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 解惑3 人生智慧与修养篇 第10章 教育

【亲师合心打造人格基础】

二00八年十二月二日

于台南静思堂六楼,台南慈中家长会会长傅文祺,副会长叶太原,林河松,林茂珍,詹民光;台南慈小家长会会长苏怡仁,副会长王怡心,齐其忠,卢昕宏等人拜见上人。

上人:孩子要如何教才会乖?并且教育出真正具有典范的学生?必须老师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地循循善诱,也需要家长做出模范,让全校的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守规矩、用功于学业,这所学校才能成为典范学校。既然将孩子托付给学校教育,就要引导孩子尊师重道,由老师打稳孩子的人格基础。若将来升学,孩子也会把在慈济学到的教育带到其他学校。

【大爱为梁、智慧为墙】

二00九年一月五日

九二一地震希望工程援建学校的25位校长前来拜见上人。

某校长:很多学校推动读书会,让小朋友由课外读物增加阅读能力,否则现在的孩子都不爱看书,只看电视、玩电动。

上人:可针对孩子爱看电视的习惯,播放慈济人救灾的影片,像高雄军校校长将全校电视锁定大爱台,午休用餐时间也让学生收看大爱新闻,既没有八卦暴力,也报导国际讯息,能知天下事:大爱台真正是清流媒体,能让人心平和。

张校长:今年是九二一地震发生后的第十年,对于慈济援建的希望工程学校,上人有何期许,应朝哪个方向努力?

上人:教育方向是永恒不变的,希望各校能建立端正的校风,校长的责任就是要将校风建立得很正确,也期许老师有使命感。

医疗抢救生命,教育则成长慧命。如果只教给孩子知识,使之徒具聪明而无智慧,就会有聪明犯罪;有智慧者绝对不会犯罪,所以,我们要使孩子成长智慧,具有良知、良能,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向,大爱为梁、智慧为墙,让孩子有智慧、能付出大爱,这是对教育永恒的期许。

【视教育为使命】

二00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今年度寒假慈济培训教师研习营于下午在静思堂圆缘,上人为二百一十九位培训教师授证,有198位学员皈依。

上人:身为教师,可以教孩子懂事、懂理,并且辅导家长如何疼惜子女。希望教联会老师们都要有使命感,为人师是很神圣的,因此,不要为生活而教育,要为教育而生活,才有价值。

至于社会现况,为何家长不尊师、学生不重道?

若老师不受尊敬,要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抱着「得过且过、多做多错」的心态,对孩子采取「放牛吃草」的教育方式?应深思,人人都有子女,且多数是易子而教,自己的孩子也受别的老师教育,假如每一位老师都是「为生活而教育」,后果堪虞。

既自愿选择教育,应将教育视为使命,不只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投入的一份工作。

老师也有志愿,为了教育的志向而甘顾投入,就要提起使命。

【人生少了爱,就会损人毁己】

二00九年四月五日

花莲慈济医院一般医学内科许瑞云医师前来,就慈大人文教育如何提升一事,向上人请示,上人:教育孩子成长茁壮,最重要的是启发其爱心,将来才能成为庇荫大地的大树。

人生少了爱,还有什麽目标好走呢?不过就是造成损、毁而已;假若知识高却缺爱,总是损别人,也毁自己。因为不懂得爱、没有爱的人生,前途茫然,亦因而不顾一切,伤害他人。

【要真正落实、推动品德教育】

二00九年六月十一日

上人于教育志策会对校长,老师们谈及教育「教之以礼·育之以德·导之以正,传之以道」的精神主轴。

上人:只要有心,真正落实、推动品德教育,要导正偏差的教育、回归人心纯真的本性并非难事。

像缅甸民众普遍贫穷,而且去年遭遇大灾难,只要曾经接触、或与慈济人互动者,对于「布施」已有全新的理解,从过去只是供养僧众、护持寺院,现在已能布施穷困人。

然而当地人人皆穷,要如何助人?他们也从慈济人的分享中获得方法,日日存下少许钱粮,既不影响生计,终能积少成多,汇集济贫、赈灾之力,观念一转,穷困人也会变成布施者。

又如慈济人在四川带动小志工,已可见令人欣慰的成果。孩子从师姑、师伯的分享,或是「人间菩提」影带中接受静思语教育,各有深切的体会,能以简单的书作表现静思语意涵,也表达对慈济人自灾后长期陪伴的由衷感恩。

【见苦知福,体会生命价值】

二00九年七月三日

夏玉人校长与教务处黄宝炬处长等人一大早即前来拜访,舆上人谈话。

黄宝炬处长问:端午节留守学校时,发现有几个孩子不回家,经询问得知他们几近无家可归,有的是父亲过世、母亲因病疗养,类似这样的孩子是否能请慈济人协助辅导?

上人:可由师长带着他们做志工,从中见苦知福,家庭不完整的孩子,假如心态不平衡,很可能走偏。所以要让他们得知世上还有比自己更苦难的人生,懂得付出而不埋怨,找到真正的生命价值。

【老师要耕耘孩子的心田】

二00九年八月六日

上人参与教育志策会,于各校报告后开示,勗勉承担重任,难行能行。

上人:何谓教育人文、人文教育?在人权高涨的时代,人人都很有自我,如何调伏孩子们那一颗如野马奔腾、跃动不定的心?很多人都在观察慈清的教育人文,如何让孩子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达到克己、克勤、克俭、克难。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善良的心,只是被习气遮盖。孩子从小接受家庭的教养,长大则在社会环境中熏习:而现今教育缺乏秩序、规律、放任自我,所以孩子奔腾的心没有方向、没有秩序,心灵与行为紊乱。

老师要具有这样的德行,从幼儿园的孩子开始,教导懵懂的心,要让小小幼童能理解,能接受,也很不简单。慈济幼儿园园长分享孩子如何从调皮、懵懂,在经过老师以静思语循循善诱之后,不仅改变自己的行为,也将静思语带回家,影响父母戒烟、戒酒,甚至斋戒勤俭。

在高唱人权的社会风气中,欲使孩子遵行规矩、合于道德礼仪,必须设法让孩子感觉受到尊重,自然地启发其尊师重道之心、启发其内心善念。每个孩子心中本有善良的种子,老师要善加耕耘孩子的心田,调伏其躁动的心,春风化雨,供应充足的水分、养分,让心田里的善良种子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以“爱”引导孩子】

二0—0年七月二十五日

教育团队合心共事营,上人感叹孩子生长在此一时代,大空间的生态已经失调,老师们要用心引导孩子回归清净的本性。

上人:现在不只是提升环保回收精质化、清净在源头,人的本性也要回归清净的源头。然而,如何让心性回归源头?

唯有老师以爱指导,老师对学生,要用爱而不是宠;爱他就要教导他,假如孩子很调皮,也不能随他而去,要用方法「度」他。真正的「度」,就是引导、教导,在老师的教导下让人性回归源头,就是人类的希望。只要有心,就能把孩子教好;教一个孩子,就是教一个家庭,让孩子的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也受到影响,改善家庭,进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而为一,同一方向。

在校时由老师导正孩子的行为,若是回到家里,又受到家长的影响而偏差,则教育效果是事倍功半;故对家长也要晓以道理,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亲、师、生都有良好的互动,才能从家庭而学校至社会都能行于正向。

【教之以礼,传之以道】

二0一一年一月三日

民视新闻部经理胡婉玲、中广新闻部杨菁惠主任等媒体人士前来拜会,座中有人提问问:最近传出多起霸凌事件,上人有何看法?

上人:短时间大量传出类似的社会事件,媒体是推波助澜者,故媒体应报真导正,为下一代守住祥和、平安的环境。

传统社会尊师重道,若是孩子做错事,老师会教导他明辨是非,知道做错了应该接受惩罚;现在的孩子却以自由、人权,反对师长的教导,若不予以导正,其他的孩子从媒体看到这些错误的言论,即以非为是,更加难以教育导正。

教育,应教之以礼,传之以道。孩子行为偏差,应该要对他们说道理、教他们有礼。其实「礼」就是「理」,无礼者即使要对之讲道理,也是有理讲不清,这是很令人担心的现象:若是人人都凭自己的喜好恣意妄为,社会必定混乱不安。

现今道德礼仪观念愈益低落淡薄,礼不可废,废礼就是废理,废理则废德。

如果到慈济小学,我都会教导孩子们,看到师长、来宾要行礼,学校老师一定要教礼节。君子如春风,如风偃草,亦趋亦步,像泰国清迈慈济学校,老师在校园里讲话,学生经过老师身边,就要躬身致礼而过。切莫更改美好的礼仪,无礼就无理,无理就无德;其他能废,礼绝对不能废。

【明是非、懂自爱、守规矩】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泰国清迈慈济学校朱塔拉校长,黄雅纯师姐等人报告校务。

上人:对于问题学生,倘若仅以爱陪伴,孩子犯错却未子惩罚,亦非适当。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孩子奠定人格基础的重要时刻,师长多用爱心关怀,他们也会感受真诚之心,但亦要教导孩子明是非,应让孩子了解自己所犯的过错之严重性,让同学引为警惕,懂自爱、守规矩。

【“慈悲等观”致力教育】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人与人之间能以感恩、尊重、爱相待,彼此信任而合心共事,才能身心平齐,共同达到理想。上人对慈小老师们开示时,殷嘱稳固信念,身心安住而共同成就教育志业,让师父安心。

上人:我这一生中,绝对没有私我、自私之心,我无愧于己,也无愧于天下,只希望四大志业很完整,让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育志业是基于四无量心的大舍精神,从慈济护専建校开始,即盼教育志业能从幼教到大学、研究所,成为完全教育,从每一个教育学程持续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良才。

'老师心是菩萨心,希望每一位老师以菩萨的精神,视天下众生为子女;师父虽然出家,却有无数的法亲,视天下众生为亲人,不分宗教、种族。以此慈悲等观致力于教育,期望做出教育典范,引导日渐脱轨、失序的教育回归正向。

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令人担忧,有教育使命的老师,也不见得能在日益丧失道德人文的大环境中施展抱负。慈济志业有全球慈济人与会众的无私大爱作后盾,全力支持四大志业朝目标精进而无后顾之忧;在慈济大爱的教育人文环境,可以让老师们发挥良能,以大舍之心达成使命。

教育完全化,能在幼教时期稳扎基础,从小学、中学到大专、研究所,都在大爱人文熏陶之下,培养出清净而稳固的品德:如同种树,自种子萌芽而一路成长为大树,每一棵树都能深深扎根,树干稳重而枝业茂盛,期待慈济的完整教育,能带动社会的方向,更盼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理想的实现。

志在教育,就有共同的方向,若要说「利」就要谈天下利,莫为私己的名利而事;志为人师,就要作模范,心胸开阔、用心设法教好孩子。

日前在花莲慈大附中小学部、台南慈小的毕业典礼上,看到孩子们入经藏,虽然动作稚幼可爱,却能呈现《父母恩重难报经》的经文义理,这是老师用心教育之功,让小小孩子体会大道理。

要把孩子教得好,端看老师是否能做到自己所说的道理。老师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将心比心,体贴他人,成就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安然成长,就是成功的教育。大家能不计较已身得失,用心合力让慈济教育成为社会的教育典范,最终受益者还是自己。

只把自己的孩子教好,也会受其他行为偏差的孩子影响;能将别人的孩子也教好,且做出教育典范,带动其他教育工作者提起使命教好学生,则社会健康平安,自己的孩子也能平安发展,就是下一代的福。


摘自:

https://jingsizen.com/def.html?id=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