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3765|回复:18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分享一本影响你亲密关系的书或电影

头像
4操作1 #
头像
1 #
4
20-12-19 21:0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分享一本影响你亲密关系的书或电影

有其他版版主认为伊甸情园的活动太多,给的魅力也太多,这样继续下去不太好。这个版块与其他的不同,因为大家都是用真性情在分享,这些内容就是一本行走的两性关系百科全书。所以呢,我决定继续活动,不加魅力,给大家加威望!


威望是一个很值钱的东西,写出精华帖才能拿,所以请详细写这个三个问题,并引用一段原文字或者概述内容:


1.你学到了什么?

2.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3.运用后有什么效果?


相信我们一起创作的这个精华大集合贴,将会造福很多愿意去学习的有情人。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20-12-19 21:1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威望可以干嘛?可以换钱吗?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20-12-19 21: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20-12-19 22:1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哈哈版主我来了!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写的好仓促啊,汗,都不好意思贴过来。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20-12-19 22:3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有其他版版主认为伊甸情园的活动太多,给的魅力也太多,这样继续下去不太好。这个版块与其他的不同,因为大家都是用真性情在分享,这些内容就是一本行走的两性关系百科全书。所以呢,我决定继续活动,不加魅力,给大家加威望!


威望是一个很值钱的东西,写出精华帖才能拿,所以请详细写这个三个问题,并引用一段原文字:


1.这本书让你学到了什么?

2.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3.运用后有什么效果?


相信我们一起创作的这个精华大集合贴,将会造福很多愿意去学习的有情人。




xinchina 发表于 2020-12-19 21:05

我推建一本书《曼娜回忆录》,在大学时读了一点点开头,移民后才完整地读。

序言

第一章 我的初恋

第二章 风流的夜

第三章 性的折磨

第四章 新婚之夜

第五章 段落告终

第六章 同胞姐妹

第七章 继父与长女

第八章 继父与小女



1、学到了什么?

性启蒙


2.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没机会实现的精神需要


3.运用后有什么效果?

很灵验


头像
3操作6 #
头像
6 #
3
20-12-19 22:4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不知道是否符合斑竹的要求,分享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吧。 书名:《安娜·卡列尼娜》。上大学的时候读了这本书,里头俄国贵族们各种出轨。 男猪脚的结局很不错,华丽转身,依旧游走于上流社会。而女人出轨的代价却是死亡。安娜卧轨的结局,就是全世界乌鸦一般黑,男权社会对女人的残酷无情。 男的出轨,回归家庭,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美谈。女人出轨,就是破鞋,抬不起头。我一直在想,女人为什么没有性爱的自由呢?女人身上的枷锁太多了,我们的人生被各种社会期待给毁了,乖女儿、贤妻、慈祥祖母,这些都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看完这本书,我就明白,婚后出轨,风险太大,将失去名誉地位金钱。所以婚前必须浪起来!看了这书,我就赶紧献身于初恋,享受青春的肉体与情怀。 青葱懵懂的男女,笨拙的姿势,诚挚的心情,无关金钱,无关绿卡,纯粹的美好的爱恋,如今想来,恍若隔世!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20-12-19 23:1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影响亲密关系的电影能说吗?


《魂断蓝桥》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20-12-19 23:1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书名:标准模型 Standard Model


让我了解了宇宙的奥秘,奠定了哲学观。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20-12-19 23: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不知道是否符合斑竹的要求,分享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吧。 书名:《安娜·卡列尼娜》。上大学的时候读了这本书,里头俄国贵族们各种出轨。 男猪脚的结局很不错,华丽转身,依旧游走于上流社会。而女人出轨的代价却是死亡。安娜卧轨的结局,就是全世界乌鸦一般黑,男权社会对女人的残酷无情。 男的出轨,回归家庭,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美谈。女人出轨,就是破鞋,抬不起头。我一直在想,女人为什么没有性爱的自由呢?女人身上的枷锁太多了,我们的人生被各种社会期待给毁了,乖女儿、贤妻、慈祥祖母,这些都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看完这本书,我就明白,婚后出轨,风险太大,将失去名誉地位金钱。所以婚前必须浪起来!看了这书,我就赶紧献身于初恋,享受青春的肉体与情怀。 青葱懵懂的男女,笨拙的姿势,诚挚的心情,无关金钱,无关绿卡,纯粹的美好的爱恋,如今想来,恍若隔世!
handan11 发表于 2020-12-19 22:47

这本书是我的爱情启蒙,高一时我爸给我看的,说是跟琼瑶小说差不多。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20-12-19 23:2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8楼tidewater的帖子

之前你对亲密关系的观点,和看后有何不同呢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20-12-19 23:4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主持版主!


我看了许多育儿的书,没看啥亲密关系的书,汗一个。应该看一些亲密关系的书。


不过有些育儿的书对亲密关系也有启发。最近看的一本书是《自驱型成长》。对自我成长、伴侣成长、和孩子的成长都很有启发。比如说我更好的理解了自己和伴侣焦虑的来源——很多时候是缺乏控制感。书中也有很多关于如何提高控制感和降低压力水平的好方法。很多建议都是基于对大脑运作机制的研究。非常推荐!

头像
9操作12 #
头像
12 #
9
20-12-20 00: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Erich Fromm - The Art of Loving


弗罗姆(1900 - 1980) 是一个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美裔德国犹太人。他写了很多面向大众的基础哲学/心理学著作,我个人都非常喜欢。这本The Art of Loving是我看的第一本他的著作。当时我和结婚9年的前队友走到了一个临界/分岔点。大概一年前后,我集中看了很多心理学,两性关系,女性心理(包括性心理)的书,。当时我很想把我对我俩关系的思考比较系统的向前队友表达出来,但觉得自己的语言不够深刻也不够有条理,所以很想要从书中印证我自己的想法,得到一些启发,然后鼓励他也阅读(但其实最后他并没有)。不过这阵子的阅读对我自己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虽然没有“拯救”婚姻,但印证和深化了我当时一些粗浅的心得,并让我相信我自己想要追求的情感关系和状态是没有错的,我并没有钻牛角尖,而是在正确的路上走,所以最后坦率的作出了符合我内心的决定(离婚)。


1.这本书让你学到了什么?


书里一个我非常同意的观点是,爱不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而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To love requires a certain kind of faculty。对于拥有爱的能力的人来说,正是因为他们富足,所以给予和分享是自然而然的,本能的。ta们乐于向ta们爱的人(包括,但常常并不仅止于爱人/伴侣)分享精神的富足。而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由于原生家庭,后天经历等等原因,人和人之间爱的能力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种能力在成年后,需要相当的悟性和有意识的功课,才能够改变和加强。


Love is primarily giving, not receiving.


People whose main orientation is a non-productive one feel giving as an impoverishment. Most individuals of this type therefore refuse to give. Some make a virtue out of giving in the sense of a sacrifice. They feel that just because it is painful to give, one should give; the virtue of giving to them lies in the sense of a sacrifice.


Giving i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of potency. In the very act of giving, I experience my strength, my wealth, my power. This experience of heightened vitality and potency fills me with joy. I experience myself as overflowing, spending, alive, hence and joyous.


Whoever is capable of giving himself is rich. .... Thi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he sacrifices his life for the other - but that he gives him of what which is alive in him; he gives him of his joy, of his interest, of his understanding, of his knowledge, of his humor, of his sadness - of all express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that which is alive in him. In thus giving of his life, he enriches the other person, he enhances the other''''s sense of aliveness by enhancing his own sense of aliveness. He does not give in order to receive; giving is in itself exquisite joy.


2.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谈不上运用,但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我自己狗屎运,生长在一个给足了爱的家庭。父母都是爱看书爱思考,精神富足的人,鼓励我贴近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的内心。从小我接受到的爱就是这种润物细无声,源源不断的爱,有时是fluffy soft love, 有时是tough love (看我当时需要哪种,哈哈)。我前队友的家庭,经济富足,公婆儿女双全,看起来很好,但婚后有更多机会观察和了解,发现公婆(和他们影响下的子女)比较好面子,只要有一块美丽的地毯,生活中凡是不那么“体面”的事情,就把灰尘垃圾统统扫到地毯下面,然后眼不见心不烦,再不过问。


前队友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比较割离,对自己的内心情绪和思想也经常以这种“盖地毯”的方式来处理。凡是他觉得自己“不该有”,或者“不体面”,或者搞不懂为什么的情绪,他的本能反应不是接受和梳理,而是把它们藏起来,盖上地毯,再不去管。我曾鼓励他从这样的方式中走出来,不过也许是我方式有问题(毕竟不是专业therapist),也许是他并没听懂我真正在说什么,他(至少在离婚前)这方面并没作出特别多的努力。


另外他也是一个比较被动的人(这里的主动被动不是说谈恋爱谁追谁这种表现,更是更广义的指生活中出现问题要以什么态度来处理)。在婚姻关系中我所有的“主动出击” - 向他展示我的内心,我的想法,鼓励和期望他也和我分享 - 都得不到他相同程度的回应。进入婚姻越久,需要磨合,解决的问题越多,他这种被动的态度带来的问题就越大。譬如大家都常说的love language, 我们也曾经讨论过互相的“爱的语言”,但并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因为我发现,如果我只能通过这样的“教导”或“索取”才能得到一些具体的表示,而且他只得其形不得其神,it defeats the purpose of me asking。长久下来,我第一觉得累(输出>输入),第二觉得和自己的伴侣总是距离好远。我把我的世界向他打开,可生拉硬拽也无法把他拉近门里。他只想站在门口,保持安全和礼貌的距离向里看看。


后来我觉得,他这种被动的态度和原生家庭这种“盖地毯”的方式有很大关系。人一定要主动的生活,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所谓主动的生活,是主动的走出心理舒适圈,走出过去的经历(包括原生家庭)对自己的限制,主动的了解自己,更多的向内看,examine oneself within, 才能够先找到真正的自己,了解,接受,爱自己, 然后按照真正的自己的样子来活。这个真实的自我,会成为我们活在客观世界的一个anchor,有了anchor, 才不会被客观的,我们不可控的,时好时坏的“海浪”推着走。如果向内探索的功课做的不够,甚至没做(因为这个功课做起来其实并不简单),势必无法完全接受自我,那势必也无法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生活的人,因为你永远会被外在影响。外在的客观条件会时时刻刻影响你的情绪,影响你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最后,归个题。没有找到并接受自己,而被动生活的人是无法真正学会“爱”的!譬如我的前队友,有爱的欲望和意图,但常常不知道怎么具体去爱,如同茶壶里倒汤圆,他自己也十分不满足于这种状态。只有向内审视的工作做足了,你才能找到能让你的内心世界永远“富足”的源泉 - 这个源泉就是(而且只能是)你自己。只有真的富足了,才能有自然的输出!


3.运用后有什么效果?


啰嗦了半天,我想说的是,在我们学习各种“技巧”(不管是恋爱技巧,婚姻技巧,还是性爱技巧)之前,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先退一步,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做好人生的功课,先成长为一个精神世界富有的,有能力给予,而且乐于给予的人。这是爱的根基,如果没有这个扎实的根基就去琢磨“技巧”,那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从池塘里抽水,迟早会干涸的。有源源不断的水源,才能不断给爱的人输出新的能量。


在决心和前队友画下句号以后,现在的男友让我心里非常充足。他真诚,乐观,正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而且把他的内心世界向我打开,是和我一样喜欢自己“做功课”的人。非常感恩他对我生活上的呵护,更感谢他对我的精神的滋养。当然啦,我觉得我也是个对爱的人责任心很重,乐于付出型的人, 所以我俩在一起能互相感到激发和被激发。虽然离婚前我也没觉得自己很不开心或者怨念很重,但是总的来说,前任和现任一比较,我自己的精神面貌差别还是挺大的。和前任在一起时,我的输出绝大过于输入,得靠自己做功课保持比较积极的状态,所以觉得累。和现任在一起,是输入和输出相当,positive feedback loop。我觉得自己源源不断的接收到他的输入,自己有使不完的能量想要回馈给他。特别幸福,每天都很开心。


最后再引用一段Fromm:


In truly giving, he cannot help receiving that which is given back to him. Giving implies to make the other person a giver also, and they both share in the joy of what they have brought to life. In the act of giving, something is born, and both persons involved are grateful for the life that is born for both of them. Love is a power which produces love; impotence is the inability to produce love.


(我当时看到这段话,就觉得这是我希望的理想的状态了。)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20-12-20 01:0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Erich Fromm - The Art of Loving


弗罗姆(1900 - 1980) 是一个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美裔德国犹太人。他写了很多面向大众的基础哲学/心理学著作,我个人都非常喜欢。这本The Art of Loving是我看的第一本他的著作。当时我和结婚9年的前队友走到了一个临界/分岔点。大概一年前后,我集中看了很多心理学,两性关系,女性心理(包括女性性心理)的书,。当时我很想把我对我俩关系的思考比较系统的向前队友表达出来,但觉得自己的语言不够深刻也不够有条理,所以很想要从书中印证我自己的想法,得到一些启发,然后鼓励他也阅读(但其实最后他并没有)。不过这阵子的阅读对我自己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虽然没有“拯救”婚姻,但印证和深化了我当时一些粗浅的心得,并让我相信我自己想要追求的情感关系和状态是没有错的,我并没有钻牛角尖,而是在正确的路上走,所以最后坦率的作出了符合我内心的决定(离婚)。


1.这本书让你学到了什么?


书里一个我非常同意的观点是,爱不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而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To love requires a certain kind of faculty。对于拥有爱的能力的人来说,正是因为他们富足,所以给予和分享是自然而然的,本能的。ta们乐于向ta们爱的人(包括,但常常并不仅止于爱人/伴侣)分享精神的富足。而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由于原生家庭,后天经历等等原因,人和人之间爱的能力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种能力在成年后,需要相当的悟性和有意识的功课,才能够改变和加强。


Love is primarily giving, not receiving.


People whose main orientation is a non-productive one feel giving as an impoverishment. Most individuals of this type therefore refuse to give. Some make a virtue out of giving in the sense of a sacrifice. They feel that just because it is painful to give, one should give; the virtue of giving to them lies in the sense of a sacrifice.


Giving i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of potency. In the very act of giving, I experience my strength, my wealth, my power. This experience of heightened vitality and potency fills me with joy. I experience myself as overflowing, spending, alive, hence and joyous.


Whoever is capable of giving himself is rich. .... Thi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he sacrifices his life for the other - but that he gives him of what which is alive in him; he gives him of his joy, of his interest, of his understanding, of his knowledge, of his humor, of his sadness - of all express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that which is alive in him. In thus giving of his life, he enriches the other person, he enhances the other''''s sense of aliveness by enhancing his own sense of aliveness. He does not give in order to receive; giving is in itself exquisite joy.


2.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谈不上运用,但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我自己狗屎运,生长在一个给足了爱的家庭。父母都是爱看书爱思考,精神富足的人,鼓励我贴近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的内心。从小我接受到的爱就是这种润物细无声,源源不断的爱,有时是fluffy soft love, 有时是tough love (看我当时需要哪种,哈哈)。我前队友的家庭,经济富足,公婆儿女双全,看起来很好,但婚后有更多机会观察和了解,发现公婆(和他们影响下的子女)比较好面子,只要有一块美丽的地毯,生活中凡是不那么“体面”的事情,就把灰尘垃圾统统扫到地毯下面,然后眼不见心不烦,再不过问。


前队友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比较割离,对自己的内心情绪和思想也经常以这种“盖地毯”的方式来处理。凡是他觉得自己“不该有”,或者“不体面”,或者搞不懂为什么的情绪,他的本能反应不是接受和梳理,而是把它们藏起来,盖上地毯,再不去管。我曾鼓励他从这样的方式中走出来,不过也许是我方式有问题(毕竟不是专业therapist),也许是他并没听懂我真正在说什么,他(至少在离婚前)这方面并没作出特别多的努力。


另外他也是一个比较被动的人(这里的主动被动不是说谈恋爱谁追谁这种表现,更是更广义的指生活中出现问题要以什么态度来处理)。在婚姻关系中我所有的“主动出击” - 向他展示我的内心,我的想法,鼓励和期望他也和我分享 - 都得不到他相同程度的回应。进入婚姻越久,需要磨合,解决的问题越多,他这种被动的态度带来的问题就越大。譬如大家都常说的love language, 我们也曾经讨论过互相的“爱的语言”,但并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因为我发现,如果我只能通过这样的“教导”或“索取”才能得到一些具体的表示,而且他只得其形不得其神,it defeats the purpose of me asking,我长久下来还是觉得非常累。


后来我觉得,他这种被动的态度和原生家庭这种“盖地毯”的方式有很大关系。人一定要主动的生活,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所谓主动的生活,是主动的走出心理舒适圈,走出过去的经历(包括原生家庭)对自己的限制,主动的了解自己,更多的向内看,examine one''''''''s self within, 才能够先找到真正的自己,了解,接受,爱自己, 然后按照真正的自己的样子来活。这个真实的自我,会成为我们活在客观世界的一个anchor,有了anchor, 才不会被客观的,我们不可控的,时好时坏的“海浪”推着走。如果向内探索的功课做的不够,甚至没做(因为这个功课做起来其实并不简单),势必无法完全接受自我,那势必也无法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生活的人,因为你永远会被外在影响。外在的客观条件会时时刻刻影响你的情绪,影响你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最后,归个题。没有找到并接受自己,而被动生活的人是无法真正学会“爱”的!譬如我的前队友,有爱的欲望和意图,但常常不知道怎么具体去爱,如同茶壶里倒汤圆,他自己也十分不满足于这种状态。只有向内审视的工作做足了,你才能找到能让你的内心世界永远“富足”的源泉 - 这个源泉就是(而且只能是)你自己。只有真的富足了,才能有自然的输出!


3.运用后有什么效果?


啰嗦了半天,我想说的是,在我们学习各种“技巧”(不管是恋爱技巧,婚姻技巧,还是性爱技巧)之前,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先退一步,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做好人生的功课,先成长为一个精神世界富有的,有能力给予,而且乐于给予的人。这是爱的根基,如果没有这个扎实的根基就去琢磨“技巧”,那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从池塘里抽水,迟早会干涸的。有源源不断的水源,才能不断给爱的人输出新的能量。


在决心和前队友画下句号以后,现在的男友让我心里非常充足。他真诚,乐观,正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而且把他的内心世界向我打开,是和我一样喜欢自己“做功课”的人。非常感恩他对我生活上的呵护,更感谢他对我的精神的滋养。当然啦,我觉得我也是个对爱的人责任心很重,乐于付出型的人, 所以我俩在一起能互相感到激发和被激发。虽然离婚前我也没觉得自己很不开心或者怨念很重,但是总的来说,前任和现任一比较,我自己的精神面貌差别还是挺大的。和前任在一起时,我的输出绝大过于输入,得靠自己做功课保持比较积极的状态,所以觉得累。和现任在一起,是输入和输出相当,positive feedback loop,我觉得自己特别幸福,每天都很开心。


otokorashii_onna 发表于 2020-12-20 00:28

非常非常地点赞。虽然我没有你那么深刻地领悟,但也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

头像
0操作14 #
头像
14 #
0
20-12-20 01: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书名:标准模型 Standard Model


让我了解了宇宙的奥秘,奠定了哲学观。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12-19 23:15

哈哈,我待会儿说。

头像
2操作15 #
头像
15 #
2
20-12-20 01:3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也推建大学时读的《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作者是哥伦比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Garcia Marquez。


一定要读英文版!

一定要读英文版!

一定要读英文版!


不要被题目迷惑,本书故事跟霍乱基本无关,只是书中人惯于将相思之苦误以为是患上霍乱。

这本书应该在二十,三十,和遇上毕生难忘的爱情之后读三遍。第一遍看过整个故事,顺路领略马尔克斯独特而富有神秘气息的语言。第二遍留意书中无处不在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时空转换和人物丰富的内心挣扎;第三遍读在自己遇见真爱之后获得共鸣。

爱情的秘密就在于此,爱着的人和被爱的人都应有独立自由的灵魂,费尔明娜达萨正因此而可爱。


1、学到了什么?

这本书里有我读过最美的爱情。三十岁再读时,才感悟到对于爱情,我一直都太年轻了。后来再读,发现我永远年轻。


2.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这本书对爱情、婚姻、性、人生、衰老等主题都有非常深刻而独特的见解。里面的很多句子类似哲学语录,非常值得每十年读一遍。


3.运用后有什么效果?

发现在一生中深入交流过的诸多身体和灵魂中,我真正爱上的,只有一个。

头像
0操作16 #
头像
16 #
0
20-12-20 05: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8楼tidewater的帖子

之前你对亲密关系的观点,和看后有何不同呢


xinchina 发表于 2020-12-19 23:24

其实我高中看的不是 quantum mechanics standard model,而是 cosmology。时代差别。


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我觉得是帮助自己的 belief 和 meaning of life 吧 (当然如何建立,这个因人而异) ,,, 我觉得首先要自己 happy,有自己的 philosophical belief,然后才有可能平常心地面对亲密关系的各种不完美、不如意、甚至亲密关系的结束。

头像
0操作17 #
头像
17 #
0
20-12-20 08:3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自己也分享一个,Dear Lover: A Woman's Guide To Men, Sex, And Love's Deepest Bliss


作者:David Deita,介绍“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most insightful and provocative teachers of our time, bestselling author David Deida continues to revolutionize the way that men and women grow spiritually and sexually. ”


并引用一段原文字或者概述内容:

这是David Deita写个女性们的书,每一篇章节都是以情书的方式开始,看后让我非常的动容。

“You are only willing to surrender open if he is fully present with you, committed to claiming your heart with his absolute integrity of being. And he is only willing to commit his presence with you if you are willing to surrender open and offer your heart's light and devotion as love's yearning.”



1.你学到了什么?


从小到大我的身边充斥着被伤透了心的强势女人与胡作非为或无所作为的男人们,我没见过长久又相爱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样子的。我自己的保护层很厚重,我非常怕在亲密关系中受伤,但又非常渴望书里所描绘的那种timeless,devine,eternal的爱情。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女人该如何去打开自己的内心,勇敢的去爱,surrrender but don't settle for less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两性关系里,女人很清楚男人的弱点在哪里,面对这些弱点,我们很容易封闭住自己的内心。作者以这种情书的方式让我明白了,我就是爱,我就是力量,我可以打开我自己,让对方感知到我所感知的灵魂深处的渴望。


2.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给对方写了一封email,这是我很私密的信件,所以会在楼下设个魅力。


3.运用后有什么效果?


如同剥橘子皮,第一下可能是最费事的,但是一旦有了开口,更容易一片片把自己的的保护层去掉。当感觉到自己的心又要封闭起来时,我会问自己我到底渴望什么,我该做的是去表达我需要他的persence,而不是找茬或顾左右而言他。我也曾经觉得show vunerbility是一件很丢脸的事,觉得一个新时代女性,有事业,有思想,有人缘,去告诉一个男人我渴望被爱,做不到。我用购物和瞎忙来找短暂的快感,看似很高傲实则很脆弱,看似挺充盈实则内心匮乏的很。


现在自己的亲密关系非常好,我们是彼此的良师益友,同时又如胶似漆。我看了很多很多亲密关系方面的书,这本书却让我印象最深刻,因为它鼓励了我把自己赤裸裸的心拿出来,我虽然也顾虑对方可以随时把这个橘子捏爆,但我知道勇气就是这样炼成的。更值得感恩的是,我们的爱变成了我的保护层,对方也更加呵护我。




头像
2操作18 #
头像
18 #
2
20-12-20 08:4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如果你的魅力不够,赶快在本版参与所有活动,包括这个活动。版主真的是掏心掏肺了,大家也全力以赴分享把。

该内容需要1威望值以上才能阅览



头像
0操作19 #
头像
19 #
0
20-12-20 08:5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You are only willing to surrender open if he is fully present with you, committed to claiming your heart with his absolute integrity of being. And he is only willing to commit his presence with you if you are willing to surrender open and offer your heart''s light and devotion as love''s yearning.


这段话说的真好。“Fully present", "integrity of being" 这些听起来仿佛很空的词汇,在有一定人生经历之后,会特别有共鸣。


只“可惜”和版主不同的是,在前一段婚姻里,我觉得我坦诚的show vulnerability, 可惜对面的人油盐不进, 把自己裹的死死的保护起来。所以,如果在年轻时就结了婚,双方都能够把心打开,共同进步,那是上上选,非常好。如果这个选项不成立,在中年成熟期之后能够擦亮眼睛,勇敢再一次追求,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伴侣,也很好。嘿嘿。

头像
1操作20 #
头像
20 #
1
20-12-20 08:5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19楼otokorashii_onna的帖子

是的,我十八岁时就遇见了他,他是可以show vulnerability的人,这也是当初打动我的原因,只是那个时候我还不太能。生活的重担,一个个孩子的出生,再自己的物质欲望,让我们的关系也曾陷入过低谷,好在我有及时的意识到问题,回归到了爱里。

发帖回复
查看:13765|回复:181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