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四千五百字左右,大概而言,阅读可能需要六至八分钟。
此文前三分之一内容是对周易原文文字的解释和说明,后半部分才是今天讲的重点,诸位如果对文字的解释说明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后半部分看。那是今天讲的重点。不过我建议前面的文字解释说明也了解一下,比较好。
上次讲过,“如果有空,我改天可以专门讲讲正当位和不当位,详解一下。不过我估计我也没空。让别人讲吧,反正懂得不多讲得多的人,多得是。”实际上情况是,我确实没空。所以今天依然不是详解“位正当”和“位不当”。今天有涉及而已,夸张一下也可以说是略谈。
注意看,“正当位”、“不当位”、“位正当”,“位不当”,这几个词是不一样的。我之前文章中用的是“正当位”和“不当位”,其实周易原文是“位正当”和“位不当”。为何我会写成正当位和不当位。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要解释起来就复杂了。
我大致解释一下。《周易》原文的“位正当”和“位不当”,有四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关于读音和意思。“位正当”中的“当”字,读音当是四声:dàng。来,大家跟我念,dāng dāng dāng dāng dāng,dàng。是不是很有节奏感。看来我还是适合当老师啊。此“当”和“处理得当(dàng)”的“当”发音一致。意思也是类似的。此“当”的意思是:适合、值得、配得上的意思。在这里可以翻译成:配得上。
好了,翻译一下“位正当”,直译是:(正)配得上这个位置。而“位不当”,直译是:配不上这个位置。“位正当””意译是:德配其位。“位不当”意译是:德不配位。所以上次我说,当不当位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不当位,是很吓人的。
当然,“当”字的读音,非常复杂,相互有交叉。所以这其实是一个难题,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第二点,此文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倒装句式。古语有倒装句,其实现代语也有,只是不常见。古语的倒装句式一般是用作程度的强化,有强调的意思。在我的映像中,有时候隐藏有定性(性质)方面的意味。
周易原文的“位正当”和“位不当”,就是明显的倒装句式。有强调之意。这就是对此处定性(性质)的再次强调。这不是强调程度,而是强调此处定性(性质)的绝对化。
所以周易原文的“位正当”和“位不当”,其本来意思等同于“正当位”和“不当位”。只是倒装句式带有更强烈的程度和更肯定的性质。
第三点,我认为这里是动词名用。“当”这个字本身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这里本身是用的动词属性,而倒装之后更体现的是名词属性,所以应该是动词名用,或者可以视为动词名用。
第四点,还是读音的问题。关于读音,又要注意了,倒装句是“位正当”和“位不当”,“当”是四声。对倒装句式还原是“正当位”和“不当位”。还原之后的“当”是动词,读一声,读dāng。
“当”这个字看似简单,要深究起来,又太复杂了。关于是不是动词名用,我心里没太大把握,应该是吧,但是我也不是专业人士。不能说得板上钉钉一样,拿不准啊。如果有错误,欢迎指出。
所以我的记忆中是“正当dāng位”和“不当dāng位”,这是对原文倒装句式还原之后的文字和读音。可能我读书的时候,对倒装句式自动进行还原,然后我记住的是我还原之后的记忆。这好呢还是不好呢?我也不知道,反正理解意思就行了,至于记住的是原文还是自己的理解,我觉得都可以的。
周易原文的“位正当(dàng)”和“位不当(dàng)”,是倒装句,而且涉及名词动用,还原成正常语序就是“正当(dāng)位”和“不当(dāng)位”。所以我记住的是“正当位”和“不当位”。至于诸君的选择,请君自便。只要领会了意思就行。为了更严谨,我的标题还是用周易原文的顺序。
汉语确实很复杂,贼6。我就问你服不服。不管你服不服,我是忒服了呀!
为了满足我的个人偏好,我 顺从自己的记忆,用我自己的理解方式, 用还原之后的语序和读音:“正当(dāng)位”和“不当(dāng)位”。这也符合现代中文的表达习惯。
好了,上面讲了半天,没有讲到今天的正题,今天的的重点是讲,要做一个“正当位”的人,而不是一个“不当位”的人。上次用了夜里的恒星和流星作为比喻。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的好,很到位,也很有美感。很有画面感,不是么?
“正当位”就好比夜里发光的星星,是恒星,也许没有流星引人注意,但是每天都在闪亮,是自己在发光,是由内而外的发光。“位不当”就好比夜里的流星,看似耀眼,引人眼目,闪亮划过,却只是表面发光,转瞬即过。
夜空里的星星,和夜空里的流星,实质区别太大了。这个区别,在面相里,叫神。经常有人会为了面相里的“神”(有神、无神)而困惑,问我,我不知道怎么解释。现在终于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解释了。那就是:面相里的有神无神的区别就是恒星和流星的区别。
希望大家做一个“正当位”的人,而不是一个“不当位”的人。因为当不当位,是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是品德问题,是德行问题,是一个人内在如何的问题?德行不在嘴上,在心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上天很清楚。如果你是恒星,乌云只能遮挡你一时,如果你是流星,再亮也不过一时。
做人啊,首先要做恒星,要内敛,要脚踏实地,自内而外,其实质,是内涵胜于表象,是由神至形,是内先外后,内外统一。至于大星星小星星,只要是恒星,那你就拥有一颗永恒之心。流星虽美,却一闪而过。为何,本质不同,流星是外表发光,内里黯淡。
至于星星也分大小,好好做总会变得更大的。当然和别人比,可能还是小,但是每个人的底板本就不一样,拿到的牌就不一样,何必和别人比呢。只要自己做得更好,就足够了。至于世俗角度的大小,只要方向对,道路对,走到多远是多远,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向内看,和自己比,我比我更好,这就够了。要明白核心:恒星永闪亮,一颗永流传。
所以我一直很佩服荀子。他道出了相术的真谛,那就是: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世俗角度的形貌不如心思心地重要,更重要的是办事的方式方法和道路的选择。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大家选择的方式方法不一样,走的道路也不一样,高下分在这里。而不是分在世人的形象审美里。
从技术上讲,荀子这篇《非相》,是可以批驳的, 不过至少我不会做这种事,也没有必要。因为他讲的实质是非常对的,而且和相术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他所注重的,也依然在相术的范围内。在相术里,心分善恶美丑,神分清浊厚薄。只是一般的相师分不清而已,而高明的相师,大家很少遇到。
从实质上,他所推崇的心思心地和做事的方式方法、道路的选择,要胜过形貌的表象这一点,和相术的精神完全一致。相术里的心分善恶美丑,神分清浊厚薄,实际上对应的就是心思、心地、想法、做事的方式方法、道路的选择。所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从本质上讲,荀子可以说是从另一种角度出发的相术大师。
其实,不止荀子,至圣先师孔子也是另一种角度的相术大师。请翻开《论语》,《论语.为政》有言: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意思是:看他在现在做什么,观察他曾经走的道路,审查他安于(乐于)什么,谁还能隐藏得住呢?或者换个翻译:视察他现在在做什么,观察他过去做过什么,审察他安于什么,乐于什么,向往什么,他是怎么样的人就很清楚了。这里面涵盖了一个人的言、行、过往、现在、还有他的兴趣和向往。注意,最后讲的是察其所安。这是讲兴趣和向往。是讲心安何处,兴在何处,向往何处。
我觉得讲得很好啊。古语的言简意赅而意犹未尽,体现得淋漓尽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犹未尽,意味无穷,这句话简直就不应该翻译成现代汉语,因为无论怎么翻译,都表达不清楚这句话本身的完整意义和美感。经典到简直不能翻译。
再看,《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此乃君子知义胜于利,小人知利胜于义之意。这就是定性。看见了么,又是定性。所以我以前讲的中国古代哲学最擅长的就是定性,而且最重视的也是定性(性质)。因为性质才是最关键的。我不是随便说的哦。
我又想起一句话,还是《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此句本意是有德之人不是孤单(单一)的,必然有相伴之同道之人。此亦有同类相聚之意。故而有话说,你想知道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看看他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知道了。此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意。我还想起另外一句话:德不孤,必有邻,龙不孤,必有护。这句话是风水里的。风水也是用眼睛看,可以算是另外一种相术。此言意思是:真龙(风水里的专用名词)不孤行,行必有护。
每次读书啊,我都特服气。古代大师好像都有专治不服的技能。我读古书多,所以知道古人的厉害,是超越想象的,让人叹为观止的。大家也要多读书,其实很多道理,古人早就讲清楚了,只是很多人不读不知,或者读了没读进心里去。其实读书啊,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让人变得谦虚,因为读得多,就懂得多,懂得越多,就越明白世界太大,自己太小。而且读书的过程中会发现非常多的牛人,是值得我们仰望的。还是太史公说得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了,为了显得我有学问(其实是希望大家不要读错),此句正确读法是,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xíng)止。
希望大家都要走恒星之路,要内敛,要谦虚,脚踏实地,自内而外,要人身胜过衣服,内涵胜过表象。而不是夸张、骄傲、心浮气躁、虚荣浮夸,衣服胜过人身,表象胜过内涵。
你是恒星还是流星?我是恒星还是流星?这真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当然可以有答案。但是我们拥有作答的智慧么?我们拥有作答的资格么?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有,那我们的答案就是真的么?够全面么?够完整么?也许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智慧作答,也没有资格作答,但是上天知道答案。
这里我就想起了神秀禅师的话:“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虽然确实不如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得真义。但是对于世俗之人,也许前者更有意义。因为后者很少人能做到。
问大家一个问题,下面的话,请大家一句一停顿,当我问完问题的时候,请你思考出答案再继续看。问题在此: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能做到么?
想好答案,我要告诉你能不能。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能,很明显你不能。但是不需要惭愧,恭喜你,能承认自己不能,这说明你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这也说明你可能有问题,但是你能认识到问题,这就很好。只要能认识到问题,那解决问题的缘分就有了,迟早有一天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下面重点来了,如果你的回答是能,对不起,你还是不能,而且你不止不能,你还不能认识到你不能的真相。为何你说你能,我直接否决了,这不是从概率而言。这也不是夸张。我是讲道理的人。请听:你们想的“能”的人的回答不是能。当你以为你能,你就错了 。 因为这根本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是不是的问题。你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是不是能,是也不是不能,但是不是可以是不能,不是也可以是能。这里没有能不能,只有是不是。这里也没有量变,只有性质和质变。你没达到就是没达到,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是是而不是能。这就是顿悟。各位是不是稍有理解,如果很难理解,请多读,读三遍知道我讲的什么,你可能是个聪明人。如果读三遍不明白我讲的什么,再多读几遍,如果还不能理解,请忽略。谢谢。
与诸君同行,穿最朴素的衣,走最真的路,做最实在的事,坚持纯洁清澈和谦虚谨慎,远离虚荣浮夸和 骄傲自满,不羡他人的外衣和风景,只管自己的内心和道路。 看,夜空中的北极星,是那么的耀眼,就算乌云遮挡,我们也记得清她在哪里。因为那是一 颗永恒之星,也是我们心底的永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