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补看了一堆视频后, 反而理解了NATHAN冬奥会6个QUADS的策略。 既然他进入SENIOR时代后没有选择走羽生的追求各方面都完美的道路 (虽然我觉得他是有实力的), 到了备战奥运, 又是冲着金牌去的, 他只有PACK更多, 更难的QUADS才能胜。 同样4个QUADS的PROGRAM, 羽生就算正常发挥, NATHAN如果技术难度一样, 他没可能赢。 裁判就是把心偏到膈肢窝里, 也不可能把羽生的艺术表现分压到比他低, 更别说step sequence, spin的难度。 羽生受伤算是给他打开了大门, 但他的团队也不敢肯定羽生究竟伤到什么程度, 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羽生的性格, 所以上更多, 更难的QUADS就像fast food一样, 虽然没营养, 但简便快捷 (当然确实也是NATHAN跳QUADS的能力在)。 羽生这次卫冕确实不易, 自己重伤, 一堆小将围剿, 他的抗压能力太惊人了。
GABA 发表于 4/2/2018 2:10:5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266200&postid=77309044#77309044]
[/url]
我认为Nathan不是到了奥运赛季才疯狂冲Quads的。你看过14年和15年世青赛男单前几名的视频吗?当时Nathan的滑行尤其是衔接碾压同龄人,但是jump无论难度还是质量都处在劣势,大大地拖了后腿,导致总成绩不理想。题外话,曾经的希望之星Nam Nguyen和Adian Pitkeev现在的状态让人唏嘘。
Nathan的奥运奖牌甚至金牌梦想,在过去的四年里带给他的压力是很大的,而他的出路却很窄很窄。Shoma和天天升组之后几乎没走过任何弯路,飞速地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Uno在表演和滑行上的进步相当明显,而天天的jump起跳轻、高度惊人、空中旋转速度快,这些优势都让他们迅速地在一线男单占稳了位置。而牛和小海盗,虽然伤病不断导致他们发挥不是特别稳定,但是他们在技术上日趋完善,表演上更加成熟深刻。两位选手屡屡带来新的突破,奉献了极其精彩的演出。哪怕跳跃有短板的Patrick,滑行天下第一,依然不容忽视。
Nathan的对手人数之多,能力之强,超过了之前任何一个奥运赛季。
他在15-16赛季的LP里,他一共上了四个quads。保证这些quads成功率的代价是放弃好看精致而高难的transition。而他在4T/4S之后接的仅仅是2T,确实是因为他的jump依然距离男单前六名有着不小的差距,没有能力做高质量的quads+3T连跳。这就意味着他的jump安排会带来编舞的局限性,而BV分值总和(非quads的连跳机会只有一次)不理想。全美Gala的受伤,对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失去了一次珍贵的刷脸机会,积攒PCS的道路变短了。裁判们在平昌之前将如何定位他,只有16-17赛季和17-18赛季上半段,仅仅一年半而已。
坦率的说,直到17年世锦赛之前我还是能理解(当然会有些惋惜)Nathan和Rafael的选择。华山一条路,破釜沉舟地上各种quads。一旦他能做出多种quads,就可以获得更大的编舞自由。但是我以为等到Nathan的quads质量稳定之后,他会再加回来以前的那些transitions。
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