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439|回复:4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迴向能在保住功德的同時轉變功德,使之增長無盡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3-07-04 10:1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迴向能在保住功德的同時轉變功德,使之增長無盡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再好的功德,若不迴向都會很一般,甚至很容易被違品因緣毀掉,太可惜了。迴向能在保住功德的同時轉變功德,使之增長無盡。這方面不用我再強調了,你們得自己提醒,已經辛辛苦苦完成的功德,付出了那麼多,現在再稍微努力一把,就可以萬事大吉,有什麼困難?所以結行迴向時千萬不要懶,一定要勤於迴向。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3-07-04 10:1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下面繼續學習第三品「受持菩提心」,這一品主要宣講了隨喜、迴向以及捨施的道理。隨喜已經講完了,現在開始講迴向。



辛八(迴向福德)分二:一、總迴向;二、別迴向。



壬一、總迴向:



如是諸觀行,所積一切善,


以彼願消除,有情一切苦。



以上學習了供養、頂禮、皈依、懺悔、隨喜等善舉,觀想將這些善根全部迴向給所有眾生,但願他們獲得無比的快樂,暫時得到人天福報、健康無病等利益,最終獲得無上圓滿正等覺的菩提果位。



以前上師如意寶在講《文殊大圓滿》時說過:「我們的迴向就是願眾生獲得佛果,這是最究竟的目標,在此之前讓眾生獲得各自所求,只是暫時的迴向。諸佛菩薩的迴向都可包括在《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當中,這十大願歸納起來,就是願佛法興盛、眾生獲得快樂。此乃迴向的所有內容。」



我們平時所做的善根應該迴向給一切眾生,並心裡觀想:以此善根,願眾生獲得快樂、佛法興盛。這兩個問題大家不能忘記,如果這樣迴向,無量的眾生肯定能得到真實利益,這就是佛菩薩不共的加持、功德和威力。



所以作迴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超度亡人的過程中,迴向對其有不可思議的利益。關於這點,佛經中有一個公案:從前,廣嚴城的人們準備迎請佛陀應供,前一天晚上有五百餓鬼來到佛陀面前乞求:「明日廣嚴城的人們供養您的善根迴向給我們吧。」佛陀明知故問:「為什麼要迴向給你們?」它們說:「我們是廣嚴城這些居民的父親母親,以吝嗇之業而轉生為餓鬼。」「那麼明日迴向時你們也來,我可以作迴向!」餓鬼們說:「我們投生為這般醜陋的身體,感到十分慚愧,實在不敢前來。」佛陀呵斥道:「你們造惡業時本該羞愧,可那時候你們卻不知羞恥,而現在已經投生成低劣的身體,慚愧又有什麼用呢?如果不來就沒辦法迴向給你們。」於是它們不得不答應。第二天來了以後,廣嚴城的人們特別害怕,佛陀說:「大家不必驚慌,這些餓鬼都是你們的父母所轉生,能否將善根迴向給它們?」人們答應後,佛陀就為那些餓鬼作了迴向,以此善根它們死後都轉生到三十三天。



通過這個公案可以看出,迴向的功德是相當大的,假如我們平時做的善根沒有迴向,就像《寶篋經》中所講,一旦相續中生起惡念,這些善根是很容易被摧毀的。上師如意寶也經常在課堂上說:「我們所做的善根一定要迴向,否則一剎那的嗔念就會毀壞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迴向於菩提,乃至獲得佛果之前,這些善根永遠也不會耗盡,並且蒸蒸日上、不斷增長。」這就是我們傳承上師的教言,因此大家行持任何善法時,一定要記得迴向!



那麼,迴向和發願有什麼差別呢?無垢光尊者是這樣分析的:對以前已做過的善根,以念誦願文和心願作印持,稱為迴向;對沒有做過的善根,自己在諸佛菩薩面前立誓要做,這就是發願。這兩者一定要分清楚,在積累任何善根的時候,必須要以迴向來攝持。



不僅已做的善根可以迴向,根據《華嚴經》中所述,未來的善根也可以迴向。經中說:「眾生一切善,過去現未來,迴向普賢地,悉皆獲妙善。」意思就是說,眾生所做的一切善根,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都可以迴向給菩薩地,若能如此,所獲的善妙功德無法言說。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的善根也可以迴向。關於這一問題,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也有一些宣說(《寶鬘論》宣講了發願和迴向的很多道理),對此喇拉曲智仁波切解釋道:「未來的善根可以迴向,就如同有些人未來會獲得一些財物,現在可以發願與某人共享,這並不是不現實的事情,而是可以實現的,同樣,迴向未來的善根也是如此。」



既然迴向在大乘佛法中如此重要,那麼,迴向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懂得。在迴向的時候,不能將善根執為實有,而應以如夢如幻的智慧來攝持。《中般若經》云:「須菩提,當以諸法如夢如幻、善根亦如夢如幻之方式而作迴向。」假如對善根、對所迴向的眾生耽執為實有或特別貪執,這種迴向是不究竟的。《般若攝頌》云:「佛說如食雜毒食,緣於白法亦復然。」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就像在食物中摻毒一樣,若執著白法為實有,其危害也是同樣。



所以,迴向的方式要以如夢如幻來攝持,迴向的善根可以是未來、過去、現在的一切善根,倘若沒有迴向,所做的善法不一定成為菩提之因。故而無垢光尊者說:行持任何善法,最初應以菩提心來攝持,中間安住於三輪體空的無緣境界中,最後緣無上菩提而作迴向,倘若能以三殊勝攝持,此善根即為隨解脫分善根,否則,只是隨福德分善根,無法成為佛道之因。



我們所有的人,不管是聽法也好,講經也好,積累任何善根都應該讓它有意義,就像一個工人好不容易賺了點錢,應該將它用在關鍵的地方。當然,所謂的迴向,許多大德有不同的解釋方法,有些說是「布施」,有些說是「賜給」,但我認為應該是「用於」,也就是把這些善根用在哪些地方,是人天福報上,還是利益眾生上,或是自己升官發財上?就像那個工人把賺來的錢是給親友子女買衣服玩具,還是給自己買一些飲食,或是買搖頭丸到舞廳裡過一種精神病的生活?迴向也是同樣,有些人把善根用於利益一切眾生,有些人只想自己獲得快樂,有些人把善根用來損害怨敵,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迴向可以理解為「用於」。



要知道,我們能聽經聞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寂靜的地方各方面條件可能比較具足,但在外面的城市裡,居士們每次集聚時,坐車要花很多錢,聽幾堂課也是很辛苦的。所以你們在集中聽課的時候,發心一定要清淨,聽完後一定要迴向,不能聽完就直接走了,而應該將聞法的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並且念一些迴向文,這種聞法方式是最好的。當然,所念的迴向文,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說,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薩所說的誠實語,不是隨隨便便做的一般迴向文。要麼是佛經中的,要麼是真正一地以上聖者造的,比如念誦《普賢行願品》,或是昔日世尊轉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羅剎時所誦的迴向文:「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1]



因此,迴向的意義非常重大,大家知道了以後,在實際行動中務必要行持,將每天所做的善根轉為菩提之因,千萬不要隨便浪費了!








[1] 藏文: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3-07-04 13:5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敬錄自《三殊勝──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4-27/1326.shtml



3、迴向殊勝



迴向的含義是什麼呢?譬如,有十個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卻沒有,現有的食物本來可以被擁有者獨享,但他卻捨不得,而願與其他九個人共同分享。迴向的含義也與此類似。人們在行善時所造的善根,能夠獲得善報,但大乘的修行人卻不願獨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將它分給普天下所有的眾生,這就是迴向的內涵。



迴向有兩種,一是有毒的迴向,二是無毒的迴向。所謂“有毒的迴向”,就是有執著的迴向。《般若波羅密多經》裡講過,凡是有執著的善根,就像有毒的食品。雖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時候,也許還會感覺味道鮮美可口,但當毒發之時,就會痛苦異常。同樣,有執著的、不是三輪體空的善根,雖然也會帶來一些臨時性的善報,但因為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終脫離輪迴的痛苦,反而會引發眾多苦受。



無毒的迴向是指無執著的迴向、無緣的迴向,也即在證悟空性的境界中迴向。無毒的迴向又分為兩種:一是真實的無毒迴向,二是相似的無毒迴向。所謂“真實的無毒迴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薩在無緣禪定中的迴向,這是薄地凡夫所無法做到的。我們現在只能做相似的無毒迴向,這種迴向不是指以中觀的邏輯來抉擇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懺悔文》裡所講的方法,真心誠意地進行觀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薩如何迴向其善根,我也如是迴向我的善根。這種迴向,就是相似的無毒迴向。



很多經書上說過,這雖然不是真實的無毒迴向,卻可以代替無毒迴向。例如,在放生過程中所造的善業,該如何迴向呢?我們應一心一意地想: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如何迴向他們的善業,我也如此迴向我的善業,這就是無毒的迴向。當然,我們也可以念誦《普賢行願品》,因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勝的迴向。如果不會念或沒有時間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誦從“文殊師利勇猛智”至“為得普賢殊勝行”的八句兩個偈頌。龍樹菩薩說過:這八句兩偈是整個《普賢行願品》的精華。所以,僅念這八句就等於念誦了全部的《普賢行願品》。這種迴向不但簡單易行,同時又是相似的、清淨的無毒迴向。



做了善事以後,一定要如理迴向。因為善業在沒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損壞。什麼情況會毀壞善業呢?



第一、發嗔恨心。在大乘佛教裡,所有煩惱中最嚴重的就是嗔恨心。生起嚴重的嗔心,立即就可以毀壞一百個大劫所積累的善業;



第二、自詡功德。例如,某人在念了一億文殊心咒以後,故意在他人面前賣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誇誇其談地宣傳自己如何了不起,這樣也會毀壞自己的善業;



第三、於善生悔。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就生起後悔心:“我當時的放生是在浪費錢財,是不應該做的。”像這樣的後悔,就會立即毀壞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業;



第四、顛倒迴向。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後,如果這樣迴向:“祝願我依靠此善根,能夠成為一個很有實力的人,從而消滅我的怨敵某某人。”這就是顛倒迴向。凡是以貪嗔癡為根本的迴向,都叫顛倒迴向。這樣迴向以後,雖然有可能成熟其所發的惡願,但在此果成熟以後,就再也不會產生其他的善報。



如果我們不及時如法地迴向,在以上這些情況下,即使再多、再殊勝的善根,都會被毀於一旦。在這些毀壞善業的因素當中,最容易出現的是嗔恨心,它能毀壞難以計數的善業,對凡夫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後必須立刻迴向。



如理迴向之後,善業是否便不會被毀壞呢?如法的迴向,特別是在為菩提而迴向之後,在一般情況下,善根是不會被毀壞的。這就像在計算機中保存文件一樣,在文檔保存好以後,通常是不會丟失的。



此外,迴向應當與發心相應。我們的發心如果是為一切眾生而行善,最後也要為一切眾生而迴向。前後不應該是矛盾的,如果發的是菩提心,迴向卻是為自己就不合理。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們既不能為這一世的圓滿──自己的健康、長壽、發財而迴向;也不能為了獲得聲聞、緣覺的果位而迴向;而是要為證得菩提、獲得佛陀的果位而迴向,這是最殊勝的迴向。這樣迴向後,善根生生世世也不會窮盡,其善果雖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卻永無完結之時。因為善根已經迴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證得菩提之前,它們是不會消失的。



迴向和發願有何差別呢?在行善(如放生)時,造了善業,以此善業為前提,於行善後所發之願,即是迴向。平時,不以所造善業為依託的發願,即是普通的發願。如看到佛像、佛塔時,於其前發願“祝願我生生世世……”,這就不是迴向而是發願。迴向和發願的差別在於有無行善,有無所迴向的善業。



在此,還有一些需要強調、值得注意的事項:



第一、作為一位大乘修行人,無論在發願或迴向時,首先應當發誓:“祝願我在從今乃至菩提間的生生世世中,即使為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也不傷害任何一個有情的性命,即使眾生的一根毫毛也決不損壞。”當然,因為誓言一定要做到,如果這種發誓暫時無法完全做到的話,做為大乘佛子,最低限度也要這樣發誓:“祝願我在從今乃至菩提間的生生世世中,即使為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也決不故意傷害眾生的生命。”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修學大乘佛法就無從談起。不僅如此,我們還應當讓自己盡早發起並實現前一種無上、偉大的誓願,並將其作為目前的修行目標與奮鬥方向。



第二、佛經中記載:每當我們迴向時,無論所做善業是大、是小,決不能發“祝願我依靠此善根,從而獲得轉輪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長壽……”等人天、聲聞乘之願;而是應該發願:“願我依靠此善根,能夠生生世世成為眾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眾生的人),成為度化眾生的人。”這樣專心致志地發願迴向,就是大乘菩薩的迴向。



迴向可以比喻為,一個人捨不得將食物獨自享用,而將它與眾人分享。那麼,在迴向之後,自己的善業是否也隨之而減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錢來用於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錢一樣。但是,善根卻不是這樣的,越是迴向給眾生,善根就越增長;越是捨不得迴向,善根就越有可能減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點,是與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迴向。



迴向時,如果想簡單,就可以念誦《普賢行願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廣繁,也可以選擇其他較長的迴向文。如《入菩薩行論》的最後一品是迴向品,其中的內容都是大乘菩薩的迴向,念誦這一品的頌詞也很殊勝。



但值得注意的是,發願文、迴向文有無加持力,與其作者有極大關係。像我們這樣的凡夫能否寫迴向文呢?如果自己發心清淨,此清淨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們寫的迴向文本身卻沒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萬遍,也沒有任何作用。所以,迴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薩,至少也應該是加行道高層次的證悟者,只有他們的語言才會有加持力,平時我們也應念誦這種迴向發願文。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3-07-04 13:5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普賢行願品》─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3-07-04 13:5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恒常念誦願文



全知無垢光尊者 造



剛德吉貝積瓦檀嘉德   願我乃至生生世世中



托瑞雲丹敦單土巴秀   獲得具足七德之善趣



吉瑪塔德秋當查傑江   願我出生立即遇正法



策因哲貝讓旺由巴秀   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



得央喇嘛單巴尼謝江   願我能令上師生歡喜



念當燦德秋拉究巴秀   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



秋朵內呢釀布敦哲迭   願我悟法後修精華義



才地哲貝嘉措嘎瓦秀   彼生越過三有之大海



哲巴單貝秋饒敦西江   願我能為眾生傳妙法



因盤哲拉玖阿美巴秀   成辦他利無有厭倦心



拉欽因敦秀瑞美巴益   願我能以無偏大事業



檀嘉先傑桑吉哲巴秀   令諸有情一同成正覺

Advertisement
发帖回复
查看:439|回复:4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