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在重庆郊县的一个工厂小镇,小时候,父亲总喜欢带男生回家,他为了把同性之间的交往合理化,为经常带男生回家找到充分的理由,
常常做出匪夷所思的行为,还会贬低我的母亲。邻居们当着我的面,说我父亲不要脸,经常带男人回去。在我上高中阶段,父亲因为同性恋身份,
在小镇上遭受越来越多的非议,失去了立足之地,突然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十三年。
我在UCLA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次父亲打电话给我,他说,“小龙,我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我想,我更适合同性婚姻。”
那是我第一次从近70岁的父亲嘴里听到他的想法。
十三年后,他突然又回到重庆的郊县小镇,是为了落实养老待遇。他中风住院的时候,有一个比我还小的男生,经常炖汤送到医院,去陪伴他,晚上那个男生离开后,
父亲有时候会拨点身上的管子,往医院外跑,去找他。
我的母亲受了很多的苦,她在参加了洛杉矶的同性恋大游行后,跟我说,“小龙,可惜的是你父亲没有这种环境。”
父亲后来在养老院里摔伤了脑袋,我从美国回到重庆送他最后一程。当我在重症监护室外,看到父亲的生命就要走到尾声。一个年轻的同性恋,等待他的父亲,一个年老的同性恋去世,他一生都在追求他想要的东西,但是却无法拿到,并且没有人来看他,我感到特别的悲哀。
我决定把家里的故事写下来,说出来。愿我们尊重每个诚实生活的人,愿我们文明的成果能和每个灵魂共享,愿我们的努力和经历过的苦难,在我们通往心灵圣地的旅程中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