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0万+|回复:240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2022逐章读经和分享 - 不定期更新

头像
0操作141 #
头像
141 #
0
22-04-30 10:3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明白了历代志是旧约的最后一本书,就大概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写了九章的家谱了。拼图的另一块是这本书的读者对象。先剧透一下,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之后又因归回信仰神眷顾他们,他们在大约五十年后可以开始回到耶路撒冷了。然后又陆陆续续花了一百年的时间回归。历代志的成书时间(139贴)跟列王纪差了120年,也就是说历代志是归回耶路撒冷以后写的。这时候老人家基本都去世(不排除有一两个人瑞),历代志的读者是新一代犹太人。不太知道被掳以前的事,所以很有必要把家谱给孩子们好好数算一遍。这就是为什么前面写了九章的家谱。要告诉犹太人你们的身世,你们的根,你们是有历史的特别的民族。


看完读者是谁,我们再来看作者。基本上大家都同意这本书是以斯拉所写的。以斯拉是亚伦的后裔,也是一位犹太人的大祭司。他带领一批新犹太人返回应许之地,这批新犹太人生于异乡,虽然他们是大卫子孙所统治的犹大国的后代,但他们没有接受过大卫王国的治理,也没见过被烧毁的圣殿。那以斯拉他写这本书是为什么?当然是教育孩子们认识历史,君王和祭祀制度啊。大卫鲍森把这本书的内容总结为三个R,就是Root, Royalty 和Religion.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血脉,以前的君王,该持的信仰。


看清这个写作目的,作者所选取的内容和他的语气情绪就很很顺理成章。首先就是源于大卫国度的正统的身份,这书里全讲南国的王,分裂出去非大卫子孙的北国不提了。其次是跟先知的角度不同。先知是因着他们犯罪警告他们,而这里是要鼓励跌倒谷底的犹太人重新开始。所以主要讲好事不提坏事。最典型的就是大卫跟拔士巴的事也不提了。南国的王也是选取了八个好王来讲,恶的王也全省略。这样只讲”正能量“激励年轻一代。祭祀的规矩和圣殿讲的特别多和特别仔细。除了以斯拉本人的祭司身份,也是在犹太人重新开始的时候,让大家坚定和持守信仰。


这样看下来,我们是不是对历代志有点感觉了呢?这不是列王纪再讲一遍,而是有它的独特信息的。历代志的最后一句是, 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愿耶和华他的 神与他同在。


let’s go.





头像
1操作142 #
头像
142 #
1
22-05-01 18:2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今天我们读到历代志上第五章。前九章全是家谱,让我也想到我自己的家谱。我说我是广东人,其实我该算甘肃人。明朝后期甘肃陇西堂的两个兄弟从甘肃流落到了广东,开枝散叶,到我是第二十七代。两兄弟在广东的一个山村落脚,后代遍布世界。好在我们有一个中国人的传统系统可以辨认,简单有效,即便在东南亚我也曾经在车上聊天认到了亲戚。犹太人大概就是靠这个口传笔录的家谱。我们家的家谱到甘肃陇西堂这里就断了,老家有人去那里找过,人家不认我们。原因大概是怕我们要求分什么。所以家谱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分房子分地分钱财。其次就是哪出来的干什么,比如想当祭司,首先的问题就是,你是利未人的后代吗?


这九章的家谱对于我们外邦人很枯燥,但对于犹太孩子们很重要。


除了家谱以外,这九章也这里那里写了些事件。提到的事件很少很简略,但也可想而知每个提到的事件都很重要。比如亚干在当灭之物上犯了罪,约书亚记七章写了很多,这里只写了惜墨如金的十九个字。


这样一看,第四章雅比斯的祷告就显得很突兀了。之前没说过,之后没提过。这里突然就写了这么一段“,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他母親給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說:我生他甚是痛苦。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神就應允他所求的(歷代志上 4:9-10 和合本)。


这于是成为一个很常见的研究题目。N年前有一个很流行的小册子,叫雅比斯的祷告。卖了四百多万册,基督教书籍如此好卖的不多。我也买了一本。大家喜欢雅比斯的祷告,大概是这祷告挺像我们自己常做的,神赐福给我,扩张我的疆界(产业,财富,。。。),保佑我不艰苦。神就应允,听起来是不是相当不错?


问题是,雅比斯的祷告真的就是像成功神学所教的那样吗?要祝福就好,为什么这跟之前上帝跟所罗门说的和之后耶稣说的不一样?


Advertisement
头像
3操作143 #
头像
143 #
3
22-05-03 20:0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先来看看雅比斯是谁。他到底是谁也没有定论。他被放在犹大后裔这块,从时间上看大部分人同意他是先于犹大王国之前的,应该是士师时代的人。历代志这里记下的都是族长或其他领袖人物,所以他很可能也是一个族长。


一个常见的对雅比斯祷告的解释是他可能是一个残疾人,因为他母亲给他取名的意思是“我生他甚为痛苦”。从而推断他可能一生都有疼痛疾病,也可能干脆是个残疾人。于是很多牧师鼓励身体有病痛的用这个祷告向神求解除自己的病痛。


在那本畅销的小册子里,作者把雅比斯的祷告变成了一个仪式。具体放在下面。按照这样做三十天,上帝就会赐福给予大改变。比如发财了,健康好转了。。。也给出了不少例子。如前面说的,虽然我同意我们应该要有大的信心,敢于要求,但这个做法怎么感觉都是像成功神学。大概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很畅销。

  1. Pray the Jabez prayer every morning, and keep a record of your daily prayer by marking off a calendar or a chart you make especially for the purpose.
  2. Write out the prayer and tape it in your Bible, in your day-timer, on your bathroom mirror, or some other place where you’ll be reminded of your new vision.
  3. Reread this little book once each week during the next month, asking God to show you important insights you may have missed.
  4. Tell one other person of your commitment to your new prayer habit, and ask him or her to check up on you.
  5. Begin to keep a record of changes in your life, especially the divine appointments and new opportunities you can relate directly to the Jabez prayer.
  6. Start praying the Jabez prayer for your family, friends, and local church (pp. 86-87).


为什么雅比斯这个看上去“完全自私”的祷告蒙神的应允,并且记录在历代志里呢?我喜欢的一个解释是这样的。士师记的时候就是犹太人分了地,但需要自己去占领赶走那地上的人。这本是上帝的旨意。作为族长,雅比斯所求的就是去实现神的旨意。扩大他的疆土。大家记得士师记是一个黑暗时期,士师们堕落不说,连祭司都偷摸说谎,完全忘了神是谁。雅比斯在这时不是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求告神,表现了在以色利人中难得一见的信心。这是该褒扬的。


而在犹太人被掳回到耶路撒冷的时候,犹太人也处在最低潮,自己武力软弱,疆土被人占领,圣殿被毁,信心低落。到底还有神吗?我们还有希望吗?雅比斯的祷告和被应允的事实会是对他们的一个大鼓励。让他们知道可以依靠以色利的神,尊崇神的旨意,神会保守他们,扩大他们的疆土。所以历代志要记下这个事,教育新犹太人,让他们坚定信仰依靠神从头开始。


雅比斯的祷告看上去是全为自己,但并不是自私的,他其实在祷告神的旨意在他身上实现。如果我们也是属意如此,那就放胆去求。但如果是为了自己的物质或者别的什么世俗目标,那么就不能指望靠雅比斯的祷告成就。

头像
0操作144 #
头像
144 #
0
22-05-05 03:2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在历代志里看家谱,虽然名字很多很陌生,“亲疏有别“还是很明显的。有的讲很多,有的就讲一点。主线就是亚伯拉罕到大卫(以后再到耶稣)。旁人都简略带过。如果喜欢研究家谱,有两个小叮咛。第一,很多名字有不同的拼法。比如大卫娶了乌利亚的女人拔士巴,在历代志3章5节她的名字就写作拔书亚。这个很让人头晕。第二,前面提过,犹太人的儿子和后代这两词通用,有点像我们子孙后代的意思,父亲和祖先也是通用的。所以说谁是谁的儿子,或者谁生谁并不一定就是直接父子关系。如果要排的话也容易出现问题。


第十章开始讲扫罗,撒母耳记讲了那么多扫罗怎么做王这里全没有写,家里的事也没有写。第一段就是扫罗被杀,扫罗家被“一扫而光”,这也是有点比喻的意思,扫罗的王朝倒了,但事实上他的儿子并没全被杀。接着讲大卫,各种跟扫罗,约拿单的爱恨情仇宫斗剧也全没有了,上来就是做王。接着就记下大卫的有名将领。还是那句话,历代志的重点是放在正面的事情上,放在大卫的家谱上以激励大家。


这几章有两句话倒是比撒母耳记说的清楚很多,也是很好的总结:

1)這樣,掃羅死了。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歷代志上 10:13-14 和合本)

2)大衛日見強盛,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與他同在。(歷代志上 11:9 和合本)


所以说什么决定成败呢?


头像
1操作145 #
头像
145 #
1
22-05-08 22:1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今天读到历代志上24章。借这个机会聊聊犹太解经的事。这里我主要是参照了香港耶书亚研经中心总干事陈金城先生的资料。他们在油管有视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犹太解经这个词听起来比较学术,指的是在犹太作者解释圣经的事情。包括几条:

1)旧约后来的书卷对前面书卷的解释

2)不同译本里面的解释 (不同的译本和文本,文士在抄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解释)

3)犹太文献里面对经文的解释 (次经,伪经,各种文献。。)

4)新约对旧约的解释 (新约也在不断地解释旧约,比如马太福音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这里举一个历代志里面的例子。关于谁杀死了巨人歌利亚,我们都知道是大卫,还有各种雕像啊画啊。按照撒母耳记上17章的说法是这样:大衛用手從囊中掏出一塊石子來,用機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額,石子進入額內,他就仆倒,面伏於地。這樣,大衛用機弦甩石,勝了那非利士人,打死他;大衛手中卻沒有刀。(撒母耳記上 17:49-50 和合本)


但是到撒母耳记下21章是这样说的:“又在歌伯与非利士人打仗,伯利恒人雅雷俄珥金的儿子伊勒哈难杀了迦特人歌利亚。这人的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撒母耳记下‬ ‭21:19‬ ‭CUNPSS-神‬‬


大家有没有觉得奇怪?到底谁杀了歌利亚呢?是大卫还是伊勒哈难?撒母耳记本身好像就不太清晰。


到了历代志这里,他就把事情写全一点。历代志上20章第五节写到:與非利士人打仗。睚珥的兒子伊勒哈難殺了迦特人歌利亞的兄弟拉哈米;這人的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歷代志上 20:5 和合本)


原来伊勒哈难杀的不是歌利亚,是歌利亚的兄弟拉哈米。这个经文的作用就在这里。后期的圣经经卷解释前面经文含糊难解的地方。这是圣经里很常见的。我们读的时候可能不会注意这样的地方。 慢慢熟悉以后,这些前后的联系就会呈现出来。我觉得明白这点,尤其对理解新约圣经是挺有帮助的,会更理解写作的目的和作者的用意。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46 #
头像
146 #
0
22-05-11 00:4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今天我们读到历代志下第一章。历代志上除了家谱就是讲大卫的王国。各种国家机器,官,祭司,勇士都讲的很细。不过扫罗大卫之争,大卫和约拿单的友情,大卫抢夺拔士巴,大卫儿子的叛变,所罗门王即位的曲折。。。。等等都没有提。这就是历代志和列王纪不同之处。历代志是犹太人圣经的最后一部,重在鼓励被掳归来的犹太人,并不是要记下所有历史。


关于祷告,我很喜欢历代志上最后一章大卫的祷告:

耶和華-我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啊,求你使你的民常存這樣的心思意念,堅定他們的心歸向你,又求你賜我兒子所羅門誠實的心,遵守你的命令、法度、律例,成就這一切的事,用我所預備的建造殿宇。」(歷代志上 29:18-19 和合本)


我也希望有这样坚定诚实的心,渴慕上帝的心。我们是不是时时觉得难以遵从上帝的旨意?更难有遵行神的旨意的决心?那么我们就祷告吧。让神来帮助我们转变心意。新约里有这样给我们的应许:

因为你们立志和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中工作,为要成就祂美好的旨意。(腓立比书 2:13 当代译本)


让上帝在我们心中工作,给我们坚定诚实渴慕神的心,阿门。

头像
0操作147 #
头像
147 #
0
22-05-13 02:4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今天是我们读经计划的132天。我们进入了今年读经的”中时期”。前几天我看Jerry Jenkins讲如何写一本书,讲到写作中的marathon of the middle.中间这段就像跑马拉松。开始都会有宏伟的构想,接近结尾也会让人兴奋,但是中间这段就是很枯燥,没完没了,写到中段就会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干这个。我不禁笑了,他说的这个感受也非常像我们读经的体验。读了三分之一以后,最近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倦怠呢?尤其是历代志这么一本满满都是繁文缛节的书,真的需要打起精神加油才能看下去。


故事里需要conflict和resolution才会让人觉得有兴趣。我们读圣经的时候,感觉无聊,有时也是因为我们有意无意绕着书里给我们启示的conflict和resolution走。我知道我自己会有这个问题。读过去就好,不愿细想可能扎心的事。比如说,历代志里大卫把那么多的金银分别为圣献给上帝建圣殿,看到这个我们有没有审查一下自己奉献的心呢?有一位弟兄分享过他的经历,他在家里招待初来美的同学和慕道友暂住,奉献20%的收入,又有了孩子,他就向神求换一个报酬好的工作。结果本来读书不甚灵光的他,时时得神眷顾给予机会,在某项技术火之前就刚好被派去学那个技术,结果半年后成为极抢手的人才,面试的时候又碰见刚刷过的题目。。短短几年里面跳了几个公司,几近财务自由。神说你们如果甘心奉献,可以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给你们。但有多少人愿意take a leap of faith?凭信心去做出这一跃呢?多少人是在等待神先给我们福气,再去奉献呢?


我们时常的祈求可能更像雅各在创世纪28章做的那样。雅各许愿说:“如果上帝与我同在,在路上保护我,供给我衣食,带领我平安地回到父亲的家,我就一定敬奉耶和华为我的上帝。我立为柱子的这块石头必成为上帝的殿。凡你赐给我的,我必把十分之一献给你。”(创世记 28:20-22 当代译本)。对,如果上帝给我这个,那我就给上帝那个。什么时候我们能像大卫那样祷告呢?“我算什么,我的人民算什么,怎么配向你奉献?因为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只是把从你那里得来的献给你。我们在你面前只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们祖先一样;我们在世的日子就像影子一样转瞬即逝。我们的上帝耶和华啊,我们为你的圣名建造殿宇所预备的这一切财物都是从你那里来的,都属于你(历代志上 29:14-16 当代译本)。


如果读经的时候时时对照体察自己的心和行为,也许就会发现很多的conflict.大概就没那么容易倦怠了。而我们的灵命和信心,也会在我们寻找resolution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愿神给我们这样的心。


我们今天读完历代志下第八章。


头像
0操作148 #
头像
148 #
0
22-05-15 22:2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重读旧约,给我最大的感受之一仍旧是人不可以去忽略或者故意无视神的威严,公义,圣洁和对罪的极其厌恶。

现在的教会,讲神是爱,基督教的爱,往往只局限在神会供应人的缺乏和对疾病的医治等等,给基督教的爱下的定义范围就这么大。但神的爱是涵盖了神的全部公义的,神的公义也是在表达神的爱,这一点很多人想都没有想到过。

有次在个查经小组,一个姐妹大咧咧的说“哦要是神像对约伯那样对我那我就xxxx”,言谈脸色间满脸的不以为然,听得我在旁边无语得心惊胆战。

人呐,你到底知道自己是谁吗?

耶和华要灭命的时候,是可以派使者拿着刀站在人面前的。这位派使者拿刀灭命的神跟你信的是同一位哦!

找个安静的时候不妨认真的问一下自己,如果神就是要带走你的孩子,你要跟神断交吗?要把神赶出你的生活吗?要扔掉圣经,去跟神拼命吗?

你确定你每个礼拜去敬拜的那位神你就真的认识吗?不好好读旧约,你以为你敬拜的跟你真正在敬拜的,差的老远了,才敢在神面前大放厥词。

为你自己的好处,要是上面的问题你回答不上来,建议先自己退开一点,冷静头脑思想清楚,再决定要不要成为一个真正属神的人。


头像
0操作149 #
头像
149 #
0
22-05-17 03:1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在圣经里面父子夫妻经常不同心,但是列代志下这里记录着一个英雄的家庭,夫妻父子都同心一意,持守信仰,并且刚强勇敢。每个人都行出了英雄的行为。


前面列王纪的时候讲过,犹大王约兰娶了圣经里最恶毒的女人耶洗别的女儿亚他利雅为妻,自己行恶事死了,儿子亚哈谢出去探一趟亲也莫名其妙被杀了。丧夫丧子的亚他利雅倒是没有悲戚,反而抓住这个机会,起来杀掉她的孙子们篡位自己当女王。在兵士追捕王子们的时候,亚哈谢的妹妹,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妻子约士巴勇敢地站出来,把当时一岁的约阿施在被杀的王子中偷了出来,藏在自己的卧房里,躲过亚他利雅的追杀。这是一个极为惊险的事情。之后约士巴又想办法把这孩子转移到大祭司服侍的圣殿里,藏了整整六年。约阿施得以从一个一岁的婴儿长大成为七岁的孩童。


妻子如此勇敢。丈夫又如何呢?约士巴能把孩子藏到圣殿里,当然是得到了她的丈夫祭司耶何耶大的支持和帮助。六年以后,约士巴的丈夫,大祭司耶何耶大奋勇自强,巧妙地避过亚他利雅的耳目,召集各族长和利未人,把约阿施还活着的消息送到全国各地,精密策划了推翻亚他利雅的运动。这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耶何耶大在交班的时候不让之前的人离开,名正言顺地集结大量人手,把武器分发给他们,控制祭坛和圣殿。接着带领众族长祭司拥立七岁的约阿施,杀死了众叛亲离的篡位者亚他利雅。


约阿施从出生以来,是因着耶何耶大和约士巴夫妻的勇敢,才得以存活和登上王位。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约阿施得到这位大祭司的指引,能行正的事,还整修圣殿。然而耶何耶大死后,约阿施就听从谗言佞语,去拜其他偶像。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继承了家传的勇敢,持守信心,站出来规劝约阿施和民众。然而约阿施竟然不计自己当年受到耶何耶大和约士巴夫妻的恩惠,下令把撒迦利亚处死。而且竟然就在他被藏了六年又被耶何耶大拥立为王的圣殿院里做这事。幼童时的大恩,多年的扶助,他竟完全忘记了。这拜偶像的诱惑是何等大啊,能让人丧尽天良,做出这样无理凶残的事情。


从约士巴,耶何耶大到撒迦利亚,这个英雄的家庭是值得我们敬佩纪念的。他们的信心,他们的勇敢,他们的坚忍,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在犹太人丧失信心的各种故事里,这个家庭熠熠发光。


我们今天读到历代志下24章。


头像
0操作150 #
头像
150 #
0
22-05-20 01:5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今天读到历代志下第34章。马上就要读完历代志了。我先做个不太让人开心的预告,如果说历代志的长篇记录让我们读的倦怠,下面两本同一作者写的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虽然不长,但可以说更难读难懂。中时期确实难过啊。之前读书的帖子有个姐妹分享说,读难懂的书,认真地学习,长进是很大的。我很同意。我经常是看到头疼以后就转过去看小说了,不过看三十分钟小说以后我还是会转回来的😊


三十二章希西家炫耀自己的经历让我想到一件事。最近我去参加了一次校友小聚会。之前有点忐忑不安。大家知道,校友会一般都有点互相比较别苗头。事业金钱家庭体重,。。去之前我就做了一个祷告,我不要跟别人比较,希望神让我再次见到同学的时候能显示出自己是一个基督徒。结果很神奇地有同学自然地问起我的信仰。我分享以后,并没有像我想的会被人轻视,把天聊死,反而有同学不断跟我讨论这方面的问题。表达了兴趣,也请我为他们的一些困难祷告。当我不着重自己,不在意比较,而是仰望神分享神的作为,居然成就了融洽美好的一次校友聚会。这是神给我的启示。


三十三章讲到恶王之首玛拿西,就是那个把孩子拿去献祭的残忍无道的暴君。他一生做尽恶事,包括祭拜偶像、胡乱杀人,以他的儿女为祭献给偶像、污秽圣殿。不过,在历代志这里记下,(列王纪没有写),玛拿西后来认识到自己的罪,呼求上帝赦免,上帝也垂听了他的呼求。天啊,上帝既然能赦免玛拿西这种恶王之首,那么祂必能赦免任何人!(当代译本灵修版)


我们是否有不堪负荷的罪疚感?你是否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否得赦?我们可以放心,凡活着的人都能领受上帝的赦罪之恩。但我们需要有悔改的心,需要有追求的心。神就会导引我们。



Advertisement
头像
1操作151 #
头像
151 #
1
22-05-21 02:5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今天我们读历代志下最后两章。在开始讲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背景之前,先记一下这两章里面有趣的事。


有一个细致的朋友问我,36章第9节是怎么回事?約雅斤登基的時候年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零十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歷代志下 36:9 和合本)。大家注意到这一节的问题吗?一个八岁的孩子作王三个月零十天能干什么恶事呢?其实在列王纪下24章,约雅斤登基的时候是十八岁而不是八岁。这个年纪就说的通了。这也是圣经里相互解释的一个例子。


一千年前,当犹太人逃出埃及,到了西奈山地歇息的时候,利未记26章就已经惊人地预言了犹太人的被掳。论道他们不顺服,上帝会从那地将他们拔起。利未记中这样写道,「你們在仇敵之地居住的時候,你們的地荒涼,要享受眾安息;正在那時候,地要歇息,享受安息。地多時為荒場,就要多時歇息;地這樣歇息,是你們住在其上的安息年所不能得的。(利未記 26:34-35 和合本)。犹太人不理会上帝的律法,其中有一条规定是,每逢7年人都要让土地休息一年,不可耕种,也不可收割。然而犹太人490年不守安息年,在百姓被掳的70年中,土地得到了休息,刚好补足了他们没有遵守这律法的年数。(当代译本灵修版)。


关于犹大国的人被掳,是分三次进行的。

1)公元前606,掳走皇室成员

2)公元前597,掳走工匠

3)公元前586,掳走其他百姓。


先是掳走官员,犹太人继续反抗,于是掳走工匠也就是能干的民众,但是犹太人仍然抗争,最后,巴比伦人就搬走了所有百姓。


被掳并不是结局。历代志记录了大卫的王国如何走到亡国的境地,对被掳到异乡的经历直接掠过,最后一节记录了波斯王让被掳的犹太人回耶路撒冷建圣殿。你們中間凡作耶和华子民的,可以上去(回耶路撒冷),願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歷代志下 36:23 和合本)


这,是一个盼望的开始。


头像
1操作152 #
头像
152 #
1
22-05-22 02:3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今天我们开卷以斯拉记前三章。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据传都是大祭司以斯拉写的。也都是写在犹太人被掳七十年后,回到耶路撒冷以后。历代志是告诉犹太孩子们他们的家谱来历,大卫王国的伟大,和他们怎么走到了亡国的地步。历代志的最后是波斯王让犹太人回耶路撒冷,而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讲的则是犹太人三次归回耶路撒冷以后发生的事。


这里好像跳的挺厉害,怎么尼布甲尼撒王不见了,怎么波斯王就让犹太人回耶路撒冷?那么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补一补。前面说了,尼布甲尼撒王分三次掳走了犹太人到巴比伦。但是尼不甲尼撒自己算的上强悍,继位者却颇为软弱。儿子还作了二十三年,孙子只作了三年王,巴比伦就被波斯灭了国。波斯王居鲁士被神激动,让巴比伦王国掳来的美索不达米亚人民各回各家。其中包括亚兰人,亚述人。。也包括犹太人。波斯王居鲁士(也称古列王)要求他们重修各自的圣殿,为自己祈福。


就像分三次被掳一样,犹太人也分三次归回。第一次是由大卫的子孙王族后裔所罗巴伯带回四万多人,第二次是在八十年后,由大祭司以斯拉带回不到两千祭司和利未人。第三次则是被委派为犹太省长的尼希米带一些人回来修城墙。以斯拉记写的是前两次归回。尼希米记写的是第三次归回的事。这两本书讲的就是犹太人回到他们的家乡,重建家园的故事。


这两本书里有很多同名不同人的地方。就像美国到处都是史密斯一样,这两本书里就有三个尼希米,两个以斯拉,三个大利乌。。。还好。我们的重点不是背人名,我们的重点是学习如何依靠神去寻求复兴。


图片来自大卫鲍森牧师的讲道资料:

头像
1操作153 #
头像
153 #
1
22-05-23 02:2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斯拉这本书很短,所以我们读的很快。按计划我们今天读完了第七章。我简略地记下一些难点。


首先是关于七十年怎么计算的问题。利未记预言了以色列人被掳,让大地安息,但是没有写具体的年限。那么这个年限的预言在哪里呢?这是在我们还没读到的耶利米书。耶利米也是一位祭司,是和但以理同时代的人,在约雅敬做王第四年,耶和华晓谕耶利米向百姓传话(耶利米书第一章):因此,万军之耶和华说:“由于你们不遵行我的命令, 我要召集北方各族和我的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去攻击这片土地和其中的居民以及周围各国。我要彻底毁灭他们,使他们的下场很可怕、令人嗤笑、土地永远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 10 我要使他们的欢乐声、新郎新娘的欢笑声、推磨声和灯光都消失。 11 整片土地要变得荒凉可怕,他们要臣服于巴比伦王七十年。


所以这里写的很明白,就是七十年。因为被掳是三次,归回也是三次,那么这个七十年怎么计算有不同的说法。下面我列下三种说法:


1)七十年指巴比伦对犹大人民的统治。从公元前609到公元前539。犹太人第一次归回到达耶路撒冷大概是在公元前536年。这个539年的算法是从政令的准备颁布开始算。中间是传达准备动身和旅程的时间。同样地,巴比伦开始统治犹太人的时间也比第一次被掳的时间早了几年。


2)七十年指犹太人在巴比伦被掳的七十年。就是从第一次被掳到第一次归回。比如上一贴我引用大卫鲍森牧师的图,就是公元前606到公元前537。


3)七十年算的是从圣殿被毁到圣殿重建的年数,就是公元前586到公元前516年。


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注重预表的人,坦白讲有些人对预表的解释我觉得有点太扯。圣经里这个七十年的预言,我觉得还是很清楚的。之前老高与小茉的一期节目里说,圣经里的预言,发生了的一个没错过。我没有做过研究,但是七十年安息这个预言,确实让我感受到神的大能。





头像
1操作154 #
头像
154 #
1
22-05-23 02:5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其次一个难点是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的宿怨。


以斯拉第四章第一节说到犹大和便雅悯的敌人,指的就是撒马利亚人。亚述掳走北国以后,外邦人来到这里,犹太人与他们通婚,后代就是撒马利亚人。他们既敬拜耶和华,也敬拜别的神,这样的行为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很多人佛教道教基督教。。。逢庙烧香,美其名曰包容。我们今天教会里的信徒也有这样行的。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是吗?


当圣殿重建,撒马利亚人也来要求参与,但所罗巴伯与犹太族长们拒绝了,说我们的圣殿与你们无关。这是为什么呢?神不是让我们把福音传遍万邦吗?


没错,撒马利亚人是要求帮忙,但他们并没准备离弃他们其他的偶像。这种混合主义者的要求,在神看来是极其憎恶的。因为光和黑暗不可共处,神的圣殿和偶像决不能一致(林后6 :14-16)。 这一点真的要小心。在我们这个流行“包容一切“的世界里,宗教的混合主义有时甚至会得到某些高级神职人员的支持。我们自己真的要小心站稳。


后来撒马利亚人就一再阻扰建殿的工作,使用各种诡计,一边折腾建殿的犹太人,一边跑到波斯王那里告状,终于波斯王下令停止建圣殿,这一停就是十多年。


所以犹太人不喜欢撒马利亚人,撒马利亚人也不喜欢犹太人。这个宿怨从那时开始直到今天。但是耶稣在路加福音里面举了一个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祭司和利未人见死不救,而有宿仇的撒马利亚人却能跨越仇恨,去救助犹太人。耶稣告诉那个求问他的人,你能这样做就是爱人如己了。我们今天听到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就是这样来的。


信仰不能混合,但跨越宿怨去怜悯人,这是神要我们去行的。


头像
1操作155 #
头像
155 #
1
22-05-25 14:2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斯拉记的第三个难点是最后两章(第九第十章)里以斯拉要求赶出外族妻子和孩子的事。以斯拉记第九章,当以斯拉致力重建犹太人对律法的忠诚时,他发现犹太人有与外邦女子结亲并生子的,因此他极为愁苦惊惧,在第十章他要求以色列人与上帝立约赶出这些妻子和孩子,在以斯拉记的结尾,记下来一长串娶了外邦女子的这些人的名字。这些人都承诺赶出他们的外邦妻子和孩子。


这看上去很残忍,也很有“种族歧视”之嫌。那么问题就来了。首先,以斯拉这样做是真的遵循律法(那时的律法,先把新约放一放)吗?这个行为是不是一个真正虔敬的标准呢?


我们先把那时的摩西律法有关这个的列一下:

申命记七章3节 不可与他们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 4因为他必使你儿子转离不跟从主,去侍奉别神,以致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速速地将你们灭绝。

民数记21章10-14 “你出去与仇敌争战的时候,耶和华你的 神将他们交在你手中,你就掳了他们去。 11若在被掳的人中见有美貌的女子,恋慕她,要娶她为妻, 12就可以领她到你家里去,她便要剃头发,修指甲, 13脱去被掳时所穿的衣服,住在你家里哀哭父母一个整月,然后可以与她同房。你作她的丈夫,她作你的妻子。


所以就是不可与异族结亲但可以娶女俘虏,只要她们归顺以色列人,包括宗教的皈依。实际中的例子,在律法公布以前,摩西自己的太太不算,犹大娶他玛不算,那么到这时知名的有约书亚记里耶利哥城的喇合,士师时代的摩押女子路得,这两个有信心追随上帝的外邦女子还进入了耶稣的家谱。


那么区分的重点是不是她们的信仰呢?很多牧师的讲法是以斯拉赶出的这些外邦女子是坚持敬拜别神的,并且可能还勾引以色列人去相信他神。这个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问题有两个。第一,以斯拉记里没有关于这些妇女信仰的记载。第二,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按照律法,他们该做的是杀死这个女人而留下孩子好好教育。在申命记里是这样教训的 6“你的同胞弟兄,或是你的儿女,或是你怀中的妻,或是如同你性命的朋友,若暗中引诱你,说:‘我们不如去侍奉你和你列祖素来所不认识的别神, 7是你四围列国的神。’无论是离你近、离你远,从地这边到地那边的神, 8你不可依从他,也不可听从他,眼不可顾惜他;你不可怜恤他,也不可遮庇他。 9总要杀他,你先下手,然后众民也下手,将他治死。 10要用石头打死他,因为他想要勾引你离开那领你出埃及地为奴之家的耶和华你的 神。如果这些外邦妇女勾引以色列人信仰别神,那以斯拉记这种只是赶出其实也很不对啊。


我认为比较合理的一个解释是这是当时出现的一个特例。在这本书隐含的意思,就是这些妇女的外族特质,包括传到她们孩子身上的外族特质,在以色列人看来是与律法相悖的。以色列人认为他们之前的败坏导致被掳,而在巴比伦保持了种族的纯净,他们认为保持这绝对的纯净是他们的律法所要求,也是保证他们不再被污染被败坏的依靠。


那么这个行为有用吗?其实不太有用。接下来的尼希米记十三章里说,即使尼希米一再痛心疾首,娶外邦女子的事还是不绝。事实上,这个种族纯粹论,而非宗教纯粹论,是大受批评的。这本身也算不上守律法。使徒行传十五章说 16正如经上所写的:

‘此后,我要回来,

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

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

17叫余剩的人,

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

18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

19“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 神的外邦人,20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


犹太人败坏导致他们被掳,他们悔改之后把焦点放在了种族纯净上,甚至以离婚和抛弃孩子来保持这种纯净寻求救恩,这其实不是打开律法的正确方式。而且他这种打开方式明显也没有用。


其实这一段的记述是给新约里面的教训打了个前站,当我们看到以弗所说里这样的话就明白他指什么了。

11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 12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 神。 13你们从前远离 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


保罗还特意地把话再说清楚一点。关于信主与不信的人的关系,在哥林多前书第七章12-16节

我对其余的人说,不是主说,倘若某弟兄有不信的妻子,妻子也情愿和他同住,他就不要离弃妻子; 13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情愿和她同住,她就不要离弃丈夫。 14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丈夫”原文作“弟兄”)。不然,你们的儿女就不洁净,但如今他们是圣洁的了。


关于以斯拉记这一段要求离婚弃子的记述,不是一个标杆,更不是让我们今天去遵循,它其实是告诉我们以色列人掉过的坑,把我们带向耶稣基督。



Advertisement
头像
1操作156 #
头像
156 #
1
22-05-25 15:0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今天我们读到尼希米记第六章。尼希米记也很短。故事进程非常快。前面我们讲过,所罗巴伯是皇族,第一批回去,然后修圣殿。以斯拉是祭司,第二批回去,圣殿已经修好了,他带着以色利人重建信仰。尼希米呢,是个官员,第三批回去,他回去是为耶路撒冷修城墙。为什么要修城墙?有些解释是耶路撒冷城是神国的预表,需要好好修。这种道理没错。其实最实在的原因就是,圣殿修好了,摆上那么多金器银器,没有城墙,那不是明摆着招贼吗?事实上,耶路撒冷城没有城墙保护,在重修圣殿后的五十来年时时遭到袭击。尼希米听到就心中悲痛,请求国王派他回去重修城墙。


我很喜欢马唐纳牧师在第一章关于尼希米向王求修城墙的注解。直接贴在这里。 尼希米为犹太的余民有很重的负担。虽然他没有经历他们的艰难困境,但他感同身受,故此不享其中的奢华,却禁食、哀哭、祈祷。本章里,尼希米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你开始为神作任何工作之前,你首先要观察在你周围被焚毁掉的残垣废墟。我劝你先对自己的灵性生活深深省察,并澈底认识它的实际光景,否则是不能得到神的赐福的。你应当为自己和基督徒们的冷淡不关心而哀哭,为周围人心的败坏哀哭一场。只有当我们看到一种工作的实在情景而为它哀哭、悲伤,为它禁食、祷告的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开始了事奉神的一生


这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我们时时省查自己的灵性生活吗?我们为自己和周围基督徒的冷淡痛心吗?我们的信仰关注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心灵的平静。很好,那是神给的,但是仅限于此吗?


第三章讲到修城墙的人,马唐纳牧师也有很好的注解:在这一章中有一个小句出现多次,很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对着自己的房屋修造。”这是每一种真正为神而作的工作必须开始的地方──在家里,这也是全部圣经所启示的一个原则。基督徒的见证在公开方面,以家庭的见证最为有力。所以,家庭是我们工作的起点。基督徒的家庭如何,教会也必如何;因为一个教会本是由许多信徒家庭组成的。当我们求神复兴教会的时候,你是否想到家庭方面有没有复兴?


我们如果自己不能活出基督徒的样式,家庭里的人是看的最清楚的。所以说家庭传教很困难啊,哈哈。因为这里24小时都在一起没法伪饰。我们若想要家庭复兴蒙福,首先就自己要去做出信主的样式来。

头像
0操作157 #
头像
157 #
0
22-05-26 03:2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155楼Confuse的帖子

很棒很棒!

头像
1操作158 #
头像
158 #
1
22-05-28 02:5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多谢鼓励!


小的时候我很喜欢看战争纪实文学。在我根本没看过圣经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以色列打仗很神,知道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等等的中东战争以色列的辉煌战绩。尤其第三次的六日战争,以色列国防军在六天之内压倒性的打败了先挑衅的埃及,叙利亚和约旦联军,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典范。他们还有lone soldier,孤独战士,形容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回到以色列服役。维基的数据是在以色列的军备里lone soldier常年有大概5000人,来自美国的大概有2000。百分之六十在作战部队。这些外国犹太人生于以色列之外,长于以色列之外,在青春年华愿意回到以色列,冒着生命危险去保卫这个常年与周边国家周旋的“母国”,确实是让人佩服。


尼希米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我们算算时间,从犹太人灭国到尼希米的时代,已经过了快一百五十年。如果二十年是一代,那么就有七代之多。我们现在美国的二代ABC能读写流利中文的都不多。七代以后真的难以想象他们还能讲中文,而且还会挂念万里之外自己的“家乡”的需要。当时绝大多数的犹太人也确实在波斯王国安居乐业乐不思蜀。有文献估计当时在波斯有一百八十万犹太人,但是跟所罗巴伯回去的只有不到五万人。可见绝大多数犹太人是已经安心在波斯了,根本不要回那个荒凉破旧的故乡。


而这时身居酒政的尼希米,却在听到家乡的消息后悲哀哭泣,禁食祷告,求神让他在波斯王面前蒙恩,有机会修复耶路撒冷。在近四个月后,他才有了一个机会向王请求。而这个请求的过程中他没有拖泥带水,心里有非常完备的计划,求修城墙,要多久时日,需要谁的帮助,都说的清清楚楚,一气呵成。可见得他在这几个月中一直在准备一直在祷告。我们今天有多少人一直能热切地为某件事祷告呢?我自己曾经决心为家人信主在一年里天天祷告,结果也没有坚持到两个月。更没有确定的行动计划。我们的热诚和耐心跟尼希米比如何呢?


尼希米不仅求得王的支持,并且愿意自己投身,离开舒服的巴比伦的生活,去修复那个荒凉的祖先所在的耶路撒冷。他对信仰的热诚和执着是巨大的。而他在修复城墙的过程里,从把握时机得到王的支持,到查验,计划和分派工作,处理人事的问题和依靠神抵挡敌人的阴谋,都值得我们好好研读,是可以在职场应用的功课。


我们今天读到尼希米记第九章。


头像
1操作159 #
头像
159 #
1
22-05-28 17:0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长周末开始了!😄😄

按计划我们应该在后天开始读以斯帖记。这本书讲的故事非常有戏剧性,各种反转call back, 特别好看。所以也拍了不少电影。长周末介绍大家看看这个。Esther的故事拍了六七个电影,这一部公认最为准确。我也很喜欢。而且它把里面很多容易忽略的细节都展示的很好。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ccTHkycbYXo?showinfo=0


头像
0操作160 #
头像
160 #
0
22-05-30 04:4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今天我们读完了尼希米记。尼希米在耶路撒冷做长官,修城墙,和以斯拉一起让犹太人签约坚守信仰。十二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33年,中国的战国初期,他回到波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到耶路撒冷,结果发现已然出了很多问题。利未人乏人照顾,无法供职。百姓干犯安息日,与外族女子通婚,圣殿受玷污。。敏于行的尼希米于是开始了再次洁净圣殿和民众的工作。


旧约的历史到这里就结束了。旧约之后的书卷在年份上要不在尼希米记之前或者就跟这本书同期。犹太人自己的希伯来圣经记载的历史就到此为止。这看上去实在不很令人振奋。面对百姓的罪孽,尼希米记最后的记述是尼希米求神施恩。我们今天环顾四周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这个混乱充满罪的世界里,我们的盼望,不在自己和亲友身上,不在牧师和领袖身上,而是在于我们所仰望的神。


下一篇以斯帖记,就讲了一个奇妙的神供给拯救的故事。再次向大家推荐楼上的电影。是对这本书准确又艺术的诠释。


附上一张旧约历史大致年表给大家做参考。


发帖回复
查看:130470|回复:240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