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受父母影响很大,话痨子家庭一般就不会抑郁,沉默寡言的家庭一般孩子也会比较安静,抑郁的原因是多样的,需要逐步排忧,每个人需求不一样,我觉得没必要提醒一个人抑郁需要治疗,环境是最好的老师,不需要说,只需要体会就行,营造一个很舒适安全的环境,孩子觉得自己安全了,自然愿意袒露
孩子的性格受父母影响很大,话痨子家庭一般就不会抑郁,沉默寡言的家庭一般孩子也会比较安静,抑郁的原因是多样的,需要逐步排忧,每个人需求不一样,我觉得没必要提醒一个人抑郁需要治疗,环境是最好的老师,不需要说,只需要体会就行,营造一个很舒适安全的环境,孩子觉得自己安全了,自然愿意袒露
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承受能力?压力加的有点大
爱与自主,自由
mark mark
试一试手机app。可以帮助缓解。
cbt thought diary是华人二代开发的。用户评价很高。可以先试一试免费的简版再决定是不是花钱。
今日鸡汤: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因此,没有良好的情绪,说得再多也只是发泄。
玩电脑游戏
今日鸡汤:不要因乌云,就指着天空说没有太阳;不要因挫败,就忘记你要到达的地方。只要朝着前方继续前行,收获的季节总会到来。
孩子都抑郁症了,你还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焦虑,“每天逼着他去上学”?
严重抑郁症会导致自杀,在青少年和老人中发生率尤其高。孩子就算被你逼着去了学校,某天自杀了,就算未遂,你觉得那就是你想要的?那样他就“以后能自己照顾自己,养活自己”?
他症状好很多以后,为什么又恶化了?这中间有什么变化?这是你需要重视的。
既然同一种药吃了没有什么效果,就需要换药,如果医生拒绝换药,那就换医生,这是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基本权利。counselor 说学校不允许休学,有没有提供相关文件呢?我不太相信有医生证明的情况下都不让学生休学,难道说学生有晚期癌症了也不能休学么。
即便学校真的毫无人性地不允许患病学生休学,孩子上学很痛苦的话,不去就不去吧,去了也就是身体在那里而已,和在家没啥区别。
回复 1楼louti的帖子孩子都抑郁症了,你还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焦虑,“每天逼着他去上学”?
严重抑郁症会导致自杀,在青少年和老人中发生率尤其高。孩子就算被你逼着去了学校,某天自杀了,就算未遂,你觉得那就是你想要的?那样他就“以后能自己照顾自己,养活自己”?
他症状好很多以后,为什么又恶化了?这中间有什么变化?这是你需要重视的。
既然同一种药吃了没有什么效果,就需要换药,如果医生拒绝换药,那就换医生,这是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基本权利。counselor 说学校不允许休学,有没有提供相关文件呢?我不太相信有医生证明的情况下都不让学生休学,难道说学生有晚期癌症了也不能休学么。
即便学校真的毫无人性地不允许患病学生休学,孩子上学很痛苦的话,不去就不去吧,去了也就是身体在那里而已,和在家没啥区别。
aiyamayayongle 发表于 2023-03-29 19:59
同感,这个时候逼着孩子上学、与人打交道对孩子是一种消耗,抑郁的时候精力有限,他只能先顾好自己。
thousands of thoughts 也可能是bipolar或者schizophrenia的表现。我感觉孩子的症状更像bipolar disorder type 1(manic depression),而不是ADHD。
如果先試一試家長 不依靠別人外力
可以自己先笑起來 快樂滿足起來
也許有可能能帶動小孩吧
我猜的 要試試嗎
或者
如果是同儕學校的問題
就看是否能幫忙孩子
降低 移轉 逃離
目前無法承受的壓力
mental/behavioral health的治疗和应对基本原则是:不激化患者情绪,不恶化状况。
你陈述的案例中,你和你丈夫的第一个错误是在孩子情绪失控的边缘,和他讲医生的叮嘱,还号称是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我是不相信合格的心理科医生会给出这种医嘱,除非是出于防止自杀的考量)。孩子和你们吼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是标准的无效交流,而且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恶劣效果。第二个错误是你把手机扔给他,同时你丈夫说整整一小时的劝说完全白费,而完全忽略了孩子的重要反馈“it is not about cellphone”,孩子的信息其实很明确了,那就是“it is about my feeling, my feeling, my feeling, not yours, not yours, not yours”。第三个错误就是期待一个正确答案集,你不是在做算术题,你是在和你的孩子沟通、交流,他也是人,而且是个即将成年的青年人,他也有想法,也有情绪,甚至有确诊的抑郁症,哪里会有什么正确答案(还要答案集!)。一定要有正确答案的话,那就是孩子和你们的安全第一,别的都是次要的。
回头看看你说的案例,你和你丈夫的初衷是让孩子早点睡,结果孩子至少晚睡一小时,坚持原则有意义吗?至少在那种情况下没有意义,总不能仅仅关注初衷的好坏而忽略结果的好坏,对吧?
另外,尽快重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总关注自己和丈夫为孩子规划了多少,付出了多少,毕竟,那都是你们应该做的。说句通俗的话,你和病人较劲,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