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修行證悟~1一切快樂,沒有比祥和更為快樂;一切享受,沒有比寧靜更為享受。(001)
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真正修行在日常,佛道本在生活中。(002)
一個人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 一個人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003)
一個人的成就,在於日積月累; 一個人的成功,在於堅毅不拔。(004)
要一言一行一心, 要能做能說能寫, 要看人看己看心。(005)
人可以窮,心不能窮,心裏的能源,取之不盡;身可以殘,心不能殘,心裡的健康,用之不竭。(006)
受戒是:我自由,他自由,大家都自由;我安全,他安全,大家都安全;我歡喜,他歡喜,大家都歡喜;我健全,他健全,大家都健全;我受用,他受用,大家都受用;我得度,他得度,大家都得度。(007)
以身心的修持提昇自己,以禮讓的精神待人接物,以崇高的品德服務社會,以遠大的眼光觀看世界,才能過充實的人生。(008)
人在順境時往往會得意忘形,所以知本份是做人的根本;人在逆境中常常會灰心喪志,因此常精進是處世的基礎。(009)
心中滿足到處好,人情冷暖任隨他,樂觀進取直逍遙,威武權勢不必怕,行住坐臥要威儀,衣食住行莫浮華,做人處事八正道,慈悲喜捨稱無量。(010)
人有一分學養,便有一分氣質;人多一分器量,便多一分人緣。(011)
人世間,沒有一個不如自己的人;宇宙間,沒有一處不能成為淨土。(012)
人間的佛陀,不捨棄一個眾生,因為人人有佛性;人間的佛教,不捨棄一點世法,因為真理滿人間。(013)
不如人處勿自歎,須知天外有天;勝於人處勿自傲,當念人外有人。(014)
不怕無知己,只恐道不成;不怕無前途,只恐志不堅。(015)
不憂不懼、精進奮發,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執著,是除惱第一秘訣。(016)
勿以己之長,而顯人之短;勿因己之拙,而忘人之能。(017)
入世的生活,是以擁有為快樂,擁有是包袱、是拖累;出世的生活,是以空無為快樂,空無是無邊、是無限。(018)
心中要有根,才能開花結果;心中要有願,才能成就事業;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處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萬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擁有一切。(019)
以力服人,時間短暫,功效淺;以德感人,時間久長,功效深。與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與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020)
以別人的經驗,作自己的參考;以別人的成功,作自己的榜樣。(021)
勿毀眾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勿廢天下之理,以護一己之愆。(022)
心裡要常感念別人的恩德,口裡要常讚美別人的長處。(023)
以讚歎代替嫉妒,則事事圓滿歡喜;以隨緣代替執著,則處處方便自在。(024)
只要有願心,世界無遠近;只要肯發心,人間無苦樂。(025)
以謙虛忍讓養深積厚,在無求無得中享有浩瀚三千大千世界;以犧牲奉獻融和人我,在泯除對待中得到無量無邊法喜禪悅。(026)
只要能下定決心,過去的失敗,正好是未來言行的借鏡;只要肯不屈不撓,一時的障礙,正好是推動成功的力量。(027)
失敗並不可恥,無志才是可悲!成功並不可喜,平安才是可賀!(028)
發心如燒水,須不斷添加柴火,水才會沸;實踐如走路,應經常注意腳下,行才會正。發心與實踐,是成功立業的要素。 (029)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行難行之道,要有信而無懼;忍難忍之苦,要有容而無怨。(030)
失意事,治之以忍;快心事,處之以淡;榮寵事,置之以讓;怨恨事,安之以退。(031)
立志的人,才有目標;實踐的人,才會成功。(032)
多一番考驗,長一番見識;多一分享受,減一分志氣。(033)
多欲者,心常不滿,不滿,招災也;知足者,歡喜常隨,歡喜,納祥也。(034)
在順境中要警惕自我,在逆境中要奮勉向上。(035)
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納不喜歡的人;在做人方面,須具備謙虛卑下的心;在事業方面,要有捨我其誰的願力。(036)
要做同體的慈悲人,要做共生的地球人,要做明理的智慧人,要做有力的忍耐人,要做施捨的結緣人,要做清淨的修道人,要做歡喜的快樂人,要做融和的佛光人。(037)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利莫利於喜捨,樂莫樂於禪悅。(038)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聲大;有心不在言表,有才不在現用。(039)
助人善願,其德無量;成人善事,其功更倍。(040)
偉大是由血汗堆積,犧牲越多,越是偉大;成功多因勤勞而獲,用力越多,越會成功。 (041)
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042)
忙,像一把鋒利的慧劍,能斷妄想的葛藤;忙,是點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為神奇;忙,是營養調身的補品,使人生充滿生機。(043)
有禪,就像有花朵,能芬芳香郁;有禪,就像有山水,能美化環境;有禪,就像有油鹽,能增加百味;有禪,就像有陽光,能照古鑑今。(044)
老,非關年齡,最怕的是心力的衰退;小,非關身材,最怕的是志節的不堅。(045)
行為可以看出做事能力;言談可以察知品德修養。(046)
謙卑在人前,所向盡通;傲慢在人前,寸步難行。(047)
佛陀在娑婆世間度眾,觀音到各趣現身說法;地藏入煉獄大願濟拔,維摩於人間隨緣弘化。(048)
佛在心中,道在當下;禪在定中,慈在智內。(049)
污泥可以長出蓮花,寒門可以培養孝子;洪爐可以鍛鍊鋼鐵,困境可以成就偉人;苦澀可以蘊釀甘甜,煩惱可以轉為菩提。(050)
鏡上灰塵,擦拭即淨;大地黑暗,日出即明;芭蕉空心,剝卻即無;柴中火炬,撲滅即熄;春開百花,風吹即謝,三冬寒冰,春回即溶;眾生妄想,一悟即了;癡迷無明,證者了知。(051)
冷靜是智慧的門戶,勤勞是成功的種籽,感恩是幸福的泉源,懺悔是改過的妙方。(052)
對三寶要有信心,對修行要有道心,對眾生要有悲心,對佛教要有熱心。尤其要有與佛教共存亡的精神。(053)
不要只看自己,要看大眾;不要只看現在,要看未來;不要只做一件事,要做很多件事;不要只聽一句話,要聽很多句話。(054)
即知即行是英才,不知而行是庸才,知而不行是蠢才,不知不行不成才。(055)
希望可以寄託於明日,行動必定實踐於今日。(056)
要如松柏,耐得考驗;要如根識,各司其用;要如盲跛,和人互助;要如聖賢,不輕後學。(057)
批評不必怕,阿諛才可畏;失敗不必怕,無知才可懼。(058)
改心換性是改變命運的藥劑,回頭轉身是開創命運的良方。(059)
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藝術家,可以彩繪自己的人生世界;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師,可以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060)
居心寬大,條條大道;待人刻薄,處處荊棘。(061)
邪知邪見,似是而非,使人沉淪;正知正見,明心見性,使人自在。(062)
直心是道場,坦誠是淨土, 歡喜是財富,慚愧是寶冠。(063)
語言,要像陽光,能製造光明的見解;語言,要像花朵,能製造芬芳的思想;語言,要像淨水,能製造潔淨的觀念。(064)
享受健康不如享受平安,享受財富不如享受書香;享受名利不如享受無求,享受擁有不如享受施捨。(065)
肯學肯做就是能幹的人;不學不做就是愚昧的人。(066)
忠厚不易偽裝,忠厚最好的考驗是時間,奸佞也非本具;奸佞最好的考驗是利害。(067)
念佛,要念得輕安愉快;參禪,要參得放曠解脫;生活,要過得圓滿自在;弘法,要宏觀宇宙全球。(068)
法無邪正,邪正由心;心邪則法法皆邪,心正則法法皆正。(069)
非份之財是毒蛇,有道淨財是資糧。(070)
信仰如星光照路,如巨宅安穩;信仰如大船引渡,如善友相伴。(071)
勇者創造命運,弱者依賴命運,仁者靜觀命運,智者改變命運。(072)
待人厚道是美德,令眾人敬愛;待人刻薄是缺德,令眾人厭惡。(073)
為人處事,要能如「水」;遇山水轉,遇岸水轉,遇石水轉;無論遇到誰,我轉。(074)
為惡而磊落無懼,則謂大惡;為善而怯懦不前,則謂小善。(075)
珍惜福報才會更有福報;珍惜因緣才會更具因緣。(076)
看人家的錯失,是結怨之源;看自己的不是,是眾善之本。(077)
看得破的人,什麼都是我的;看不破的人,什麼皆非我的。(078)
苦難折磨的人生,似磨刀之石;多一份苦難,便多一份堅忍;多一份折磨,便多一份毅力。(079)
浪費時間可惜;生而不學可惜;學而無成更可惜。(080)
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我們應該慎於每一念,將自己安住在慈悲般若之中。(081)
若時時原諒自己,必常常迷失自己;若處處厚待自己,必屢屢失卻自己。(082)
要作正直的君子,敢言、敢為;不做消極的好人,糊塗、昏庸。(083)
要做人間的鼓舞者,不做他人的憐憫者。(084)
要想成功,必須發奮;要能發奮,必須知恥。(085)
往好處看,往大處想,往細處察,往深處解。(086)
消磨時間即是糟蹋自己,浪費精力即是摧殘自己。(087)
病,是接近道心的捷徑;苦,是接近奮發的機會;忙,是接近價質的要途;缺,是接近圓滿的階梯。(088)
真誠中的識見,是大識見;患難中的擔當,是大擔當。(089)
能知恥辱,必能成大器;能知己短,必可成完人。(090)
修身修口修佛心,修自修他修人我,修時修地修密行,修福修慧修禪淨。(091)
做事要有戰鬥的精神,修行要有降魔的決心。(092)
良藥苦口利於病,澹泊明志利於心,忠言逆耳利於行,清淨無求利於心。(093)
龍要游到大海裡應付猛浪,才能活動自如;獅要跑到山林裡擊敗群獸,才能展現英姿;鳥要飛到虛空裡接受挑戰,才能學會遨翔;人要走到社會裡承擔考驗,才能快速成長。(094)
神通敵不過業力,神通比不上道德,神通及不上空無。(095)
倏忽因緣,點滴把握,則跟前一時,跨越千載;一時不異千載。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則雖經千載,盡在一時;千載不異一時。(096)
堅定的信仰,在一念之誠;至誠之一念,一切可感動。(097)
每一時間都是黎明,每一挑戰都是機會,每一逆境都是考驗,每一善行都是創造。(098)
惟有愛惜力量,養深積厚,才能蓄勢待發,實現理想;惟有愛惜眾緣,尊重包容,才能群策群力,共成美事。(09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8 13:25:0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