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念佛妙用
● 古大德常劝我们:「珠不离手,佛不离口」,为什么?因为不念佛的的时候就想东想
西,想一念善,就是三善道的业因种子;想一个恶事情,就是三恶道的种子。我们一天到晚念佛想佛,因为阿弥陀佛不在六道里头,我们不造六道的业因了,将来就
不受六道轮回的果报,好处是在这个地方。
● 古人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为什么?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就是业障,一天到晚讲废话是业障。念佛,我们不打妄想也不说废话了,我们的业障岂不就消除了?所以念佛是最好的消灾方法,最好的消业障的方法。
七、放下重要
● 印光大师教我们号是念佛,求生净土。什么叫老实?一切放下才叫老实。名闻利养、五欲六念,身心世界有一丝毫没有放下,不老实。念佛是念佛了,不老实念佛,这个往生就不可靠。
● 放下,不能错会了意思,不是叫我们事上放下,事上没有妨碍,事事无碍;是心上放下,心里不能有。无论什么事情,世间善法、不善法,佛法、非佛法统统放下,我们就是一句名号念下去就成功了。
● 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秒》末后,说明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头一条就是多阿鼻地狱。是什么原因?就是虽然念佛,心不清净,自私自利、贪嗔痴慢没有放下。是怎么躲到三恶道的?贪嗔痴慢堕的,不是念佛堕的。
● 我们念佛要想成就,对于一切人事物要放弃控制的念头。我们想控制一切人事物的这个念头叫迷,叫无名明,我们就迷了;要有占有的念头,我们就造罪业了,惑业后面就是苦报了,果报现前了。所以,不能有这个妄念,要放下。
● 真正念佛,首先要把「得失」这个念头放下,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暂住,像住旅馆一样。我们是等着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一切与我没有关系,大家对我好,我尊重他;大家对我不好,我也尊重他,因为我住不了几天就走了,何必跟人过不去!
● 六道怎么来的?执着来的。能把执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能把分别放下,四圣法界就没有了;能把起心动念的习气放下,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就没有了,真还源了,妄尽还源。还到哪里去?还到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回到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叫究竟圆满的佛果。
● 一般人最不容易放下的是家禽眷属,殊不知我们怎么样挂念他们也是无可奈何,个人有个人的业报,生死没有法子代替。如果真正往生西方了,乘愿再来,他们各个都有得度的机会,这是我们要觉悟的,这才叫真正的关心,真正的爱护。
● 我们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所做的事业叫净业。净业的果报在哪里?在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无论造作什么事业,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造的事业,那是善根我们所有的善根,心心回向,就决定得生。
八、修学提要
● 我
们功夫之所以不得力,是解得不够透彻,没有认真去做到。习气现前,还是随顺习气烦恼过日子,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大的转变,克服自己毛病习气最重的地方,「克
念作圣」,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们就成功了。譬如说吃饭,有一些菜不合自己的口味,动了这个念头,自己马上就想到:「错了,我有堕落了」。所以修行在
哪里?在生活当中修。
● 我们希望将来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们要真发愿,要真正发愿照顾一切众生。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照顾?要把一切众生认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要有这种心。到我们成佛了,我们才有光明无量,才能够普照十方。
● 不跟一切人计较,心量大,量大福大。我们能够容忍、包容,别人喜欢我们;斤斤计较,别人远离我们。自己再能干,不能够包容、不能够用人,我们的前途有限,我们的成就不会很大。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人才,别人太能干了,别人德行比我高,嫉妒他、排斥他,怎么会有成就?
● 现
在世间人见到的灾难,佛教我们怎么解决?改变心理,李炳南老居士说的「要改心」。改心的意思,是改恶向善,心就是念头,把恶的念头改成善的念头,以真诚善
意处事待人接物。从因上去改,起心动念是因,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是缘。从因上改,从缘上改,不可以再用往常那种态度处事待人接物。
● 世间人好面子,要尊严,要尊严得不到尊严,要面子结果是没有面子。为了尊严为了面子,坚固执着,不能忍辱。诸佛菩萨不要尊严、不要面子,什么都能忍,人家成就戒定慧三学,成就菩萨三慧,所以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太多了。
● 菩
提道上要一帆风顺,谈何容易!要知道我们过去世跟多少人结了怨,自己的怨家债主太多了,「怨憎会」!如何克服?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忍辱波罗密」。《金
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这是讲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论大事小事,要想成就,第一个条件就是忍辱。大忍有大成就,小忍有小成就,不能忍就没有成就,
决定退转,所以忍辱非常重要。
● 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吃亏是福」,不肯吃亏是不要福报!忍辱仙人懂得吃亏是福,完全接受,他的福报就现
前,提前成佛了。这些示现都是教导我们,那么大的难,他都若无其事的逆来顺受,我们今天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怎么能往生?所以修行人,吃再大的
亏,上再大的当,若无其事。
● 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我们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所以万虑息不掉,我们念佛就念不好,功夫就不能成片,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 对立是所有一切烦恼的根,因为有对立才会有误会、矛盾、冲突、斗争。所以首先要把对立放下,我们的心才会得到清净。永远不跟人对立、冲突,保持心平气和,我们会得到健康长寿,永远生活在喜乐之中。与人对立,就会有怨、有恼、有烦、有恨,那个麻烦大了。
● 我们要想求智慧不难,要尽量保持我们的心不被外头环境所转,不要被烦恼所动。而且要把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这十六个字放下,我们就在定中了。这个定虽然不很深,可是这个定升智慧。有这种功夫,任何经典一展开,我们能看得懂。
● 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切要随缘,我们在顺境、富贵里面,没有乐受;在逆境、困境里面没有苦受,始终保持清净心、平等心,那叫真的享受。这才能懂得顺逆是一,不二。这样的人念佛就决定往生净土。
● 人一生最殊胜、再没能相比的,就是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极乐世界;正确的方向,西方净土,念兹在兹。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一桩大事,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随缘。什么都好,随缘里头不,分别、不执著,这是真的随缘;有分别、有执著,我要怎样想法,怎样做法,就错了。
● 事实上,迷失我们自己迷的,悟也是我们自己悟,说老实话,佛对一切众生只是做增上缘而已,还是要自己修,自己证。我们不自己修,没有人代替我们修没有人代替我们证,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 我
们天天念《无量寿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念三、四遍,那个心还是发布出来,原因在什么地方?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有情执,迷得太深。真正念佛人,床
头挂阿弥陀佛的像,或是贴阿弥陀佛的名号,一躺在床上睡觉,就想到我要死了,阿弥陀佛赶快来接引我,常作如是观,将来死的时候没有恐怖、没有颠倒,为什
么?我天天都希望佛来接引,总让我盼到了。佛真来了,生欢喜心跟佛走。念念希望佛来接引,这是我们觉悟了。
● 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感情很重,
感情是什么东西?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不是好东西。我们要不往生西方世界,再恩爱的夫妻眷属,死了之后,还是各人搞各人的,永远不会再见面,纵然再
见面,也不认识。唯独声道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天眼,我们的家亲眷属不管到那一道,都会看得到,我们要去度他们就容易了。所以要是真正想照顾家禽眷属,这
是真实有效的办法。
● 世间人有情执,这个东西是六道轮回的真因,第一个因,只要有这个东西,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无哦一我们要把情执放下,一放下就变成智慧,原来情执就是智慧,迷的时候就叫情执,觉得时候就叫智慧。也可以说情执是智慧迷失的现象,智慧是情执觉悟的现象。
● 世间人的情执千变万化,古人知道清楚,说的是真话,叫虚情假意。要知道六道里面的众生,都是虚情假意,可不能当真。因此人家对我们好,晓得假的不是真的;人家对我不好,也不要恨他,假的不是真的,过几天就好了!学佛开智慧就是要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生活才快乐、才幸福。
● 如果我们常常把人家的过失、缺点放在自己心上,坏了,我们的心坏了。我们的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谁吃亏?自己吃亏。所以要专看别人好处,不要看别人坏处。看到别人的坏处,回光返照,他这些缺点我又没有?有,赶紧改过自新,是提醒我们的。
● 真
正修行功夫成就的人、证果的人,用心如镜,所以他是照见,区别我们凡夫的见叫情见。情见是什么?像照相机,镜头一打开,印象落进去,污染了。诸佛菩萨,连
阿罗汉都与这本事,照见,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有没有?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是照见。从性上将、从理上讲,没有,性上、理上站不住脚,事相上也是假
的,叫幻像。我们把这些幻象全部当真,迷在里头,错了,人家没有错,我们错了。所以真正修行就这么简单。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