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2133|回复:16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静老说的话(连载)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4-02-18 09:3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静老说的话(连载)
对佛书请恭敬,勿随意乱放。

要真心修行,才不会浪费时间或造业。

静老已于西元二0一0年,七月十二日,上午五点十 五分圆寂,享年九十又八岁。

静老要回西方时开示:“依照这一本书的法意去落 实,心不要忘记佛,亦持名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可相 应诸佛菩萨,及我在暗中加持的力量。”

末学李明雪谨记

南无阿弥陀佛!

《静老说的话》,大家喜欢看的话请做参考

李明雪笔记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4-02-18 09:4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静老简介: 静老因全名当中有个“静”字,所以我跟家人都尊称 他为“静老”。 静老祖籍山东省,幼年时家境富裕,后因战乱才随 军队来台定居。 在他出生及十三岁时,父亲及母亲即相继辞世,后 由三位叔叔扶养长大。他父母在世时都不是修行人,父 亲辞世后轮为鬼道,母亲轮为越南人,但都因托静老修 行之福,现都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静老民国二年出生,表相看似六十几岁,曾任职专科 老师退休,行步快稳,说话声音宏亮,不爱名利供 养。静老从没有去过任何道场或寺庙,没看过任何经 书,心清净没有妄念,心只有佛,及一句佛号念到底, 不曾更改或加入任何方法(一门深入)。 静老小时候,当时家乡并没有寺庙、佛法。有天在 学校下课时(静老当时六岁),他与一大群小孩正在休 息室游戏,当时不知道从那里走过来一位和尚,出现在 静老跟前,笑笑的就把静老抱到桌面上坐着,教他(静 老)双手合掌,双脚双盘。之后和尚又走回小孩群中两 支手一边各拉一个男同学,站立在他(静老)身边,一 边各站立一个,(当时同学站立在地上)。随后和尚就 跟静老说了一句:“持名南无阿弥陀佛”,之后即哈哈大 笑就不见了(因当时年纪小又想玩,根本不会去注意和 尚是往那里走)。回家之后曾问长辈:“什么是持名南无 阿弥陀佛?”,但长辈都听不懂他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从此他(静老)也就不再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情,但从 那时候起,静老就开始自己默默持名南无阿弥陀佛。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4-02-18 09:4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静老事迹略说:

一、静老小时候曾跟几位表哥及朋友到湖边去玩 水,因为当时他不会游泳,所以便手扶着一艘小船,在 湖中戏水。后来表哥们告诉他,把手放开可以玩得更尽 兴,但当静老手一松开,他就立刻往湖底沉,喝了好几 口湖水。此时,静老忽然感觉到,他的背后出现了一支 比他的背还要大,且毛绒绒的手掌,将他向上一托,于 是静老就回到岸边的浅水处了。

二、静老来台后,有很多可以当大官将领的机会,但静老都一一推辞了。

三、静老自从六岁时在学校遇到那位教他念佛的和 尚,即一心不乱,入一相念佛三昧的层次。

四、静老到目前为止,已经来人世间很多次,他这 趟来世间的目的,并非是用公开身份讲经说法的方式帮 助众生,而是默默的在暗中护佑众生,让众生的苦难减 至最轻,让众生可以过比较安定的日子,且他亦帮助众 生,信愿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4-02-18 09:4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序: 末学在民国七十八年开始接触到佛法,期间虽然有在念佛,但亦曾杂修许多法门,一路跌跌撞 撞。直到民国八十五年,承蒙佛、菩萨的恩惠,让我遇到静老,静老视我为亲人般并教导我走信愿行 念佛往生西方极 乐世界之路。但因我生性愚痴,罪业深重,至今凡夫心还是很重,但比起以前是 有改善些了。 承蒙佛菩萨的恩惠,让我遇到静老,且教导我这么好的教理与方法,我从民国九十一年开始,便 把他老人家教导我的话(法)笔记起来,在我的心意经静老同意之后,再出此书与大家共同分享。 (此 书的所有內容,都请静老鉴定过,且书名亦是静老亲自取的) 虽然我们现在所缘并非像正法时期那样,可当佛身边的弟子,但只要我们有照正确的教理及方法 去调整心的品质,效果亦是相同的,即是佛弟子。 静老的事迹原本想多敘述,让大家多认识他。但静老不爱名利,并一再吩咐要依法不依人。他老 人家把原始的佛法,用最浅意的文字相讲出来,是为了让因忙碌没空看书,或看经书亦难解其法意的 末法众生,也都能方便使用的文字法相。文字相虽浅,法意却深亦稳当。希望有因缘接触到此书的 人,能用直心学习,并时常溫习与落实此书的法意,而不要以论法的心态来读此书,如此才能“了解佛 讲的教理及方法去实修”,而一辈子皆落实念佛,直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末学李明雪谨记 南无阿弥陀佛 静老说的话大家喜欢看的话请做参考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4-02-18 09:4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前言 佛法是“心”法,所以一切得从“心地”做起。“万法唯心造”,自己要往六道路走,或要往西方极乐世 界的路走,完全都取决在自己“心的品质”。我们凡夫因为八识(习气的仓库)存档了很多深重的贪、 瞋、痴、分別、我执、五欲六尘……等等妄想、执着的习气种子,要是没真修行,就会永远留在六道转 圈圈,因为凡夫心在往六道走的这条路上走得很自然,很习惯又熟悉,所以每次来到人世间,虽然有 离六道的机会,但因为没修行或没修成功,才会再次跟着自己的习气往熟悉的原路走(随业走)。等 再轮到得人身,至少又要等个几百年,要是下了三恶道,那种生活是很痛苦凄惨。往生西方极乐世 界,成佛这一条路,虽然我们凡夫很陌生,但只要我们有真正用佛经里面的话来行,“一方面真信愿行 念佛,一方面改习气”(一门深入),今生自然可换跑道(走向往生西方、成佛之路)。只要有真信愿 行持名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一切佛号、一切佛经、一切佛法的总持。 末法众生因无福与佛同住世间共同生活,也很难有机会遇到真的善知识,没有佛在身边时时加持 与教育,且自己又常以表相的文字意理为佛法,不知何为真修行,不知何为真改习气,找不到解脱之 路。佛早就知道末法众生的根性及处境可怜,为了要救度末法众生,所以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才特 地合作,推广简易殊胜的“信愿行念佛”法门。 凡夫因妄心攀缘攀习惯了,所以若能一门深入修净土法门,让心里“攀”着佛号,就是最适合世间 人走的路。虽然很多人都在念佛(走净土法门),但却有不少人,不得其门而入。而净土法门是“在八 万四千法门以外,但又包含八万四千法门”,是最简易又有佛力帮助的最殊胜法门,不但不需老师教导 (只要心里有佛,佛号就是你最好的老师(无上师)),且不论士农工商,何时何地皆可念佛,一点 都不会影响到工作与日常作息。不论身在何处,一辈子都要有往生西方的坚决心意,一辈子皆不要忘 记佛,一辈子皆坚信念南无阿弥陀佛 (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即可增加福慧,能更平安顺利,与家 人、他人相处得更和谐,且今生与世间缘尽了,亦可不须再去轮为动物体或…等六道身体,而可往生 西方,拥有与佛、菩萨相同的永无痛苦之体。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4-02-18 09:4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壹、如何离苦得乐 一、生气一次,肉体要三天才能恢复正常,因为恼怒、烦闷等情绪,皆会使血液产生毒素,伤害 的是自己的肉体。病皆从心出,所以不要生气,不要烦恼,才能保持元气。(生病时,要一方面看医 生,一方面放下身心,一心念佛,心清静肉体自然就没病)。 二、肉体虽是借用的(因肉体住在世间是有期限的),但亦要与他配合,才是真正爱惜他。心里 想的事、吃的东西、肉体所做的事…等,身心所做的一切事情皆要适当,皆不超出肉体的负担才可 以。 三、有病、有苦时,是提醒我们要真心念佛、改习气。(是帮助消业的因缘)。把心里的垃圾(习 气、妄念)去掉,慢慢自然能健康、平顺。 四、生病有两种原因:A、自己不小心,没有把肉体照顾好。B、因过去生,或今生造业所导致 的业障病。 五、此生唯有用真信愿行念佛、真改习气,才能永远的把过去所造的一切业(债)破除掉。且所 有冤亲债主,也会因你有走到“正路”,托福沾光而得到好处,才能真消业、消灾、消障碍。 六、肉体生病是暂时的痛苦;心染到往六道轮回之病,是永远的痛苦。 七、“念佛、改习气”,即是帮助你身心健康,亦可以离六道的“特效药”,切记!你走到哪里都 要“记着用”。 八、在家里好好的随缘了缘,没事不要到处攀缘,对于有真正在修行的人,处处皆是道场(真正的 佛法是要在不离世间的日常生活中修行)。 九、亲戚朋友或家人若还未学佛,是因缘未到,不要急着想改变他。且若小孩的表现若有不合你 意的地方,亦不要用整他的方式对待,才能化解业障。“真心善待家人,是做人的基本”。 十、在家中经常向小孩随缘提“南无阿弥陀佛”,种下种子,待种子成熟后,将来必定也会念佛。 如此,当我们往生时就不会有牵挂,可以放心的走。(放下心里的一切牵挂,静下心来念佛,才会真 无牵挂)。 十一、凡事都要量力而为:若你走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人跌倒,你走过去扶他一把,这是好事;但 若看到一个人在溺水,但你自己不会游泳,也不知救人的方法,就跳下去救人,造成两人都溺水,这 就不是好事。 十二、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或他人相处有冲突、烦恼时,不要用恶念恶语恶行去对付,才不会加 重双方的恶缘,若有因缘能解释就沟通一下,不然就静下心来念佛,才是真对治(可消业之法)。若 能将与我们相处不愉快之人事物…等日常生活的世间缘相视为助缘,那么那些缘相即可成为帮助我们 觉悟与修行的好因缘,所以看事情不要只看到表面。 十三、虽然某些家人可能是自己的怨亲债主,但亦不要用怨亲债主或累赘的心态去对待。世间是 找不到圆满的,唯有惜福知足,就会幸福。今生能得人身,又能遇到佛法,这个福报就已经够满足 了,要心存感恩,不要太贪心,家庭和谐,一家人快乐,处事、念佛才能更好。(与家人、他人相处 时,不要只看到別人的不对,亦要时时自我反省)。 十四、看到亲人或他人的好,应高兴与祝福,心量要放大,不要有嫉妒的念头。若看到亲人或他 人有困难时,应“随缘”给予善的、正的帮助与祝福,因为“随缘”帮助亲人与他人,是为人的本分,且其 实底子里帮助的是自己,因为福报皆是自己的。 十五、只要是凡夫,皆可能会有帮助他人或需要他人帮助的因缘出现,必要时皆要用善的、正的 态度去做或接受,“但不可滥慈悲”。 十六、待人接物时,虽然表面上说的是好听的话,且表现出和善的样子,但心里却有不好的念 头,或是起瞋心,那就不是真善。 十七、修行才是真正的大孝,亦是对父母最大的利益。 十八、吃素、不杀生,就是放生,亦是做环保。 十九、修行并不是一定要选在一个人的地方,或等到退休后,或等某件事完成之后才可以做的事 情。心情放轻松,当心不须专用在某件事时,则何时何地皆可念佛,皆可把心贴在佛号上。 二十、修行若有走对路,因为有佛的加持力,遇事即可四两拨千斤,心与一切缘的磁场自然会改 善,家庭自然会因你的修行,而变得愈来愈和乐,且生活亦会更平顺。即使觉得不怎么理想,也不会 继续恶化。 二一、只要是用正当赚来的财富,再多亦不算贪(但亦要留些给別人赚)。富有是好,但要有计 划,惜福节俭,把钱用在正当处及善处;且心不贪恋六尘相,才是真正的福报。少钱就以少钱的方式 过日子,贫穷亦要感恩,因为贫穷可以省掉很多事(可少计划……),且更有机会看到世间的冷暖。精 神的自在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宝,有钱有闲是假的自在,放下习气才是真自在。(从得看凡愚, 从失看净智)。 二二、为了使生活过得平顺些,是有必要未雨绸缪作规划,但财富不能了生死,不用看得太重, 只要有正当的计划,基本生活过得去就好。人心方寸小、欲望沧海大的人,才是最贫穷的人,亦是最 可怜的守财奴。 二三、对世间人而言,最幸福的事情是能过着平安、健康、长寿、家庭和谐、工作顺利、经济富 裕、受众人恭敬…等等舒服的日子。但纵使全都得到了,亦是生灭无常的,且依然不能解决习气及生 死轮回的问題。 二四、五欲六尘如刀口蜜,但凡夫因没有实修或不愿接受真善知识的提醒与教导,即无智慧洞见 其中的危险,心总是随着由意识心作主而出来的习气走,一次次迷失在六尘相中,又再次往六道轮回 了。 二五、人生最痛苦的是:有感受,但身心却不能做主,有真有假却没智慧洞见真相,总是迷失在 假相里打转。所以不管別人说什么,都要以念佛、改习气为主,才能解脱一切“痛、苦”。 二六、一般人最担心最惶恐害怕的是:失去拥有的一切,身心濒临死亡时,担忧死亡后的未知世 界。这三件大事若能破除,即能“无我能忍”。 二七、我出生时,亲朋好友互道喜;我临终时,亲朋好友互哭啼;无奈业力牵引来,落入六道 忙、盲、茫。 二八、不趁“人身”修行,等于白来一趟;若再次轮回六道,须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才可再得“人 身”,才有机会再闻“佛法”。 二九、有时候因为对人生的不安全感,而延伸出一股莫名的压力、疲惫、焦虑、没自信…等不快 乐的情况,这是因为: Α、小时候或过去曾被亲人或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之后就一直将悲伤、愤怒的情绪放在心 里没丟掉。 Β、被自己过去生所带来的习气影响,所以遇到不合己意的人事物时,心里就会习惯性出现不满 的感受。 C、因环境不能满足自己习气的欲望。 D、被自己或他人的观念影响,心里产生不甘心、自悲…等不正确的想法,并延伸出更多心结而 习惯性地不快乐。 不管原因为何,都不要再去回想,因为“六尘现象是生灭缘,并非问題所在,问題是自己心里的观 念及想法是否正确”。若能勇敢把一切心结都放下,让过去的都过去,当下即能解脱苦受。心里有佛, 才能静下心念佛拜佛,心放下对六尘相的执着,才能真正快乐做自己。 三十、世间没有人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思去过日子,在世时没有任何一样是自己的,往生时亦 没有任何一样可以带走,惟有带走业力及果报。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4-02-18 09:5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三一、有时候別人对你不好,请不用伤心难过,也不要有报复的念头,因为对方其实并不是在针 对你,而是因为每个凡夫都被习气操弄着,才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所以与其求他人相信肯定,不如 反求自我,尽人事安守本份,静下心并依正法去行深,自然会改善因缘。 三二、不管是已婚或未婚的人,日常生活都要正当,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佛自然会帮你做最 圆满的安排(用佛的办法),任何事都不要放在心里烦恼,才不会都用到习气来处理事情(用到自己的 办法)。 三三、“世间的本质”,本来就是有善的也有恶的,有合我意、不合我意的人事物,罪业凡夫所造 作出来的一切事情多不离贪瞋痴…等等往六道走的“坏”事情。所以才需要依靠佛讲的教理与方法(有正 确的知见,才会有正确的想法与做法),去提升身心的品质、改善生活环境。 三四、只要现在还有呼吸的人,就是还有希望有福报的人,应把过去一切不合我意之事放掉。原 谅別人,并非滥慈悲,而是可使自己身心自在,祥和过日子的方法。(原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人 生已经很累了,再加上凡夫都有执着,有习气,若又因心结而让自己苦中加苦,就更不值得了,应让 心换个新观念,往单纯的念佛心方向过日子。 三五、心若不转换“知见想法”,即没机会换跑道,走到那里都依然感到痛苦,若想离苦,就不要 再有担心害怕或迟疑,尽管安心的用佛讲的教理与方法去调整心态,一定可以把一切“坏”的事情破除 掉。 三六、知见想法会影响今生及来生的命运,所以末法凡夫若要离一切苦,一定要专精净土法门的 教理及方法去修行。 三七、世间的一切人事物(无常的六尘缘、相),都不能当做了生死的依靠,所以不管遇到的因缘 是好是坏,既然现在已经遇到了,就应把心里的仇恨、牵挂放下,在道德之下过日常生活,随缘结个 净缘了缘吧! 三八、每件事、每个相、每个剎那都是生灭…并非像表相看到的那样是连贯相。凡事看淡点,太 执着不是好事。若有遇到不好的事缘时,即要离外缘,同时心念亦要离。若外缘不能离,心念亦要离 (心不想其它事情,心只有佛及念佛号)。 三九、“各人造业各人担”,自己要照顾好自己的因果。因为一切身口意的造作,丝毫皆在因果之 內。 四十、“最危险的敌人”,是自己心里的习气,所以不要想去改变他人,来合自己的意。应改变自 己,遇事需用善的、和谐的方式去处理它,然后放下它,且落实念佛,为自己往好的因果路走,才能 真保护自己。 四一、如果自己不落实念佛,又不舍弃习气,却一昧将自己习气所带来的痛苦都怪罪于他人,或 只希望得到佛的同情与帮助…等等的想法与做法,都是知见不正确所导致,才会用错方法、走错路。 四二、世间的每件事,皆是好坏相随,似一块杂乱的拼图,人生的路程难免有不如意的时 候,“苦”并非绝路,只是个过程,亦是修心的跳板。 四三、本心清净无染,是因起了贪念,才会产生分別…等等繁杂的妄想执着,才有了“妄心”。六尘 的一切缘相,不会去招惹人,而是自己被自己的习气(妄心)所用,是自己的习气去招惹了六尘相。 四四、在尚未准备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前,就需如同芒刺在背般的谨慎。因为理虽可顿悟,但 事需渐修,如果只有表相放下人事物,是假的放下。心放下六尘一切相,“六尘即是佛法”。心有行深 信愿行念佛,“心即是道场”,亦是最安全及最高的修行方法。 四五、我们现在是世间人,过的是世间人的生活,做的是世间事,不管是顺境或逆境,都要“在道 德之下,随着自己的因缘可事事照做”,但不要把世间一切讨厌的、喜欢的、好的、坏的人事物…六尘 一切假相往心里放。不忘记佛,及真诚心念佛号。(即是生活中有在行佛法)。 四六、在还没有智慧分辨真法、假法、真、假善知识之前,自己要更小心,不要随便攀缘,心亦 不要乱想。若有发现之前所知所学所行,并非佛讲的教理及方法,即要当机立断,从现在起把心里的 万缘放下,真信愿行念佛到底,有佛力的加持,慢慢才会有智慧出来,即能认清真、假。 四七、在修行的过程,找不到佛法的门,入不了门,或会先正后偏的原因,皆是因为不知道自己 已经把佛经及真善知识讲的法意“会错意”了,才会表相上用的是佛法,底子里用的却是自己自以为是 的教理及方法。佛是已到达“果地”的无上圣人,而我们凡夫还是在“因地”,所以在修行的路上还是要脚 踏实地才安全。 四八、有些人只要一念佛号,就起傲慢心,则把佛及佛的教诲皆拋掉了。 四九、在未往生西方之前,沿路皆要注意自己的傲慢心,亦不膨胀自己,才不会刚在入口处或在 半路上又往岔路走。 五十、有恭敬及感恩心去待人接物,及傲慢心较轻(有行善路)的人,就比较会接受,且信学佛的 教诲,佛的教诲有入心,就不会走错路了。 五一、念佛、改习气,与时间长短、学问高低皆无关,重要的是要真正彻底明白佛经说的话以及 真善知识所说的教理及方法,并且实际的运用在日常生活里,才能往正路走(走向往生西方,成佛之 路)。 五二、凡夫总是好奇心太重,这个也想知道、那个也想看到,一不小心,反而容易落入法执或走 向偏邪之路。试想,“凡夫连隔壁邻居的事,甚至是自己的习气都看不到,那有能力看到佛、宇宙真 相”? 五三、凡夫只是在学佛心、佛行,并非已在用佛心、佛行。(虽然众生都有佛性,都有机会成 佛,但若不往成佛的道路去实修,要如何成佛)? 五四、在修行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与自己不相同的法门,自己相不相信,都是自己的自由,一 切随缘,没有人会勉强你。信不信佛,行不行佛的教育,亦是个人之事,佛亦不会勉强任何人。任何 教理及方法,都只是在做介绍与做为修行的参考,用不用,就看自己的意愿。 五五、一切方便法只要不离正法(佛经的教理及方法)即是好,不用做比较,因为最后皆汇归“净 土”(清净心念佛)。 五六、根性高的人,可以不需要教理,或只需要几句话,自己就知道往修行的正路走,但一般罪 业凡夫都需要靠“真的”善知识,依佛经的教理与方法来“引导”入心调整心态,才能渐渐的往对的路走。 五七、要往生西方、要成佛,皆是同一条路,只是层次不同而已。念佛人要有往上品上生的准 备,这样要往生西方就能更有把握。(但在修行的过程不可去执着品位高低之事)。 五八、若是往生活中的物质去追寻,永远都补不足心里空虚的感受,“不会快乐,且念佛亦不能往 生西方”。若是往知足造福,放下妄想执着分別,信愿行念佛的层次过日子,“即可感受到修行是享受 的层次”。 五九、为了要走对路,亦要冷静诚实的自我检验。 六十、信愿行念佛,一门深入,不必再修其他法,“恶”自然断。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4-02-18 09:5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九一、深信佛的愿力、切愿往生西方、落实行念佛,三样皆缺一不可。 九二、切愿:并非用心急的心态,而是要万缘放下,落实念佛的意思。 九三、只要心不须专事时,心就要万缘放下,落实念佛,即是行深念佛。 九四、念佛会“首热尾冷”,不能持之以恒,结果是会“进一退十”的。 九五、末法凡夫若没有先往生西方再来者,因未证菩萨位,所以还无功德受用,去做到行菩萨道 的层次,只能做到信学菩萨道的层次(若修善亦不着相,且信愿行念佛,即是有福德有善根的人,定可 往生西方)。 九六、遇到初学者,随缘鼓励其念佛,让他人亦有机会种下念佛的种子。 九七、正法施的福报比财施大多了。 九八、在世若贪占他人的财物……等贪污之事,下辈子轮回一定做牛马以还众人。 九九、世间的”爱”,皆是意识的惯性,全是依赖与执着,不是真爱。 一○○、身口意行善,对一切境亦不起心,把心里的习气舍掉,才是真正走向布施之路。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14-02-19 09:0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小结语: 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愿不愿意信佛念佛跟著佛走?要往生何处?都是由自己做选择, 不是任何人或佛菩萨可帮你做决定的。但要知道,并不是每个因缘及每件事,错过了,都有 机会可由自己决定重新来过。今生有机会得人身,又能遇到佛法,绝对要好好把握,正所 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要是再错过,再次加重业力,回到六道轮回当中, 那就真的太傻太不值得了。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14-02-19 09:2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貳、一般观念解行

一、众生都有佛性,是因为被“妄想执著”挡住了,而无法出来运用。

二、因果报,并非任何人“订定”出来的,而是由自己的身口意“造作”出来的,一切起心 动念、身口意造作、事相,皆不離因,緣,果,報。行什麽因,自然得什麽果。這是大自然的定律。

三、马有五种:

A、看到皮鞭的影子就知道跑。

B、要打到皮。

C、要打到肉。

D、要打到骨头才知道跑。

E、打到骨髓了还不愿意跑。(想想自己似那一种马?)

四、有些人初闻佛法时,当下很高兴,但经过二、 三天之后,就又退回到自己的想法。所以不是佛号不好念,是自己的习气在障碍修行,“亦是因信不纯,你即不会去用佛讲的教 理,慧根即无法持续增长”。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14-02-20 20:4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MARK !
头像
0操作12 #
头像
12 #
0
14-02-22 12:0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多谢转载。这本书我也下载了,内容真的很好。网上有简繁体PDF的,不过是竖版,看起来不是很习惯。有一位同修发心做了一套word简体版,横排的,网上有下载。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14-02-22 21:0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多谢转载。这本书我也下载了,内容真的很好。网上有简繁体PDF的,不过是竖版,看起来不是很习惯。有一位同修发心做了一套word简体版,横排的,网上有下载。
德州小妹 发表于 2/22/2014 12:01:5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573197&postid=61869235#61869235][/url]

能给个链接吗?
头像
0操作14 #
头像
14 #
0
14-02-24 01:2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静老说的话》PDF下载:[url=https://drive.google.com/folderview?id=0B5lFK_EAmSOOb0N0OUZFbWQ2Ync&usp=sharing]https://drive.google.com/folderview?id=0B5lFK_EAmSOOb0N0OUZFbWQ2Ync&usp=sharing[/url] 简体横版word文档: [url=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4691561.html]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4691561.html[/url]
头像
0操作15 #
头像
15 #
0
14-02-25 13:1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静老说的话》用平实的语言,句子里却透着清净、不攀缘、恒顺众生的智慧,尤其特别适合专修持名念佛法门的在家人。 这本书特别合我的习气。 郑重向同修推荐!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6 #
头像
16 #
0
14-03-02 14:1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静老说的话》全集有声书(共11集MP3下载) [url=http://pan.baidu.com/s/1eQkR1RG]http://pan.baidu.com/s/1eQkR1RG[/url]
发帖回复
查看:2133|回复:16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