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0万+|回复:240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2022逐章读经和分享 - 不定期更新

头像
0操作221 #
头像
221 #
0
22-11-17 14:2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昨天与一位姐妹交流发现圣经里有的翻译是容易造成慕道友误解的。比如说第一个大家经常感到困惑的字,就是罪。这个字一般的理解是违反法律。但是在圣经里面的理解是违反上帝的心意,如果我们走字典英文的解法,那么就是违反宗教和道德里的过失。这位姐妹觉得说,其实世人都犯了罪的道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的,那就是说,人非圣贤岂能无过。其实罪跟中文里的”过”字可能更接近更容易理解。但是呢,中国的过是从人的角度去看,圣经里的罪是从神的角度去看,如果用过这个字,也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下。没有完美的演绎啊。


第二个大家经常感到困惑的字呢,就是称义。这个字呢,看上去的感觉就是自称为正确的或者说是优秀的,是高人一等的。圣经里这个字的英文是Justified。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神面前免罪了。并不是说有多么优秀,是正义的人,而是本来有罪但在神面前可以不因这些罪受罚。请注意这是在神面前而不是在世上。我们凭自己是不能够摆脱罪(过失)的,但是如果我们对神有完全的信心,那么这个信心会让我们接受神的救恩,在神面前免罪。这个理解跟我们一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听说免罪称义就误会基督教非常虚伪,好像即便杀人放火也可以因为相信就不受罚,这是很大的误会。

头像
0操作222 #
头像
222 #
0
22-11-17 14:2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按照读经的进程我们现在读到使徒行传的第13章,我们前面提过使徒行传是路加写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书路加福音可以称为耶稣的故事,第二本书使徒行传可以称为使徒的故事或者教会的故事,也有人把它称为圣灵的故事。并不是说使徒行传里面讲神和耶稣比较少,而是说在圣灵的描述上面,它比其他的书卷多。很自然啊,四福音时候圣灵还未来呢。


使徒行传的结构主要有三种分法。第一种呢,就是按人物分。有两个男主角第一个男主角是彼得,第二个男主角是保罗。那么一到十二章,就是彼得的故事。十二章以后就是保罗的故事。第二个分法就是按照路加自己在第一章里面写的顺序来分。他在第一章第八节里面记录耶稣的话。“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级,做我的见证”。所以福音的传播在耶路撒冷是一段,那就是第一章到第七章。然后犹太全地就是第八章到第十章,直到地极就是十一到二十八章。所以也就是按照路加自己的提纲。另外一种分法就是按照路加写的进程报告。路加好像一会要写一个进程总结,比如六章第七节“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增加”。在九章31节,又说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蒙圣灵的安慰人数逐渐增多”。这样类似的话他在书里面说了六次,大家可以去找找,就可以按照这种提示分成六段。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23 #
头像
223 #
0
22-11-17 14:4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使徒行传呢,可以被看作是教会史。之后保罗和其他人的书信,可以大概想成是教会的使用手册。这个教会史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初代教会的情况。我们今天经常会感觉到所处的教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人就会想找到一个完美的教会。但是神是完美的,人是有罪的,只要有人的参予就不可能完美。完美的教会是不存在的。让我们看到初代教会的时候,我们也能看到这里面有非常坚强的信心,有非常属灵的讲员,但是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纷争矛盾,也有软弱。神在圣经里面一开始已经告诉我们说是没有完美的教会的。我们需要的教会绝对要有正确的教导,其他的条件,大家可以看自己情况调整。不要抱着找完美教会的心态就好了。


有一些人说那我做文化基督徒,自己看看听听,不去聚会。但基督教不是一个生活的哲学而已。神造世界,有神的计划,神的命令。希伯来书十章二十五节,”not neglecting to meet together, as is the habit of some, but encouraging one another, and all the more as you see the Day drawing near. ”我引用ESV的翻译是因为ESV是比较追寻原文的版本。里面清楚写着我们必须聚会(也写了有些人就是不聚会🤔,是不是很扎心)。


理解使徒行传的另外一个重点,包括以后理解书信那些教会使用手册的重点,就是要分明白什么是规范什么是描述。尤其使徒行传这种历史性记述,就像我们之前读旧约记述一样,不是都是规范性的。有一些东西是描述性的,跟当时的背景有关。描述性的东西,我们需要理解他背后所含的意义。比如说我们在圣经里经常看到有一个要求是你们要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安。holy kiss有些教会还在要求,不过大多数教会不再做这个肢体要求。这是有文化背景的事。但是其中门徒(只是基督徒之间)要怀着爱和追求圣洁的心彼此问安,这个意义没有变。我们在与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上,是需要怀着这样的心意的。

头像
0操作224 #
头像
224 #
0
22-11-27 18:5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按计划我们在读罗马书。罗马书在圣经书卷里是极受重视的一卷书。有人说是新约里最有影响力的,有人说是最伟大的。。。马丁路德就是因为罗马书发起了改教运动,写忏悔录的奥古斯丁因为罗马书信主,这本书的威力毋庸置疑是巨大的,同时呢,也能算得上圣经里最难懂的几卷书。这不是因它的历史背景,而是因着保罗在里面反复的雄辩,就像哲学书一样让人头疼,这本书必须全本读,并要跟圣经其他书卷相对证。不然即便这书卷本身,好像随便也能挑出好像自相矛盾的章节。比如

2章13节,原來在神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而是行律法的稱義。

6章14节 罪必不能作你們的主,因你們不在律法之下,而是在恩典之下


教会里用罗马书讲道的我几乎没听过。有一次听一个有名的牧师讲罗马书,他慨叹说保罗是这么厉害,罗马书是这么难懂啊。我心想总算听到一句实在话。这本书虽然一个生字没有,历史背景也不难懂,但是绝对需要一读再读。关于律法与恩典的关系,可以说是新约书信里最大的争辩。当今的误解尤其是把持守律法误解为律法主义或靠行为称义的到处都是。以至于教会不敢再说守律法。连这个“守”字都会被批评。事实上,任何认真阅读新约的信徒,都不可能接受憎恶持守律法的概念。

头像
0操作225 #
头像
225 #
0
22-11-27 19:0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此处为转引管明正牧师在守律法这里的讲解。


關於基督徒在生活上是否該守律法,首先要确认「律法」是什麼意思。是专指舊約的律法,還是泛指神的誡命(包括耶穌的命令和新約所提出的生活原則)?如果是泛指神的誡命,那麽我們是應該遵循的,但不是按著條文,而是順服聖靈的引導(意思是可能要超越條文的規定,因為神是看內心的)。


如果指的是「舊約的律法」,基本上有兩種看法。一種是主張雖然舊約律法有關禮儀和民事方面的規定,时过境迁我們可以不用遵守,但是有關道德方面的規定還是要遵守。問題在於,耶穌或是使徒好像沒有這樣的教導,而且誰來決定哪個條文是有關禮儀的?哪個條文是有關道德的?第二種看法是耶穌已經與信他的人另立了新約(「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所以舊約的律法(包括十誡)已經不能約束新約的子民(所以不需要遵守)。但是神定律法背後的用意是不會改變,所以舊約律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了解神定該條文的心意和原則並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我們仔細和認真地看耶穌的教訓以及使徒的教導,一定會發現那是高過舊約的規定的(例如:登山寶訓)。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26 #
头像
226 #
0
22-11-29 17:5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开哥林多前书的时候,还是先讲讲使徒书信的总览。前面提过,四福音,使徒行传(早期教会史),之后就是二十二本使徒书信(也有写21本加启示录)。里面保罗的有十三本。这就是这些书信的第一种分法,保罗的,和非保罗的。第二种分法,就是书信的对象是群体(教会)还是个人。第三种分法是Longenecker提出的,就是教牧和专论。所有书信都是针对状况性写作(教会使用手册),教牧的书信更集中对某个状况,而专论书信是对某个题目。比如罗马书的主题就是因信称义。专论的有六本,罗马书,以弗所书,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和约翰一书。记住这六本罗弗来雅彼前约一,其他的都是教牧书信。相对来讲,我觉得教牧书信要更小心不要断章取义。针对某个教会的事情如果事过境迁只应该用经文的意义,而非字面意思。


保罗的生平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事。大概如下

公元6年:出生。他家是法利赛人,受了很好的教育

公元32年,26岁的时候司提反被杀,保罗在场

公元33-34:27-28岁忙着追杀基督徒。

公元34年,28岁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遇奇迹转变

接着去了阿拉伯半岛三年静修,这个很有意思。要为主做工,也是需要认真装备的。公元37年(31岁)出来传教


37-45,在叙利亚和西里西亚传教(31-39岁)

46-47年,第一次传教航行 (40-41岁)

48-51年,第二次传教航行 (42-45岁)

52-57年,第三次传教航行 (46-51岁)

57-59年,在耶路撒冷被捕后,在凯撒利亚关了两年

60-62年,转运到罗马囚禁

62-67年,获释,到西班牙传教,写了提摩太书和提多书,再次被抓,被杀,终年61岁。

头像
0操作227 #
头像
227 #
0
22-12-07 16:3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哥林多是希腊的一个大城邦,拥有两个港口,据说当时要比雅典繁华。我看哥林多书的时候,老觉得哥林多就像我心目里的上海。富裕多金,充满机会,人人都对赚钱有憧憬,人有阶级(档次)的地方。解经家卡特说那个城市的文化特征是”highly egocentric, individualistic and competitive society, highly materialistic. Relationship based upon fiscal purpose”.自我中心,利己主义,强劲的竞争,物质唯上,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金钱基础上。抛开地域不谈,这大概是大的商业城市的通病。哥林多书也许对于大城市的教会特别有意义。


那么在这样的城市里教会面临什么问题呢?首先就是非基督徒的世俗生活对基督徒的影响。世俗的价值观,尤其是在这样的商业城市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时刻影响着教徒和慕道友的理念。很多人大概是进入教堂讲一套,离开教堂就按另一套生活了。没办法啊,灯红酒绿不动心也就算了,没钱让人看不起实在太难忍了。旁边的人有N个小三,自己还不能离个婚换个人?其次,这样的大城市里也必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宗教,考古能考证的就是快二十种,在这种宗教的超级市场,如果不跟从别教,混合主义是不是显得比较包容宽容现代一点?拜耶稣也不一定就不可以拜别的嘛。第三个问题倒不限于大城市,就是通病,误读误解圣经教义。这个今天也到处存在着。


哥林多教会是保罗自己建立的。他深爱这个教会,爱之深也责之切。他至少写了四封以上的信给这个教会。第一封信丢了,看起来也没解决所有问题。第二封信就是哥林多前书,由比较胆怯的提摩太带去,教导会友的行为举止。结果引起了对保罗自身的质疑。因此又写第三封由提多带去,完了再写第四封,就是哥林多后书,也有的说哥林多后书其实是两封信,因为第十章以后明显与前面不同(也有的根据信里的话题分成更多的信)。这些长信,还有保罗着急上火的改计划再去哥林多,都是因着保罗对这个教会深切的爱。

头像
0操作228 #
头像
228 #
0
22-12-07 17:0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其实还挺感激哥林多教会的。表扬的话容易千篇一律,批评和建议对后世的借鉴可能更为重要。哥林多那么多毛病,就像是为我们做了样板。而且真不要自义说看啊他们多么糟糕。他们的问题,即使字面上解释也许今天有些不存在,但其根源一直都在。


在这里把哥林多书的分段大概列一下,就可以看出都有哪些问题可以借鉴。

开头:1:1-9

纷争的问题(1:10-4)

淫乱和诉讼(5-6)

离婚结婚和性(7)

拜偶像的食物(8-10)(这个问题我们也有同源的,如何处理祭祖祀孔到今天也是中国文化和基督教的一个问题)

崇拜中的打扮(11章1-16)

分拨吃饭(11:17-34)(几乎我参加的所有教会,都有为吃饭问题吵架的)

如何运用属灵恩赐(12-14】

复活的问题(再次解释教义)

结语(16)


前面讲过哥林多是一个大城市,所以在哥林多书里保罗特别在意分别世俗和基督徒的观念。这是跟背景相关的。有些书卷里就不会那么明显,


这种批评信发出去,哥林多的教友大概很多人都觉得堵心。既然听批评那么痛苦,他们干脆就转而攻击保罗本人了。我说不过你的道理就人身攻击,今天网上到处都是啊。所以保罗又写了哥林多后书解释自己的教牧,包括对各种攻击的激辩。这倒是今天给了我们学习的榜样.比起其他书卷绝大多数都是第三者视角来说,哥林多后书是像自传一样,自己解剖一个信徒的内心,更让我们有同理同感。

头像
0操作229 #
头像
229 #
0
22-12-09 03:0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加拉太书一共只有六章,但是我想当时加拉太人读这卷书一定是几乎不忍卒读。保罗那时写信给教会的时候,他们是要在教会高声朗读的,不仅如此,教会之间还要互相换着读。我想加拉太人读到第三章第一节“无知的加拉太人啊”估计脸都要红热起来。英文是“o foolish galatians “.我们读着也可感到保罗的急切,你们怎么这么蠢啊!加拉太在今天的土耳其,加拉太教会是保罗第一次传教旅行时建立的教会。大家应该很熟,客套话就少说,上来第一章第六节就是“我很驚訝你們這麼快就離開那位藉着基督之恩呼召你們的 神,而去隨從別的福音;”(加拉太書 1:6 和合本2010)。保罗真的很着急,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要把走错的教会挽回来。


短短六章,主要是再一次讲因信称义和律法的关系。前面两章再次讲一下自己的资历(因为被人诋毁),中间两章讲教义,后面两章讲应用。除了书里的内容,说两个相关问题大家来思考一下啊。大家看这一本书,觉得这跟保罗罗马书里说的不要评断人有冲突吗?耶稣也说过不要论断的话,怎么理解他们说的跟保罗对加拉太教会还有其他教会的申斥呢?再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若顺着圣灵而行,行出来的会是高于律法还是低于律法呢?

头像
0操作230 #
头像
230 #
0
22-12-10 23:4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之前提过专论书信,罗弗来雅彼前约一六本书。专论就是主要讲一个题目,不是针对某个教会。以弗所书就是专论之一。这本书基本的分法就是前三章教义后三章应用。前三章讲基督里的恩典,我们和神的关系。后三章讲基督里的生活,我们和人的关系。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合一。也是一个极难的功课。


合一是什么意思呢?合一里必然有和平。连和平都没有谈不上合一了。想当初罗马人占了耶路撒冷,就好比日本人占了中国,耶稣呼召了给罗马政府做事的”犹奸”税吏利未,却也呼召了时时准备武力推翻罗马政府的”小刀会“(奋锐党)成员西门。我想他们两个应该不会一边跟随耶稣,一边时时辩论政治观点甚至大打出手。我们每个人自然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我们先是神的子女,神并没为我们任何人的政治党派背书,我们岂能让自己的政治观点去阻挡与弟兄姐妹的和平呢?


以弗所书可以说是家庭事工的宝典。在五章和六章,保罗讲了很多家庭里合一的关系架构。我们清楚看到合一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unity does not equal to uniformity),每个人拥有的职权都一样,而是一个各司其职互相补足的关系。在这里最被断章取义误解的,莫过于丈夫是妻子的头这句。隔壁帖子里已经讨论过。链接在这里(13贴)。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821404&fid=404&page=2


再加几个大家可以思考讨论的点,读完以弗所书后,你觉得1)合一是我们创造的吗?如果不是我们创造,那么我们维持合一是不是需要回到起初呢?2)合一要求我们喜欢对方吗?3)为了合一,我们应该把底线放到最低吗?读经是为了了解神的心意,活出神的心意。我们需要边读边思考,把教义真正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也建议大家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回去看使徒行传里面保罗和巴拿巴为了马可吵翻的那一段,想想合一的教义是体现的。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31 #
头像
231 #
0
22-12-12 20:3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保罗到腓立比,是记载在使徒行传十六章:


從那裏來到腓立比,就是馬其頓這一帶的一個重要城市,也是羅馬的駐防城。我們在這城裏住了幾天。在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裏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來對那些聚會的婦女講道。有一個賣紫色布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 神。她在聽着,主就開導她的心,使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她和她一家都領了洗,就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心信主的,請到我家裏來住。」於是她堅決請我們留下。(使徒行傳 16:12-15 和合本2010)


为什么在河边祷告不在会堂呢?据说那时要建立一个会堂需要十个成年男子。腓立比这里聚会的都是妇女,没法开堂,只能在河边祷告。我私下估计腓立比后来也是一个很多女性的教会,也因为如此他们是最温柔最关怀保罗的。在金钱上面是唯一支持保罗的教会,不仅出钱还还派人去照顾保罗。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钱,腓立比并不是哥林多那样财大气粗的大城市。但女性的关怀心是强一些也更无微不至的。不过这件事不可考了。


保罗写信给这一个互相关爱的教会,语气上就明显不同。不再是你们这些愚蠢的加拉太人啊,而是到处都是我亲爱的,我所亲爱的,我所想念的。教会并没什么问题,保罗就防患未然的谈了合一站稳(防备外来的攻击,抵挡内部的分裂,跟随耶稣和活出救恩),和防止神学上可能的错误。这本书是名言警句辈出的一卷。名言警句能够激励我们,但自然也要小心断章取义。比如“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 4:13 和合本2010),这一句可能是最常被误用的一句。看上文是“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任何事情,任何景況,我都得了祕訣。”(腓立比書 4:12 和合本2010)。这是保罗在说自己有钱没钱都能靠着神过日子,但常常就被扩大到所有的事情上,也不管是不是神的心意了。

头像
0操作232 #
头像
232 #
0
22-12-14 21:4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教会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受到各种观念,包括其他宗教,或者对教义错误解释的影响。歌罗西这里还没有被带跑,但是也是出现了某种“哲学”,就是保罗在2:6-23向歌罗西人解释的,也引发出第三章回到在基督里生活观念的教导。歌罗西书有三分之一与以弗所书重合。这也是自然,毕竟保罗说一件事的时候教导是一致的。比如丈夫要爱妻子,在哪都会是这句。


贴撒罗尼迦教会面临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受到逼迫的问题。保罗和西拉到帖撒罗尼迦记录在使徒行传17章。保罗到会堂去辩论,有些人接受,但是接着怎么样呢?


“但不信的猶太人心裏嫉妒,聚集了些市井流氓,搭夥成羣,煽動全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把保羅和西拉帶到民眾那裏。那些人找不着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裏,“(使徒行傳 17:5-6 和合本2010)


如果把犹太人换成天津人,或者台湾人,保罗和西拉换成某个传教士,耶孙换成某个教徒,。。。这些事全发生过。在基督教历史上,不管传教的是不是外族,受到逼迫的事常有。从保罗的信里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帖撒罗尼迦教会受到逼迫,“弟兄們,你們與猶太地區 神的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裏的各教會,有同樣的遭遇,因為你們也受了同胞的迫害,像他們受了猶太人的迫害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 2:14 和合本2010)。因此保罗的信是努力鼓励他们。坚定他们的信心。

头像
0操作233 #
头像
233 #
0
22-12-17 23:0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前读保罗书信觉得千头万绪,这次一气读下来觉得也还好。前面这些给教会的信,大概说吧,罗马书和以弗所书是专论,一个讲因信称义一个讲合一。哥林多是大教会的各种坏毛病,加拉太是傻乎乎的律法主义,歌罗西书是在基督里的生活观念,腓立比书是感谢信,帖撒罗尼迦是关于受逼迫的教导。保罗的教会书信就这么多,其实并不太难记。


接下来是给个人的书信,给提摩太和提多的又称教牧书信,因为是给牧者的。如果前面的算教会手册,这三封可以大概算牧师手册。保罗称提摩太为信主做我亲儿子的提摩太,可见关系有多亲近。提多呢,则是保罗最得力的办事大臣,尤其是代表保罗去解决哥林多教会的问题,比年轻的提摩太能力更强,属于哪里有硬仗往哪里派的钦差大臣。


这几封既然是教牧书信,是不是平信徒就不用读了呢?当然不!这里的教导对我们都极为有帮助,比如怎么识别假教导,面对逼迫的态度,。。对我最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些书信是教会论的基础,讲了很多教会组织的原则,会友相处之道,这些一般在教会里很少讲,但是其实应该多讲。不管是一般的会众,还是长老牧师,大家都应该学习在教会里如何处事。因为人的缘故,教会里从来就有很多的纷争,根子上当然是我们没有能都回到圣灵所创造的合一上,具体处事也很多是因为我们没有依从圣经里的教导。


比如这一段,保罗深知不同性别在不同年龄段的弱点。年长的妇女(大妈们)要少说谗言,年轻的妇女要顺服丈夫。感觉是说在痛点上:

“勸老年人要有節制、端正、克己,在信心、愛心、耐心上都要健全。又要勸年長的婦女在操守上恭正,不說讒言,不作酒的奴隸,用善道教導人,好指教年輕的婦女愛丈夫,愛兒女,克己,貞潔,理家,善良,順服自己的丈夫,免得 神的道被毀謗。同樣,要勸年輕人凡事克己。”提多書 2:2-6 和合本2010)


腓立门书是保罗为一位基督徒的奴隶给他写的信。这个奴隶离开(叛逃)了他的主人,保罗希望这位基督徒能接纳这个亏负了他的奴隶。不用说,这也是保罗在教导我们接纳那些亏负了我们的人。我们都有这样的同伴,这样的弟兄姐妹,在我们心里为被亏负忿怒痛苦的时候,让我们读一读腓立门书,让我们的爱心和信心真的行出来。这绝对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学起来。




头像
0操作234 #
头像
234 #
0
22-12-21 03:1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希伯来书按说是应该一气读完的。它是一篇讲道,大量的重复,排比,读起来是让人热血沸腾。比如有名的十一章,感觉是不是像听讲道?

     

雅 各 因 着 信 , 临 死 的 时 候 , 给 约 瑟 的 两 个 儿 子 各 自 祝 福 , 扶 着 杖 头 敬 拜 神 。   

约 瑟 因 着 信 , 临 终 的 时 候 , 提 到 以 色 列 族 将 来 要 出 埃 及 , 并 为 自 己 的 骸 骨 留 下 遗 命 。

摩 西 生 下 来 , 他 的 父 母 见 他 是 个 俊 美 的 孩 子 , 就 因 着 信 把 他 藏 了 三 个 月 , 并 不 怕 王 命 。

摩 西 因 着 信 , 长 大 了 就 不 肯 称 为 法 老 女 儿 之 子 。

 ...

 

这本书引用了大量的旧约。35次直接引用,19次小结旧约里的事,大量的提及人物事件不加説明,如果不知道旧约里的事,理解就会大打折扣。希伯来书把旧约到耶稣都捋了一遍。包括帐幕,祭司。。种种细节都解释了。又引耶利米书里面的经节“日 子 将 到 , 我 要 与 以 色 列 家 , 和 犹 大 家 , 另 立 新 约 。”告诉大家耶稣的来临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决定并且神已经给了预示。

 

当我们思想我们所信的是什么?希伯来书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当我们思考如何活出信仰,希伯来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导。

头像
0操作235 #
头像
235 #
0
22-12-22 05:2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解经的方法有很多,不过有几个原则是字面解经派公认的。先得解释一下字面解经这个容易造成误解的词,这个词不是说完全按照字面死扣,而是相对灵意解经而言,另一种更看重原来作者字面意思的解经法。灵意解经大概就是看着这段联想万千,说上帝给了启示,只是上帝的启示我们也不知道,所以对错也难判断。听起来好像不太合逻辑,但是我们本来信的就是灵,圣灵给我们引导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灵意解经方法不仅不能就直接判错,而且有一千多年都是主流。我们现在看新约解旧约,就有很多这种例子。不过我们做基督徒,自我感觉没那么属灵屡屡得到上帝启示的,我的想法是字面解经更适合一些。


字面解经的几个原则是了解当时背景(历史,听众,。。)理解作者用意,与圣经其他书卷明白整体,用圣经教导的原则(而非字面)指导应用。这几个原则应该都很好理解,但用的时候可能就会遗漏,断章取义的现象不仅在非基督徒对基督徒的批评里常见,在基督徒里也很常见。主要的原因还是少读圣经。我们应该多读来避免这种错误。


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篮球老师教育不同的同学,对于一个自觉有天赋很懒惰的学生他可能会说勤奋最重要,比天赋重要。对着一个很勤奋但在这个项目实在没天赋的他可能会说天赋最重要,你要是长不高要不换个项目练?我们会把老师在不同场景说的话抽离,然后说老师自相矛盾吗?还是把某句话拿出来割裂背景高举?我们都不会。但是读圣经我们就经常这样做。不管背景,不管上下文,不管说话的对象。。。不仅这样的非基督徒有,这样的基督徒牧师也不少。这实在不是对信仰负责的精神。


雅各书就是这样一卷容易被人误解的书。很多人误会他讲的是因行为称义,而非因信称义。比如这样的经节就明明在说要守律法。

惟有查看那完美、使人自由的律法,並且時常遵守的,他不是聽了就忘,而是切實行出來,這樣的人在所行的事上必然蒙福。

(雅各書 1:25 和合本2010)


然后就跟罗马书(加拉太书,,)对比说矛盾:

但如今,我們既然在捆綁我們的律法上死了,就從律法中解脫,使我們服侍主,要按着聖靈的新樣,不按着儀文的舊樣。

(羅馬書 7:6 和合本2010)


怎么理解呢?


关于这个律法与行为的关系,留给大家看圣经研究吧。这个问题在几个书卷中反复论述,就是让我们看到这个问题的不同层面。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生命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着重点,但是因信称义的思想是完全统一的。也就是因为有那么多层面给我们做参考,我们才更清楚事情的本质不是吗?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36 #
头像
236 #
0
22-12-24 02:2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不知不觉,还有八天我们的读经计划就要结束了。在网上的读经计划一共有23人参加,预计有10人将按时读完。这里面包括中途参加的几位,甚至有五月底急起直追的朋友。很多是第一次从头到尾在一个期限内读完圣经,每个人也都受益良多。非常感恩神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持下来!感谢神给我们他的话语,让我们得力量,得安慰,得盼望。我知道有一位最近才参加的朋友也在努力。加油!追求的心意,神绝不轻看。


以前说过圣经里我个人最讨厌的人物可能是雅各,那么彼得应该是我个人最能认同的人。他的好奇,急躁,直率,真实,都让我不时会心一笑。虽然不可能确认眼神,我感觉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也特别喜欢彼得书。每个人有不同的恩赐,彼得不像保罗那么博学多才,雄辩滔滔,他是诚恳体贴的(保罗对提摩太的书信也是如此)。彼得用了很多的话告诉大家如何生活:救恩,教会,圣洁的生活和防备假教师(犹大书也会大量讲到假教师)。这个信息读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其实很复杂。


我们怎么与社会和文化相连?基督教里主要有三种观点。在华人版上这三种观点我们都可以找到。

1)教会与社会和文化完全分离。世界就是恶的,

2)基督徒的价值观应该延伸到世俗中,包括积极参与政治变革社会。

3)上帝和教会的关系与上帝和社会的关系不同(两个国度)。各管各的。这个并不把世界当作全然恶的。


不管是平常生活还是传道,这都是我们一直需要面对的课题。阅读彼得书能帮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理解。


头像
0操作237 #
头像
237 #
0
22-12-26 20:2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在约翰书和犹大书里都讲到防备假教师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基督教现在比较公认的评判异端的方法(略去历史过程,有兴趣的欢迎提问讨论)。要做判断首先需要定义判断的受体。不然你说前门楼子,他说机枪头子。说多久也没有个头绪。同时也要确立判断的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啥算理?也先得大家都同意。异端这个词在华人教会中使用并不严谨,经常是异端跟旁门邪说邪教这几个词混着用,提起来都如洪水猛兽。我们先看异教,异端,邪教,这三个词的含义。异教,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的宗教。比如相对基督教,佛教,道教就是异教。异端( heresy) 源于希腊文 hairein, 原意为选择, 亦指 意见。根据字典,异端是一种跟被接受的教义相抵触的意见,常用于宗教。所以异端算一个教内的不同思想,异教则是不同宗教。这听起来很清楚,实际判定则有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解读。比如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伊斯兰教这种取了部分基督教教义的算异端还是异教?站在佛教的立场,有重合概念的道教和日本神教算异端还是异教呢?

 

至于邪教,英文为cult, 这个词的定义没有定论。根据塔克教授的总结,比较好的定义方法是描述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由预言者建立,给出圣经里找不到的特别的信息(很多有自己的经书),专注末世,独裁领导,过律法主义的生活,会众极为排他,多有受迫害妄想。这些描述可涵盖现在所公认的主要邪教。在判断异端还是邪教的时候,是一个较为客观合理的标准。有些中文书把邪教说成是违背法律和伦理的宗教,这个定义是不对的。事实上很多的邪教既不违反法律也不违反伦理。我们习惯看到说什么娶几个老婆就是邪教,嚴格一夫一妻就保证不是邪教吗?

 

具体讲到基督教的异端,基督教字典里的定义是对基督教信仰的基要教义正式的否认或怀疑(formal denial or doubt of a core doctrine of the

Christian faith).这个定义精炼也合理。在圣经里必然有很多我们不能解答的问题,神学有探讨才有发展,正统教义也是在讨论中逐渐明晰的。如果把任何不同的神学意见都归为异端,那就完全扼杀了思考的空间,最终走向迷信。但是,对于已经清楚认定的基要教义的否认和怀疑是不能接受的,这些异端的思想早已被证明对信仰和教会都是有害的。

头像
0操作238 #
头像
238 #
0
22-12-26 21:0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既然基督教异端是对基要信仰的正式否认,判断异端的标准就是评断异端在基要信仰上的观点是否正确。有人使用信经来评断。但各派信经信条的建立都有其历史背景,只用某一个或某几个信经信条无疑不够全面。我们需要从神论,基督论,救恩论,圣经论(启示论)四个方面的基要信仰来全面衡量一个派别的主张。这四點就是我们信仰的根本原则 (这几方面也可以细分写成十几条):

神论:三位一体的创造主

基督论:基督两性一位格,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并两性合一

救恩论:因信得救

圣经论:唯独圣经是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


大家可以看到,异端指的是与基要信仰冲突的思路,而不是在非基要信仰上的不同。现在教会里存在的现象,可能是因爲不讲什么叫异端,所以稀里糊塗,不把异端当一回事,比如说,有人说不用读那么多圣经,听讲道就可以,这其实已经踩到了圣经论的线上。也有人说,我们基督徒心照不宣的是只读新约,不用看旧约,这就违反了三位一体的神论。与此同时,會衆也容易把非基要信仰上的不同(或者偏差,极端)当作异端。比如浸礼是全身还是撒水,教堂有没有十字架或耶稣像,在哪一天敬拜,要不要接受曾经叛教的人。。。历史上也曾为了这些争到打打杀杀,现在看起来就是一声叹息。可惜的是,还是很多人把所有不同的观点都看做魔鬼,動輒口稱敵基督,傷害主内的弟兄姐妹。

           

如何对待异端,犹大书22-24节已经写的很清楚了。我们若见到教会的弟兄姐妹有糊涂的异端言论,应该私下提醒他们,挽回他们。有人会说神接受我们本来的样子,那没错,但神是要我们改变的。神纪念我们的追求,给一切罪人救恩,并不是让我们在犯错的时候拿神的恩典做借口。


愿神保守我们都能清楚坚定,在正道上不失脚。我們若活出这样的生命,就会影响我们身边的生命。

头像
0操作239 #
头像
239 #
0
22-12-28 14:4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来到全本圣经的最后一本书,启示录。关于启示录主要有四种解释(按照Gotquestions.org):

1)已实现论(认为启示录中的所有或大多数事件到公元一世纪末已实现);

2)历史论(认为启示录是从使徒时代到现在为止对教会历史的回顾);

3)理想论(认为启示录描述的是善与恶之间的争战);

4)未来论(认为启示录是对未来事件的预言);


我个人认为启示录是未来论,也就是预言。启示录本身就多处说这书是预言,比如开篇就写“誦讀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時候近了。”(啟示錄 1:3 和合本2010)。既然是预言,那么就不能有很具体的解释。这里面的玄秘远超我们的所知。我们看启示录知道末世有战争,饥荒,瘟疫,假基督。。但是要拿事情一一去对就一定是错。这个历史上很多人给我们证明过了。


启示录在第二三章讲到七个教会,这是很应该注意的。七个教会都是信徒,他们的态度我们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其中最让我们惊心的大概是老底嘉教会: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既然你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我要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你說:我是富足的,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示錄 3:15-17 和合本2010)


老底嘉教会听起来时不时很像我们很多的华人基督徒,对神不冷不热的态度,自觉富足啥也不缺,觉得自己领了天堂入场劵就可以了。可是神说什么?我要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还好,神又告诉我们“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示錄 3:19 和合本2010)。悔改不是只对慕道友说的,悔改是我们一直的功课。


圣经从创世纪开始,在启示录结束。创世纪讲世界如何来,启示录讲世界如何结束。神为人所做的计划,世界的真道就明明的放在眼前了。我们要得生命吗?那就快快抓住这真道吧。

头像
0操作240 #
头像
240 #
0
23-01-02 15:0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第二楼有补充。

发帖回复
查看:130473|回复:240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