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学习的《快乐之歌》,也是无著菩萨撰著的。在藏文版《佛子行》的后面,一般都附有《快乐之歌》。上节课刚好讲完了《佛子行》,今天就利用一堂课的时间,给大家顺便作个简单解释。
《快乐之歌》是将一切苦乐转为道用的殊胜窍诀。通常来讲,世人在享受快乐时,法修不成;感受痛苦时,法也修不成,以致无法圆满善根,获得的人身无有意义。而这个修法中有很甚深的窍诀,明白此理之后,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任何挫折不幸,都有转为道用的勇气和方法。因此,现代人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
其他大德的教言中说,修行首先要考虑,如果遇到生病、死亡、身无分文等痛苦时,自己应该怎么样面对?倘若事先没有准备,以后一旦遇到了,当下转为道用有一定的困难。就像士兵还没有去战场之前,一定要有所训练,光是了解不行,必须要动作很娴熟。同样,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病苦等道理,我们在身体健康、没有苦恼时要经常修习,一旦疾病来了、死亡来了,因为以前有准备,马上就能用上。否则,生病时再修已经来不及了,从来没有训练的话,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容易生烦恼。
所以大家应该经常修炼噶当派的一些教法。生老病死是轮回的必然规律,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有了这些窍诀,那时候就不会害怕了。有病与无病、富裕与贫穷、短命与长寿,这些降临到自己身上时,不会过于痛苦,也不会过于欢喜。
顶礼上师!
自他虚幻此蕴身:如若患病当快乐,
灭尽昔积诸恶业,修行正法众所作,
皆为净除二障碍。
自他的蕴身看似实有,实则虚幻,没有一点价值和精华。如果患了艾滋病、癌症等不治之症,大多数人都特别痛苦,渴望早日从中解脱。有些患者求生欲望非常强,一直追着医生问:“我到底怎么样了,是不是很严重,有没有希望了?”生怕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然而对于修行人来讲,得病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个好消息。刚才有个道友说脚肿了,起不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证悟象征,说明你的境界快越来越高了。身体永远健健康康的话,对轮回生不起厌离心,对修法也增不上精进心,所以身体不好时应该快乐。
那这是不是违越了世间规律呢?并非如此。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我们无始以来造了杀生、诽谤、攻击别人等无量恶业,成熟之后定会在身上产生各种疾病,修法时必须经历这些痛苦,才能遣除一切罪业,清净烦恼障和所知障,否则修行是不会成功的。不说无始以来,我们在即生当中,回顾童年时代或青年时代,也杀害了不少众生,不管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上跑的,被我们吃了不计其数,尤其在海边长大的人,可能吃了特别多的海鲜。这些罪业迟早都要偿还的,一命抵一命,害了别人的性命,也要用自己的生命来补偿。但现在我们通过得病就把罪障清净了,小痛除大苦,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中观宝鬘论》里面说:“如医术中说,以毒能攻毒,小苦除大苦,如是何相违?”按古代医书的观点,毒药运用恰当,即可以毒攻毒,消除自身的痛苦。同理,疾病、毁谤、违缘、不悦等,智者用上适当的窍诀,就可以将之转为道用,消除轮回深渊的极大苦楚。
所以患病对有些人来讲是个好事,朗日塘巴格西曾说:“昨晚我感到特别不适,修法的效果却反而增长了许多。”有些人晚上失眠特别痛苦,最后干脆不睡了,开始念咒语,一晚上能念几万遍,修行越来越精进了。《前行》中讲过,吉祥比丘尼不幸患上了龙病(麻风病),觉得一切希望都没有了,于是一心一意地修观音法,最后获得了殊胜成就。这类现象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我们在座的有些道友,如果一直身体健康、无病无恼,恐怕不会有出家学佛的机会。当时生的一场大病,确实是自己修行最好的助缘,所以应该感谢那些病魔以及非人的侵害。这样一来,即使生病,也有生病的快乐。修心法中也说:“如果我生病对众生有利,但愿让我生病;如果我死亡对众生有利,但愿我尽快死亡。”
很多人身患重病时,觉得一切都完蛋了,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其实这是佛菩萨和上师赐予的修法良机,大家一定要用上。生病没有什么痛苦,真的是一种快乐,历代的很多高僧大德就是因为生病而彻知了轮回本质,佛陀也是看到老死病的痛苦之后,对轮回心生厌离,有了出家的机会。倘若从来没有生病,那就感觉不到病苦的煎熬,修行怎么可能增上呢?因此大家以后遇到病苦时,不要愁眉苦脸、叫苦连天,而要觉得这是个好消息。
如若无病亦快乐,身心舒适善行增,
欲令人身具实义,三门奉行诸善法。
反过来说,假如身体健康结实,像牦牛一样好得不得了,(有些人常说自己“体壮如牛”,其实牦牛也会生病的,这个比喻不太恰当。)这样也应该很快乐。
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共识。很多人觉得“有病很快乐”不成立,如果世上有一种快乐,那应该建立在无病的基础上。无病为什么快乐呢?因为身体很调和的话,心情就稳定快乐,走路不用喘来喘去,听课也会非常开心。一看这个人,就觉得他修行肯定有力气。所以身心舒畅时,善行会越来越增上,难得的人身也用得起来,不管是修加行、持咒、念佛、放生,作任何功德都会善始善终。
我们这里个别的发心道友,几十年来身体很好,发心也很圆满,情绪上从来没有不稳定,也不会三天两头就打针、缺课,身口意三门所造的善法非常圆满,这真的是一种福报。佛陀在有关经典里说:“有一种禅定名叫安乐三摩地,获得此种三摩地的大菩萨,所感受到的万法皆是快乐的。”身体没有生病,安乐三摩地就容易生得起来,如此一来,身体快乐,心也快乐,成就自然会轻而易举。
有些法师身体很好,讲经说法从来不断,而有些道友身体不好,经常有缺课的现象,即使去听课也没有力气,就像《前行》中所讲的,犹如被石头击中的鸟雀一样身衰力竭,无精打采。其实前世没有损害过众生的人不会这样。在《释尊广传》当中,佛陀因地转生为人药王子,他刚降生就响亮说道:“我能治愈一切病患,是世间的妙药。”他住世有一千年,在此期间,身体的任何部位与病者接触,这个众生的病马上就好了,而且他自己也没有丝毫疾病。以此种方式,世界上所有病人均得以康复痊愈。(不像现在,搞不清楚的怪病层出不穷,医生整天皱着眉头,遇到一个病人,只有拿仪器来敲敲胸口,但也听不清楚什么。那时人药王子不用开中药、西药、藏药,就能把病治好。现在有些人对药都没有信心了,什么药都不吃了,只喝白开水就可以。)
人药王子圆寂之后,他的骨灰若敷于身体病变部位,也能治愈一切病痛。骨灰用尽以后,火化遗体之处的灰尘,亦可医治众生顽疾。人药王子在《本生传》中,叫做众生药王子,说法与此处大致相同。他沐浴之后的洗澡水,或吹过其身的风,只要与病者相触,恶疾都可以痊愈。时至今日,人们如若听闻他的名号,依然可凭此根治众多疑难杂症。今天我给大家讲了人药王子的名号,但愿世间上凡是听到名号的人,都能从病苦中获得解脱。毕竟佛陀的真实语不可思议,有无量的加持。
唐代有个杜顺和尚,行为与此也基本相同。生来就是聋子的人,法师把他叫过来,跟他说话,他马上就能听到声音;生来就是哑巴的人,法师和他谈话,他当下就能开口。人们称之为“华严和尚”,他在历史上也非常出名。
无病确实很快乐,我以前看过一本《哲邓嘉措自传》,哲邓嘉措是七八十年代藏地著名的文学家、佛学家,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他在自传里说:“善趣中长寿、无病等七种福德,我全部具足了。从小一直到现在(当时他五十多岁),我连感冒、拉肚子都没有。”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从小到大没有打过针、没有输过液,这种福报很快乐的。当然谁都认为没病的感觉很好,我在这里也不用多说了。
但光没有病就快乐也不行,还需要善法增长,这也是通过没有疾病而获得的。佛陀在经中说:“受苦者修行难成就,享乐者修行易成就。”一般来讲,整天被病魔缠绕的人,除了个别高僧大德和修行境界非常高的人以外,根本没有修行的力量和勇气,而如果身体比较健康,心情也非常不错,那很容易修成一些法。这一点,恐怕很多人都有同感。自己身体特别好的时候,闻思也好、背诵也好,做什么都可以;假如身体不好,就算只是一个感冒,不要说做大事情,就连早晨上课都起不来。
当然,极个别坚强的人,在逆境中,修行也有可能越来越增上。帕单巴尊者说:“人们受得了苦,但是受不了乐。”有些人在困难的环境中可以忍受下来,修行反而有进步,往往在一些好环境中就懈怠了,没办法抵挡诱惑了。
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什么样的环境都能适应。有些大德在道歌里说:“达到一定境界时,在寂静的山林里,修行境界会增上;在热闹的城市中,修行境界也不会丧失。”但我们现在能不能做到,还是要好好观察。
总的来讲,有病是修行的助缘,无病也是修行的助缘,若能如此,什么情况都可以面对,信心悲心也会增上的。
如若无财当快乐,无有守护忙碌事,
所有争端及恼怒,悉由贪执财物起。
倘若一贫如洗、无吃无穿、赚不到钱,世人可能觉得特别痛苦。然对修行人而言,没有财富是很快乐的,为什么呢?因为《亲友书释》中说,财富首先要积累,然后要守护,最后还要担心灭尽,前中后没有一处安乐可言。如果没有这些财富,那就不用买保险柜了。有些人一个铁门不够,外面还要再加一个,如今许多房子都有防盗门、防盗窗,就像鸟关在笼子里一样,自己把自己关在铁笼里,害怕钱被人偷走了。假如没有财富的话,就用不着这样操心了。
国际上的争端、战争,除了极少数是政治等原因以外,大多数都跟财富有关,有些是为了石油,有些是为了地盘,有些是经济合作不成功,于是发生各种不愉快的事情。相比之下,山里的修行人没有任何追求,无忧无虑,过着安闲的生活。经云:“奢望即痛苦,无求最快乐,做到无求者,安然而睡眠。”这样的境界,是依靠对财富的少欲知足而来的,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言:“若具知足一宝藏,无有财产真富翁。”知足少欲的人,即使没有什么财产,也是“王侯亦难享,知足闲居欢”。
一个人没有财产,住在山里过知足少欲的生活,真的是很快乐。昨天来了个西双版纳那边的南传佛教出家人,我看了一下很羡慕,不知道他心里的境界怎么样,但身上除了三衣一杖外,连鞋都没有穿。(现在是秋天了,不穿鞋多难受啊!)我问:“你坐车来的,还是走路来的?”他说:“方便的时候坐车,不方便就走路。”看起来十分自在。现在贪欲强的人,这个需要、那个需要,什么都需要,可是没有财产的话,也是很快乐的。
有时候看我下面那个房子,虽然房子不大,但里面堆满了东西,给别人也不行,不给的话,看起来心里很不舒服。前两天我就想:“如果发生一场火灾,全部烧光了多好啊!到时候什么都没有,买一个被子盖就行了。”我年轻时特别贪书,到一个新华书店就请好几本书,每次出去一趟,带回来很多书。现在书也堆得像山一样,送人的话又舍不得,因此最好出现一场火灾,全部都没有了,只要一串念珠就可以。
我这串念珠也很便宜,大概十来块钱,是1997年有个喇嘛从五台山给我带来的,已经用了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很多好念珠,(上师拿起桌上的一串念珠)刚才有个人供养我这个珊瑚念珠,今天倒没有听到“这个不要给别人”,一般来讲,许多人供养后都会说:“这个是珊瑚,几千块钱;这个是水晶,几万块钱,千万千万不要给别人。”但不给别人的话,我自己也用不上,这些特别贵的念珠,不管它是多少钱,对我来说一毛钱都不值。为什么呢?因为卖也不卖出去,给别人的话,反而有人生邪见或者生贪心:“为什么堪布给我一个念珠,是不是里面有密意啊?”所以一般都不敢给,好多念珠就放在那里。本想交给僧众念经,但管理员又不懂价钱,几万块钱、几千块钱的念珠,马上卖成几十块钱,这样也有点心痛,所以财富真是痛苦的根源。
唐代有一位承远法师(莲宗三祖),他在山里修行时,生活过得非常随缘。有人布施东西给他,他就吃;没人布施食物,他就吃草木。有人仰慕他的德行而来拜谒,和他在山里碰面,大师身形消瘦、蓬头垢面,自己背着薪柴,来访者以为他是侍者而不在意,不知道他就是大师本人。
华智仁波切以前与弟子纽西龙多,住在森林中修行。他们经常没有东西吃,有糌粑的时候,纽西龙多就供养让华智仁波切吃。有一次有一块饼,好像是纽西龙多母亲带来的,他们准备分的时候,华智仁波切突然问:“这个饼的头在哪儿,尾在哪儿?”纽西龙多就反复思索,之后依靠这样的窍诀,体悟了无头无尾、一切无有实相的大圆满最高境界。
所以,真正的证悟不在于物质生活如何富裕。有些修行人觉得自己很穷,做梦也想遇到一个大施主;有些世间人整天想着怎么样赚钱,大城市里的话题尽是如何赚钱,广告也是赚钱的窍诀、赚钱的秘方等等。这是人们的一种贪欲,真正能转为道用的话,没有财产也非常快乐。
要知道,一切争端皆以贪执财物而生,这对修行有很大的障碍。因此没有财物也不要痛苦,大家应该这样想:“我现在钱包丢了,什么都没有了,多快乐啊,一定要写个《快乐之歌》!”但有些居士可能不是这样的,“哎呀,我钱包丢了!身份证倒不要紧,回去可以重新办。但里面有银行卡,万一别人知道密码怎么办?”所以没有财富是最快乐的。
下面讲有财富也很快乐。这会不会相违呢?不相违,真正的修行人事事随缘,什么都很快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3 17:56:3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