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30184|回复:393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终结)

头像
0操作261 #
头像
261 #
0
21-05-26 12:1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1楼三波sangpo的帖子

作为最后一部分,我来分析一下我和太太之间矛盾的成因吧。


首先分析我自己。在被智慧疗愈之前,我是敏感细腻;内心充满创伤,导致行为和思想上的软弱;没有安全感,确切的说是安全感逐步丧失,先是因为父亲及其功利虚荣的态度,以及父母在心理方面完全的忽视,然后女朋友Q的欺骗背叛,使得心底对人丧失了信任,再有和太太最一开始的冲突使我对这个世界都失去了安全感;没有归属感,或许我的归属感本来就不在俗世。


简单说几件和我爸相关的事情。初中时候因为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公共浴室洗澡,晚了一些回家,我爸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一耳光。大一的时候,买火车票和售票员没交流好,买错车次,我爸就大闹售票厅,然后我说了一句“是我没说清楚”,他就大喊大叫,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


我在为人处事上不如我太太,特别是一开始。不过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


头像
1操作262 #
头像
262 #
1
21-05-26 12:2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1楼三波sangpo的帖子

在分析我太太之前,我得分析一下她的父母。他们都是很好的人,但是都有一些自身的未竟的功课。


她爸爸是个典型的工程师的性格,对家人极好,没什么朋友,动手能力非常强。还有一点就是极其固执,很多想法和行为和家人有些格格不入的。我后来了解了他之后,觉得固执不是天生的。他想法多心思细腻,情绪也非常的多。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因为感受到和他人的差异,而产生了极强的情绪。然后他就避免和人接触,然后在思想和行为上形成了非常孤独的自我保护的习惯。因此而表现为固执。


他对我是很接纳的。刚刚认识我太太不久,我们回国探亲。他爸爸带我们去逛街。我看到卖糖葫芦的,就盯着看了一眼,被他爸爸发觉了,一边问我是不是要买,一边就已经跨步上前去把糖葫芦买来了。我一直铭记这件小事,因为从前没有人对我这么好过。



头像
0操作263 #
头像
263 #
0
21-05-26 12:4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1楼的帖子


再说说我太太的妈妈。她是个很平衡的人,也是很有智慧的人。对家任劳任怨的付出。很会洞察人心,工作社会上的人际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家庭关系也搞得非常和睦。然而我和她时常就处不好。


她本身的性格其实也挺要强,有时候我觉得她心底也是有点倔的。但是她很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的,把工作上家里的事情处理得让人心服口服的。


她和太太爸爸的关系,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维系好一个家。感情上没有太多的交流。我一直觉得他们之间就是亲情,压根没有爱情。我记得太太一开始和我提过,他们刚刚结婚的时候,她妈妈在被子里哭了半天,然后离家出走了半天还是一天的。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可以想象和一个极其固执的人做夫妻是很有挑战的。


她妈妈见到我不久之后对我说,说我长得好看,嘴唇薄,心思活络,将来肯定会欺负她女儿(我太太)。唉,上苍可见,我从来没有欺负过我太太。她妈妈的这种偏见就一直在,一直非常强。然后好几次说了非常伤人的话。


我不知道她年轻的时候是否是受到过情感上的伤害,还是看到了身边的人受到过类似的伤害。这个偏见也太强了,她的理智从没有意识到有问题。


在我的理解中,她妈妈非常善于从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去改变调整她的行为。然而这种改变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不是自内向外的改变。碰到了新的情况,她就不能很好的应对了。



头像
0操作264 #
头像
264 #
0
21-05-26 13:0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1楼的帖子


继续正文。


自从我皈依和受洗之后,我就大量的找佛教和耶稣的经文来看。其中佛经包括汉传的还有藏传的(翻译成英文的)。耶稣的话包括圣经内的和之外的。我意图寻找到一个方法可以帮助到我女儿。一边读书,我一边按照思索到的道理反省和改过。


到了2020年3月中,stay at home order下来之后,我就一直不断的受到各种痛苦的折磨,有身体上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灵性上的。各种各样一个接着一个。这个状态基本上到今年四月(一个月前)才结束。大部分时候是心理上的苦痛,极大的苦痛,和现实生活没有直接关联。我就按照耶稣的话去寻找自己的罪,一旦找对了原因,然后相应的调整了心态和想法,这些痛苦就立刻消失。然后好了一两天,下一个痛苦就又来了。


大概的反省的模块是:1)放下世俗的担忧,2)相信神的爱和耶稣的救赎,3)意识到自己的罪,4)反省和改过,5)要有喜乐,6)要爱自己,7)要爱他人。


到了四月份底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是全新的了。内心的苦痛基本上消除了(除了和太太之间早期留下的巨大阴影,还有其它个别的)。身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出了寿星眉(很多长长的眉毛),原本十分僵硬的肌肉完完全全放松了(从石头到豆腐的差别),身体也瘦下来了。十多年的抑郁症完全无踪无影,身上的湿疹也几乎都好了,食物不耐受基本上没了,等等。


这个月(五月)意识到还有一些伤痛,需要我自己面对,想办法化解。有一天我意识到自己在性心理上,严重的压抑自己,所以特地到伊班来学习和做功课来了。


三波sangpo 发表于 2021-05-25 17:20

我感觉你一系列的身体变化是都是因为心态的改善, 从你的描述看得出你之前很长时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我身边有这样的例子, 心态垮了, 人几个月就去了; 本来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心态调整之后, 只用了半天病情就稳定下来

头像
0操作265 #
头像
265 #
0
21-05-26 13:2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1楼三波sangpo的帖子

现在开始分析我太太。


她的性格深处很像她爸爸。工程师的性格,固执,对家人非常好,不太和他人交往。她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关系很好。但是交流仅仅限于事情和浅层的想法。没有那种知心的朋友。我太太几次带我去见她的女性朋友,经常就是我和她们聊得非常投机非常深入,即便是第一次见面。而她就傻傻的不吭声。事后我问她,她说不知道说什么,很多时候她也听不懂,但她也不介意。


她妈妈以及她外婆(一个更加有智慧的人)教会了她为人处事。她妈妈教她如何去理解看待他人的行为,自己该如何应对。但是,里面缺少了一些。那种理解都还在社会行为的表面中,没有到达人性的深处。更有,她妈妈如何感悟到这些经验的,没有教给我太太。也就是说,我太太学会的是结果,而不是之所以然。所以就导致了我太太不会对新的情况作出思考。


表面上我太太内心很宁静,但是接触久了就发现她有很多情绪,但是她却从头到尾的否认有这些情绪。后来我想明白了。一旦她出现了这些情绪,她会觉得非常不舒服,要么变成她爸爸那样的固执,直接回避情绪。要么就按照她妈妈教的方法,直接调整行为。但是,她就从来没有面对情绪和理解情绪的过程。所以她压根就不知道自身的情绪。


在她五岁的时候,她妈妈因为工作的压力,心情很不好,经常打她。因为这个,她非常害怕被责罚,非常害怕被误解。在我和她相处的时候,哪怕是对她指出我的不同意见,她就会本能的辩解。那是完全不用心的话,几分钟之后问她,她就完全不记得她说了什么。


她小时候主要是她爸爸带她。她爸爸会不太有原则的宠她。导致了她有些时候即便做错了事情,她也不会去承担责任。


她妈妈和她爸爸相处的时候,都是很平和的迁就着他。所以家里没什么矛盾。没每次她爸爸闹情绪,她妈妈就会适度的后退忍让,又和太太说些调侃她爸爸的话。这样太太心理就没有任何的阴影。然而呢,她父母没有对这些问题真正的面对和探讨,我太太就没有真正去理解和化解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意愿。从而变成了,她对一切情绪的否定,以及对情绪带来的不好后果的忍让。


回到我和我太太的关系中。我以前不成熟,会有不少小情绪。在太太心理,她就会完全的否定我,同时在心底忍耐我。而且同时,她自身的情绪就会非常非常大,主要是紧张,担心和着急。然后她就会变得极其固执,采取一些极端行为去保护我。


而当她的这些极端行为伤害了我的之后,她又去否定我的情绪和受到的伤痛。至于不好的后果,她就不知道如何面对,就干脆不去面对,而选择遗忘。


这些就是她的思维模式。基本上到现在还是没有改变。




头像
0操作266 #
头像
266 #
0
21-05-26 13: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1楼三波sangpo的帖子

如何去改善这些问题呢?我现在强大了,自身就可以很大的减少她的担心了。碰到她的不恰当行为的时候,我就能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法。还有我应当可以找到方法化解她给我造成的巨大的痛苦。


至于帮她提升。我想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她更好的性爱去提高她对情感的关注度,对自己情感的接纳和理解。最近回想到她给我的第一张照片的时候,突然想起,她本身其实就具有很多的智慧,虽然那只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但是那是她自己的品质。让她更深的理解自己的品质,以及局限性,她对这这种努力会更加接纳。


先写到这里吧。后面的实践还需要不少时间,挫折和面对。

头像
0操作267 #
头像
267 #
0
21-05-26 13:3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1楼三波sangpo的帖子

主要内容都已经写完了。我还有很多其它的感悟和新方法的摸索。那些会开新主题讨论。

头像
0操作268 #
头像
268 #
0
21-05-26 13:4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感觉你一系列的身体变化是都是因为心态的改善, 从你的描述看得出你之前很长时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我身边有这样的例子, 心态垮了, 人几个月就去了; 本来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心态调整之后, 只用了半天病情就稳定下来


weee21 发表于 2021-05-26 13:04

是的,你说的这种情况不是少数。


所以everything is about mind。所以我们要修心。


性爱也是如此!

头像
0操作269 #
头像
269 #
0
21-05-26 15:5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桑坡分析每个人都分析得很细致。看来都是带着各种烙印和伤疤进入婚姻,多相碰撞后,伤的更深或麻木了而逃避对待.....

头像
0操作270 #
头像
270 #
0
21-05-27 07:0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一早晨我都没有去看书,把这个帖子认认真真的看了下来,楼主是有慧根的人,好多时候慧极必伤,因为早慧而早早体会和了解不属于自己的情绪,人事;因为灵慧而吸引不论好的坏的人或者灵气,带来更多的伤痛。意志不强大,或者看不透的人也许就被压垮了吧。看到楼主涅槃重生,真好!


希望可以沾沾楼主的灵气,早起锻炼有个好心情,走了

头像
0操作271 #
头像
271 #
0
21-05-27 08:0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有深度,内省有灵,开拓视野,但是很难借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之道。
头像
0操作272 #
头像
272 #
0
21-05-28 15:1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难得楼主这么直面自我,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楼主是一个高度敏感,有灵性的人。


我觉得作家卡夫卡就是这一类高度敏感的人的代表,楼主可以去看看他写给父亲的信和他的传记,我觉得他的人生幸运的是有几个精神上的知己,可以在他超前敏感的孤独中得到一些抚慰。


他的第一个未婚妻的关系有点像楼主和太太的关系,两个人完全不是一类人,但未婚妻是那种世俗中很能干的人,虽然没什么灵性的精神世界,不可能真正理解他,但可以给他稳定的家庭生活,可以帮助他脱离父亲的精神控制,不过,他最终没有选择和未婚妻结婚。


他后来的女朋友和他是灵魂知己,懂他,爱他,不过他自己的世俗生活能力太差了,而且也没有真正脱离父母的勇气,不管是因为母亲的爱,还是因为他是惟一的儿子父亲对他的那些世俗的期望。


去世前几年他倒是决定离开父母,在德国遇到了一个把他当神一样看待的女孩,我不觉得那女孩懂他,不然不会完全听他的话烧了手中他的作品,而他的未婚妻,女朋友都是把他以前的信保存到银行保险柜里或者托付给他最好的朋友,当然,他最好的朋友是不可能听他的烧掉他所有的作品和书信的,虽然他那时根本没什么名气,但他(她)们都确定他是天才。没有他们,我们只会看到他早期发表的变形记。

头像
0操作273 #
头像
273 #
0
21-05-28 15:2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从心理学上来说,存在即合理,所以我们不要去预判别人,能做到真实的面对自我,找到内心的平静,心理的平衡,不伤害他人, 就可以成为一个内心坚强的人,自信的人,心有所恃,就可以坦然面对人生风雨。


楼主不要介意别人的看法,你既然在公共论坛里讲这些,就自然会听到各种声音,那只是他人作为旁观者的观感,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能带给你触动的,让你感悟领悟的,听进心里去,负能量的,偏见预判的,当耳边风就好。


楼主这样有灵性的,如果真能疗愈自我,内心如真的变得温柔强大,那么,智慧的人会有光,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头像
0操作274 #
头像
274 #
0
21-05-28 15:5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从心理学上来说,存在即合理,所以我们不要去预判别人,能做到真实的面对自我,找到内心的平静,心理的平衡,不伤害他人, 就可以成为一个内心坚强的人,自信的人,心有所恃,就可以坦然面对人生风雨。


楼主不要介意别人的看法,你既然在公共论坛里讲这些,就自然会听到各种声音,那只是他人作为旁观者的观感,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能带给你触动的,让你感悟领悟的,听进心里去,负能量的,偏见预判的,当耳边风就好。


楼主这样有灵性的,如果真能疗愈自我,内心如真的变得温柔强大,那么,智慧的人会有光,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bluesky818 发表于 2021-05-28 15:29

太感激你细心的理解,还有那么耐心的讲解卡夫卡的故事。如果我和太太早几年听到你说的话,我们的人生从那个时刻就应该就会改变了。


我一直觉得我受到的苦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我选择分享出来,连筋带骨的,近乎赤裸的,一方面就是让自己去non judgemental的去观察自己,一方面是希望对他人有用。我知道人群中有不少人,在这里或者在那里,有类似的经历。但是他们不太会有勇气来参与讨论,所以只能我主动的去分享,让他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这个版面的环境已经非常非常好了。版主们还有很多其他网友都很爱护我,我还没听到很harsh的话。去年我在闲话版做过分享,里面没有这次分享中的那么多的隐私。却遭到了很多人的恶语中伤。


通过这次分享,我又进一步的成长了。这是爱自己和爱他人同步的提升。


再次谢谢你!

头像
0操作275 #
头像
275 #
0
21-05-28 16:0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桑坡分析每个人都分析得很细致。看来都是带着各种烙印和伤疤进入婚姻,多相碰撞后,伤的更深或麻木了而逃避对待.....


QianShuiDe 发表于 2021-05-26 15:57

是啊,所以我觉得自己受了伤而不去转而加害别人的人都是善人,都应该一起进入天堂。

头像
0操作276 #
头像
276 #
0
21-05-28 16:0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一早晨我都没有去看书,把这个帖子认认真真的看了下来,楼主是有慧根的人,好多时候慧极必伤,因为早慧而早早体会和了解不属于自己的情绪,人事;因为灵慧而吸引不论好的坏的人或者灵气,带来更多的伤痛。意志不强大,或者看不透的人也许就被压垮了吧。看到楼主涅槃重生,真好!


希望可以沾沾楼主的灵气,早起锻炼有个好心情,走了


lndw01 发表于 2021-05-27 07:09

非常感谢你的关注和智慧的理解!

头像
0操作277 #
头像
277 #
0
21-05-28 16:1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有深度,内省有灵,开拓视野,但是很难借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之道。
Dina029 发表于 2021-05-27 08:06

我们可以一起关注,审视和提升自己啊。不论是生活中的哪个模块。

头像
0操作278 #
头像
278 #
0
21-05-28 16:4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择抄某一些卡夫卡传记中的内容:


谁理解了卡夫卡?谁最有资格说他理解了卡夫卡?也许,当年那些与卡夫卡最为亲近的人最能理解卡夫卡。那么,谁与卡夫卡关系最为亲近呢?卡夫卡的家人吗?显然不是。卡夫卡的父亲与卡夫卡最缺乏理解,卡夫卡那封36岁时写给父亲的著名的信可以为证。当年卡夫卡满怀热情和期待地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父亲时,父亲的回答是冷冷地:“放在床头柜上吧。”卡夫卡的母亲与卡夫卡的关系纠缠于爱与不理解之中。卡夫卡曾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母亲对我的爱正如她对我的不理解一样深,这种不理解融进了她的爱之中,因而,她也许就更加无所顾忌,这是我目前所不能理解的。”卡夫卡有三个妹妹,他与她们的关系应当说是不错的,尤其是他与小妹妹奥特拉的关系最为亲近,但他们之间似乎还谈不上最为理解。1912年当卡夫卡因为石棉厂的事与家庭发生争执时,“总是站在他一边的”最小的妹妹对他也“怀有巨大的不理解”。她“这次离他而去”使他感到非常痛苦和绝望。卡夫卡当时几乎想从窗口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总之,卡夫卡感到在自己家里,“他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不过,另外有三位女性却与卡夫卡关系较为亲密的,她们是菲莉斯、密伦娜和朵拉。卡夫卡终生未娶,但这并不妨碍他同女性的交往。“文学、姑娘和死亡:弗朗茨•卡夫卡就在这个三角中游戏人生,消耗人生。”“这些偶然碰到的少女,指示一条道路或者用一种可能的援助来引诱人的少女贯穿于卡夫卡的作品始终。”卡夫卡一生主要与以上三位女性有过较为亲密的交往,卡夫卡与菲莉斯分手后创作了《诉讼》,与密伦娜诀别后开始写作《城堡》,而朵拉则伴随卡夫卡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也是最痛苦的日子。菲莉斯与卡夫卡有过五年的恋爱史,两次订婚又两次解除婚约。但是,菲莉斯并不真正了解卡夫卡。她像卡夫卡的母亲一样确信,如果有一个关怀备至的妻子,提供一个平静的家,一份明智的饮食,那么,卡夫卡就不会过于发展他的浪漫气质,而会安心地从事他的商务工作,将写作当作一种业余爱好。菲莉斯需要的是一个丈夫,一个孩子们的父亲;而卡夫卡却首先是一个作家,或者说他只能是一个作家。他们之间的这种不理解导致了他们的悲剧。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不理解,卡夫卡才在书信中不断地表白自己。因此,通过他的致菲莉斯的信我们可以窥见卡夫卡的内心深处。总之,菲莉斯与卡夫卡交往时间最长,受伤害最深,但了解却最少。当然,这与其说是她对于作家的卡夫卡了解太少,不如说是对于卡夫卡这位独特的作家太缺乏了解。菲莉斯一直将卡夫卡看作是一个平常人,或者至少希望他是一个平常人,尽管他业余爱好写作;而卡夫卡则将菲莉斯看作是奇迹,或至少希望她是奇迹。在务实、冷静、严谨的菲莉斯看来,写作对于生活总是次要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而对于卡夫卡来说,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写作,“我写作,所以我活着。”密伦娜是一位年仅24岁的作家、翻译家,她的确能够理解作为作家的卡夫卡;也正因为如此,她才非常清楚,卡夫卡绝不适宜于作丈夫,因此,在他们恋爱的关键时刻,她离开了卡夫卡,回到了并不爱她却为她所爱的丈夫的身边。她在一封致马克斯•布罗德的信中写道:生活对于卡夫卡来说,与对其他的普通人完全不同。首先,像金钱、交易所、外汇市场,或是一台打字机这样的东西都是完全神秘的(事实上它们也是如此,只是对其他人并非如此)……。比如他在办公室里的工作,有什么地方像是普通的工作吗?对于他来说,办公室,包括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一个谜,一个奇迹,其情形就像火车头对于一个小孩一样。您曾同他一起去过邮局吗?看着他写好一封电报,摇着头去找他最喜欢的一个窗口,然后毫无道理地开始从一个窗口走到另一个窗口……,不,整个世界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谜,并且一直如此,一个玄奥的秘密……。他的书是令人惊讶的。他自己则更令人惊讶。在这三位女性中,恐怕要属朵拉对卡夫卡感情最深。卡夫卡生命中的最后两年是同朵拉一起度过的。但是,朵拉则反对阅读卡夫卡,尤其反对通过阅读卡夫卡的作品,来了解和认识卡夫卡。1930年她在一封致布罗德的信中写道:只要我与卡夫卡生活在一起,我所看到的就是他和我。除了他自己外任何事情都是不相干的,并且有时是可笑的。他的作品是最无关紧要的。任何试图将他的作品当作他的一部分的做法在我看来都是可笑的。这就是我反对在他死后出版他的作品的原因。除此之外,我现在才开始理解,这里还存在着害怕别人来分享他的恐惧。每一次公开的陈述,每一次谈话,我都认为是对我的私人领域的野蛮入侵。这个世界并不一定要了解卡夫卡。他不关别人的事,因为,的确,没有人能够理解他。我认为——我现在仍然这么想——毫无疑问,除非你自己认识他,否则你就不可能理解卡夫卡,甚至都不可能对他获得一个模糊的理解。所有试图理解他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除非他允许你看着他的眼睛,或是握着他的手。而这些,他当然已经做不到了。 也许朵拉与卡夫卡太亲近了,以至于她将卡夫卡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这又使她远离了作为作家的卡夫卡。总之,菲莉斯将卡夫卡理解为一个有着独特的业余爱好的保险公司的高级职员;密伦娜将卡夫卡理解为一个不得已而上班工作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朵拉则将卡夫卡理解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生命的个体。

头像
0操作279 #
头像
279 #
0
21-05-28 16:4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哪一种理解正确呢?都正确,又都不正确。从菲莉斯的角度看,我们首先应当阅读卡夫卡的书信和日记,至于他的小说,可以像他父亲所说的那样,“先放在床头柜上”;从密伦娜的角度看,我们首先应当阅读他的作品,因为他首先是一位作家;从朵拉的角度看,我们则应该放弃一切文字的阅读,去面对卡夫卡,“看着他的眼睛,握着他的手”,与他交谈。但遗憾的是,这一点现在恐怕谁也做不到了。菲莉斯用头脑理性地理解卡夫卡,她离卡夫卡似乎最远;朵拉用心灵去接近、温暖卡夫卡,她离卡夫卡最近;密伦娜用头脑去理解作为作家的卡夫卡,又用心灵去接近作为独特的“个人”的卡夫卡,因此,她同卡夫卡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而正是这种距离使卡夫卡在她那里没有被变形、夸张或神化。看来,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哪个位置去观察和理解卡夫卡,有一点恐怕是共同的,即我们必须用心灵和头脑同时去阅读卡夫卡,无论是单用头脑,或是单用心灵的阅读,肯定是不够的,并且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妨说,卡夫卡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理解卡夫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理解我们自己。最后还是引用作者在该书后记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语吧:“我担心,任何人一旦走进了卡夫卡这道门,他是否还能摸索着走出来,而走进去和走出来的人是否还是同一个人?走近卡夫卡不易,离开卡夫卡似乎更难,即便你下决心永远不再见卡夫卡。”

头像
0操作280 #
头像
280 #
0
21-05-28 17:0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哪一种理解正确呢?都正确,又都不正确。从菲莉斯的角度看,我们首先应当阅读卡夫卡的书信和日记,至于他的小说,可以像他父亲所说的那样,“先放在床头柜上”;从密伦娜的角度看,我们首先应当阅读他的作品,因为他首先是一位作家;从朵拉的角度看,我们则应该放弃一切文字的阅读,去面对卡夫卡,“看着他的眼睛,握着他的手”,与他交谈。但遗憾的是,这一点现在恐怕谁也做不到了。菲莉斯用头脑理性地理解卡夫卡,她离卡夫卡似乎最远;朵拉用心灵去接近、温暖卡夫卡,她离卡夫卡最近;密伦娜用头脑去理解作为作家的卡夫卡,又用心灵去接近作为独特的“个人”的卡夫卡,因此,她同卡夫卡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而正是这种距离使卡夫卡在她那里没有被变形、夸张或神化。看来,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哪个位置去观察和理解卡夫卡,有一点恐怕是共同的,即我们必须用心灵和头脑同时去阅读卡夫卡,无论是单用头脑,或是单用心灵的阅读,肯定是不够的,并且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妨说,卡夫卡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理解卡夫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理解我们自己。最后还是引用作者在该书后记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语吧:“我担心,任何人一旦走进了卡夫卡这道门,他是否还能摸索着走出来,而走进去和走出来的人是否还是同一个人?走近卡夫卡不易,离开卡夫卡似乎更难,即便你下决心永远不再见卡夫卡。”


bluesky818 发表于 2021-05-28 16:41

谢谢你!


我刚刚去看了一小段《城堡》,静静地感受了一下文字。非常纯净的意境,清晰得就如同是卡法卡亲眼看到了一般。


还好我的逻辑思维很强,即使在近乎完全黑暗中,也能够逻辑的去分析我的感性世界。而且我内心的光明一直没有熄灭,让我最终等到了涅槃重生。


理解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最难的或许是去里面我们自己。误解是永远的存在,他们会导致好的,或者不好的结果。这都会成为我们故事的推动力。关键的去尽量用爱去照亮一点点角落,自己的以及身边的人的。

发帖回复
查看:30184|回复:393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