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讲解念佛的功夫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菩萨曰:“汝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然平日必 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时达本于座下,忽戄然念数声。菩萨曰:“如是如是。”


    请看第二十一段:息想定虑,心声相随。这是教怎么样做念佛的功夫。念佛的时候,要把“想”——就是妄想、思虑,妄想、思虑就是第六识分别的妄想、第七识的 那种思虑的执著——把它放下。然后念佛的时候,这个念佛的心和声音要互动,要相随。有人就问念佛不能得一心:“我念佛很难一心,很难清净,不知道有什么方 便的方法能够让我念佛得一心?”针对这个问题,觉明妙行菩萨开示:你要念佛就是“息想定虑”,放下万缘,一念单提。所以你在念佛的时候,内心当中要把这些 事务性的东西全都放下:也不要去接电话,也不要去想其它的东西,也不要去……你做公司领导,好像“我在念佛,放不下”,你要知道:没有你,地球照样转。你 把一切放下,然后心很安详,徐徐地念去。“徐徐”代表心、声很安详,很平稳念这句佛号,绵绵密密。不要念得那么躁妄,不要念得那么激情,要使这个音声跟我 们的心产生一种互动的格局,就是这个音声、当下这个心就在这里,你能听得清楚。这个佛号是从心里出来的,由口里发出声音,再从耳根把声音听进去,也就是念 清楚,听清楚:这就是心和声音相随在一起。如果不相随在一起,你听不清楚,说明你心跑了。


    心和声相随,这样念久了,自然你的妄想、杂念就越来越少。这句佛号像清水珠,使我们的杂念、妄想、染念渐渐地澄清,能念的心、所念的境界就是孤明历历了。 然后——直接——能念的心、所念的佛号都打成一片了,就能契入到念佛三昧,能、所一如。到念佛三昧,也就是不移跬步,金地涌四色金莲,当下就是极乐世界的 境界:阿弥陀佛处处说法,莲华朵朵绽放。这个念佛三昧的境界,还是平时必须多念。多念佛号,多多益善。所以你每天能够念几万声佛号,就是好现象。从几千到 几万,这个心念这个佛号不间断,这样我们的身心——修道的根器,就容易成熟。成熟是什么?就是熏习。我们见闻觉知这个外界的世间都是污染的,所以它熏习给 我们内心也是污染的。这句佛号是清净的,是佛的境界,是真如,所以这句佛号你提起来,是真如熏无明。真如熏无明,无明就会在这个真如光明当中慢慢地稀薄, 所以我们的身心,就能够香光庄严。以佛号的功德来熏习我们业识的心,也能够趋向佛号的功德。所以这个事情是功夫的问题。


    念佛也要谈功夫。功夫是我们水滴石穿的产物,要日积月累,要在每一声佛号的累积当中来谈功夫,这就是信、愿、行中“行”门里面的科目。你在念佛的时候,开 始不要说“我一定要让它得一心”。你想求一心的这个念头,也是一个妄念,你都不要去求。你求一心,最终得不到一心。所以这个念佛,你得要做功夫。叫什么? 水到渠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抓住你当下这一念,在这个佛号当中,心和声相依,念清楚,听清楚,把数量念得越多越好。你就做这个耕耘的工作,慢慢的就 心越来越清净,慢慢的就有功夫成片。有一段时间佛号念得非常清净的一个情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轻安法喜。如果再扩大,在功夫当中我们自性清净心的力量非常 巨大,就像大势至菩萨一样。什么叫大势至菩萨?就是通过执持名号,把我们的心打开,内心有大的势力。这种大的势力就能穿破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直 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就是自性的天真佛。这是心性大的势力所导致的,这不是勉强去求的。


    这段开示完了之后,当时达本就在座下,忽然戄然——“戄然”就是很震惊很振作——地念了几句。就好像晴天霹雳似的,出了这几句佛号。这几句佛号是他至诚恳 切、感激的心念出来的。菩萨给他一个认可:“如是如是。”——你这种念佛很好。所以这个念佛要贯注我们全身的力量,不是昏昏沉沉、泛泛悠悠、有气无力地 念,要集中我们全部的心力去念,它才有感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