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認為:三淨肉能食,非三淨肉不能食。在泰國等地,僧眾至今還是這樣行持。他們認為如果所有的肉都不吃,是提婆達多的儀表,其根據是小乘的戒律,釋迦牟尼佛在小乘律經中是如是宣講的。
大乘佛教中,漢傳佛教有著吃素的優良傳統,目前,吃素之人還是比較多。他們主要是依《楞伽經》和《涅槃經》,這兩部大乘經典而行的,這也是大乘佛教慈悲精神的具體再現。
對此問題,人們對藏傳佛教有諸多誤解。雖然並無依據,但很多人以為藏傳佛教是允許吃肉的;現在很多學顯宗的出家人、在家人,也毫無根據地認為學密者可以吃肉。他們認為密宗最興盛之地是西藏,而西藏的僧俗弟子多數是吃肉的(其實,並非如此,後文中將提到),於是便草率地下了結論。
密宗分前譯和後譯。前譯指寧瑪巴,其最高法要是《大圓滿》,而《大圓滿》的續部(密宗的經典叫《續部》)中明確講到不允許吃肉。後譯指格魯巴、嘎舉巴、薩迦巴等,除了寧瑪巴以外的西藏密宗教派。後譯《續部》中最重要和關鍵的是《時輪金剛》,而《時輪金剛》的續部和解釋也講得很清楚:不允許吃肉。由上可知,凡是大乘佛教,無論顯宗、密宗都是反對吃肉的。那密宗的會供中為何有酒有肉呢?其實,這和平時的吃肉喝酒是截然不同的。對此,下面再作分析。
既然凡是大乘佛教都反對吃肉,那麼西藏的修行人中為什麼有人吃肉呢?這並非經典開許,而是另有其因。眾所周知,西藏高原上大多數地方都不適合生長蔬菜和大米,可以生長的地方,產量也很少。加以交通不方便,和外界的接觸相當少。特別在牧區,如果不吃肉就只有糌粑,沒有太多選擇。以前,牧區受限於交通不便,幾乎無法和其他地方聯繫,即使西藏內部相互間的往來也比較少。例如,青海的有些牧區和農區之間,相隔幾百公里,相互往來只能憑藉馬和耗牛,路途十分艱險,想平安返回都無法保證。所以在很多牧區只有吃肉,這是環境決定的。雖然在大乘經典中嚴格要求素食,且西藏的修行者也知道肉食不符合大乘佛教的教義、是不對的,然而他們無法做到,因此只有吃三淨肉。但他們不吃非三淨肉。
可是,這不能代表密宗,不能代表藏傳佛教,也不能代表西藏的僧團,事實上,西藏的修行人中,有許多是素食者。如寫《大鵬振翅大圓滿》的夏嘎巴,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還有新龍的班瑪都達活佛,他已是證得虹身的大成就者,那不是一般的成就,而是真正在圓寂後連肉體都沒有留下。他們起初也吃肉,但後來發誓不吃。又如華智仁波切的上師,即智悲光尊者的弟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還有法王如意寶的上師托嘎仁波切,他們也是發誓吃素。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是這樣。所以雖然西藏有些修行人吃肉,但這不代表所有的人,個人的行為不代表經典。大乘經典和密乘《續部》中都沒講可以吃肉。
1986年左右,法王上師去朝拜五台山,返回時有五台山和其他地方的漢僧共十九人,於峨眉山下報國寺集合,第一次入藏修學。這十九人在出發前無一個例外都是吃素的;走到塔公時,有幾個人開始吃肉了,但其他人還是堅持素食;到學院三四個月後,這十九人全部吃肉了。同樣,很多居士剛到學院時是吃素的,那時開大型法會有牛肉粥,大家都去吃,還帶有迷信色彩地認為此粥有加持力。他們認為僧眾都在吃,法王一定也在吃,所以他們也可以吃。這樣,很多吃素的居士從此放棄了素食。大家認為我們是學密之人,吃肉是理所當然之事。有些漢僧出來後,披個袈裟自稱是學密者,會供時買十幾斤肉和很多酒,念個儀軌就開始吃肉喝酒,他們認為這就是會供。很多無知的居士也這樣認為:酒是甘露,吃肉也沒有問題。某些出家人還這樣教育別人。於是,去學院的漢族弟子中吃素的人就越來越少。人家學顯宗的還在堅持素食,很多學密之人卻看不起他們。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我們要改變這些錯誤的觀點。
大乘佛教中,漢傳佛教有著吃素的優良傳統,目前,吃素之人還是比較多。他們主要是依《楞伽經》和《涅槃經》,這兩部大乘經典而行的,這也是大乘佛教慈悲精神的具體再現。
對此問題,人們對藏傳佛教有諸多誤解。雖然並無依據,但很多人以為藏傳佛教是允許吃肉的;現在很多學顯宗的出家人、在家人,也毫無根據地認為學密者可以吃肉。他們認為密宗最興盛之地是西藏,而西藏的僧俗弟子多數是吃肉的(其實,並非如此,後文中將提到),於是便草率地下了結論。
密宗分前譯和後譯。前譯指寧瑪巴,其最高法要是《大圓滿》,而《大圓滿》的續部(密宗的經典叫《續部》)中明確講到不允許吃肉。後譯指格魯巴、嘎舉巴、薩迦巴等,除了寧瑪巴以外的西藏密宗教派。後譯《續部》中最重要和關鍵的是《時輪金剛》,而《時輪金剛》的續部和解釋也講得很清楚:不允許吃肉。由上可知,凡是大乘佛教,無論顯宗、密宗都是反對吃肉的。那密宗的會供中為何有酒有肉呢?其實,這和平時的吃肉喝酒是截然不同的。對此,下面再作分析。
既然凡是大乘佛教都反對吃肉,那麼西藏的修行人中為什麼有人吃肉呢?這並非經典開許,而是另有其因。眾所周知,西藏高原上大多數地方都不適合生長蔬菜和大米,可以生長的地方,產量也很少。加以交通不方便,和外界的接觸相當少。特別在牧區,如果不吃肉就只有糌粑,沒有太多選擇。以前,牧區受限於交通不便,幾乎無法和其他地方聯繫,即使西藏內部相互間的往來也比較少。例如,青海的有些牧區和農區之間,相隔幾百公里,相互往來只能憑藉馬和耗牛,路途十分艱險,想平安返回都無法保證。所以在很多牧區只有吃肉,這是環境決定的。雖然在大乘經典中嚴格要求素食,且西藏的修行者也知道肉食不符合大乘佛教的教義、是不對的,然而他們無法做到,因此只有吃三淨肉。但他們不吃非三淨肉。
可是,這不能代表密宗,不能代表藏傳佛教,也不能代表西藏的僧團,事實上,西藏的修行人中,有許多是素食者。如寫《大鵬振翅大圓滿》的夏嘎巴,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還有新龍的班瑪都達活佛,他已是證得虹身的大成就者,那不是一般的成就,而是真正在圓寂後連肉體都沒有留下。他們起初也吃肉,但後來發誓不吃。又如華智仁波切的上師,即智悲光尊者的弟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還有法王如意寶的上師托嘎仁波切,他們也是發誓吃素。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是這樣。所以雖然西藏有些修行人吃肉,但這不代表所有的人,個人的行為不代表經典。大乘經典和密乘《續部》中都沒講可以吃肉。
1986年左右,法王上師去朝拜五台山,返回時有五台山和其他地方的漢僧共十九人,於峨眉山下報國寺集合,第一次入藏修學。這十九人在出發前無一個例外都是吃素的;走到塔公時,有幾個人開始吃肉了,但其他人還是堅持素食;到學院三四個月後,這十九人全部吃肉了。同樣,很多居士剛到學院時是吃素的,那時開大型法會有牛肉粥,大家都去吃,還帶有迷信色彩地認為此粥有加持力。他們認為僧眾都在吃,法王一定也在吃,所以他們也可以吃。這樣,很多吃素的居士從此放棄了素食。大家認為我們是學密之人,吃肉是理所當然之事。有些漢僧出來後,披個袈裟自稱是學密者,會供時買十幾斤肉和很多酒,念個儀軌就開始吃肉喝酒,他們認為這就是會供。很多無知的居士也這樣認為:酒是甘露,吃肉也沒有問題。某些出家人還這樣教育別人。於是,去學院的漢族弟子中吃素的人就越來越少。人家學顯宗的還在堅持素食,很多學密之人卻看不起他們。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我們要改變這些錯誤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