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錄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釋》 索達吉堪布 講授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683
七、座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佛告訴阿難和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將為你們分別解說遣除苦惱的方法,你們要憶持於心中並且廣為大眾宣說。
其實聽聞佛法就應該是這樣:首先自己要好好地聽聞,聽聞的時候心既不能外散,也不能過於內收,之後要以所聞之法調伏自相續,最後要以佛法利益眾生。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釋迦牟尼佛說這番話的時候,無量壽佛站立在前方的虛空中,觀世音和大勢至這兩位大菩薩侍立在左右,他們發出極其熾盛的光明,以致於無法具體明見,即便百千閻浮檀金也比不上他們的身色。
漢地的西方三聖立像就是以此為依據的。當然,除了立式的西方三聖,漢地也有坐式的西方三聖。各個經典的說法不完全相同,所以依之而造的像也不同。以前曾有人問我:“為什麼有些西方三聖是站著的,而有些則是坐著的?”我半開玩笑地回答說:“諸佛菩薩的幻變是不可思議的,不管站著坐著都是可以的,世間人每次見面都不一定是同一個姿勢,諸佛菩薩就更不用說了。在觀想的時候,你修持哪個儀軌,就按那個儀軌的要求去觀想。”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韋提希見到無量壽佛後稽首頂禮佛足,之後問釋迦牟尼佛:世尊,我今天依靠佛力見到了無量壽佛以及二位大菩薩,未來的眾生應當如何觀想無量壽佛和二位菩薩呢?
韋提希福分非常大,依靠釋迦牟尼佛的力量,她親眼見到了西方三聖,她也非常關心未來的眾生,所以代未來的眾生問世尊如何觀想西方三聖。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我們應該向她學習,自己得到佛法以後也要想到:還有很多眾生沒得到佛法,怎樣才能讓他們得到佛法?
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於七寶地上作蓮花想。
佛告訴韋提希:要想觀見無量壽佛,就應當運心作觀,觀想在七寶地上有一朵蓮花。
此觀是觀想無量壽佛的蓮花座,此觀成就後接著要觀想無量壽佛。其實這種觀想方法在密宗裡面也有──先觀想蓮花座,然後觀想蓮花座上面有種子字,然後觀想種子字變成本尊。
令其蓮花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一一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
觀想這朵蓮花的每一片花葉上有百種珍寶之色,每一片葉子有八萬四千脈絡,這些脈絡就像天界工匠描繪的一樣莊嚴,每一個脈絡發出八萬四千光,要將這些內容觀想得了了分明,都能清清楚楚地見到。
極樂世界的一片花瓣有百種不同的顏色,跟娑婆世界的花瓣完全不同,我們這裡的一片花瓣上最多有紅黃白綠等幾種顏色。
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蓮華有八萬四千大葉,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釋迦毗楞伽寶以為其臺,此蓮華臺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真珠網以為交飾。
在蓮花葉當中,小的花葉縱廣二百五十由旬,蓮花有八萬四千片大葉,每一片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作為映飾莊嚴。每一個摩尼珠放出千種光明,這些光化為七寶合成的寶蓋,這些寶蓋覆蓋在大地上。蓮花中央有釋迦毗楞伽寶所成的蓮臺,蓮臺以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珠、妙珍珠網作為裝飾。
釋迦毗楞伽寶是一種珍貴的寶珠,譯為離垢,又譯為能勝,即能勝過世間一切之寶,這種珍寶是帝釋天的頸飾。甄叔迦寶是一種紅寶石,印度有一種甄叔迦樹,樹花是紅色的,因為這種珍寶的顏色類似甄叔迦花,故名為甄叔迦寶。梵摩尼寶譯為淨珠,即大梵天王的如意寶珠。
於其臺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臺,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花雲,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是為花座想,名第七觀。
在蓮臺上自然而有四個寶幢,每個寶幢像百千萬億須彌山一樣高大,寶幢上的寶幔就像夜摩天宮的寶幔一樣莊嚴,又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作為映飾莊嚴,每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光明有八萬四千金色,每一金色遍於七寶國土,處處變出各種形象:或者變成金剛臺,或者變成珍珠網,或者變成雜花雲,在十方隨意變現,用於上供下施等佛事。這就是花座想,叫做第七觀。
在漢地的一些淨土宗古寺裡,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壁畫──阿彌陀佛端坐在蓮花臺上,阿彌陀佛身邊有四根寶幢,寶幢頂上是被眾多瓔珞所裝飾的幡蓋。這種繪畫就是以《觀經》為依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5 3:03:0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