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520|回复:15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辨别正法和外道的方法: 三法印,四法印,四依法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23-09-29 02:2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辨别正法和外道的方法: 三法印,四法印,四依法

《杂阿含经》「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视同佛说。 因为三法印是「印」证佛法真伪的标准,如同世间的公文,凭借印鉴可以确认公文的真假,因此称为「三法印」。


《增一阿含经》:

一切诸行无常,称为初法本末。

一切诸行苦,称为第二法本末。

一切诸行无我,称为第三法本末。

涅槃永寂,称为第四法本末。

通常簡述爲:諸行無常,諸漏是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四依法(或四依四不依)为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出自【大般涅槃经卷第六】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23-09-29 02:2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下面讲引用几个高僧大德开示,进一步细细阐述之。

希望读者能用来区分正法和外道法,免得修行走弯路和人身财产损失。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23-10-02 02:1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最近忙着家里的事情和公司加班,没有把智慧和精力优先用在修行传播佛法上,真的惭愧。

以后要多发和密集的发帖子。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23-10-02 02:1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密参禅师


《华严经》上佛灭度后说什么叫正法什么叫邪法 ? 不 合符法印的就是邪法,佛说“三法印”: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你符合这三句话就是正法,就是佛说的法。你不 符合这个道理,是外道。“诸行无常”,这个世界不管是哪一行,都是无常的。没有说几百年年几千年几万年不坏的,真是要坏的,连这个大海、地、水、火、风四大都要坏。所以世界上的,万行万事都是无常的,任你活多大的年纪都要死的。这就符合无常的道理。


“诸法无我”,不管是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没有“我”,找不到一个“我”字。你说是最高法门,真如佛性,真如佛性里也找不到一个“我”字。你这个诸法当中,符合这个“诸法无我”的就是法印。以法印凭据,经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才能达到寂静涅槃,假如诸行长久的话,诸法有“我”的话,那就得不到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因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才有证到这个涅槃。所以我们修行就依这个法印,符合这三个法印的就是正法,不合符就是外道 法。大乘是实相印证这都是有根据的。你光有根据,不相信,不生信心,那是没得办法救你了。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23-10-02 02:1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这个佛法,不是外道法随便乱说,都有根据。佛又说“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这叫“四依法”。这个人说话,他很苦恼,但是他说的法符合道理,那么我们不能看他这个人,要依法认人。他人虽没有道理没有知识。但是他说话是符合道理,符合因果,符合教典,符合戒律,那我们不要看他这个人,我们要听法,这叫做“依法不依人”。那么他说法的语言不管怎么样,好听不好听,我们不管,我们要依他的义,这个意义道理怎么样。他说话的种种声音难听,但他讲的道理是对的,那我们要听,“依义不依语”。不管他南腔北调不好懂,但是他说的道理是对的这叫“依义不依语”。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23-10-02 02:1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你比方“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了义”就是不能直接说明这个佛性的根本,不能直接说明了生脱死,不能直接说明明心见性,这是小乘,小乘属 半示教,不是大乘教。“了”就是明了,彻底明了,这叫“依了义法”。“依智不依识”,“智”就是智慧。你比方问善知识一句话,他随口就答出来,不加分别。你若问他一句话,经过他很长的时间,考虑了又考虑,分别了又分别,再告诉你, 这就是识。这个佛法一落分别,就不是,分别就是妄想,所以 “依智不依识”。这就是法印的法,叫做“四依法”。那就是我们修行的正因。

(《密参禅师开示录》开示录一 旗山寺版)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23-10-04 02:3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下面是藏地密宗大德慈诚罗珠仁波切对于法印的开示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23-10-04 02: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宣讲四法印的必要


三法印与四法印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四法印中的最后一个法印,是修持前三个法印的结果;真正的修法,已经包含在前面的三法印当中。前三个法印是因,第四个法印是果,修好前面的三法印,就能到达第四个法印的境界。


任何一种修法都一样:在修法之前,必须首先了解该修法的见解;在对见解心知肚明以后,才能正式开始修持该法。如果没有正知正见的引导,修法就会成为盲目的修法;当然,倘若仅仅具备正知正见,却缺乏进一步的修持,修法也起不到作用。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23-10-04 02: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所以,正知正见与修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因此,在讲解三法印的修法之前,我们也必须知道三法印的见解。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23-10-04 02:3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那么,三法印的概念究竟从何而来呢?据佛经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示现圆寂的时候,有弟子曾询问释迦牟尼佛,佛陀圆寂以后,如果有外道或者其他人前来讲法,并宣称其所讲内容就是佛法,我们应当怎样去区分其真假正伪呢?




佛陀回答说,在我圆寂之后,无论任何一种法门,或者任何一个人所说的内容,如果能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亦即三个法印,就是正法;如果不但不具备三个法印,而且与三个法印背道而驰,就不是真正的佛法。由此可见,三法印是辨别正法与非法、佛教与伪佛教的界线。要认定什么是佛法,就需要以这三个法印来印证或者辨认。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23-10-04 02:3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什么叫做法印呢?




所谓“法”,是佛法的“法”;所谓“印”,是手印、印章的“印”,亦即不变的意思。也就是说,三法印是佛教永不改变的正知正见,所以称之为“法印”。当然,这只是从显宗的角度而言的。




另外一个意思是,所谓“印”,就好比国王的印章,一旦盖在国王发布的文件或圣旨上面,便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证明这就是国王的吩咐、命令,任何人都不可违抗、更改。同样,如果具备三法印,就是佛法;一旦违背了三法印,就不是佛法。

头像
0操作12 #
头像
12 #
0
23-10-04 02:3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究竟有哪四个法印呢?




第一个,诸行无常;第二个,有漏皆苦;第三个,诸法无我;第四个,涅槃寂静。




我们为什么要修持这四个或者三个法印呢?因为,众生流转轮回的主要因素有三种:第一,与无常相违的常执;第二,与痛苦相反的乐执;第三,与无我相抵触的我执。




有了这三种执著,就会造作善恶之业。造了善业就流转于人天等善趣,造了恶业就投生于地狱等恶趣,始终无法超越轮回而获得解脱。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23-10-04 02: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脱离轮回获取解脱的原因,并不在于外面,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所谓自身,并非指自己的身体,而是指思想或者精神。通过推翻三种执著,才能解决精神的束缚;如果不断除或者毁坏这三种执著,就永世不得解脱。




如何推翻这些执著呢?烧香、拜佛、磕头能不能达到目的呢?不能!神通、神变等等能否将其推翻呢?也不能!唯一能推翻三种执著的法,就是智慧。为什么唯有智慧才能将其推翻呢?因为这三种执著,归根结底都是无明、无知、愚蠢的表现。

头像
0操作14 #
头像
14 #
0
23-10-04 02: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就像要驱散黑暗,只有用与黑暗相反的光明来完成一样;针对愚蠢无知,其他的方法或者手段也不会有用,只能采用与其相反的智慧来遣除。此处所说的智慧,是精通无常、痛苦以及无我的智慧。换言之,虽然无常、痛苦等等的修法看似简单,却是我们解脱的必经之路,所以一定要修。




依靠这三种智慧,就能推翻轮回的三种根源,这样就没有理由不解脱。

头像
1操作15 #
头像
15 #
1
23-10-12 02:1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三法印不但是释迦牟尼佛的观点,也是十方三世诸佛共同的观点。任何一位佛陀出世转法轮,都会讲到三法印。也可以说,十方三世诸佛所讲的法,都离不开三法印;无论诸佛前前后后从任何一个侧面所宣讲的一切法,其根本的精华,就是三法印。


甚至包括密宗,虽然在密宗的不共见解中,会讲到空性和光明,但同时密宗肯定也会讲到无常、痛苦等等。


综上所述,无论显宗密宗,都不能背离三法印,三法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这就是今天宣讲三法印的原因。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6 #
头像
16 #
0
23-11-16 01:2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刚刚置顶帖子的时候,论坛系统要求设置置顶过期日期。

我最远只能选到2099年。

希望到时候下一任版主能继续置顶这个帖子。

法印是判别正法和外道法的标尺,这样就不会被外道法门影响到解脱之路。

愿正法永驻,愿众生解脱!

发帖回复
查看:1520|回复:15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