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丝的解读
@entelosechein:澹台烬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探讨存在之意义的过程,我对存在主义了解不多,只看过一点海德格尔。如果从海德格尔生存论的视角来看,澹台烬的故事似乎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从游离于常人之外、融入与常人共在的在世关系、最终又个体化自己而发现本真存在的过程。
@摸鱼专用233:回复@entelosechein:原来如此,学到了[打call]我对前几卷的印象只剩下偷梨的论证,但刚刚突然想起来第三卷有提到“I was not yet in love, but I was in love with love”,确实很贴[开学季]插个不相关的话题,我感觉初代-一代-澹台烬的设定,有一点点On the Trinity里面三个位格的影子了哈哈
故事线进行到这里,我觉得终于可以聊聊一个点了[笑cry]但是因为当年我修哲学的时候实在不上心,如果哪里理解出了问题,欢迎指正。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第29集一出,我看有好多姐妹都被虐地嗷嗷痛哭着要去砍情丝,哈哈,跟我闺蜜一样的反应。我闺蜜哽咽着问我,你不想说点什么吗。我说,没什么好说的,成也情丝,败也情丝,但如果让澹台烬自己选择,他一定不会后悔拥有情丝。
大家都知道哲学上讨论非常多的问题就是“我是谁”“我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一个正常人或许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答案,或许一生忙忙碌碌没空去仔细思考这些问题。而没有情丝的澹台烬,他甚至还没有到能思考这些问题的层次上去,他还在讨论“存在”的阶段。换句话说,他连自己是不是存在在这个世界上都不确定。
(一)荒谬
正常人的命运观:人的不幸并非来源于任何外在偶然性,而应归因于个人的天性和选择。
澹台烬的命运观:这个世界是荒谬的。
荒谬在存在主义的定义里,是指世界的不合理部分与我们渴望解释的一切冲突和离异。简单来讲,天降横锅,苦难不管所谓的好人或坏人,发生就发生了,完全没道理可讲。澹台烬那句“这太荒谬了”,简直就是存在主义的灵魂质问。
加缪《西西弗斯神话》:“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
当一个人意识到生活是没有意义也没有目标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显得极为荒诞。
那有没有解法呢?哲学角度挺复杂的,但现实角度很简单,就是让自己和世界建立一个纽带。举个例子,人出生,有亲人,有朋友,有工作,有目标,他自然而然就会融入到社群里去。
然而澹台烬没有情丝,他做不到。求生的本能显然不足以成为他活着的动力,他必须要找到一个寄托。没有情丝的时候,这个寄托是对力量的渴求;有了情丝后,这个寄托转移成了黎苏苏。
黎苏苏死了后他疯得不顾一切,就是因为他失去了寄托。所以他求死,但是却又被一句还能见到她拉了回来。
心若无处栖息,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二)他人即是地狱
这句话出自萨特,我读初中的时候戾气极重,觉得这句话简直太合我胃口了。后来接触到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发现其实这句话有一个前提,那就人想要真正成为“我”,他人的存在不可或缺。然而也正是他人的存在,让“我”不再具有独立性和特殊性。
哲学上把人主宰自我命运的自主支配能力叫做“主体性”。人和人打交道的过程,萨特认为是在争夺“主体性”的过程。正常人都会希望把他人变成客体,自己成为唯一的主体,当然,绝大多数出于教养,会愿意平等交往,这也是尊重的底层逻辑。
然而澹台烬他没有主体性。他的前半生在命运的汪洋中蜉蝣般渺小,全靠模仿萧凛来塑造“我”;后面情丝生出完全是受到黎苏苏影响,去迎合对方,变成她喜欢的样子,也没有主体性这个东西。因此,黎苏苏死后,他直接懵了,他已经完全陷入了认知混乱——没人告诉过他,他的存在一开始就是有价值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29集的澹台烬与其说是在捞老婆,不如说是在捞自己的“存在”。萨特:“存在先于本质”。
澹台烬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景王和月阮阮曾经期待的小皇子,是月莹心和荆兰安曾经竭尽心力保护的少主,是盛国人人可欺的质子,是黎苏苏的任务对象,是邪骨的载体,还是未来的魔神?
其实都不重要,他只是他,千千万万生灵中的一员。
情丝的设定真的很有意思,万物有灵智即有情丝,这根细细的丝其实就是开启“我”的钥匙。(所以不要说这东西只是用来谈恋爱的了[费解])然而有了情丝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爱的浇灌和善的教导——通俗点来说,就是告诉他,“你值得”。
看起来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这么多年了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得到。
#罗云熙# lyx #罗云熙澹台烬# lyx #罗云熙长月烬明#
无债一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