是蹦上去的。受启发去翻老北京的视频,一些街市的场景,这部剧还原的很地道了。各地名菜小吃和走到哪吃到哪儿的细节,除了可以表现人物身份,我个人还不由得感慨大好河山,祖宗留下多少好的人文可以细细品味。和各种小搞笑结合,这剧不至于太沉重。
你说到漫长的季节,编导演水准都是一样的高,其它让我感觉不太好比较。我个人是觉得叙述上不如漫长的季节来的细,有的地方有点点靠台词来推动,比如秦俊杰封神的河边独白,还有不是所有小情节都合理。但是这部剧剧情复杂人物众多,主题宏大,探讨深入而锐利,显然难度更大。我作为观众,感觉这部剧让我收获更多一些。
对,就是这个意思。
这部剧虽然在有些细节上没有漫长的季节细腻,甚至有几处略微尴尬的情节,但是整体故事和叙事背景都比漫长的季节要复杂太多,尤其除了其他优点它还是一部非常上乘的的武侠片。导演和编剧把这么复杂的故事揉捏得恰到好处,深入浅出,很多台词发人深省,除此之外还有余力地介绍了很多人文风物,真的是功力了得。一部是探讨小人物的命运和人性,一部是探讨大变革时代的人物命运和格局,所以我把这两部剧给我的震撼并列第一。
zhangwenqin 发表于 2024-05-29 16:36自古苏南比苏北富裕,苏北人去苏南要么是逃荒要饭,要么是打比较底层的工。
捕快的口音比南京话软,比上海话硬,我只能猜出两地之间偏北的什么地方。
你判断的没错,那个捕快是苏北口音。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5-29 15:02日本女特务只要她俩在一起聊天都是用的日语,后期改成中文配音了,挺可惜的。现在国产剧好像都不用外语了,很畸形的审美。
原来如此,我就说那个口型看着像日语。是我错怪她了!
那个lucky也太搞笑了。“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各种融梗啊😂
sufeipopo 发表于 2024-05-29 17:15原来如此,我就说那个口型看着像日语。是我错怪她了!
是啊。这部剧除了这两个日本人几乎全员原声,以导演的水平肯定不会允许有演员不背台词跑这里说一二三四五的。
以前的剧外国人角色说中文大家会觉得很奇怪,后来质量好一点的剧都会让外国角色说外语。这两年好像广电不让说外语了,本来剧里讲外语的都要给人配音成普通话….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5-29 15:02日本女特务只要她俩在一起聊天都是用的日语,后期改成中文配音了,挺可惜的。现在国产剧好像都不用外语了,很畸形的审美。
啊 演员中国人吧,还会有日文说台词。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