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33648|回复:33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请问海归找单位的话,都怎么联系呢?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3-12-23 07:0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请问海归找单位的话,都怎么联系呢?
国内没什么路子,但是父母年纪大了,很想海归,可以照顾他们。看了几所高校贴出招聘启事,按对方的联系方式,用电子邮件发了简历,都没有回音。发之前参考了对方系里的教授的成果,说明想申请教授,是不是因为自己希望的职位太高了,还是说电子邮件不怎么有效,要打电话或找熟人递材料?可惜没什么熟人可以这样帮忙,怎么办好呢。亲自回去一趟吗,可是没联系好的话,回去也不一定能见上管事儿的啊。各位有经验的mm给些意见吧,多谢了。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3-12-23 11: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觉得最好有认识的人★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Huaren Lite 7.28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3-12-23 12:0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唉,没什么认识人的就只能隔海兴叹了么?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4-01-08 01:2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未名上有些国内招聘信息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4-01-12 10:3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经济,金融, accounting都有找工作的年会
其他真不知道了
我知道生物化学的,都是实验室老板的关系,让你老板帮你推荐?或者回去开会,认识一个生物朋友去年刚会上海开会回来,就是面试去的。具体不知道。

海龟不是不吃香,而是国内越来越精,只有真正有含金量的海龟才值钱:或者是fresh名校毕业,或者是有牛文章,或者你有各种大腿可以抱,比如我认识一个海龟,他国内的老板当上了生科院院长,急着发展自己的力量,就把在国外苦逼post doc的他招回去了。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4-01-12 10:3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找人。学校基本上都是通过关系进去的,没有人是招聘进去的,除非少数合同工。找原来的学校,找原来的老师和同学。有机会多回国走动走动,慢慢关系圈就大了。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4-01-12 12:2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学术圈和政治圈一个道理,就是抱大腿,楼主自己参透一下吧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4-01-12 20:3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545186&postid=61089432#61089432]1楼yunhao的帖子[/url] No use by just sending resumes -

Talk to your classmates, friends, relatives, universities you studied, teachers still in universities, or attend conferences.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14-01-12 21:0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找猎头。 猎聘网还不错。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14-01-12 21:1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家就是大学里面的. 现在学校很难进的,除非是大牛, 不然都得找人. 而其不可能一进去就是正教授的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14-01-12 23:5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国开会多认识人,或者直接发邮件给院长系主任之类的。
头像
0操作12 #
头像
12 #
0
14-01-13 11:2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家就是大学里面的. 现在学校很难进的,除非是大牛, 不然都得找人. 而其不可能一进去就是正教授的
CandyMonster 发表于 1/12/2014 9:10:37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545186&postid=61311589#61311589][/url]
many years ago, you can do this, but now...not even in "bian zhi"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14-01-13 14:2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找人。学校基本上都是通过关系进去的,没有人是招聘进去的,除非少数合同工。找原来的学校,找原来的老师和同学。有机会多回国走动走动,慢慢关系圈就大了。
wangransp 发表于 1/12/2014 10:39:55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545186&postid=61304882#61304882][/url]
头像
0操作14 #
头像
14 #
0
14-01-13 20:3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借帖子问,国内没读过硕士,没有所谓的“老板”,母校的老师们大概都不认识我。。。是不是就很难建立关系了?
头像
0操作15 #
头像
15 #
0
14-01-13 21:1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国内没读过硕士,那也应该有老师,难道你四年没给任何人留下印象,后来也没和任何老师保持联系?再者,你本科同学里就没有在国内读博士当大学老师的?而且国内最看重的是本科,一般都愿意要本校本科出身的,没听说过三清子弟之说吗?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6 #
头像
16 #
0
14-01-14 01:0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汗。估计没老师对我有印象,毕业五六年啦,当年各方面都不突出,也不是学生会的。出国后没怎么联系,就过年发个email,人家没鸟我。我在美国读的硕士。在这申博的时候,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副院长)要了封推荐信。我同学帮我拿的,老师在填推荐表的时候,一直问我同学,这项我该给她多少分呢,他老应该是完全不记得我了。。。。我申请的时候还发信问过副院长(他管招聘),以后博士毕业回去有没有可能。。。他说fresh phd不要。。。本科学校国内10几名。phd美国20-30名。。不是基础学科。。同学好少读博士,一个系不到5个(包括外校的博士),几乎没人在学术圈混。。。我这估计再一两年毕业。。。我现在需要开始准备什么吗?谢谢
头像
0操作17 #
头像
17 #
0
14-01-14 07: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首先楼主是fresh phd还是多少年的post doc 还是已经有position的ap?如果是最后一种,那还有点点可能申请教授,是associate prof的话,可能性再大一点。如果是fresh phd,进211高校,还有可能弄个副教授,那还得有很牛的paper或者老师推荐才行;进985高校做副教授,没实力基本不可能啦。如果是中间的post doc,有点实力,有人推荐,985/211 都还是有点可能的,当然,是副教授。 总之,木有硬大腿,木有牛paper,木有海外工作经验,教授是不可能的啦。而且只会越来越难,各个学校都在提高门槛。
头像
0操作18 #
头像
18 #
0
14-01-14 09:2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既然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有疑惑,以我家多年前曾经海归过学术圈、很多海归学术圈朋友以及常年还混迹于国内学术圈的经验,给大家说说我知道的。首先声明我只了解北京几所高校的情况。国内主要是体制内的职位,体制内的职位是很难得到的。虽然大家印象里说体制内的工资很低,但体制内所带来的综合待遇还是很好的,比如基本上是铁饭碗、有可能低价分房、子女教育有保障(比如人大从附属幼儿园到高中基本上都是北京最好的,非本单位职工有后门进去也要以百万计价才有可能)、各种课题经费还是比较充足等等。大家有空去高校看看校园里停放的各种车辆就知道大概了。体制内的职位一般不是留给本校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的人,就是留给本科之后海外留学的人,即使这样也不是像美国一样招聘进去的,肯定是本校比较有声望或有行政职位的教授引荐进来的。体制内的职称肯定是要走固定的程序,比如在职5年才有资格评副教授、文章数量等等。唯一例外(现在默认的规矩)就是国外tenure-track回国可以直接副教授,还有拿到tenure的人可以给正教授,这些也不是随便可以给的,需要有名额(一般院系和学校要额外名额)之后还要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只要是体制内,那不管是谁,待遇基本上是一样的,极少数tenure回去的有学校补贴(这个很难,而且没有保障,基本上是以分房的形式或安排配偶工作的形式,而且一般地方院校可能更灵活一些)。
头像
0操作19 #
头像
19 #
0
14-01-14 09:3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接着说体制外即所谓特聘的,主要针对海归人士。这种实际上就是合同制,没有任何保障, 说白了就是临时工。之所以很多学校有特聘这种职位,主要是为了给自己长门面。不是体制内的职位,那title可以随便给,这和体制内的职称不是一回事。体制内的职称是严格按教育部支撑评定。特聘就是给你证书,学校自己说你是正教授还是副教授。工资一般比较高,可能会有30万左右,也可能享受一些子女教育、临时住房等福利,但没有其他体制内职位的隐形福利,比如不是铁饭碗、肯定不可能有行政上的职务、不能分房。这些特聘职位一般和被聘用时的领导有关联。这就有危险,因为领导出现更替,就可能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聘任。地方院校这种职位比较多,但北京几所高校比如北大清华人大之类的这种特聘职位比较少,估计是和他们不缺体制内的海归人才有关。
头像
0操作20 #
头像
20 #
0
14-01-14 09:4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但这几所高校比较特殊,有体制内和体制外交叉变通的职位,比如北大光华、清华经管、清华生科院。这些地方学习美国的tenure制,进人比较严,待遇基本是和美国学术圈相当的收入和国内体制内福利综合体。凭副教授之前基本上就是前面特聘制的形式,也就是体制外合同工,做不好可以随时被开(当然我还没听说谁被开掉过)。这些都是实验性质的,到底怎么做,可能还在探索中。据说清华生科院所谓tenure通过了就会变成体制内的人,待遇怎么办(降到和其他清华体制内的人一样还是给特殊补贴)还没有说法,因为至少去年的时候还没有人评过tenure。北大光华和清华经管基本上是美国商学院的模式,主要靠教学赚钱,所以高收入可能也说的通。
发帖回复
查看:33648|回复:33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