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10万+|回复:54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没人看花滑吗

头像
0操作541 #
头像
541 #
0
18-04-21 00:3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为啥日本花滑这么强了?好久没好好看花滑,补一下课发现日本花滑一直有强手出现,不只是羽生。而且他们的滑行,艺术表现力都很强,比中国选手强多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头像
2操作542 #
头像
542 #
2
18-04-23 16:3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为啥日本花滑这么强了?好久没好好看花滑,补一下课发现日本花滑一直有强手出现,不只是羽生。而且他们的滑行,艺术表现力都很强,比中国选手强多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GABA 发表于 4/21/2018 12:33:45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270302&postid=77455687#77455687][/url]

十多年前的日本选手滑行能力已经很强了。这些强手,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滑行独门绝活。我猜测日本的基层教练大约在二三十年前开始积累经验,尤其是如何根据选手自身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长板。他们并不仅仅看重一时的得失,更多是依赖与一代一代选手的磨合,通过实践逐步改进训练的手段,提高训练的质量。毋庸置疑的是,日本教练在对外交流上相当开放,很善于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坚持自己的追求。而花样滑冰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一项运动,庞大的观众市场还有企业赞助对这项运动的开展都很有帮助。

过去三十年的中国社会越来越急功近利,教练的水平以及运动员的成长受限于体制本身的弊病。像花样滑冰这样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大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扶持,没法获得长期进步的。

说到花样滑冰选手的艺术表现力,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孤立的话题。日本作曲家以及其他艺术家(包括电影、动画等)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参见日本选手选用的本土音乐作品,题材之广泛,风格之多变,手法之复杂,话题之深刻,细节之丰富,都是中国音乐作品难以企及的。中国作曲家的创作环境十分恶劣,他们写出来的作品太过单调而苍白。听着这些流行歌长大的孩子,要求他们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简直是痴人说梦。

音乐教育并不单纯是指学什么乐器、能弹那些曲目、练习多少时间、赢得什么奖项,首先要从理解和感悟音乐入门。而这点需要很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良好的音乐氛围,需要很多爱音乐懂音乐的老师、家长甚至是同伴。 对人性的表达,光靠严格刻苦的训练(哪怕是高质量的舞蹈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中日选手的对比,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价值观、社会形态造成的差异。

我很喜欢苏联钢琴家Richter,不大喜欢郎朗。在Richter的wiki介绍里有这么一段。
An anecdote illustrates Richter's approach to performance in the last decade of his life. After reading a biography of Charlemagne (he was an avid reader), Richter had his secretary send a telegram to the director of the theater in Aachen, Charlemagne's favoured residence city and his burial place, stating "The Maestro has read a biography of Charlemagne and would like to play at Aquisgrana (Aachen)". The performance took place shortly thereafter.[23]

我曾经很刻薄地和我的钢琴老师说,搞不好郎朗连查理曼是那个年代的人、干过些什么事都不知道,更别说读关于查理曼的传记了。在Richter的演奏中,不难发现他对形形色色的人的兴趣。他了解他们,用自己的演奏替他们说话。这就是钢琴家与作品的血脉相连。

同样,在花样滑冰选手的表演里,观众也能看出来艺术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选手的见识短浅、思维贫瘠而生活经历单一,艺术很难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伴侣。他们在艺术表现力上的障碍自然会很多很高。人性的魅力,最终还是源于人的灵魂。
Advertisement
发帖回复
查看:121024|回复:54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