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245|回复:10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玄奘考试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2-09-30 12:5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玄奘考试

玄奘考试


 


在隋朝的时候,包括隋唐,僧人的数量是严格控制的。当了僧人国家是免除一切杂税 劳作。玄奘法师13岁的那一年,正好碰到大理寺卿郑善果到洛阳去考查。一共只准许剃度二七14位,只剃度14位僧人。考你的佛学修养,在隋朝那个时候。这个郑善果是以什么著名的呢?是以知士之鉴,就是这个人非常会看相,非常会鉴定一个人才,你到底是不是人才。小玄奘那个时候才13岁,他就在这个考场的门口,这个是非常确切的历史记载,就在那里磨磨蹭蹭,一直就傍在门口不肯走。郑善果考完了出来一看,这怎么有一个小孩?那么就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就是说问你子为谁家啊?玄奘就把自己的家报了。然后就问他,你是不是想能够剃度出家为僧啊?玄奘说是,我愿意出家为僧。但是,我是“习近业微,不蒙比预”。什么意思呢?我学习佛法的时间很短,也就学了几年,十三岁也就三年。业微,这个“业”不是恶业的业,这个“业”也是一个梵文字,是功力的意思,我花的功力,我花的力气还很少,我的功力还很浅,学习的时间又很短。不蒙比预,我没有资格去考试,因为当时考试是有年龄限制的。郑善果当然一看这孩子就觉得不一般啊,就问他,那你为什么要剃度出家呢? 玄奘的回答“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远绍如来,“绍”是继续、传承的意思,把这个佛教佛法,给继承下来,从远的讲继承如来的佛法;从近的讲呢,近光遗教,就是我要把释迦牟尼传下来的佛教把它发扬光大。


 


郑善果是以善于鉴别人才著名,又贤其相貌,于是就破格开了一个公开的后门,郑善果他有一个考试委员会,他周围很多人当然要抨击啦,他也没考,你就因为他几句话,看这个小孩长的漂亮,你就给了他这么一个非常珍贵的14个名额当中一个,整个洛阳才只有14个名额。那么郑善果就讲了这么一段话:


 


“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


 


因为过去考和尚或者科举考试分两种:一种,你能默写多少纸佛经,那个时候佛经论纸,还没有现在线装书这样一页一页的,它是卷轴,你能够默写多少纸佛经这是一个标准;第二个,看你能抄写多少卷佛经,也就是看你识字多少,看你到底是不是读得懂,佛经上的字你是不是都认得。诵业,就是背诵的功夫,易成,背诵的功夫很容易;但是风骨难得,你有这个风采,有这个骨相,有这个气度太难得了。那如果剃度了这个孩子,剃度此子,必成释门伟器。释门是释迦牟尼之门,必然将来会成为佛门的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这一点,当然证明了郑善果有知士之鉴,有知人之明,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他是的确会看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30 12:57:27编辑过]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2-10-01 21:4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楼主师兄在这里转发帖子,也是光大佛法的好事啊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2-10-02 12:0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谢谢师兄鼓励。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2-10-04 11:0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恩,史料记载玄奘美眉明目。是相貌不凡的一个人。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2-10-04 11:4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您如果好好修行,持戒,修禅定,您的面相也会变,尤其是眼睛也会变亮的。
以下是引用joyia在10/4/2012 11:00:00 AM的发言:
恩,史料记载玄奘美眉明目。是相貌不凡的一个人。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2-10-04 11:4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虽然我们都是凡夫,但是我们本具和玄奘法师同等的佛性,乃至于诸佛菩萨都没有分别。
只是我们妄想执著。
所以少一分妄想,少一分执着,就多一分清净,少一分烦恼。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2-10-06 02:5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10/4/2012 11:45:00 AM的发言:
您如果好好修行,持戒,修禅定,您的面相也会变,尤其是眼睛也会变亮的。

谢谢鼓励。我现在只是开始默念心经,昨天看了一点圣一老法师讲的地藏经,才看到前面讲解经题部分,觉得挺难懂的;还看了一点佛说阿弥陀经。不晓得我这样开始,是不是可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6 2:57:30编辑过]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2-10-08 17:0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谢谢您常来这里鼓励我们大家!

如果觉得挺难懂,那是我们没有打开自己的智慧,想要开智慧,要修禅定,想要禅定,平时要持戒。

您这样做已经很好了,我很敬佩你。
于心无愧,自然不必担心啊
心外无法
以下是引用joyia在10/6/2012 2:57:00 AM的发言:
谢谢鼓励。我现在只是开始默念心经,昨天看了一点圣一老法师讲的地藏经,才看到前面讲解经题部分,觉得挺难懂的;还看了一点佛说阿弥陀经。不晓得我这样开始,是不是可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6 2:57:30编辑过]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12-10-12 03:3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10/8/2012 5:00:00 PM的发言:
谢谢您常来这里鼓励我们大家!

如果觉得挺难懂,那是我们没有打开自己的智慧,想要开智慧,要修禅定,想要禅定,平时要持戒。

您这样做已经很好了,我很敬佩你。
于心无愧,自然不必担心啊
心外无法

谢谢鼓励呀!这几天非常懈怠,心经背下来了之后,就没有再像前几天那样每天背几遍,心里杂念太多了,背的时候一会儿就走神,总在想其他事情。佛说阿弥陀经白话文看完了,很短但是很有意思,暂时还没有打算去看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看了自序品第一,非常非常有意思,可是接下去看般若品第二就看不动了。心经讲义也只马虎看了点开头,感觉自己比较怕看难懂的,畏难情绪比较严重,加上心不静。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12-10-12 10:2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不必担心,很正常的。
我最开始读金刚经的时候根本就读不懂,扔到一边去。
佛经看上去是书,其实都是佛菩萨的心印,文字只是形式。
读不懂经,是因为我们本具的智慧没有开启。
想要开启智慧,就要禅定。
禅定让我们的狂心渐渐停歇,心地自然清净。
佛菩萨的心就是清净的,当我们的心清净的时候,自然就可以和诸佛菩萨相应,就可以读懂经文了。

佛菩萨如同天上的月亮,我们的心如同一潭水,如果水上波澜不停,自然水中不见月。
不是经书难,是我们心不清净啊

六祖坛经是禅宗经典,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心地法门,更需要心清净才能与六祖的心相应。
禅宗的传法是以心印心,最开始佛祖传给迦叶尊者,不就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吗?

阿弥陀佛,师兄精进,末学惭愧惭愧。

以下是引用joyia在10/12/2012 3:34:00 AM的发言:
谢谢鼓励呀!这几天非常懈怠,心经背下来了之后,就没有再像前几天那样每天背几遍,心里杂念太多了,背的时候一会儿就走神,总在想其他事情。佛说阿弥陀经白话文看完了,很短但是很有意思,暂时还没有打算去看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看了自序品第一,非常非常有意思,可是接下去看般若品第二就看不动了。心经讲义也只马虎看了点开头,感觉自己比较怕看难懂的,畏难情绪比较严重,加上心不静。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12-10-12 15:1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10/12/2012 10:27:00 AM的发言:
读不懂经,是因为我们本具的智慧没有开启。
想要开启智慧,就要禅定。
禅定让我们的狂心渐渐停歇,心地自然清净。
佛菩萨的心就是清净的,当我们的心清净的时候,自然就可以和诸佛菩萨相应,就可以读懂经文了。

佛菩萨如同天上的月亮,我们的心如同一潭水,如果水上波澜不停,自然水中不见月。
不是经书难,是我们心不清净啊




 


师兄说的真好。

发帖回复
查看:1245|回复:10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