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0万+|回复:240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2022逐章读经和分享 - 不定期更新

头像
0操作201 #
头像
201 #
0
22-08-07 17:3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按照读经进度,目前已读到四十八章。我这次重读以赛亚书,觉得别样亲切,以赛亚书被称为圣经中的圣经,全卷66章,在前39章和后27章间能感到很明显的分界,第40章娓娓读来,越读越上扬,感觉心里面的灵都被提起来了。尤其是最后的几节经文。


你们向上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按数目领出,他一一称其名;因他的权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连一个都不缺。

雅各啊,你为何说,我的道路向耶和华隐藏?以色列啊,你为何言,我的冤屈 神并不查问?

你岂不曾知道吗?你岂不曾听见吗?永在的 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无法测度。

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

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以赛亚书40:26-31 和合本)


这也是圣经里非常有名的经文,很多弟兄姐妹都会背。

圣经的第四十章,恰好是新约的第一章马太福音,只能说神编纂圣经非常用心了。

贴一首诗歌,就是用以上经文作词,也是教会里常常唱的。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mFbmgTlIYG8?showinfo=0






头像
2操作202 #
头像
202 #
2
22-08-09 10:3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在死海古卷里,以赛亚书有不少于十五份的手抄本。只比申命记少一点。是旧约里非常重要的一卷书。关于以赛亚书的作者,绕不开的话题是到底是一个人以赛亚呢(包括日后弟子整理)?还是两个人呢(前面一部分以赛亚自己,后世借以赛亚名而作),甚至三个人呢?这个主要原因在于以赛亚书里面的预言太宏伟,时间跨度太大。第一批听众是犹大国当时的人,以赛亚向他们说你们不悔改将会有祸。他还给一兒子取名叫“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意思就是擄掠速臨,抢奪快到(八章:一节)。这孩子估计当时不会太惹人喜爱。第二批听众则是耶路撒冷被毁以后被巴比伦掳去的人,以赛亚预言古列兴起(直接提到这个之后几百年的名字),以色列民会归回。他的长子名字就是施亚雅述(余民会回归)。第三批听众则是以色列民回归耶路撒冷之后(前面我们讲过以斯拉尼希米,,),重建圣殿,以赛亚向他们预言未来的救恩,直至新天新地。以赛亚自己的名字就是耶和华拯救。


这里面有很多学者做了研究。从历史风格神学观点上论证各种观点。说到底就是某些学者不相信以赛亚一个人能做那么广的预言。比如能确切提出古列这个名字,必然是后世人记下发生了的事。我没有做过研究。我的想法是,如果以赛亚书不是预言,比如以赛亚书第一部分可以解释为以赛亚自己经历的从乌西雅到希西家时候的事,尤其中间36-39都跟历代志相合。以赛亚第二部分是古列兴起圣殿建完以后别人才写的。那么这本书仍依托预言的口吻在犹太人看来不是有点可笑吗?还会那么认真地传承下来?他们还会相信里面对后世弥赛亚的预言?


从死海古卷对以赛亚书的重视看,更合理的解释是以赛亚的预言前面都一步步应验了。犹太人受到极大的震撼,所以他们才会那么宝贵这本书,笃信以赛亚书后面关于弥赛亚的预言。那么以赛亚书对弥赛亚的预言是怎样的呢?我参考了网络资料,列下重要的预言,包括以赛亚书和新约对照(有的解经书会包括更多章节)。我们看这些预言,可以清楚看到耶稣就是弥赛亚。尤其是著名的53章,句句都在讲主耶稣。


1,预言弥赛亚(基督)为童贞女所生:“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赛7:14;太1:23)

2,预言施洗约翰在弥赛亚出来之前为主预备道路:“在旷野有人大声疾呼地喊着说:‘为主要预备平坦的路,在沙漠为主修直宽广的道路。 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岗都要削平。弯弯曲曲的地方要改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为平坦。凡有血气的,都要见上帝的救恩。’”(赛40:3-5,太3:3;路3:4-6)

3,预言主耶稣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一带传道:“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赛9:1-2;太4:15-16)

4,预言主耶稣到世上来的作为:“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赛61:1;路4:18)

5,预言主耶稣治好一切有病的人:“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赛53:4;太8:17)

6,预言主耶稣的身份、任务和作风:“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他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赛42:1-4;太12:18-21)

7,预言一些犹太人听不明白、看不清楚主耶稣和他的讲道:“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赛6:9-10;太13:14-15)

8,预言一些犹太人(法利赛人和文士)藉遗传废了上帝的诫命:“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赛29:13;太15:8-9)

9,预言耶路撒冷的圣殿成为祷告的殿:“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赛56:7;太21:13)。

10,预言主耶稣被列在罪犯之中:“因为他将命倾倒,以致于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赛53:12;可15:28;路23:39-43)”主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左右各有一个强盗同时被钉。

10, 预言主耶稣在大卫宝座上为王:“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权和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赛9:6-7)

11,预言主耶稣是为耶和华受苦的仆人:“……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并且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赛53:1-11)”

12,预言主耶稣是好牧人:“报好信息给锡安的啊,你要登高山;报好信息给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极力扬声,扬声不要惧怕。……他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赛40:9-11)”

13,预言主耶稣是光,万国要来就主的光:“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耶和华的荣耀发现照耀你。……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赛60:1,3)”


那么,如果以赛亚书前面的预言都逐步应验,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想想他对未来的预言呢?世界将会如何?我们今天读到五十八章,在未来的几章中,以赛亚对新天新地给出了预言。真难以相信新天新地这个词是主前700年出现的,然而大能的神有何不知呢?


以賽亞書 65:17-18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你們當因我所造的永遠歡喜快樂;因我造耶路撒冷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為人所樂。


我们赞美耶和华吧。


Advertisement
头像
2操作203 #
头像
203 #
2
22-08-12 22:2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赛亚是先知中的先知,耶利米则被称“流泪的先知“。他跟以赛亚一样经历五个王朝,只是他所经历的更接近犹大国的末世,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直到巴比伦掳去南国,他自己则被裹挟到埃及。他所处的时代一片混乱。他一生的遭遇各种凄惨。耶利米书里有他的传记,我们可以看到他被多次威胁,下狱,所受的困难和敌视大概没有其他先知能比。在我看来最最痛苦的,还是根本就没有人听他的。他一生没有婚娶,据说只有两个人相信他说的(也有做没有),这种极度的孤单真的让人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然而耶利米被称为“流泪的先知“,并非因为他仅为自己伤心。他为君王流泪,他为圣殿流泪,他为百姓流泪。他愿百姓悔改,得到拯救,不希望看见自己所预言的大灾祸应验。他的泪是因为他有温柔的心。这些敌视他污辱他压迫他的人得祸,不该是他高兴的吗?但是不是,他为他们眼泪汪汪,无限哀伤。


马太福音16章13耶稣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

14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


把耶稣当作以利亚,可能是因为以利亚曾使人复活。当作施洗约翰,可能是因为耶稣跟施洗约翰所传的有类似的地方。但为什么有人会说耶稣是耶利米?也许就是因为耶稣有跟耶利米一样的温柔,他怜悯世人,虽被逼迫,却总是为世人悲伤。


我们在耶利米书里会看到很多与其他先知所传类似的内容,比如百姓祭拜别神,大祸终将临头。据说听一次能记住百分之十,所以爱我们的上帝要派那么多先知一再地说。然而当时的百姓不听。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又想起今天的世界,千年如一日,我们又比那些百姓好吗?


今天我们读到耶利米书第三章。


头像
2操作204 #
头像
204 #
2
22-08-26 02:5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今天读到耶利米书第48章。耶利米书里出现了一种很不同的传达方式,用实物去展示说明信息。耶利米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先知,不过这种方式在这里很集中地出现。我来列数一下。


13章1节到11节,上帝让耶利米做一个腐烂的腰带实验。让百姓明白犹大跟上帝的亲近关系(紧贴的腰带)却败坏。

18章1节到10节,上帝让耶利米去亲自看窑匠做器皿,来比喻神与人的互动关系

19章,上帝让耶利米去买一个瓦瓶,在众人面前打碎,预表犹大未来的命运

24章,犹大开始被掳以后,上帝让耶利米借着两种无花果,向犹太人表明必有存活的应许,但剩下的人还要被掳

27章,上帝让耶利米用绳索和轭去传达巴比伦统治的信息

32章 上帝让耶利米在被掳以后买耶路撒冷的地,证明上帝为犹太人归回的应许

43章,上帝让耶利米在埃及把大石头藏在灰泥里,表示巴比伦必胜埃及


我看到这些有趣的例子,心里出现一句话:要跟上帝学传福音。不管是引起注意,还是清楚阐明,还是加深印象。。。这些实物表达是把信息有效传达的另一种方式。我们大概记不住大段的论述,但是这些例子却是很容易让我们一再想起。今天,我们要把一个人带领到上 帝面前,也需要运用各种方法;一方面要倚靠上帝的大能大力,一方面要运用智慧(引自梁望惠牧师)。


保罗在新约圣经里有更明白的叙述: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歌羅西書 1:28 和合本)


更有名的可能是这句教导:

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哥林多前書 9:22 和合本)


“向什么样的人作什么样的人”容易被误解。这里是当代译本灵修版的解释供大家参考。9:22-23 保罗给事奉工作定下了几个重要的原则:(1)为你工作的对象寻找共同处;(2)避免自视过高;(3)让别人感到被你接纳;(4)对他们的需要要敏感;(5)寻找机会向他们分享基督。这些原则不管是对保罗还是对我们,都是同样合适的。


作为基督徒,耶稣留下的大使命就是传福音到万国。从上帝到主耶稣,从先知到圣徒们(尤其彼得和保罗),在他们的行为和言语中,都有很多关于传福音的教导和实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大家有什么传福音的经验(或者教训)吗?希望大家能不吝分享在这版上,让我们互相帮助成长。

头像
2操作205 #
头像
205 #
2
22-08-29 19:4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很多大小先知书都是讲观点,讲异像,对于先知本人的生平所说不多。但是耶利米书却讲了很多耶利米的故事。让我们看看他这一生的境遇,看看上帝借他的一生向我们说了什么。


第一章,20岁,被召传道

第十一章,宣告悔改的信息后被同乡的亚拿突人谋害,耶利米选择向上帝呼求(20节)

第十八章,讲了窑匠的比喻和神的审判以后,被犹太人设计谋害

第二十章,做了打碎瓷瓶的比喻以后,被圣殿总管打和用枷(头,手,足都锁在木板上)禁锢一晚

第三十六章,宣读预言的灾祸后被捉拿,藏匿起来

第三十七章,被抓起来,囚禁多日,每天有一个饼吃

第三十八章,被扔进蓄水池的淤泥里等死

第四十三章,被强行带去埃及


在这不断的苦难中,耶利米没有放弃,不断地传讲神的信息。


可能我们会觉得,耶利米一定是热爱传道。做自己热爱的事,做自己有激情的事,所以不怕困难。不是的,在神选召耶利米时,他第一个反应是推辞。其实不仅是耶利米,很多的先知,比如伟人摩西,都曾经五次拒绝上帝的呼召。如果我们把传道这事认为是选择自己爱做的事,那首先就极少人会去做这个选择,而碰到问题也很自然地会退却。


那么耶利米是个天生意志坚定顽强的人?看起来也不像。耶利米是温柔的,敏感的,容易流泪的。在困境中,他跟我们一样,心意软弱,向神诉苦,向神倾诉他的失望。


也许耶利米是不断看到鼓舞人心的成果才坚持不懈?也没有。终其一生,如果不算反复无常的西底家王,大概没有犹太人相信耶利米。甚至到他预言的灾祸来临,他对未来的预言仍然被忽视。


耶利米这一生,在困境中能站住,不是依靠自己对职业的热爱,不是依靠异于常人的性格,不是依靠不断有的成果,。。这些我们觉得俗世的依靠,在耶利米身上都没有。他自始至终没有退缩,并且不断地寻求有效的方式去传讲神的信息,是依靠神的力量!耶利米清楚知道是神的力量带领他。因此在他为犹大国的倾覆悲痛欲绝时,他才能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每早晨,這都是新的;

你的信實極其廣大!

我心裏說:「耶和華是我的福分,

因此,我要仰望他。」

(耶利米哀歌 3:23-24 和合本2010)


这就是耶利米的一生给我们的启示。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ErwiBz1QA4o?showinfo=0











Advertisement
头像
2操作206 #
头像
206 #
2
22-08-31 01:3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今天我们开卷另一本大先知书,以西结书。以西结书也是圣经里很特别的一卷书。有没有人听过哪个牧师用以西结书的经文讲道?如果不是完全没有估计也是极少。大家好像都不知道这本书讲什么。大概猜一下,反正都是那年代的先知,都是教育犹太人悔改预言耶路撒冷被毁就是了。


是,也不全是。


我们到现在稍微捋一下先知们的时代和处境。北国以色列的,我们聊过的以利亚,以利沙,完了以后阿摩司,约拿(掉到鱼肚子里面那个),何西阿。到这北国就彻底完蛋了。南国犹大不然,三次被掳,三次回归,所以他们有被掳之前的先知,被掳之中的先知,和回到耶路撒冷以后的先知。回去以后的先知就是旧约最后的那三本书“该亚玛”(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被掳之中的先知就是以西结和但以理。其他的都是被掳之前的了。犹太人是三次被掳。以西结的时代就是第二次被掳的时候。这时,耶利米还在耶路撒冷发预言,以西结和但以理被掳到巴比伦,但以理被选入王宫(为什么我们在但以理书里会看到),以西结则是生活在流亡到犹太民众中的祭司。


圣经作为一本上帝给我们的展示过去未来的书,有很多的“启示文学“。就是上帝用异象与象征进行启示性的沟通。在圣经里有三本书是启示文学最为集中的,他们就是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和启示录。我们往往以为新天新地的概念是在新约中启示录中提出,但其实在旧约以西结书里,这异象已经为我们展示出来。


以西结书的结构大概如下

1-3章 蒙召

4-24 章第一段信息,在30-33岁时说,耶路撒冷的报应

25-32章,第二段信息,36-37岁时说,邻国的报应

33章以后,第三段信息,复兴和新圣殿


想知道未来的,想了解末世的,怎么能不好好读以西结书呢?



头像
1操作207 #
头像
207 #
1
22-09-15 02:1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圆桌派第六季第一期请来人艺濮存昕李光复两位知名演员。其中讲到演员特别认真塑造人物,但是观众水平低没看出来,演员会不会感到伤害。李光复先生马上说当然会。


他可能不知道,这世界上曾经有个非常努力地演了很久的演员,而观众没看出来他的用意。不仅如此,从一开始演员就知道观众看不出来,这个就是先知以西结。


神让以西结做了很多表演,有的非常困难:

  • 拿一块砖当做耶路撒冷城,围城撞墙(结 4:1-3)。
  • 把自己绑起来到不能翻身,向左躺390天,向右躺40天。两个数字代表以色列和犹太作恶的年数
  • 极度节食,每天只吃228克的面包和600cc水。吃390天象征耶路撒冷被围困时缺粮的情况
  • 剃头发和胡须,分成三份,一份焚烧,一份用刀砍碎,一份让风吹散,象征耶路撒冷的下场(结5:1-12)。
  • 把墙挖洞,肩带包袱,蒙住脸走出去(结 12:1-16)。象征西底家后来的逃亡


这么困难的演出,民众看出来他的信息吗?没有。神从开始就告诉他“以色列家卻不肯聽從你,因為他們不肯聽從我;(以西結書 3:7 和合本2010)”。可想而知作为演员的以西结心里的伤害。再想一想,神一直知道人的悖逆,仍然不断地用各种方式去救赎人类,神心里受到的伤害有多大啊!而不管这伤害多大,神的爱都更大,他仍不断地来挽回人类!


还有一个让人惊心的信息。即便以色列人不会听,上帝立以西结为守望者,告诉以西结必须去警戒世人。不然,那些人的灭亡会归到以西结的头上。比如神说:「我何時指着惡人說:『他必要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勸告他,使他離開惡行,拯救他的性命,這惡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卻要從你手裏討他的血債。(以西結書 3:18 和合本2010)。


今天这世界的守望者是谁呢?。。。我们基督徒可以不去传福音吗?。。。如果过去的我们不能回答,那么今天的我们,明天的我们必定需要回答。

头像
1操作208 #
头像
208 #
1
22-09-15 02:5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12楼sweetmuffin的帖子


走到这里终于出现了美眉之前所说的切断罪。祖先犯罪,遗祸子孙,这是神所说的。这让我们警醒自己的行为,同时家里有祖先犯罪的可能也会因此感到沮丧,但在以西结书中神清楚地宣示了个人的责任:


我對義人說:『你必存活!』他若倚靠自己的義作惡,所行的義就不被記念;他必因所作的惡死亡。我對惡人說:『你必死亡!』他若轉離他的罪惡,行公平公義的事;惡人若歸還抵押品,歸回所搶奪的東西,遵行生命的律例,不再作惡;他必存活,不致死亡。

(以西結書 33:13-15 和合本2010)


神所看重的是现在和未来,看重的是个人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切断祖先的罪,转离归向主,那么神也应许给我们救恩。


这个应许多美好啊!

头像
2操作209 #
头像
209 #
2
22-09-15 14:0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今天开卷最后一本大先知书,但以理书。大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其余就是小先知书。大指的篇幅大,这个我们刚读完以西结书的应该很有直观的感受。每一章都好长好长。


南国的先知分被掳前,被掳中,被掳后。但以理跟以西结都是南国被掳中的先知。但以理属于皇族,按清朝的话说是个贝勒,长的好看人也聪明,就被送入王宫当侍应。结果他和伙伴坚守自己的信仰,并得神的恩典给王解梦(有没有感觉像被卖到埃及的约瑟),他对当时的预言实现后,又见异像为未来写下预言。但以理书前面一到六章,是讲他和伙伴经受试炼,持守信仰和为王解梦,后面七到十二章,则是他对未来所见的异像,有天使来解释。


但以理书是我刚到教会读的第一本书。当时一到教会,就被拉去查经班听但以理。大概因为但以理书很多预言,弟兄姐妹们觉得要是看到那么多预言应验了你就会相信吧。但其实在未信的我看来,这些跟神话无异,更不要说我觉得很多解释都有牵强附会之嫌。所以在那次以后,大概有七八年都没有去碰但以理书。用但以理书向非基督徒宣教的效果如何?大家有经验的可以分享一下。我个人认为是不太好的。


这里又牵涉到一个非基督徒读不读得懂圣经的问题。我们常说要读懂圣经靠的不是学识靠的是圣灵,那么非基督徒没有圣灵,是不是就完全读不懂圣经了呢?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读圣经了呢?这个问题我比较赞同Duvall 和Hays在”Grasping God’s Word”里面的看法,要分几个层面来看:


1)如果有文化,非基督徒完全读得懂基本的字面意思和历史背景。这也是非基督徒读圣经最大的好处,了解和引起兴趣。


2)非基督徒对圣经意涵的理解是有限的。因为

A 我们身上的罪(不遵守神的律法就是罪,非世俗社会定义的罪)会阻碍我们对圣经意涵的理解。比如说,无法理解耶和华是唯一的神。为什么不能像佛教兼容并包啊?

B 非基督徒的理解受限于之前所带的不信的假设(比如我开始读但以理书的经验),没有圣灵的帮助会歪曲理解(觉得就是神话)。

C 理解,不仅限于字面,还包括身心灵。非基督徒还没有接受圣灵,无法做到这样的理解。


3)最重要的,没有圣灵的帮助非基督徒没办法接受圣经的教导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不会被说服,不会接受,更不可能去应用。这个很简单,都不信这一套怎么可能用?


这是不是说非基督徒就不要读圣经,必须先信了再读圣经呢?我觉得并非如此。包括我自己和非常多我见到的弟兄姐妹,都是从查经班开始慢慢学习接受以致成为基督徒。也听到很多基督徒的见证,他们得赠一本圣经,在某个契机开始读圣经而对基督教产生兴趣,以致他们感受到神的光照进而受洗。


当我们有追求的心,读经听道祷告都是我们与神交通的重要渠道。当然我们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书卷,比如四福音的读者群就不同,拿哪个读有讲究,小学生读博士论文就不合适。然而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记得,要真正读懂圣经,这个是发生在认罪悔改成为基督徒有圣灵帮助以后。这样就不会在未信的时候对圣经里各种产生误解而至强烈抵触。比如方舟子那种经历,是挺可怜可悲的。

头像
1操作210 #
头像
210 #
1
22-09-19 20:3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大先知書讀完到小先知書。小先知書一共十二本,何西阿書是第一本。所以何西阿雖然不像以賽亞被稱爲先知中的先知,他也是挺重要的。他是北囯以色列最後一個先知。前面放過一張圖,北國的先知很簡單,以利亞,以利沙,我們都讀過。完了就是三個,阿摩斯,約拿(就是被大魚吞了那個),最後就是何西阿。何西阿書第一句寫道,(第二個)耶羅波安作以色列王的時候何西阿開始做先知,同時的南國經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這裏面的年份怎麽算也要有至少四十年。這本書前三章是帶有寓意地敘述何西阿的事。後面就是類似”何子說“, 是何西阿的講話集,後人整理的。


何西阿所處的時代北國的道德和靈性急劇衰敗,神讓他向百姓發出警告。這個信息跟其他先知差不多,但是神用何西阿的婚姻關係來比喻神跟以色列人的關係應該是第一次。開始的前三章,我們看到神讓何西阿娶一個淫蕩的女子爲妻。這是個奉行愛跟誰睡跟誰睡的女人,日子不好過了就回到丈夫那裏,舒服了又出去浪,結果大概被騙被賣了,上帝又讓何西阿花錢把她贖回來。這不貞節的妻子就是以色列囯對神不忠心,不斷去追隨別神的寫照。而神在這個關係中用忠實的丈夫表示了神的大愛和信實。在第三章第一節,神有一句看了讓人心疼的”情話“:“耶和華對我說:“你再去愛一個婦人,這婦人是為情人所愛,又是個淫婦,就像耶和華愛以色列人,雖然他們轉去跟隨別神,喜愛葡萄餅。””環球譯本。神說他愛以色列人就像愛妻子。被最愛的伴侶傷害背叛是什麽感覺?這就是神告訴我們,他看到以色列人到處去跟隨別神的感覺。但是面對這樣的痛,這樣的背叛,他仍然愛以色列人。以西結書第11章有一句充滿情感的表白讓人動容:“以法蓮啊,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把你交出來!我怎能對你如同押瑪,待你好像洗扁呢!我的心腸翻轉,我的憐憫發動。“


今天剛好跟一個姐妹聊到基督教的排他性。爲什麽不能有別的神?爲什麽不能兼容并包?何西阿書大概是個好的解釋。如果你有親密的伴侶,摯愛的伴侶,你願意你的妻子/丈夫到處去尋找情人嗎?這就是神告訴我們他跟我們的關係。我們要是不能容忍自己的伴侶到處留情,我們怎麽能見廟燒香,或者以金錢地位自造偶像?同時,何西阿書也告訴我們,以色列人的信仰是受到外來的影響所侵蝕。比如淫亂的拜巴力的宗教,百姓一旦參與,就毀壞他們對神的信仰,接著就是各種犯罪。我們若是拜別的偶像也必會如此。什麽兼容并包的信仰,聽起來很漂亮,好像寬容多元現代,但那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哥林多前書裏面講愛,第一句就是愛是恆久忍耐,神就是那樣的愛著我們,他恆久忍耐著,賜給我們機會悔改得救贖。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11 #
头像
211 #
0
22-09-23 21:5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今天姐妹们交通,都觉得先知书读的很痛苦,这么多的人,信息类似,很多又是我们不太懂的诗歌体,读着读着就混了晕了。我去查了一下资料,按照犹太人的教导,先知的总数有出埃及时犹太人的两倍. 出埃及记十二章的记载,当时步行的男人是六十万,加上孩子,老人,女人,总数估计就是两三百万的样子。假设是两百万,那么历史上就有四百万先知。四百万先知啊!还好如果先知的话只跟他们的时代有关,那么就不记在圣经中。圣经中的先知一共“只”是55人,48男7女。包括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撒拉,米利暗,。。等等。这样一想是不是觉得好点了?


这次重看先知书的感受是,有些概念我以为是新约的,其实是源于旧约。比如“因信得生”,我原来读经不认真,印象中就是保罗说的,没想到原来出自旧约小先知书的哈巴古书。神对以色列的复兴包括万邦(外邦人),这也是旧约里就“定下”的。“那時,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在耶路撒冷將有逃脫的人。凡耶和華所召的,都在餘民之列。」”(約珥書 2:32 和合本2010)。这样看来,神的救赎计划是早就定下并向我们一再显示了。


不知大家读先知书的时候有没有想到现在?现在我们还有没有先知?如果有人自称为先知又如何?这件事有些争论。请看以下经文:


希伯来书“古時候, 神藉着眾先知多次多方向列祖說話,末世,藉着他兒子向我們說話,又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藉着他創造宇宙。“(希伯來書 1:1-2 和合本2010)。这里用对比的手法在说耶稣降世以后没有先知了,这个是主流看法。


启示录:「我警告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人: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甚麼, 神必將記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麼, 神必從這書上所記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份。(啟示錄 22:18-19 和合本2010)我们既已经有完整的圣经,我们就不需要先知加减什么了。


于此同时,相信还有先知的会引用以弗所书:「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師,(以弗所書 4:11 和合本2010)。这个引用的问题是赐下先知的时间点不明。是指以前还是现在呢?


我个人在这点上同意主流的看法,觉得在耶稣降世以后就是没有先知的。我们要以圣经为准绳,查验所有听到的这样那样的教训。特别要小心那些自称先知的,这是违背圣经的异端的一个重要特征。



头像
0操作212 #
头像
212 #
0
22-09-28 12:5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们今天读到耶利米书第48章。耶利米书里出现了一种很不同的传达方式,用实物去展示说明信息。耶利米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先知,不过这种方式在这里很集中地出现。我来列数一下。


13章1节到11节,上帝让耶利米做一个腐烂的腰带实验。让百姓明白犹大跟上帝的亲近关系(紧贴的腰带)却败坏。

18章1节到10节,上帝让耶利米去亲自看窑匠做器皿,来比喻神与人的互动关系

19章,上帝让耶利米去买一个瓦瓶,在众人面前打碎,预表犹大未来的命运

24章,犹大开始被掳以后,上帝让耶利米借着两种无花果,向犹太人表明必有存活的应许,但剩下的人还要被掳

27章,上帝让耶利米用绳索和轭去传达巴比伦统治的信息

32章 上帝让耶利米在被掳以后买耶路撒冷的地,证明上帝为犹太人归回的应许

43章,上帝让耶利米在埃及把大石头藏在灰泥里,表示巴比伦必胜埃及


我看到这些有趣的例子,心里出现一句话:要跟上帝学传福音。不管是引起注意,还是清楚阐明,还是加深印象。。。这些实物表达是把信息有效传达的另一种方式。我们大概记不住大段的论述,但是这些例子却是很容易让我们一再想起。今天,我们要把一个人带领到上 帝面前,也需要运用各种方法;一方面要倚靠上帝的大能大力,一方面要运用智慧(引自梁望惠牧师)。


保罗在新约圣经里有更明白的叙述: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歌羅西書 1:28 和合本)


更有名的可能是这句教导:

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哥林多前書 9:22 和合本)


“向什么样的人作什么样的人”容易被误解。这里是当代译本灵修版的解释供大家参考。9:22-23 保罗给事奉工作定下了几个重要的原则:(1)为你工作的对象寻找共同处;(2)避免自视过高;(3)让别人感到被你接纳;(4)对他们的需要要敏感;(5)寻找机会向他们分享基督。这些原则不管是对保罗还是对我们,都是同样合适的。


作为基督徒,耶稣留下的大使命就是传福音到万国。从上帝到主耶稣,从先知到圣徒们(尤其彼得和保罗),在他们的行为和言语中,都有很多关于传福音的教导和实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大家有什么传福音的经验(或者教训)吗?希望大家能不吝分享在这版上,让我们互相帮助成长。


Confuse 发表于 2022-08-26 02:56

Confuse,  感觉你的这个帖子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读来很亲切。谢谢你,我受益匪浅。


比如你说,“我看到这些有趣的例子,心里出现一句话:要跟上帝学传福音。” 你的这种取法乎上的态度很赞。 大匠会为拙工而改废绳墨吗?羿会为拙射而变其彀率吗?不会的,只能能者从之而已。


你引用的保罗在新约圣经(歌羅西書 1:28 和合本)里的话我也去读了读,觉得接下来的29也令人感动: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


还有你引用的哥林多前书 9:22 和合本的教导,读后也觉大有深意:

“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感觉在上帝那无限的耐心与爱里根本无弃人。“向什么样的人作什么样的人”的确容易被误解,面对每一个独特复杂的个体,因材施教谈何容易啊。


再者,你提供的下面的原则对我很有启发,特别是第一条:为你工作的对象寻找共同处:

“向什么样的人作什么样的人”容易被误解。这里是当代译本灵修版的解释供大家参考。9:22-23 保罗给事奉工作定下了几个重要的原则:(1)为你工作的对象寻找共同处;(2)避免自视过高;(3)让别人感到被你接纳;(4)对他们的需要要敏感;(5)寻找机会向他们分享基督。这些原则不管是对保罗还是对我们,都是同样合适的。”


这些天,我在想,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间如何沟通呢?当然必须通过圣经。除此之外呢?第一条原则里的”你工作的对象“是不是也包括非基督徒呢?如果是,那么共同处是什么呢?显而易见的第一个答案是都是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什么是人呢?对”爱人如己“里的”人“ 怎么去爱呢?为此,我在油管上看了一些视频,粗浅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疑问和所得。

头像
0操作213 #
头像
213 #
0
22-10-01 03:2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小先知书里有两卷书讲的是同一个地方尼尼微的故事。第一本是只有短短四章的约拿书。约拿是个先知,神叫他去尼尼微城(亚述人首都)让城民悔改,约拿不仅不去,反而反方向逃避,上了一艘船还以为能跑。结果神使海中大风,水手们把惹祸的约拿扔进海里,神让大鱼吞了约拿三天再吐出来,约拿就感谢神。


神第二次让约拿去尼尼微宣告神将倾覆这城。尼尼微人悔改离开恶道,神就不降祸给他们。约拿见到自己的话没成就,反而不高兴了。神这时用一棵蓖麻的生长枯萎提醒约拿,如果他为一棵蓖麻觉得爱惜,神更有理由爱惜尼尼微城里的人。


这是个流传很广的很有意思的故事。没读过圣经的也可能听过。初听的重点可能放在这是不是神话。约拿是否被大鱼所吞?故事的主旨很明显是神的恩典和神的爱,神不仅爱犹太人,也爱外邦人。不过我看的时候,觉得最有趣的不是尼尼微城,倒是约拿这个人。


听到神的差遣,有不少先知都有犹豫,包括摩西,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但是像约拿这种神让我往东,我就往西跑的先知真是第一个。不仅如此,他很天真地觉得这样没问题,能躲避神,结果被大鱼吞了一把总算愿意去尼尼微了。神见到尼尼微人悔改不毁灭这城,约拿又不高兴了,自己的话没成就,没面子啊,就发火到城外坐着。很有赖地皮小朋友的架势,看神怎么弄。


大家在约拿的身上看到什么?不知是不是看到我们自己?神让我们做什么我们不做,有没有?把自己的荣耀摆在神的事工前面,非要事情按自己说的办,有没有?掩耳盗铃或者“天真烂漫”地觉得这样没问题,有没有?


圣经里我还挺喜欢约拿的。我在他身上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更从他身上看到神的恩典和耐心。神像父母对待小朋友一样不断教导约拿,带领约拿,这样的眷爱让我心里非常温暖。感谢神!还好神顾念约拿,顾念雅各,顾念我们这些充满种种罪的渺小的世人,让我们可以有机会得到救赎。


尼尼微在约拿书中因悔改而得救,但最终在那鸿书里因离弃神终被灭亡了。你我会是约拿还是尼尼微的城民呢?

头像
1操作214 #
头像
214 #
1
22-10-03 23:2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当我把标题改到马太福音的时候,心里蛮开心的。进入金秋,我们(终于)读完了旧约,进入比较熟悉的新约圣经部分。虽然年底将有不少假期和活动,不过读经这块确实有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下面就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感觉。我们一定能完成今年的读经计划,哈哈。


旧约的历史以犹太人被掳回归结束。那是公元前五百多年。从那之后如先知所预言的,这块土地又经过不少的战火。犹太人几次起义想独立又被扑灭。到公元前,这块地是一个罗马帝国治下的犹太行省,有个傀儡王国希律王朝。罗马人收税和维持治安,希律王的人管犹太人自己的事务。这中间好看的故事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请多关注。比如犹太大祭司奥尼阿斯二世向安条克大帝竞标要求耶路撒冷的统治权,结果他哥哥耶孙加价80塔兰特,耶孙就成了有委任状的大祭司。这样的故事是让人有些目瞪口呆的。


接近五百年过去了,在希律王朝半死不活的情况下,在对罗马统治各种不满的情况下,在犹太人对弥赛亚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和失望下,耶稣降生了!神是信实的,他的计划都将实现。


到关于新约圣经的结构,我以前写过在这里。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542914&fid=404。这里我把跟马太福音相关的部分贴一下。马太福音是新约的第一部,讲的是耶稣的生平。作者相传为耶稣门徒之一的马太。他写作的对象是犹太人,写作的目的是向犹太人表明耶稣就是他们所期待的弥赛亚。




头像
1操作215 #
头像
215 #
1
22-10-03 23:5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读书都知道,开篇极为重要。马太福音作为圣经的第一本书(非写作时间论),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马太福音一开头,又是一大段耶稣的家谱。新约圣经一开始的这一大段话,一般在读经查经的时候都被常规性忽略。这一直是我困惑的一件事。我相信圣经是神默示,那么重要的一本书,那么重要的开头,不可能就是些不重要的话。我自己就去“研究”这家谱,还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1)耶稣是雅各十二个儿子哪个的后代?是最厉害的下埃及的约瑟吗?是做祭司的利未吗?你觉得是谁呢?“该是谁呢?”

2)耶稣有没有纯正的犹太人血统?

3)每段都说十四代,十四代,重复了那么多次,可是数数发现哪一段也不是真的十四代。那么是当税吏的马太写错了吗?还是里面有什么深意?


还有一个一直在研究但至今也没定论的题目。就是耶稣家谱里出现了五个女人。跟公公生子的他玛,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跟着婆婆皈依犹太人的路得,乌利亚的妻子拔士巴,还有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为什么是这五个女人,不是犹太的名女人撒拉,利百加,。。这五个女人的出现又意表了什么?


这个题目我这里绝对写不下。我就”diss”一下两类常见的解释。比如说下面这个解释:

1)这四个女人在性上都不纯洁。据说当时对马利亚童女生子有攻击,用这四个女人提醒犹太人他们本来家谱也不那么纯洁。

2)这四个女人都声名狼藉,但神给他们救恩,让她们进入家谱,说明神的救恩。


这个听起来合理。但是我们要知道,马太福音的读者是犹太人。这四个女人,除了拔士巴,在犹太教育里都是女英雄。他们可不是声名狼藉,也不是性上有污点。说她们声名狼藉表现神的救恩,这样的解释,基本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去想当然了。


第二类解释是说这四个女人都是外邦人,说明神的爱也是向外邦人的。马太福音最后的传福音到万地就回应这个开头。


听起来很合理,也确实有不少牧师就这么讲。但是也不太合适。喇合和路得是外邦人没错,他玛可不是外邦人。而拔士巴爷爷是大卫谋士,爸爸是大卫勇将,她本就是个格格。说这四个人放在这里是表示神接纳外邦人,也不那么硬气。


我的理解是这四个女人放在这里,各有各的深意。比如拔士巴,我认为她的出现,是表现神的救恩。这里跟历代志相反,都没提拔士巴的名字,却写下“乌利亚的妻子“,明确地点出大卫和拔士巴犯奸淫的事,这是在提醒大家大卫的忏悔(诗篇),也提醒我们神的救恩。


读经也许有时不解,有时疲倦。但读经真是很有益的事。愿我们每天读经,赞美,经历神!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16 #
头像
216 #
0
22-10-16 03: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新约好读还是旧约好读?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新约好读。背景时间集中,文字易懂。不过这次我读马太福音,觉得这节奏真是好快啊。一章里就有那么多的教导,一天读个三章,倒真是不容易消化。还好,对观福音三本,马太,马可,路加,内容,叙事,语言都有很多接近之处,可以一再地复习一下。

 

我们今天开卷马可福音,不翻书先想一下,马可是耶稣的十二门徒吗?马可福音第三章自己就列印了十二门徒,没有马可。第一次圣经里提到他的名字是在四福音之后的使徒行传,彼得被天使就出来以后就去马可的妈妈玛利亚家,当时有好多人在他家聚集祷告。这样看来,马可至少是个二代基督徒。而且家里也有侍女,说明是小康之家。歌罗西书里也说到,马可是一位很重要的基督徒巴拿巴的表弟。另外,在马可福音14:51-52节里,记载了一个光着身子的年轻人,只披一块麻布,跟随耶稣。据研究这个年青人就是马可。当时耶稣被抓,门徒都离开他逃走,这个年轻人被抓,他就丢下麻布,赤身逃走了。这样看来,马可也是一代基督徒,幷且很多家人都信主。

 

我一直好奇这个年轻人为什么光着身子就披着一块布跑到客西马尼园。看了几个权威的解经书也没有解释,我能想到的就是马克当时真的很年轻,可能很着急去看耶稣,随便披了块布就跑出来了。结果遇上了惊险的事,他甚至急到连遮羞布也不要就跑掉了。客西马尼园跟随耶稣的有多少人呢?应该不少吧。全部,对,全部都离开了。包括听他讲道的人群,包括刚刚欢呼迎接他的民众,包括跟他朝夕相处的十二使徒。每一个人都离开了耶稣。

 

马可后来跟着保罗和表哥巴拿巴出去传教,第一次没有走很远就自己跑回了家。结果保罗第二次出去传教的时候就不肯带马可(大概觉得不堪大用),表哥巴拿巴为了这事跟保罗争执,最后是保罗跟西拉一组出去,巴拿巴跟马可一组出去。传教的人因此倒是多了一倍。马可最后成长为很好的同工. 马可福音是最早的福音书。保罗在书信里称马可为宝贵的伙伴。彼得称马可为儿子。


从那个光着身子裹块布就跑出来的毛头小子,到中途落跑的传教士,再到成为保罗和彼得亲密的同工,马可的经历是很让人受鼓舞的。我们必定都有软弱如马可的时候,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像马可那样成长呢?

 

头像
0操作217 #
头像
217 #
0
22-10-24 06:1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四福音大家一定各有所好,我自己最喜欢的是路加福音。路加写的时候的预想读者就是外人,所以特别容易懂,不像马太约翰的东西需要非常多旧约的知识背景。而且路加是个医生,注重细节,写的东西很有可读性也很好记。如果有慕道友想看圣经,要是从开头创世纪看不下去,那介绍路加福音给你看。路加写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前者可以翻译成耶稣的故事,后者可以翻成教会的故事。这两本看下来,耶稣和初代教会的历史就有一个大概概念了。


路加福音第一章就写了几个故事,可以称为两个女人生孩子的那些事,或者史上最勇少女,再或者祭司和少女的信心哪个大。撒迦利亚是个没孩子的老祭司。没孩子那时代不像现在,逢人矮一截。他和老婆为此常年祷告。这天他抽中了签到圣殿烧香,这可不是件小事,不是祭司就能去烧香的。据说当时有三千祭司,很多人一辈子也未必能进圣殿烧香一次。撒迦利亚烧香的时候遇到了天使,天使说他要生个儿子叫约翰。撒迦利亚平常日盼夜盼,这时候却说那不可能,按正常我和老婆都这么老了,生不了。天使说你不信你就哑到这事成就吧。


换过来是还没结婚的童贞女马利亚,天使跟她说你要怀孕生子,所生的称为神的儿子。马利亚还没有结婚,真要怀孕,她可能面临的可是要被石头砸死的惩罚。然而马利亚堪称最勇敢的少女,她在短短的思索以后给出的回答是「我是主的使女,願意照你的話實現在我身上。」於是天使離開她去了。(路加福音 1:38 和合本2010)。她就有这个信心,无论什么,都以神所安排的为尊。


年青的童女马利亚,对比年老的祭司撒迦利亚,如果不看这件事的话,我们恐怕都会以为撒迦利亚的信心会更大。但事实是马利亚是更有信心,更能交托的那一个。路加福音一开始,就用很生动的故事,把信心这个主题带到了我们的面前。我每次再看,都惊异佩服马利亚的勇气与信心。很多人来到神面前是想求神迹,那么请注意圣经上神告诉我们的,信心与神迹的关系。这是圣经里不断提到的,也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头像
0操作218 #
头像
218 #
0
22-11-04 02:5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读圣经,有两种背景是需要了解.一个是历史背景,一个是文学背景,其实不仅是圣经,读其他的非虚构作品也应该如此,旧约相对比较重视历史背景,新约文学背景就更重要。所谓文学背景就是指一段经文跟上下文的关系,还有跟整本书其他论述的对应关系。很多人读圣经的时候,没有想任何背景,只是拿起一本就读,那读的晕乎也是很正常的。只是希望不要断章取义,而是引起求知的欲望,想要理解的欲望,不要从此就把圣经打入冷宫。作为基督徒读圣经,那就是更自然的需要去寻求。因为我们都说作为基督徒就应该遵守神的诫命神的旨意。什么是神的旨意呢,如果我们不读圣经,我们就根本不可能了解。


圣经里有一个人物是彼得,他可以说是耶稣的大弟子,也是圣经中关于耶稣十二门徒记载最多的一位,他还是最后耶稣正式托付成为牧者的那一位。彼得的经历有很细致的记载。在圣经里面是很有启发性的。我觉得彼得就好像是神给人的一个例子或者榜样,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跟我们一样,有我们的疑问有我们的软弱,他经常是帮大家向耶稣提问的那个人(多好啊)。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能否像彼得一样克服软弱,而真正成为像耶稣的样式的基督徒。


彼得第一次见到耶稣,是在我们还没读到的约翰福音第一章。彼得的弟弟先见到耶稣,然后认为耶稣是弥赛亚就叫彼得去见。这次见面好像对彼得没有太大影响。见完面聊两句以后他又回去打鱼了,那耶稣跟彼得再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我们不知道,但是在路加福音的第四章记载了耶稣医治彼得的岳母。这个时候呢,彼得不管是否在场,总之是知道自己的亲人身上发生了一件神迹。但是能否因为看到别人身上的神迹就有坚定的信仰呢?这样的例子是不多的,开版的时候大家要求要多看见证。那个见证的帖子也是最多点击的。别人的见证确实有帮助,但是真要有坚定的信仰,就必须要有自己与神的关系,自己的见证。

头像
0操作219 #
头像
219 #
0
22-11-04 03:0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路加福音第五章的开头记载了耶稣呼召彼得的经历。当时是早晨。彼得打完鱼就把船泊在旁边洗网。当时是有一帮人围着耶稣,想听他讲道。耶稣看到有两艘船停在那里,其中一艘是彼得的。他认识彼得,所以他就跟彼得打了个招呼到彼得的船上。这里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已经有很多人想听耶稣讲道。但是彼得,见过耶稣,还知道耶稣医治了他的岳母,可是他并没有要听耶稣讲,他是在旁边洗网的人。所以知道别人见证有用吗?有用但也不是很有用。


耶稣当时叫彼得把船撑离岸一些,船侧面对岸好像是一个讲台的样子,向岸上的人讲道。讲完了以后呢,我们想很自然地就是耶稣向彼得道谢然后离开。但是这个时候呢,彼得遇见贵人了,耶稣把注意力放在了彼得的身上,耶稣让他把船撑到深水的地方去打鱼。彼得说我们(职业渔夫)打了一晚上的鱼什么也没打到,但是老师(Master)你既然这样说,那么我们就再试一次。这个大概是我们成为信徒的第一个阶段,之前可能我们风闻有见证有神迹,在这个时候能让我们自己放下我们的骄傲,去遵循神的旨意,即便这个旨意是跟我们自己的知识判断背道而驰。我们愿意放下自己去顺服,这是我们成为信徒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一个神迹。彼得他们打了非常多的鱼以至于他们要让另一首船来帮他们,两艘船装了这些鱼都差点要沉下去。当彼得看到这么大的神迹的时候,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他真知道这个在他前面的人是具有大能的。这个时候呢他害怕了。为什么害怕?大家小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会碰见神仙,如果你碰到神仙,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不会说我先想好三个愿望,到时千万不要忘了。神仙有可能会满足三个愿望,但是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这个神仙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且他是绝对圣洁的。那我们所犯的所有的罪,我们心里所有的小心思,所有的龌龊,他都知道。看过旧约我们知道不洁是不能接触圣洁的。彼得作为一个犹太人也很了解这一点,所以当他看到耶稣的大能的时候他的反应就是害怕。他知道自己的罪,他想逃开。所以他跪下来,他的称呼改了,他原来叫老师,现在叫主(Lord),他说求你离开我。因为我是个罪人,这就是我们成为信徒的第二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罪,悔改自己的罪。没有经过这一步的信心其实是假的。我们必然要了解到罪,我们才知道自己的堕落,才知道上帝救恩的宝贵。耶稣为我们死才有意义。


耶稣对彼得说了一句话不要怕,我要让你得人如得鱼。这里这个”得”字英文是catch。希伯来文原字意思是一种是使离开原来的生活状态,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彼得打鱼其实是把那个鱼移开了它原来的生活状态(当然我们可能说这个新的生活状态不是鱼想要的)。但是耶稣说到得人意思的时候,他说的也是让这个人离开原来的这个生活状态。其实我们要成为一个信徒,我们的思想真的是要离开原来的生活状态。很多人觉得基督教信仰不过就是说可能在我的生活中,加多了一个活动,或者说我就是学了点生活的道理。这样并不是真正基督徒生活的状态。至于彼得。在这个时候呢,彼得就进入到了信徒的第三个阶段,交托,他放下一切跟从了耶稣。


我们这里讲的是路加五章1-11节。彼得的故事有很多,后面他跟耶稣很多的对话,他的几次不认主(其实当时所有人都逃走了但是彼得被点出来做例子),还有耶稣再一次向他显现,让他做牧者。彼得的经历就是成为信徒的经历。前面这三步,顺服,悔改和交托是我们可能都经历的。成为信徒也会有反复有犹疑也有坚定。我们学习彼得的经历,他身上的优点弱点都让我们常心有戚戚。唯望我们都能像彼得那样,克服软弱和缺点,而成为真正的合神心意的基督徒。

头像
0操作220 #
头像
220 #
0
22-11-05 22:0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约翰福音第二章里讲述了一个神迹,耶稣在迦拿的婚宴上把水变成美酒,这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显出了他的荣耀。我们读这个神迹的时候,可能觉得很自然,这不就是把什么东西变成另外的东西吗?能有这种能力的在我们中国的神话里也挺不少的呢。菩提祖师当时教孙悟空的时候说,有天罡36变地煞七十二变。孙悟空是学了地煞七十二变,猪八戒是学了天罡三十六变。就连白骨精也知道变点饭菜什么的,在我们中国人来看把水变成酒不算多特别的事。


也许在这个神迹里我们所学的并不只是神能让水变成酒,而是水在什么情况下变成酒的。耶稣叫佣人去把水打满了,装满了六口水缸。又让佣人把这水拿去给管宴席的人。历史上的迦拿现在认定有几个地点。其中的一个地点是在100米的山上,居民是到下面河谷中取水。另外一个地点是一个乡村有两股泉水,居民水源是来自于这个泉水。所以说无论是哪一个地方,用人要把水装满水缸,都不是在旁边就有个井打点水就好。他们都需要走一段不轻松的路,去把水一桶一桶地担回来装满水缸。在这里面隐含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那就是顺服。如果他们不是顺服耶稣做这件辛苦的事情,那么也根本不会有水变酒的神迹。而他们听到耶稣的这个命令的时候,就是当时酒没有了耶稣说你们打水吧。这听起来明明无稽的一个指令,他们仍然顺服了,并且花了很多的劳力去把水打满了水缸,直到缸口。


这时候耶稣说你去把这水拿给管宴席的人。也就是说,他们要把他们自己刚打回来的一桶一桶的水,他们明明知道的水,拿去当酒给管宴席的人。那么如果什么都没有发生,他们将得到的就将是从管宴席的人那里而来的责罚甚至丢掉工作。谁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呢?他们冒这个被责罚的危险,必然是对耶稣有一定信心的。因着他们的顺服和信心,神迹成就了,水在管宴席的人品尝的时候就变成了酒。


神是无所不能的。然而我们有没有感到神迹的成就对我们是有一个要求的?就是我们需要怀着信心去顺服神所让我们去做的。回想之前,耶稣呼召彼得的经历不也是如此吗?彼得打了整晚上的鱼都没有收获,洗干净了网耶稣又让他再一次的投网。彼得不愿意,但是他说了一句,as you say so,可以翻译成:好吧你说了算。正因了彼得这种顺服的态度他打到了他从来没有想到的那么多的鱼。而在迦拿的婚宴这个例子,里面这些用人。他愿意顺服耶稣那听上去无法理解的的命令,花那么多的劳力去打水装满水缸,并且怀着信心把打来的水当成酒去送给管事的人,也正因为如此神迹就出现了。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寻求神给我们神迹。我们在寻求神迹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却经常不是我们去做神让我们做的,而是去指派神做我们想让神做的。看迦拿的神迹,我们能否学习,在自己要求的一件事情上顺服交托,放掉自己的意念而去顺服神,让神为我们成就最好的结果呢?

发帖回复
查看:130467|回复:240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