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统文化丢掉两百年了,想在短时间看到花果,这个做不到。短时间最重要的就说培养人才。培养人才,今天没老师,怎么培养?要用“戒、定、慧”这个方法去摸索,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学《论语》,专学《论语》,一生就学这一部书,学十年,会有可观的成就,十年之后你能够教人没问题!一遍一遍去读它,《论语》不长,每天可以读《两遍》,三年可以读两千遍;如果能读上一万遍,你就是孔老夫子再来,就变成现代的孔子。
得要真干、真下决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能念上一万遍,大彻大悟;如果能把名闻利养放下,他会明心见性;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他得的是世间禅定,真的,可以达到孔孟的境界,圣人出来了。
我们在马来西亚,目的就在此地,所以是实验学校。这些人都成为研究员,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我提供这个环境,给你好好念书, 你的生活我们照顾,你不用担忧,衣食住行我都照顾到,只希望你在这里专攻一样。每一个星期给我们做两个小时报告,这是成绩检查。这些报告都现场录像,光碟保存,这就是你的资料,这是你的真正成就。十年之后把你的这个成就送给国家,让国家教育部认定你能不能达到大学博士的标准;如果能够达到,授予博士学位。我在马来西亚跟纳吉首相谈这个问题,他问我:你这个学校将来有多少博士、多少硕士?我说一个都没有。他很惊讶。我说硕士、博士我请得到,我认识的很多,但是他不能教我的课程。我的课程是每个研究员自修成就的。他们每天可以有两个小时做交流的活动——学习心得交流,每个人做几分钟的报告,两三分钟的报告,他学的最好的东西的菁华,几句话,这菁华;多半的时间他自己找参考资料去学习,这么个方法才能把人才培养出来
一定要有坚实的戒、定、慧基础,才能成为一代大师。不吃苦头,侥幸得不来。依报是“所居国土”,这就是学习的环境。要给他提供合理的学习环境。环境要优雅,设备要齐全;特别是图书馆,要有丰足的藏书,他想找的资料统统可以找到,有一个规模大的图书馆。这个里面不邀请专家、学者来讲学,这是李老师教我的。我当时问他为什么?学生专心学一样东西,常常听到外面人讲的话,受影响!古人所谓“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最怕的是自赞毁他,听多了知见分歧,自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这最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