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他中学同学回复,格致中学的。
哎。。。
Cath226 发表于 2021-06-07 23:43
也是好中学
知乎有他中学同学回复,格致中学的。
哎。。。
Cath226 发表于 2021-06-07 23:43
也是好中学
People are all wired.
楼里撤EQ的人,要理解社会先要包容不同性格思想的人,没有这个认知,“情商”就是划定小集体的工具而已。
crazymutt 发表于 2021-06-07 10:40
给你说啥呢,整天拿情商说事,搞得好像大学里是专注搞情商一样。。。那哪里需要招博士才能实现呢
湖北人,八零后,从小就觉得清华北大第一档,科大复旦第二档。科大少年班有名,搞科研的多,出国的多。
我们那个时候,老师说上交不如西交,只不过江泽民的关系,才让上交往上提了。再后来,大家都很现实的读工科赚钱,上交就受欢迎了一些。但老师还是认为浙大好于上交。
huarensunny 发表于 2021-06-07 23:43
各种排名不好评论。近三十年,上交在湖北不管是录取线还是平均分都超浙大十分左右吧。千万考生用分数做出的选择,你的老师说实话有点误人子弟。
96年毕业的高中生表示完全没有这回事,复旦交大一个档次,一般认为复旦偏文理,交大偏工。
顺便说,96年计算机已经是最热门的专业了之一了
水母 发表于 2021-06-07 22:49
00年以后高考的,那时候我们四校发复旦交大加分表,拿复旦的都是第一梯队,交大的除了少数一心想着计院的最后一百多张都发不完,班里中下游的都能拿到。。。
上交不如西交的说法是因为早期交通大学的老教授们都留在了西安交大。但是这种老黄历拿出来说其实没啥意思,老教授水平一定高吗?从生源角度,上交甩西交好几条街。上交治学也不太行,在上海静不下来搞学问,净喜欢做小生意
,
问党委书记官职是否大的 是不是太naive了 。记住,党领导一切, 省委书记大于省长,市委书记大于市长。
问党委书记官职是否大的 是不是太naive了 。记住,党领导一切, 省委书记大于省长,市委书记大于市长。
ggtest 发表于 2021-06-08 00:12
估计死刑了,一声叹息
xiaohetiao 发表于 2021-06-07 23:53
现在消息真的满天飞,说这个学霸精神不正常的,也有说那个书记人品不好的。网上都是蒙着脸,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问党委书记官职是否大的 是不是太naive了 。记住,党领导一切, 省委书记大于省长,市委书记大于市长。
ggtest 发表于 2021-06-08 00:12
是这样的。所以前段时间看到成都大学的书记被校长逼的自杀事件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想要海归的都三思一下吧,最后哭着喊着逃回来
见过太多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各种排名不好评论。近三十年,上交在湖北不管是录取线还是平均分都超浙大十分左右吧。千万考生用分数做出的选择,你的老师说实话有点误人子弟。
mcelog 发表于 2021-06-07 23:55
是因为交大玩提前批,一批次才放出来个位数的招生计划数。浙大是大几十的一批次计划。一批次调档线没有可比性
回复 1楼ychuaye的帖子
知乎上的对于此事的讨论,有很多国内高校“特聘教授(研究员)”的一手信息,版上要海龟高校可以看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739570
转一个有深度的知乎回帖:
作者:匿名用户
我作为过来人(做过学术临时工【曾在某南方某大学做过预聘教授】,制定过临时工管理制度【作为临时工唯一一位任职校人事工作委员会】,如今已经是正式编内老师【在某985任副院长】,所以匿名),回答几句。
一,关于国内高校山寨的预聘长聘制
已经有很多文章讨论,知乎有专贴,废话不多说,一句话:这就是某些校长们的私心,希望用论文冲国际排行榜。
这和地方经济GDP一样,暴力拆迁会死人,地方官不管那么多。论文冲量本身就是薛定谔式的任务,但是他们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妥。中国人口红利永远在那里。独生子女海归一大把,你不来,也总有人来。这就是海归的内卷。
如今好一点的大学,都这么干,这就和前些年学术刊物收版面费一样,当权者集体形成了共识,作为被统治者,你要么屈服,要么滚蛋,人家为你改制度?想得美。
二,再说编内和编外的差异
中国大学是公立大学,老师都是给编制的,和军人一样,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连医保、社保都没有,是退休制加公费医疗。
编制多少,是教育部、教育厅统筹安排的结果,这是国家拨款养着的。比方说,某些学校国家只需要你是一个普通大学,每年就给你这么多编制,单靠国家给的编制,想要搞出许多论文冲榜,很难,所以只有学校自己掏钱养论文枪手。
这就好比日军不够,伪军来凑,实在不行还有还乡团与民团,先趟地雷阵的,肯定是民团伪军兄弟。论功行赏,当然轮不到他们。
插一句:我们要知道中国大学的钱哪来的?
1。国家拨款(这个想都别想养多余人)
2。双一流补充经费(这个钱很难花,养人也难)
3。地方财政配套(这个钱能用,但是基本上养人不够,特别像中大深大复旦那种疯狂的搞法,青年研究员动辄几百几千人)
4。学校自己找的外财(校友捐赠/附属医院/校办企业等等,这个比较多,也好用,但是国家有个政策,校属企业脱钩【小弟是这个政策的起草人之一】)可见今后中国大学再想养太多闲人,难了。
三,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养人很贵,把一个大学老师养到死,是天价。目前多数学校准备的钱,就是校长的一个任期(所谓3+3),校长任期内OK了,泰晤士、软科冲上TOP多少了,就行了。校长退下来后,这笔钱很可能就断了。而且一旦校属企业脱钩,临时工们断薪,是迟早的事情,特别南方某大学搞一个校区养活临时工的,等着变奥斯维辛吧。
问:那老师们怎么办?
答:找个理由解聘呗。
所以后面还有暴雷的时候。
四,再说收入
这些预聘长聘的老师,学校公布的薪酬,其实是用人成本。
扣除五险一金甚至办公室租赁费,到手的,还不如编内老师。
多数老师都是吃哑巴亏,知识分子要面子,所以年年有人入坑。
有的临时工老师,连工会福利都没有(很多丫连档案都不转!工会都没你的份儿)
我在前东家工作的时候,院长心善,校工会发月饼粽子之类,院长偷偷用自己的钱买一份放在里面,让办公室主任和着大家的一起给我,说不能让老师冷了心。院长退了之后,新任院长就不买了,说丫爱干不干,臭毛病不惯着。我忽然发现全院发月饼粽子没我的,再一问,是这么个情况。
五,再说说临时工命运
很多回国的临时工,都是80后。
偏偏遇上自己的院长,是70后教授,
这些教授院长,多是当年高校扩招留下来的一些不学无术之徒(本科毕业留校的老师),但他们掌控了权力。
比方说,我一个朋友所在单位的院长,就是一个大专毕业升本科的辅导员(自考本科+研究生毕业留校,自考前开过馆子当过导游卖过水泥黄沙),扩招时趁机会读的在职博士(校团委系统),混的处级干部官场(做过校工会副主席),最后靠四级职员转的正教授(书记兼院长),论文都是一群人署名,最终还能帽子头衔两不误(校特聘教授)。
这样一糙逼,居然管着十几个常青藤海归。
下面的人不服,这逼也不可能善待这些人。
听说闹过两次,但无果而终。
但愿这位院长能寿终正寝。
另外还有一点,大量的临时工,都是海归。
中国的学术界,是一个裙带关系导向型的官场,多数时候,院长是自己导师,副院长是自己师兄,某个学院就是某家军,这种情况太多了。
海归的裙带在哪里?人家团结起来不吃你吃谁?更何况你没有编制,打你就像打稻草人。
多数海归,其实在人事处领导面前低三下四,随便一个秘书就可以呵斥你,为何?你没有编制,人事部门解聘你就像解聘一个食堂阿姨一样容易。
而且,临时工档案不受人事权管控。也就是说,评不了职称。
且不说前东家的文章现东家不算,就说这满天飞的青年研究员和特聘研究员,有个屁用啊,退休之后连干部身份都没有,学校买福利房都轮不到你。
再插一句:很多国内学术期刊,一看是啥特聘研究员的论文,直接拒,黑心一点的像图情档杂志,收取高额版面费。知道你等着米下锅。
不要说干部身份不重要,不要说改制啥的,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不允许有私立大学,你就说这干部身份重要不重要?说不重要的,你自觉把四史学习一遍。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没有基本的政治判断力。
最惨的一种人,是北上广深买了房子,学的又是小众学科的海归,跳槽?清北复交或专业大学之外,没有学校没有学科要你(比如说宗教、超算、法医学、科技考古、草业科学、人类学等等,能接受你的学校就那么多),而且出成果也没有那么容易。卖房子?二手限购,你得一直还房贷,等到有人接盘不知道猴年马月。
所以就算每天被人事处+院长爆菊,你也得忍着哭着咬着牙干着。
不是你不想走,是你没有走的资本。
六,最后小心翼翼说一下复旦杀人案。
这是一次极端的抗争。
姜老师的行为,极不可取,绳之以法也是咎由自取。
但是,这个事情也希望给国内那些冲排名的大学一点教训:
少年不可欺。
出来混,是要还的。
在一个被四处卡脖子的时代,对于愿意回国的知识分子,若不能待之以高宾,将其用在实处,而是搞成某校长冲排名的棋子、炮灰,这是对一个大时代的玷污,也是对民族的不负责任。
因此,
对于这种恶法的始作俑者,当终身追责!
知乎有他中学同学回复,格致中学的。
哎。。。
Cath226 发表于 2021-06-07 23:43
格致 是初中。高中是 复旦附中的
复旦数学系排名还是不错的,数学楼大概是复旦校园里最有气质的建筑了。
回复 823楼yolandos的帖子我九十年代初上大学,那时候交大复旦北大清华在我们省一个档次,由于地域关系,交大复旦更受欢迎
xiaohetiao 发表于 2021-06-07 23:33
你包邮区同乡?
格致 是初中。高中是 复旦附中的
jack54321 发表于 2021-06-08 01:06
都是名校,一路名校上来的,如果他和他父母现在住在国定路的话那就是当年为了上复旦附把家搬过来了。格致是黄埔区的
因为地域方面有蛮多交集,所以刚和国内家里人谈这事看看是不是认识的,新闻已经定性了,杀人的情绪不稳定,大家要注意心理健康。连被杀的是党委书记都不知道,还要我反向告诉。
这是个人原因和高校制度结合共同造成的悲剧
我看知乎上有人搜了网页,这个海归曾获得复旦校长奖,最高荣誉。和他同系的另外两个获奖者一个做了中学老师,荣誉很多,什么五四青年学者,骨干教师之类的;另一个自己开了私募。而本案凶手看履历高开低走,事业一直不顺,又离异,碰到复旦解聘走人那就是最后一根稻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