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34462|回复:338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长相思+曾许诺-读后和观后感(剧透慎入)

头像
0操作221 #
头像
221 #
0
23-08-23 02:0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还有书里有写,小夭看到表哥做事这么狠,其实心里是有点欣慰的

头像
0操作222 #
头像
222 #
0
23-08-23 02:2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Advertisement
头像
1操作223 #
头像
223 #
1
23-08-23 02:3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小六跟相柳的说的不离开清水镇是知道相柳看中他制毒能力,怕相柳派他去毒两国的官员。


头像
0操作224 #
头像
224 #
0
23-08-23 04:5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看完了长相思第一季,没看过原著,还是被结尾皇帝到底把皇位传给了表哥惊讶了一下。一直看简介是说表哥一路披荆斩棘最后夺天下,原来是拿了帝位之后再和叔叔们斗智斗勇。


说下一部得年底,就找了小说来看。被各种赞美提高了预期,看的有点失望。这是彻底的言情小说啊。琅琊榜、大唐明月、知否以及星汉灿烂都是女作者,行文都有不足之处,除了大唐明月,其他三部的电视剧改编都极大提升了原著的格局与故事完整性,可是即便如此,几本书或者朝堂或者后庭,权谋描写、人物关系、家国情怀都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桐华这本则完全没有爱情线之外的成型框架。没看过她的那些著名古言,只读过一部以投行为背景的现代都市小说,印象很不错,文字流畅,情节紧凑,人物符合逻辑。可是这部好评如潮书迷众多的大IP《长相思》,所有爱情线以外的故事线都是侧面描写,战争场面、商业领域的谋略、人物的性格发展、家族关系、皇权斗争,基本都是或者言简意赅的回忆、或者蜻蜓点水的旁人转述、或者浮光掠影的一笔带过,感觉整个背景空虚、人物描写单调,都是传达作者意图的工具,比如涂山璟昏迷多年年,醒来后随便交代一句老夫人如何倚重他,他就顺利收复旁落37年的家族经营决策大权;再比如,小高潮的几个家族幸存者联手杀小夭,仅仅是给了相柳救她、二人身体上更多的相互感应的机会,却对大荒的政治格局、表哥夺天下这些大背景毫无推动可言。整体上缺乏哪怕是一部纯粹爱情小说的最基本的人物关系逻辑自洽、特别是人物与大环境的有机融合,即使是放在上古神话的框架里,也显得格外疏离。


anning1941 发表于 2023-08-20 20:44

长相思小说写得真不咋地。桐华的笔力不够,人物剧情很多都写得浅而空,更没有什么权谋。关于大家最津津乐道的爱情,其实也流于表面,套路而空泛。借用了上古神话的人物名字,其实只是取了个巧。


相对而言,剧反而拍得更立体了清晰了一些。不过也还只是比小说好一些。


看剧后评论的反而是高手迭出,很多解读把小说和剧都升华了,甚至到了佛性和神性级别。其实应该是各位评论的高手对人生人性有自己的深刻的认知, 桐华的这部小说或者剧不过是大家借机抒发的一个载体而已。

头像
1操作225 #
头像
225 #
1
23-08-23 09:0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真正领悟真相实相的心都是充满生命力的,生机盎然的。


厌世感是基于 ego 层面的一种造作,在佛法禅宗里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这种状态”枯禅“,说明这个人修错了,落入了头脑的一个陷阱中,导致生命力枯萎。


真实的佛法是一种究竟解脱的方法,是通过静下心来看清真相实相而达到解脱。Only the truth, if realized, can set us free.


因此,说实话,在下在观剧的时候,大多是感受到了十七的痴心。从佛法实修的角度来说,痴心是一种障碍慧根呈现的状态,所以,十七会在以为小六死了之后,一睡几十年,最后生命力枯萎。


这几年,在下有幸遇到过一些高等意识能量的众生,这些人都是充满生命力,充满智慧的,洞察人心的程度很高,有些人还有他心通(即有能力知道他人内心的想法,因此,任何念头无论好坏,在这些人面前都无处遁形)。近距离接触这些因缘,才能令心臣服于生命本身的浩然和伟大。



WC1999 发表于 2023-08-22 19:47

我来狗尾续貂一下,通俗的解释一下我的理解。


“开悟”的一种,只是一种,我觉得是这位mm说的无我的境界。因为无我,所以在在看世间万事万物的时候会觉得很祥和,不太容易产生恶念。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展示财富或者美貌,很多人虽然表面称赞,但是内心会嫉妒,这种嫉妒的恶感就是来自于“有我”,因为有了把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所以会产生恶念。


甚至于,看到有人在做恶。因为无我,所以不会把焦点集中于对自己的伤害,而去选择愤怒去报复。而是会更客观地从其他角度想,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可以让世间更美好所以不会产生这种恶,所以悲悯世人,所以多选择宽恕。


所以开悟的人,应该是可以平静的赞赏地欣赏世间美好,平静地慈悲地关怀世间的苦痛与罪恶。


“厌世”则相对负面的一种情绪吧。厌世可以有很多成因。譬如被世人算计抛弃,被生活毒打。厌世应该是开悟前的一个阶段或者说是考验之一。厌世不是出世。


其实佛教和道教有很多很多的出世哲学是非常相通的。譬如无我这一点。道德经里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里的无身就是无我。一般情况下,我更喜欢读道德经的道理,因为更无神论一些。受了太多科学教育,难以接受神的存在。


而且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看了太多这种要求自控要求无我的道理,自己内心深处有个声音隐隐在喊:Let it be,stop control, 是我便是我。就好像鲁智深那首偈子,他被钱塘潮惊醒,拿起禅杖要去杀敌,发现原来是潮水,然后便悟了“今日方知我是我”。何尝不是他和自己的和解,做过和尚做过山大王,经历过种种磨难挫折,发现自己还是一个忠心报国为民随时要上阵杀敌的武将,所以无憾而逝。


所以我现在对破除自我执念的理解是,不要对所有事情都有执念,要有重点有正确的执着。随时要跳出“我”的位置,看清楚这个事情的真相,是否要执着,如果必须,那就随心随意地去执着。而且执着过程,而不需执着结果。因为一件事情是否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再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看到别人的财富和美貌会嫉妒,是因为执着于自己是否拥有美貌或者财富。这个执着有没有必要呢?可以见仁见智,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但是有人喜欢,也可以接受。那么来看看执着的过程,如果欣赏赞美激励自己努力,那么其实这个执着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去伤害去幸灾乐祸恨人有笑人无,这就是过程错误。然后说结果,如果追求到最后失败了,耿耿于怀,这就是执着于结果。如果理解成事在天,多看到这个过程中其他的收获,就不会患得患失。


换句话说,看山是山,有我有执念的看:看山不是山,厌世/(或其他)的看;看山又是山,开悟的看。大道至简,但是能达到简,并不容易。悟道容易,能执着地践行道也很难。


Advertisement
头像
1操作226 #
头像
226 #
1
23-08-23 22:5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225楼happyTruth的帖子

哈哈,人性一般会对未知有所恐惧,mm却是以一种敞开的心态去拥抱未知,真是妙人,手动点赞。


此贴因缘差不多了,聊得很尽兴,再次感谢楼主。山高水长,就此别过。 大大的拥抱和祝福

头像
0操作227 #
头像
227 #
0
23-08-23 22:5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谁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小妖的哥哥是可以跟他好的吗?我是说他们是亲戚,这个是可以的吗?所以哥哥可以作为和相柳,锦一样的去追求的?看了三十多集了还没搞明白。着急了我😣

头像
0操作228 #
头像
228 #
0
23-08-24 01:1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古代表亲可以,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剧中改成没有血缘,小夭妈妈是苍玄奶奶的徒弟

头像
1操作229 #
头像
229 #
1
23-08-24 11: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古代表亲可以,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剧中改成没有血缘,小夭妈妈是苍玄奶奶的徒弟


inpresent 发表于 2023-08-24 01:10

“表”可以,“堂”不可以。所以小夭表哥希望她姓西陵,不姓轩辕。

头像
0操作230 #
头像
230 #
0
23-08-24 13:5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本来她也不该姓轩辕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31 #
头像
231 #
0
23-08-24 14: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本来她也不该姓轩辕


inpresent 发表于 2023-08-24 13:54

第二季会有这么一个情节。就是她的身世揭开,被高辛除名,需要一个姓氏的时候,黄帝要她姓轩辕,表哥要她姓西陵。

头像
0操作232 #
头像
232 #
0
23-08-24 14:5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225楼happyTruth的帖子

哈哈,人性一般会对未知有所恐惧,mm却是以一种敞开的心态去拥抱未知,真是妙人,手动点赞。


此贴因缘差不多了,聊得很尽兴,再次感谢楼主。山高水长,就此别过。 大大的拥抱和祝福


WC1999 发表于 2023-08-23 22:54

我也要感谢mm认真地跟我讨论这些,自从我和那个台湾师兄同事分别离开原来的公司,就很久很久没有过了。我目前浅浅的一点想法是,万法归一,不同的教义,都是在向死而生这个前提下,帮大家寻找人生的锚点/坐标系,很多时候,不同教义,相似的地方多于不同的地方、求同存异就好。

头像
1操作233 #
头像
233 #
1
23-08-24 19:4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谢谢mm分享。


其实也蛮容易理解的,塑造人物有功夫的作者基本都是善于观察思维的人,小我的基本特点包括贪嗔痴慢疑,比如自恋,自怜,自恨,等心理模式,这些作者也在自己身上观察到很多,因此,容易呈现自恨模式。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经常把男人贬得一无是处,说男人太浑浊,很执着高光豆蔻少女。其实从深层来说,这是一种自恨模式的呈现。


桐华估计也是如此,因此,她笔下执着高光男性,而且是相柳这种充满原始能量的男性。长相思中,小六的高光部分也是以男性形式呈现的。曾许诺中,小六妈在高光的时刻,虽然能量巨大,但是,心是迷的,因此,心被能量所控制,只能靠蚩尤这位男性舍命来换心,才不至于完全毁灭。


可见,一旦自恨模式发生作用,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世事无好坏,都是每个人内心的外在呈现罢了。


WC1999 发表于 2023-08-22 19:07

谢谢mm的帖子。


很有启发。


长相思讨论的体验虽然有好有坏,读到你和HappyTruth的几个帖子,也是非常有收获了。

头像
0操作234 #
头像
234 #
0
23-09-05 19:1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随便顶一下下。

头像
1操作235 #
头像
235 #
1
23-09-09 18:3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楼的留言太精彩了,尤其是happyTruth 和bytegutu两位。


有时候酒不醉人,但余香却回味无穷,就像这部长相思。


这本书最大的bug是璟的奶奶。这位涂山家族最有权力的女人,早年丧夫,中年丧子,对内培养优秀的孙辈,对外牢牢把握家族大权,在乱世中经营庞大家族生意,闷声发大财。这样成功女人,毋庸置疑非常强势,但做生意必然有各种妥协和权衡,所以这样的人身段也往往极为灵活。但这本书,为了制造夭璟悲剧,奶奶这个人物从头到尾铁石心肠。


如果璟第一次失踪十年,奶奶没有细究钟爱的孙子如何性情大变,但失而复得,却没有人生无常的感悟,转为珍惜家人-尊重孙儿的意愿,仍坚持以家族利益为先逼璟接受婚事,就已经极为勉强。但第二次,璟宁愿为爱放弃生命,昏睡三十七年,这样的决心就算感动不了奶奶,难道不能让她重新斟酌审视这桩婚事的利弊。娶防风意映有天大的好处,能大过孙儿的命吗?而放弃婚事,如果有种种后果,以涂山的家势,也不是不能协商解决的。纵是权倾天下的黑帝和白帝,对于儿女的婚事,尽管无奈,也都展现出为人父母的宽容。独独涂山家的奶奶,至死都没人味。


夭璟的困境是人为设置,没有说服力。


祥林嫂的境遇不能类比。祥林嫂的父母兄长是不把她当人看的,而璟是家族未来的继承人,他的性命关乎整个家族的兴衰。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36 #
头像
236 #
0
23-09-10 12:3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说女主的成长和选择,她也是有天下大义的吧。本人一直是站表哥的,不是说女主要和他在一起。女主支持他,和其他人支持表哥都有为了天下和平一统的想法吧。她如果选择相柳就是叛军和高辛联合,天下会更乱。可她又不愿意像外婆一样的归宿,想要远离纷争,就只有幜是最好的选择。说什么当女帝,她根本没这个心思吧。剧里男人议事,她都是回避了。

头像
0操作237 #
头像
237 #
0
23-09-10 20:1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嗯,完全能够理解mm,我自己38岁之前也是与mm一样,对于什么寂静涅槃欣赏无力。


只是,我在38岁那年,经历了我妈妈重度抑郁症,陪伴她一起体验极度恐惧,愤怒,悲伤,羞愧,自杀等等情绪的过程中,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些负面情绪对于妈妈的伤害。而且,突然意识到过去38年我在世间生活中所积累的一切经验,资产,人脉,等等资源在那种情况下都毫无作用。于是我才开始探索一些高意识能量解脱苦的方法帮助我妈妈康复。


经过3-4年闻思佛法,我在41岁辞职,full-time实修实证佛法止观(就是静下心来如实观察人生的真相),至今已经避世修行6-7年了。在实修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到佛法的真义,并不是如我们头脑想象的那样。


佛法中有句话:“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意思是说,如果看佛经,只照文字去理解佛学的思想,那么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都要说:“冤枉呀! 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呀!”


人生就是一场经历,我非常感恩我妈妈赐予我学修佛法的因缘,让心感受到了生命力无限深度和广度的真善美。


WC1999 发表于 2023-08-22 19:28

想知道mm如何实修。同意你说的,佛法的博大精深必须在实修中逐步地领会,只有境界的提升,才会看到佛法的真实展现。

头像
2操作238 #
头像
238 #
2
23-09-10 20:3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来狗尾续貂一下,通俗的解释一下我的理解。


“开悟”的一种,只是一种,我觉得是这位mm说的无我的境界。因为无我,所以在在看世间万事万物的时候会觉得很祥和,不太容易产生恶念。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展示财富或者美貌,很多人虽然表面称赞,但是内心会嫉妒,这种嫉妒的恶感就是来自于“有我”,因为有了把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所以会产生恶念。


甚至于,看到有人在做恶。因为无我,所以不会把焦点集中于对自己的伤害,而去选择愤怒去报复。而是会更客观地从其他角度想,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可以让世间更美好所以不会产生这种恶,所以悲悯世人,所以多选择宽恕。


所以开悟的人,应该是可以平静的赞赏地欣赏世间美好,平静地慈悲地关怀世间的苦痛与罪恶。


“厌世”则相对负面的一种情绪吧。厌世可以有很多成因。譬如被世人算计抛弃,被生活毒打。厌世应该是开悟前的一个阶段或者说是考验之一。厌世不是出世。


其实佛教和道教有很多很多的出世哲学是非常相通的。譬如无我这一点。道德经里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里的无身就是无我。一般情况下,我更喜欢读道德经的道理,因为更无神论一些。受了太多科学教育,难以接受神的存在。


而且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看了太多这种要求自控要求无我的道理,自己内心深处有个声音隐隐在喊:Let it be,stop control, 是我便是我。就好像鲁智深那首偈子,他被钱塘潮惊醒,拿起禅杖要去杀敌,发现原来是潮水,然后便悟了“今日方知我是我”。何尝不是他和自己的和解,做过和尚做过山大王,经历过种种磨难挫折,发现自己还是一个忠心报国为民随时要上阵杀敌的武将,所以无憾而逝。


所以我现在对破除自我执念的理解是,不要对所有事情都有执念,要有重点有正确的执着。随时要跳出“我”的位置,看清楚这个事情的真相,是否要执着,如果必须,那就随心随意地去执着。而且执着过程,而不需执着结果。因为一件事情是否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再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看到别人的财富和美貌会嫉妒,是因为执着于自己是否拥有美貌或者财富。这个执着有没有必要呢?可以见仁见智,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但是有人喜欢,也可以接受。那么来看看执着的过程,如果欣赏赞美激励自己努力,那么其实这个执着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去伤害去幸灾乐祸恨人有笑人无,这就是过程错误。然后说结果,如果追求到最后失败了,耿耿于怀,这就是执着于结果。如果理解成事在天,多看到这个过程中其他的收获,就不会患得患失。


换句话说,看山是山,有我有执念的看:看山不是山,厌世/(或其他)的看;看山又是山,开悟的看。大道至简,但是能达到简,并不容易。悟道容易,能执着地践行道也很难。



happyTruth 发表于 2023-08-23 09:05

前面一段对无我的理解很认同。人仿佛天生就有自私的天性,虽然知道这样不对,却很难跳出来。其实真正能达到不妒忌而完全为别人好的境界 对生命自身来说真的是无比愉悦的。而人迷在人世中,浸泡在大染缸里确实很难完全跳出来做到。


对于神佛的存在,我倒是觉得深信不疑的。看看这个大千世界的复杂却又有序,很难相信这是自然而成的。必定有更高等的生命创造安排了这些,人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及其之有限,微观的,宏观的,都只能看到一点点,而且还是很局部的。既然人类无法证明神的存在也无法否定神的存在,我宁可相信神的存在。

头像
0操作239 #
头像
239 #
0
23-09-10 22: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感觉这个三部曲表达了这个意思 爱上不爱自己的人:Be 爱上爱自己但立场相反的人:be 爱上爱自己但立场相反的人,但是通过理智选择立场一定的良配:be 所以想He,只能不要爱的那么深
头像
0操作240 #
头像
240 #
0
23-09-10 22:4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答疑解惑的一篇佳文

发帖回复
查看:34462|回复:338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