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那个视频。他说:“受到了很多陷害,受到了很多恶劣的待遇”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的委屈和愤恨。
ttkt 发表于 2021-06-07 17:56
完全能够理解,复旦近年工作组不是第一次去了,本身肯定有很大问题,这下彻底爆了。只是可惜的姜同学,被那些垃圾文盲害的走投无路。
我看了那个视频。他说:“受到了很多陷害,受到了很多恶劣的待遇”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的委屈和愤恨。
ttkt 发表于 2021-06-07 17:56
完全能够理解,复旦近年工作组不是第一次去了,本身肯定有很大问题,这下彻底爆了。只是可惜的姜同学,被那些垃圾文盲害的走投无路。
我认识这位姜同学,印象中是个很老实很温和很好的一个人。很为他惋惜,我相信他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委屈。
sheeda 发表于 2021-06-07 16:18
展开说说可以吗?大家都想知道此人的为人到底如何?
这个比自己委屈了跳楼了强。那才太亏了太不划算了。
Xiangsang 发表于 2021-06-07 10:03
委屈了可以另谋生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用跳楼,更不用杀人。
完全能够理解,复旦近年工作组不是第一次去了,本身肯定有很大问题,这下彻底爆了。只是可惜的姜同学,被那些垃圾文盲害的走投无路。
huahua898 发表于 2021-06-07 18:08
+1
这个其实和前年fb跳楼的马公也异曲同工吧
回复 37楼的帖子
这哥们说完,“很多”,停了好久,感觉往事勇上心头。这种真实场景,拍片编剧都想不出来。估计是大学里的杨佳了。
Sundayday 发表于 2021-06-07 09:45
心酸。。。现实比编剧编的还要残酷
数学统计都这么好,随便刷个题都秒杀那些大厂码农吧,或者花街上搭搭模型也行啊。估计家里是小地方的,不知道国内高校的水有多深。
yayran 发表于 2021-06-07 17:27
是上海人
这个其实和前年fb跳楼的马公也异曲同工吧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1-06-07 18:11
哪里异曲同工?那个人在fb就工作了一年,sunk cost一样么?美国可以随便换工作没年龄期限,国内39了到哪里找工作去?
回复 556楼莱的帖子你这个纯扯淡。poland 的那个没有受到重视,但是一直在upenn有职位。这跟张益唐出成果前,一直是lecture一样。学校始终把他们养着的。
国内是不行,就彻底滚蛋。
Sundayday 发表于 2021-06-07 17:57
我看的报道跟你说的不一样,我专门去找了我看NYT的报道,她根本没有固定的职位,都是自己一个个找的,如果没人要她,她也只能另找出路,直到最后有个犹太教授,认为她的研究有价值,跟她合作她才算稳定了。
==
But for many years her career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as fragile. She migrated from lab to lab, relying on one senior scientist after another to take her in.
一聲嘆息 看視頻 是個讀書人 老實人 現實世界 多少讀書人已無法自洽 書中不再有黃金屋顏如玉 財富密碼都在讀書之外 讀再多的書可能也無法過好這一生 Nobody is Nobody.
回复 611楼pattyandbump的帖子五毛不是经常吹牛海归不是亿万富翁就是副部级干部
老友粉 发表于 2021-06-07 18:17
Even before 2000, haigui were already common in math departments of major Chinese universities.
数学系找faculty job是相当内卷了,现在美国也很多2轮postdoc攒paper才能找到faculty position。统计算是相当好找的了,最近十几年很多学校在建设统计系在扩张,再加上最近data science的热度,无论是从paper的数量还是问题的难度上,跟纯数不是一个量级的。看了看researchgate这个人的文章,从毕业这么久了只有7篇,大部分还是跟导师一起挂名的。说实话,以国内top高校这几年的标准来说,是比较难pass tenure
apple-bee 发表于 2021-06-07 17:10
数学系或者统计系发文章很难吧。应用数学可能好一点。搞理论的应该很难。7篇文章不算差了。
真是一声叹息啊。很多做基础科学不肯转工业界的学者,不管是大家看不起的千老,还是在国内苦苦煎熬的特聘们,都还是对科学有一腔热爱的。美国统计系待过好几年的人,他能不知道自己有去花街去药厂去各种data science公司的选项么。会选择回国内高校肯定有很多原因,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肯定其中之一。可惜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允许人一心扑在业务上,有党委书记这种奇葩职位的存在,评定一个科研人员水平的标杆就一定不纯粹。
国内这个非升即走的政策每次出现都喜欢打个括号说这等于美国的tenure track, 这两者其实相距甚远。首先美国高校开一个tenure track position是非常麻烦的,从系里到学校各层都同意需要新人来填补这个空缺,认定这个方向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可以从NIH, DOE, NSF等等是拿到资金。学校和院系在对从五年规划,startup的支持,到对未来整个科研方向的规划发展,等等方面的考量下才会放出位置让人申请。国内高校这几年的爆发性引进海外人才,大多时候只看履历不看具体方向,招人的时候考虑的不是我们能为他提供什么,而是他能拿个什么计划,大概能发多少文章,能对我们评学校综合排名科研排名有多少帮助。至于新人五六年后的发展,学校的编制资源能否负担同时来的这么多人,这些根本不是招人时期的关注范围内。其次,在美国高校,除去臭名昭著的少数学校和专业,正常情况是可以tenure的。一个系历史的tenure情况也会被拿来给后面的cases做参照。而国内高校这几年才开始非升即走,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特聘位置到期了怎么评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这时候才开始讨论编制讨论资源思考开源节流,再加上各种书记各种派系各种内卷,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前有浙大跳楼,今有复旦捅人,十年了高校海归的矛盾并没有变小。后面想回的人真的要考虑清楚,不愿低头求人只想简单做科研的人真的并不适合回国。
学术界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导师给的推荐信不好而已
这人应该精神有问题,离婚,美国混不下去海归苏大,复旦也奇怪,苏大拿不到tenure的怎么复旦要了?估计跟他本科在复旦念的有关系
公用马甲47 发表于 2021-06-07 09:44
复旦喜欢收自己学生,连很多行政都是复旦毕业的。
说明nerdy的人还是留美国好啊。这里评tenue、排挤也各种drama,但可能不是母语,互撕起来不会那么戳心窝。
回国用母语互相diss,各种阴阳怪气,更加容易走极端。
所以这里抱怨外族导师的都没有抱怨华人导师的怨气大。
真是一声叹息啊。很多做基础科学不肯转工业界的学者,不管是大家看不起的千老,还是在国内苦苦煎熬的特聘们,都还是对科学有一腔热爱的。美国统计系待过好几年的人,他能不知道自己有去花街去药厂去各种data science公司的选项么。会选择回国内高校肯定有很多原因,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肯定其中之一。可惜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允许人一心扑在业务上,有党委书记这种奇葩职位的存在,评定一个科研人员水平的标杆就一定不纯粹。国内这个非升即走的政策每次出现都喜欢打个括号说这等于美国的tenure track, 这是非常荒谬的。首先美国高校开一个tenure track position是非常麻烦的,从系里到学校各层都同意需要新人来填补这个空缺,并且认为这个方向有足够的发展空间,NIH, DOE, NSF等等是可以拿到钱的,学校和院系从startup到对未来的规划都是支持这个位置的,等等各种考量下才会放出位置让人申请。
iberianstar 发表于 2021-06-07 18:32
其实他应聘美国这边排名100名左右的三流大学就可以了,拼个几年,拿个副教授之类的位置应该不太难。可惜被忽悠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