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所认识的,不是他的故友,也不是家里的旧亲。
“听他的口音,是哪的人?”金德旺追问。
小伙子依旧低着头,不紧不慢地说,“听那口音……好像也是我们的老乡。也许,是黑槐峪那边的。”
“你告诉他了吗?”金德旺有点紧张。
“没有。”小伙子说,“我们有规矩,不能乱说客人的情况。你是我们这里的顾客,我却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对的,金德旺想。
“你知道我是谁?”他问。
小伙子说:“当然,知道一点。你是这里的熟客了。”
“我们必须知道客人的大概身份,知道客人的脾气和喜好,特别是年纪大的客人,万一有什么事情也好处理。”小伙子说。
“他没说找我什么事?”
“没有。”
“他什么时候来的?”
“来过好几次了,偏巧你都不在。但最近没来,可能是因为没探听到你,到别处去了。”小伙子说。
金德旺不语,但心里却翻腾开了。他知道,但凡这样找他的,一定不会是什么好事。他要有足够的准备。毫无疑问,他并不认识小伙子描述的这个人。但是,越是不认识的,这种人就越是危险。
现在,他在明处,而凶狠的对手却在暗处,他不能不担心。
担心极了,因为金德旺无从揣摩对手的心思,不知道他的目的,更无法预测最后的结果。他真的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危险,在逼近。
3
家里人都说金德旺的脸色不太好。
有好些日子,金德旺没有再去那个小浴室,他怕撞到修脚小伙子所说的那个人。光听那个小伙子的简单描述,他就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是那个人的对手。他知道,要是一个人千里迢迢地赶来找他,就绝对不可能轻易地、简单地对付。十有八九,是来寻仇的。也许,一句话不说,验明了身份,上来就是一刀子。有些人,的确是亡命之徒。
金德旺在窑上经营多年,他有体会。
是的,有好多人扬言要寻仇。他们认为他欠下他们某个亲人的命。但金德旺认为,事情并不能怪他。他只是个开小煤窑的。谁来挖煤,早就应该知道一只脚是踏进了鬼门关。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古语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一旦出了人命,他能怎么办?他只是一个小煤窑主,不是慈善家。出了事,他不可能完全满足那些人提出的条件的。如果那样,他还开小煤窑干什么?他开煤窑,就是为了赚钱的。再说,他也没少花过钱,县里的,乡里的,甚至村里的,都要花钱。
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满足他们。他们是爷,自己是小二子。没有他们顶着,自己的窑根本就不可能开下去。也正因为有他们顶着,所以他可以不理会那些闹事的窑工亲属。
恨他的人当然就多。
话说回来,哪个小煤窑主不招人恨呢?那种小煤窑,怎么会不出事。或是冒顶,或是透水,或是瓦斯爆炸,早已是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